中華文明始於何時,沒人知道,只知道黃帝是中華始祖,但黃帝之前的時代沒人知道,黃帝並不是創立帝國而是重建帝國,在黃帝之前,中國就已經存在。
中國古代領土面積最大的時候,北至西伯利亞,南至西沙群島東沙群島,東至東南島嶼,西至沙漠及喜馬拉雅山腳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裡有王土就有中國的文化、語言與禮教,皇帝的聖旨在王土上暢行無阻。遼闊的領土,使皇帝與士大夫階層,認為皇帝君臨天下,天下就中國,中國就是天下。
中國古時的科技、農業、人口勝過同時世界上的人一個國家。在宋代,當時的航海技術,世界一流。本可憑藉艦隊把中國近鄰如日本、東南許多小國變成海外殖民地。宋亡後,蒙古人拿著宋朝的艦船,企圖徵服日本,由於天氣原因,沒有成功。
當時宋代的無敵艦隊,由鄭和領隊,滿載中國的土特產與皇帝的威嚴,一路南行,過爪哇,訪印度,繞過非洲之角,到達荷姆茲海峽。
當時鄭和艦隊,遠航是第一家,此時,歐洲探險家們的船還不知道如何設計,150多年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比鄭和艦隊在艦船數量、艦船尺寸、技術等方面還相形見絀。
鄭和艦隊每到一地,拿出禮物面見君主,邀請他們訪問中國或派出使者出訪中國,並不提過分要求,僅僅只宣布皇帝的威嚴,要他們認可中國是世界中心,皇帝是至尊。鄭和帶回來的禮物,本是交換而得,就認為是他們向皇帝的「貢品」。
中國為何不攫去海外領土或資源?關鍵是中國沒有意識形態(既理論)支持。中國皇帝如何擴充或統治陸地領土?有理論支持。簡述如下:
1、《戰國策》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
2、《三十六計》又稱「三十六策」,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是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
3、《孫子兵法》別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所著。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
4、兩漢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對於這樣的理論著作,中國實在踏跺了。但對於出海控制列島,中國的當政者或士大夫階層,沒有任何人提出過相關理論。這就是古代中國,沒有海外殖民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