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人就能徵服大明?腓力二世的計劃究竟靠不靠譜?

2021-02-13 歷史揭秘真相

16世紀的西班牙帝國,憑藉著新航路的開闢帶來的豐厚白銀和廣闊的殖民地儼然成了歐洲的頭一號帝國。

雖然在面對法國和奧斯曼等老牌帝國時還有些吃力,但是其強大的國力和兵力仍是世界上多數國家望塵莫及的。為了獲得更為強大的財力和物力,西班牙人把眼光放到了遙遠的東亞,也就是當時的東亞霸主——大明帝國。

不過,西班牙有這個實力嗎?

軍力強大的西班牙帝國

從十六世紀初期開始,西班牙帝國便率先完成了軍隊近代化的演變。西班牙方陣的誕生和訓練,使得西班牙帝國的陸軍一時間成為了歐洲最強的存在。

自1494年開始一直到1559年,持續了45年的戰火使得西班牙多次擊敗法國成了西歐第一強國。同時強大先進的西班牙方陣也開始被各國所爭相模仿。

1560年開始,在腓力二世的大力運作下,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初見規模,到1588年到達了艦隊的第一次高峰。憑藉著龐大的蓋倫船的碾壓式攻擊,無敵艦隊得以縱橫大西洋和地中海,書寫著世界第一的名號。

可以說西班牙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在不斷的戰火中磨礪出來的。

飄搖中的大明帝國

相比之下,遠在東方大明帝國,卻處在一個相對安逸的環境中。

雖然經歷了隆慶新政和張居正改革的大明又重獲新的活力,但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固化的社會階層使得大明的疆域中仍然有著數量龐大的貧苦民眾在幾近崩潰的戶籍制度中苦苦掙扎。

根據葡萄牙人馬丁·德·拉達與哲羅尼莫·馬任修士於1575年在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見聞所書寫的《十六世紀中國南部行記》描述:

「1、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中國是個物產豐富的國家,但大多數百姓是貧窮的,因為人太多了。

2、中國是個神秘的國家,但是當你有機會揭去她的面紗,就會發現可怕的墮落與虛弱。

3、無論外國人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圍觀!

4、中國人的軍隊人數多到難以置信的程度,炮極為低劣,兵操練時沒有隊形,成群地擁擠在一起。

5、中國人像土著人那樣怯懦無能,日本人與菲律賓人比他們勇敢得多。

6、中國人有教養,溫文爾雅,但繁瑣的禮節與接連不斷的宴會排場讓人討厭!

7、中國的老爺們蠻橫,百姓像崇拜神一樣地崇拜官!

8、中國人自以為是世界第一,除非上貢,外國人不能進入他們的國家。他們的傲慢,是因為無知,他們連自己國家的地理都搞不清楚,對於世界,更不了解了!」

由此,兩位傳教士表示:如果偉大的西班牙國王同意,他們將從菲律賓出發,徵服中國!

確如兩位傳教士所言,當時的明朝精銳盡在北方,南方反而因為常年沒有大規模的戰事而導致軍隊戰鬥力和體制的腐化。加之正德、嘉靖兩朝以來全國腐敗嚴重,國家兩極分化嚴重。粉飾太平的社會如不及時撥亂反正隨時都有可能使王朝付之一炬。

計劃的起始

隨著西班牙王國對當時明帝國了解的加深,在菲律賓殖民地的西班牙官員開始不斷的向腓力二世進言出兵大明。

1584年,駐守菲律賓的西班牙總督桑迪為腓力二世提供了一個徵服明朝的計劃,他表示與中國人打交道,每天都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千種可以進行正義戰爭的理由」,「和這個國家的戰爭是最公義的,因為這將給貧弱者、被殺害的無辜百姓、孩子們和所有被掠奪被迫害的人民以自由;他們的法官、執政者和國王正以聞所未聞的暴政對待他們。」

桑迪總督為了把水深火熱的中國人民解救出來,甚至表示,願意捐出自己所有的財產,資助遠徵中國。

在最後,桑迪表示,只要出動1萬西班牙正規陸軍,再招募4000-5000菲律賓和日本僱傭兵,配合數千有著豐富遠東經驗的葡萄牙人,便足以在大明站穩腳跟。

在徵服大明後,為了彰顯戰爭的正義性,嚴禁士兵擄掠攻佔的城鎮。在佔領的城鎮及時頒布法令,並修建教會學校來傳播主的福音,逐步消除中國人同西班牙人的文化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桑迪在自己的計劃中並未提及佔領整個大明,而僅僅是在廣東、福建一帶佔領個別大城市,之後殖民一整個省。

對此,一項慷慨激昂的腓力二世卻表現出少有的冷靜和理智,在他給桑迪總督的回信中,腓力二世表示:

「關於你認為應當徵服中國的事,我們在這裡覺得應予放棄;相反,應當尋求與中國人的友誼。你不要採取行動或者跟所說的中國人的海寇敵人相合作,更不要給他們任何藉口以找到反對我們民族的正當怨言。」

就此,西班牙試圖殖民中國的聲音才逐漸低落下去。

帝國之間的實力對比

當然,腓力二世的這種態度並非是害怕大明帝國,而是他有著更為頭疼的事情要處理。

從1568年開始,開始走向海洋的英格蘭王國便不斷掠奪著西班牙帝國的貿易路線,而且規模越來越大,直接影響到了西班牙帝國的財政收入。因此解決英國的海盜行為成了西班牙的頭一號大事。

其次,尼德蘭地區因為經濟掠奪和宗教壓迫,自1569年開始,尼德蘭人民便開始了對西班牙政府強權政治的反抗。而自尊心極強的腓力二世當然不允許自己的轄區內有反抗的聲音,故而也分兵在尼德蘭疲於奔命。

在這樣的環境下,腓力二世實在是分身乏術,難以再去挑戰一個遠東的強大帝國。

更主要的一點是,西班牙政府考慮到士兵遠洋作戰很可能會導致士兵水土不服,再加上路上的補給問題很難解決,別說一萬遠徵軍,就是1000人都是非常困難的。一直到18世紀末期工業革命席捲全球之後,西方列強才攻克了這一難題。

不過假使西班牙軍隊真的到達明帝國,可以擊敗明帝國的軍隊嗎?

答案是肯定的。

雖然此時的明軍可以擊敗蒙古、擊退日本、威震東亞。但是無論是軍事裝備還是戰術理念和1580s的西班牙軍隊比起來,都相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首先比較有戰鬥經驗的邊軍都集中在北方,最有可能和西班牙軍隊持平的薊鎮戚家軍因為鎮守國門能被即使調動的可能性更低。而在南方遍布的衛所軍和募兵已經腐朽不堪,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在面對西班牙的陸軍時,幾乎沒有什麼勝利的希望可言。

包括明帝國的水師更是「不敢駛出地圖上的三裡格」,只是能沿著海岸「划水」的垃圾貨色,沒資格做西班牙帝國的對手。而西班牙則擁有可以縱橫大西洋的卡斯蒂亞和葡萄牙的全裝帆船艦隊,還在地中海地區擁有阿拉貢與熱那亞的槳帆船精銳力量。

可以說這樣的明帝國在和西班牙硬碰硬時幾乎沒有勝利的可能。

那麼西班牙有可能統治明朝嗎?或者說控制一個省嗎?

如果是按照西班牙的天主教模式,那答案肯定是很難。因為西班牙帝國的宗教壓迫意識非常強,而中國人的祭祖拜孔行為在天主教徒眼中又屬於異端邪說。尤其是地主富商,對於這些華夏的傳統禮教更為重視,而想穩定的控制古中國的土地,就必須得到地主們的支持。正是這種觀念問題,造成了天主教在明末一直難以被文人士大夫所廣泛接受。

結語

總之,這場宏偉的計劃因為西班牙自身的原因並沒有實施,而後西班牙便繼續同英法荷爭奪著西歐霸權的地位。而東方的明帝國則在一段時間的安逸繁榮之後,迎來了王朝末期的災難。

相關焦點

  • 西班牙曾經計劃用兩萬人徵服大明,為何最後無奈放棄?
    很多人並不知道,在16世紀末的時候,也就是大航海時期西班牙無敵艦隊橫行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時候,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曾經根據西班牙駐菲總督桑德對當時大明的判斷。做了一個和豐臣秀吉一樣異想天開的「吞併大明,統治世界」的美夢,而且這個夢想比豐臣秀吉那個夢要早20多年。腓力二世比豐臣秀吉大10歲,兩人死於同一年,前後不超過10天。兩人的命運也有很多相似之處,至少在吞併大明這事上。關鍵是這兩人的計劃都出奇的相似性,而且有具體戰略框架和具體戰略目標的。
  • 西班牙人試圖侵略大明,腓力二世:不能小瞧了明朝,至少要4000人
    但是對於西班牙來說,菲律賓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殖民地,不僅未能給西班牙帶來巨大的財富,反而經常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那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朝中後期,急於將各國變為自己的殖民地的歐洲人也將目標對準了富庶的明朝。
  • 西班牙曾想用兩萬人徵服明朝的計劃,為什麼最後沒有實施?
    很多人並不知道,在16世紀末的時候,也就是大航海時期西班牙無敵艦隊橫行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時候,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曾經根據西班牙駐菲總督桑德對當時大明的判斷,做了一個和豐臣秀吉一樣異想天開的「吞併大明,統治世界」的美夢,而且這個夢想比豐臣秀吉那個夢要早20多年。
  • 兩萬人就想滅大明,誰給你的勇氣?聽過16世紀西班牙徵服中國計劃嗎
    ,並聯合上書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希望派遣2.5萬軍隊攻滅大明王朝。那麼,如果這個狂想真的開始實行,大明王朝會更早的滅亡嗎?需要指出的是,在馬尼拉方案當中,出動的西班牙陸軍只有1萬到1.2萬,除了聯合葡萄牙人,招募和僱傭東南亞土著之外,方案還計劃僱傭日本兵5000到6000人,這意味著西班牙人對日本人的戰鬥素養有著不錯的評價。
  • 西班牙曾想用兩萬人徵服明朝的計劃,為什麼最後沒有實施
    第一句是:是狼總要吃人。第二句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網上的資料寫的是,在1586年,也就是明神宗萬曆十四年,西班牙駐菲律賓馬尼拉的頭目們曾經在馬尼拉協商,並聯合給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上摺子,希望派遣2.5萬軍隊攻滅大明王朝。真是狂妄的可以。而駐菲律賓的殖民者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就是看到了《馬可波羅》遊記,認為中國遍地黃金,想把中國變成他們的殖民地。
  • 世界史:腓力二世
    在希臘人眼中的「野蠻之邦」誕生了一位徵服希臘的人物——腓力二世。非常之人必將經歷非常之事,少年腓力就被當做人質軟禁在底比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腓力因而有機會享受到希臘文明的薰陶。他有幸得到希臘軍事家和外交家伊巴密農達的悉心教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軍事思想和外交思想。他正好寄居在底比斯聖隊的指揮官帕曼尼斯家中,耳濡目染先進的軍事思想,為他日後創建先進的馬其頓方陣,奠定了理論基礎。
  • 腓力二世在古老的馬其頓王國做了什麼,才被人認為是暴君?
    腓力二世在古老的馬其頓王國做了什麼,才被人認為是暴君?希臘北部薩洛尼卡城西南的韋爾吉納村,有一座古老的陵墓馬其頓王陵,這裡「沉睡」的是一位野心勃勃、妄圖徵服天下的國王一古希臘馬其頓王腓力二世。雅典最傑出的演說家德漠斯提尼認為,腓力二世是蠻人、僭主和暴君。腓力二世的確是個僭主,他在其兄帕迪卡其三世死後處死了繼承王位的侄子,自立為王。
  • 腓力二世,靠才華和能力當上馬其頓國王的人
    馬其頓人講希臘語,崇拜希臘的神。但是,在國家構建方面,馬其頓人又有自己的一套體系。馬其頓國王是國家的元首和最高統帥,在內政外交上都擁有很大的權力。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馬其頓國王就可以像中國的帝王那樣不受任何限制地為所欲為。
  • 馬其頓王國的奠基者腓力二世
    而腓力二世呢,比亞歷山大還要牛逼,因為亞歷山大是他生的和教育的,born and teach。 馬其頓奉行專制主義,和當時希臘流行的民主傳統相違背,自然不受到希臘各城邦的待見。 簡單來說,就是「列國卑馬其頓,不與會盟」。但是這個國家卻接連出了好幾個有能耐的國王,最有名的就是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到底有什麼能耐?簡單來說,就是能文能武,文武雙全。
  • 稱只需要60人,就能滅了大明!
    16世紀的西班牙,已經創造了諸多殖民奇蹟——用300人徵服墨西哥,用100人徵服印加,所以他們認為:用60名優秀士兵,就能徵服大明王朝! 當時,在大海上縱橫的是西班牙無敵艦隊,國家自信心超級膨脹。在亞洲,葡萄牙佔據了馬六甲,西班牙輕鬆徵服了菲律賓。
  • 那年今日 法國國王腓力二世逝世
    這一點少年老成的腓力二世十分明白。而在法國國內的諸侯中,比較強大且有離心傾向的是弗蘭德伯爵。為了集中力量對付英國人,腓力二世與弗蘭德伯爵妥協,表示對他以往的冒犯不作計較。但當腓力二世到達阿卡城與薩拉丁的軍隊激戰近一年之後,獅心王才趕到,腓力二世覺得與驕橫的獅心王共事實在是一件難以忍受的苦差,就留下一萬多法軍,自己中途退出,趕回法國後向英王在法國的領地發動進攻,迫使獅心王理查不得不趕回國。
  • 腓力二世勵精圖治,欲要建立更大功業之時,卻意外被陰謀刺殺?
    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統一馬其頓,在凱洛尼亞戰役中徹底摧毀了希臘城邦的反馬其頓聯盟。並且在公元前337年,召開科林斯會議,確立希臘霸主地位,開啟了輝煌的馬其頓時代。此前許多希臘城邦鄙視馬其頓的君主制,甚至都不承認馬其頓是屬於希臘的,結果在這次會議上,希臘不僅承認馬其頓屬於希臘,並且承認馬其頓領導希臘,服從腓力二世的調遣。
  • 腓力二世勵精圖治,欲要建立更大功業之時,卻意外被陰謀刺殺?王后幹...
    此前許多希臘城邦鄙視馬其頓的君主制,甚至都不承認馬其頓是屬於希臘的,結果在這次會議上,希臘不僅承認馬其頓屬於希臘,並且承認馬其頓領導希臘,服從腓力二世的調遣。 這次會議上,腓力二世組成了希臘聯盟,由他做希臘盟主,雖說身為盟主,可是他不過問希臘諸城邦事務,只是聯盟軍隊的最「統帥,任何城邦派出的士兵,必須聽他調遣。這大概相當於軍事同盟。 腓力二世對於不臣服於他統治的底比斯,進行了殘酷鎮壓,大批居民被賣為奴隸,而對於雅典卻異常和藹,因為雅典擁有強大上海軍,他需要海軍來徵服波斯。
  • 西班牙不可小覷的野心:計劃用兩萬軍隊徵服明朝
    在大明睥睨世界的時候,西方海上霸主西班牙資助哥倫布開闢新航路,歷史進入了大航海時代。 可曾想,西班牙對歐洲的地位並不滿足,竟提出兩萬軍隊讓明朝臣服的想法。那麼到底孰高孰低呢?又是誰給西班牙的勇氣? 一個是東方的老牌帝國,一個是西方的新晉霸主。兩者相遇,必有一傷。
  • 腓力二世用這一招決絕了國內問題,還為兒子留下了稱霸世界的資本
    這就是馬其頓帝國,他在亞歷山大大帝的帶領下,十幾年的時間徵服了幾乎所有已知的土地,如果不是有帕米爾高原當著,壓力上大很有可能會和東方的中國一決雌雄,徵服了已知的土地,這種級別的英雄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多見。
  • 腓力二世改革:馬其頓全面崛起的序幕,亦是亞歷山大東徵的奠基石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與腓力二世改革幾乎同時),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後兩次在秦國實行變法革新,雖然最後商鞅本人因種種原因而未得善終,卻避免了人死政息的下場。 希臘半島屬於巴爾幹半島的南部區域,地形狹窄、山地密布,不適合大規模農業耕種,卻因為海岸線漫長以及地中海航運條件相對較好等因素,逐漸發展成為海外商業型文明。雖然包括斯巴達等多利安人後裔建立的城邦仍然大多以農耕為主,但並不妨礙海洋對全希臘的影響。
  • 馬其頓在腓力的帶領下逐漸稱霸希臘
    導語:腓力二世出生於佩拉,是馬其頓國阿敏斯坦三世最小的兒子,其母親是歐律狄刻。在腓力二世成為國王之後,充分的體現了其軍事才能,他帶領著馬其頓王國士兵到處徵戰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攻佔了大片的土地,在希臘的歷史上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與此同時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也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
  • 靠60人徵服中國?西班牙準備入侵明朝,藉口十分無理,今天仍在用
    其實這真不算什麼,覺得中國軟弱無能,輕輕一推便會倒下的人,古往今來從來沒有斷絕過。曾經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剛剛到達東亞時,制訂過一個徵服中國的計劃,他們認為只要60名精銳的西班牙戰士,就能打敗中國,把這裡變成自己的殖民地。不是梁靜茹給西班牙人的勇氣,而是倭寇。
  • 希臘史:馬其頓的崛起與腓力二世
    馬其頓人並不被希臘城邦看作真正的希臘人:他們說的不是純正的希臘語,他們的政治體制和文化更接近「野蠻人」,他們是未開化的民族,按照「未開化」這個希臘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不在城邦居住」,不實行寡頭政治或者民主政治,而是一個部族,實行君主制。按照希臘標準,馬其頓人的風俗習慣奇異而粗俗:馬其頓年輕人的成年禮就是單手殺死一隻獅子。
  • 疑似腓力二世的陵墓是真的嗎?專家至今難下定論
    18歲的他回國後,集合軍隊,從他叔叔手中奪回了本應屬於自己的王位,建立了強盛的馬其頓王國,他就是腓力二世。腓力二世生前的功績是被全世界考古學家所肯定的,但兩千年後關於發現他陵墓的定論,卻遲遲未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就和小夥伴們說一說關於腓力二世陵墓的一些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