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西班牙的想法,我不由得想起了兩句話。第一句是:是狼總要吃人。第二句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網上的資料寫的是,在1586年,也就是明神宗萬曆十四年,西班牙駐菲律賓馬尼拉的頭目們曾經在馬尼拉協商,並聯合給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上摺子,希望派遣2.5萬軍隊攻滅大明王朝。真是狂妄的可以。而駐菲律賓的殖民者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就是看到了《馬可波羅》遊記,認為中國遍地黃金,想把中國變成他們的殖民地。公開的說法是傳播天主教,變大明人為其「優等臣民」,沒有成行主要原因就是:西班牙無敵艦隊與英國發生交火,西班牙大敗,從此一蹶不振,就此沒落。
而當時的西班牙真可謂是「世界第一強國」。西班牙還沒有被英國取代,他的無敵艦隊縱橫四大洋。狂妄和野心膨脹是讓西班牙殖民者狂妄自大的主要原因,他們隨時都做好入侵大明的準備,而就西班牙本土而言,整個國家自上而下,有著空前的信心和。也可以叫做自我膨脹。在公元1574年,殖民者雷克爾上書國王說:如果陛下樂意調度,只要不到60名優良的西班牙士兵,就能夠徵服和鎮壓他們。為何西班牙敢於這麼說,這是他們基於「事實」推論,畢竟他們用不到300人先後徵服了墨西哥。當然也有冷靜和了解大明的,即便如此,西班牙駐菲總督桑德要求的也不過是5000人。
西班牙國王還對此進行了籌劃,腓力二世讓印度總督送來500名奴隸,並派1名軍官到日本,通過日本的神甫招募軍隊。遠徵中國最好有葡萄牙人參加協統作戰進攻大明,以菲律賓群島為軍事基地,西班牙遠徵軍尋找了四條進攻中國的路線,並認為最佳航線應取道麥哲倫海峽。為了避嫌和大明的抵抗,以傳教名義入侵,採取謹慎和溫和的方式,對對待大明普通百姓不能採取南美洲那樣方式,不要犯太多罪行。
西班牙為何要入侵中國,很簡單為了掠奪財富,獲取東方財富。但萬曆十四年的大明是他萬曆時期最強大的時候。西班牙與中國交戰肯定會碰壁,不僅賺不到財富,而且損失大量財富,大明和西方貿易基本上和由西班牙壟斷的,西班牙從南美掠奪來的白銀和黃金紛紛地運到了大明,換回了數不盡的茶葉,絲綢和瓷器。而兩國一旦開戰。海外貿易必然終止,但這一切對大明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西班牙是絕對無法承受的 ,一旦損失超過一個臨界點。西班牙本土也無法承受這個損失。但如果西班牙和大明「大明」友好相處,他就可以獨家「壟斷」明朝 的海外貿易,賺取「差價」。遠比戰爭划算多了。
至於說軍事實力,當時的大明海軍艦隊遜色於西班牙,16世紀80年代,近距離觀察過明朝海上武裝的西班牙人,對大明水師的的評價非常之低,從中可以看出明朝水師裝備水平與西班牙海軍裝備水平的差距。但問題是,西班牙不會把主力艦隊開到馬尼拉,本土要不要了,西班牙國王就不怕英國艦隊?再一點就是,西班牙入侵大明還得是以陸戰為主。如果說是陸戰,兩個西班牙也為未必是大明的對手吧。西班牙靠啥,靠西班牙軍神貢薩洛·德·科爾多瓦「大方陣」。二千多年前寫出《孫子兵法》的中國人,也許不認識「大方陣」為何種作戰方式,但說要怕還真的未必。
總之,在大明萬曆十四年期間,如果 西班牙入侵中國,肯定是以失敗告終,當然大明的損失也不會小,但說不好會促使明朝提前進入資本主義。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