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100個案例後,我總結了知識付費裂變的底層方法論

2020-12-23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野生運營社區(ID:dugu9bubai),作者:野生菌 獨孤,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自從雙十一到來,已經誕生好幾個知識付費分銷案例,比如最近的某大學月卡分銷,還有一些付費社群分銷、實物分銷等。筆者自入行以來看了大大小小100多個知識付費案例,忽然想起一個問題:裂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風靡?

在我的印象中是2018年,那時候以知識付費產品為代表的案例開始湧現,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冒出來一系列操盤人,這批人到現在都被視作該領域的頂尖專家。甭管這些人如何,確實都踩中了紅利。

另外,知識付費裂變作為裂變增長領域裡很原始也很經典的玩法,依舊在延續,很多關於裂變運營的基本理論,都是從這一玩法中延伸出來的,比如「裂變海報六要素」。

所以,作為增長從業者,很有必要去嘗試溯源。這篇文章其實就想好好把知識付費裂變中一系列基本的東西跟大家講清楚,幫助我們更好理解「裂變為什麼會存在」。

那什麼是知識付費裂變?簡單一點來說,就是通過設計病毒傳播機制將各種形式的知識付費產品售賣出去,並以此帶動目標用戶的增長。

從概念中可以找到兩個關鍵詞:知識付費產品、病毒傳播機制。我們依次進行解讀。

01

什麼是知識付費產品

知識付費產品是網際網路發展起來後誕生的,其根本原因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便利性大大增強,以及線上交易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完善,典型標誌就是微信支付的誕生。

既然獲取信息方便,線上交易容易,為什麼不能讓用戶用手機直接花錢買課程呢?而且隨著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一二線白領、中產家庭等因為焦慮就有提升個人能力的需求,顯然碎片化知識學習是一種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以上知識付費誕生的背景,但一上來就讓用戶購買顯然不現實,必須解決獲客問題,接著微信流量紅利的東風,裂變興起了。

對於知識付費裂變來說,內容是最核心的驅動力,什麼樣的內容是符合用戶預期的?這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我總結了知識付費內容製作的三個原則。

1、符合用戶痛點

知識付費內容能夠被用戶接受,一定是符合對方的需求,需求越迫切,產品賣得越好,用的人越多,這就是痛點的效果。

知識付費符合的痛點一定是某一垂直領域最容易誕生問題的方面。比如成人教育中,考證就是非常強的剛需,而考證過程中有很多容易丟分的題型,面試容易遇到的失敗情況等,就可以提煉成知識付費的主題。

當然,痛點也是要看時機。考證前的痛點要等考完證之後推出產品解決,能賣爆才怪,即使有考證失敗的人和下一批備考的人會需要,但也不是最佳時機。

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依靠痛點誕生的爆款知識付費產品,都是在合適時機推出的,所以不明白這個原理,完全照抄爆款是難以複製成功的。

2、強大IP加持

在知識付費裂變誕生初期,強大的IP是核心特徵。比如網易戲精課,網易是網際網路領域絕對的大廠,大家都對網易的運營很好奇,為什麼會誕生那麼多知名案例和產品,都想學習一下,所以配合分銷玩法就火爆起來。

不過這是品牌IP,知識付費裂變最多的還是利用名師IP。相比較而言,名師IP領域更垂直,受眾更精準,更利於裂變之後的變現。

比如,筆者曾經參與過一個裂變1萬多付費用戶的知識付費項目,邀請的都是運營增長領域的大咖,這在增長概念流行的那段時期非常容易刷屏,而通過裂變來的這些用戶剛好從事增長相關工作,其中一個需求是缺少增長工具,項目方要推廣分銷工具,正好匹配。

目前,名師IP已經成為知識付費裂變的基礎配置,大多數在線教育和知識付費玩家,專門用它來為高價教育產品引流。

3、減輕學習負擔

知識付費產品某程度上要符合碎片化的要求,至於原因有二,一是學習是反人性的,學習難度越小越好,二是現代人普遍壓力大時間緊,求快心理非常普遍。

所以,知識付費的內容主題以及內容結構,要儘可能讓用戶感受到知識重點和學習效果,很多產品的文案包裝就是以該原則為準,比如「3天掌握xx」、「1小時搞定xx」等。

另外,內容形式要符合碎片化場景。我們會發現大多數知識付費產品是以音頻和10-20分鐘的錄播視頻為主,一門課一般是十幾節,這樣可以方便隨時學習,但要有很強的自驅力。

02

病毒傳播機制的設計

知識付費裂變本質是一種產品型裂變,依託於自研業務系統、第三方增長工具、第三方知識店鋪平臺等進行裂變獲客,然後匹配一些運營策略來放大整個流量效果。

所以,分析知識付費裂變的病毒傳播機制,我將其分為兩個方面:玩法路徑與渠道運營邏輯。

1、玩法路徑

裂變的用戶路徑非常簡單,而且不同玩法設計中路徑是不同的。對於知識付費裂變來說,基於分銷的玩法路徑設計是被應用最多的。

用戶先進入到課程頁面,最下端是付費入口,在頁面邊緣(右上角或右下角)是生成分銷海報的入口,這是可以進行裂變的第一個環節,或者提示關注公眾號獲取海報和邀請提醒。

但是,正常用戶很少願意直接進行分銷,即使在詳情頁說明分銷獎勵也作用有限。

購買完課程後,有的工具會直接彈出海報讓用戶繼續分享,從個人體驗以及實踐表明,這樣的設置並不一定能帶來有效的裂變效果,相反會顯著降低聽課率、進群率、關注率等。

所以,有的工具也許注意到這一點,改為直接引導進群或關注公眾號,在群內或公眾號會話裡提供生成分銷海報的入口,這樣既符合裂變閉環,也能篩選出真正願意自然分享的用戶。

為了讓用戶能明確感知邀請進度,有的工具支持即時到帳提醒,當收到現金提示時,會顯著激起用戶的分享意願,但是這並不能達到刷屏效果,於是就嘗試在路徑上繼續改變,誕生了新玩法:解鎖分銷或拼團分銷。

解鎖分銷也叫分銷任務寶,是在分銷基礎上增加邀請任務,達成任務就能持續獲得獎勵;拼團分銷在實際路徑上與解鎖分銷沒有根本區別,只不過換成團長完成解鎖任務獲得獎勵,對外展現形式也是邀請拼團而已。

雖然增加了邀請任務和豐富誘人的獎勵,但這樣還不足以顯著提升裂變效率,因為玩法機制決定了知識付費裂變還需要渠道運營上的支持。

2、渠道運營邏輯

裂變本質是傳播行為,渠道運營的作用是放大傳播效果,其底層邏輯遵循的是經典的「引爆點三原則」,即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法則和環境威力法則。

(1)個人人物法則

個別人物法則指某一類人可以成為非常重要的傳播節點,對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類人我們一般稱為kol或koc。

根據個別人物法則,kol或koc可以分成三類角色:內行、聯絡員和推銷員。

內行就是某領域的專業意見領袖,由它推薦知識付費產品,可以產生非常強的信任度。筆者印象很深,某個關於運營領域的知識付費課程找我進行分銷,就是把我看成「內行」,所以這類人一定是kol,是專業意見領袖,需要專門去尋找,對提升裂變傳播轉化率非常有效。

聯絡員是裂變傳播中社交關係最弱的一類人,他們貢獻的新用戶少,但傳播次數多。我們往往看到一個人向各種群投放海報,就是非常典型的「聯絡員」,他們擁有長長的宣傳名單,精力充沛,人脈廣,但裂變傳播轉化率最低,我們通過裂變組建起來的社群,這類人佔絕大多數。

至於推銷員,對於知識付費裂變來說,就是專門從事分銷的一類人,它們往往有很強的推廣能力以及擁有推廣渠道和推廣人隊伍,一次分銷裂變中有80%的新用戶就可能是它們帶來的。

所以在渠道運營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提前招募推銷員,讓裂變冷啟動就能刷屏。而招募之後會進行如下流程:簡單培訓-提供素材-說明規則-建立戰隊-正式分銷,裡面會重點強調分銷佣金和比賽獎金,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推銷員的積極性,畢竟能賺錢才刺激。

(2)附著力因素法則

所謂附著力因素法則,主要指傳播信息本身的價值對傳播產生的影響。在知識付費裂變裡就是裂變海報和宣傳文案的作用,它們要體現用戶最需要的信息,尤其是裂變海報。

而為了讓海報具備真正的「附著力」,必須用到能印到用戶腦海裡的關鍵詞,並且在設計時儘可能地突出,這應該成為一張海報是否合格的唯一標準。

至於裂變海報的具體設計,筆者總結了一下,並附一張圖做參考:

  • 產品名:吸引眼球、字大、短平快

  • 主講人:背景、頭銜

  • 大綱:具體內容、明確獲得感

  • 背書:大咖推薦、權威機構、行業認證

  • 福利:資料、名額、折扣、實物

  • 價格:稀缺、緊迫感、價格錨點、損失規避

(3)環境威力法則

知識付費裂變實際是一種群體行為,當你的朋友圈或微信群刷屏的時候,你也會掃碼並生成海報發到朋友圈和群內,這是一種下意識。

再比如,為什麼宣傳的時候要優先在微信群?而且越活躍的群刷屏效果越好?就是因為人的行為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所謂「破窗理論」,也叫環境威力法則。

所以,很多知識付費裂變在正式發起前,除了招募分銷隊伍,也要藉助相關的主題活動儘可能建立大量社群,每個群規模儘可能超過150人,並潛伏大量水軍。

當裂變正式啟動後,水軍要跟上動作,丟專屬海報、丟轉發截圖、丟收益截圖等,儘可能保證一個群裡的全部水軍都要完成動作,而群主可以適當增加轉發獎勵,進一步刺激用戶。

當一個群、兩個群、三個群,越來越多群引發小的刷屏潮,離真正刷屏就不遠了,因為《引爆點》說得很清楚「要發起大規模的流行潮,要先發起許多小規模的流行潮,發起小規模的流行團隊的人數不能超過150人。」

以上就是渠道運營的全部邏輯。

03

結語

本文總結了知識付費裂變的底層邏輯,雖然很多止於理論,但都是實操總結的結果。

我們梳理下核心內容:

最後說一下數據模型的問題。

裂變核心關注的指標有三個,一是參與裂變的規模,二是描述裂變效果的帶新係數,三是裂變後端的轉化率。

規模越大,說明渠道給力;係數越高,說明拉新效果好;轉化越多,說明裂變客戶質量高。但是三個指標中有一個出現問題,就說明裂變還有優化空間。

所以我們在做裂變時,不要過分關注單一指標,而是三點一線整體去看,這樣就穩妥多了。

相關焦點

  • 松友飲:看完300個裂變案例,我想分享流量獲取思維給你
    老王只有1個,但是如果老王變成了100個,那麼這個流量是不是會翻100倍? 很多社交電商和微商在做的,設計出一套可複製的流量獲取方法規模化地獲取流量。 這其中核心在於微信政策、個人號數量、人設搭建及獲取流量方法四點。人設搭建和獲取流量方法跑通後即可拓展個人號數量,規模化開採微信平臺流量。可是微信是任由你開採麼?
  • 2020年最有效的9個免費裂變獲客、留存變現工具 (附詳細教程)
    今天給大家介紹9個我們常用的、目前最有效的微信個人號、微信群、服務號的裂變玩法。案例示例:要想設計低成本裂變用戶方案,一般是針對用戶痛點、準備一個能解決用戶痛點的知識課程、乾貨資料、增值服務、會員名額等邊際成本比較低的作為調動用戶裂變的「利益點」(不是用戶需求則裂變不起來、90%的裂變活動都是失敗在不了解用戶最想要什麼)。
  • 知識付費愈發火熱,普通人如何參與知識付費?
    自己的專業知識內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在內容創作是也可以持續深挖,做知識付費的細分垂直領域。比如現在我們常看到的丁香醫生,就是在做醫學垂直領域。在內容創作上緊密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結合,在個創作平臺上吸引了大波粉絲。
  • 對抖音的數個觀察:數據、商業化、內容矩陣和運營方法論
    教學課程教魔術、舞蹈、美術、選車…..似乎在抖音能夠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不過抖音上的知識帳號變現,目前還只能是O2O,線上關注到線下學習,還不能實現在線付費,不過這個是遲早的事情。5. 炫富炫耀是人的底層心理,權錢色是最能激發人們圍觀、討論和轉發的永恆話題,抖音上的炫富高了一點層次,看似不屑一顧,卻是更高級別的炫富。
  • 這三個裂變營銷的成功案例,相信你一定聽說過!
    普通企業怎樣做好裂變營銷下面這三個裂變營銷的成功案例,相信你一定聽說過!想要營銷方案做的好,營銷玩的溜,裂變營銷這種方式就是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最佳方式之一。以下三個裂變營銷的成功案例,我想你一定聽說過!一、拼多多這兩年,營銷界討論最多的就是拼多多、趣頭條了,這都是典型的通過裂變的方式快速成長的企業。
  • 實踐案例復盤:從「限免送課」裂變活動,我總結了2點經驗
    本文是作者的一個實踐案例的復盤,在「限免送課」裂變活動中,從數據結果中總結了怎樣的思路經驗。為了鼓勵裂變傳播,另外設定了規則:分享海報給好友,邀請特定數量的好友關注服務號,可以獲取額外獎勵,「為好友助力」設置排行榜,前100名公布於榜單,滿足傳播者的成就感和虛榮心。通過服務號的模板消息及時給用戶反饋進度,包括助力成功和滿足領獎條件,讓傳播者獲得成就感,形成體驗閉環。
  • 羅劍混沌大學授課:揭秘火花思維底層方法論
    (原標題:羅劍混沌大學授課:揭秘火花思維底層方法論) 近日,火花思維創始人兼
  • 知識付費趨勢下,如何做知識付費推廣?
    知識付費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行業,有些人認為知識付費是個智商稅的行業,交了錢學習後卻毫無收穫,但我認為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一下這個行業,知識付費到底是什麼呢?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和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而知識付費推廣,是在知識付費生態下,把知識給到需要者的過程,作為知識付費傳播者的我們則需要在這個運營過程中細化這個過程,讓更多的人看到的我們產品,從而實現付費購買。一、什麼樣的產品適合做知識付費推廣?
  • 知識付費賺錢與知識付費學習
    作為一個知識工作者,我賣的不僅是自己,還有自己的知識,比如說我的顧問費、諮詢費,包括我賣課程和社群。也經常有人問我知識付費的一些問題,所以今天來聊聊知識付費這個話題。臨時寫的幾點分享,廢話不多說,直接開啟清單模式:1、所謂知識付費,本質上就是一個時間值錢的人,或者是有某項技能的人,將自己的時間、技能進行出售。而知識付費就像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之後就會有頓悟的感覺。2、從2016年知識付費開始流行起來之後,也有一些人渾水摸魚,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割韭菜」。
  • 我,1年,10+付費社群,2萬+報名費,掌握了知識付費的真諦
    到現在為止為知識付費花過多少錢?自去年6月份開始,我開始了線上知識付費之旅,連報10餘付費社群,基本每月都會參加新的社群,截止到今天報名費累計20000+……在踩過無數知識付費的坑後,經過多方比較和反思,終於掌握了高效知識付費學習法,今天想分享給大家。
  • 知識付費平臺如何選擇?怎麼做好知識付費?
    隨著知識付費市場的蓬勃發展,在線報名課程成為眾多用戶的學習常態。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92億元,是5年前的20多倍,一些知識付費平臺的用戶基數也在劇增。na知識付費平臺如何選擇?怎麼做好知識付費?
  • 2020年,4個零售行業可復用的裂變增長作戰地圖
    所以今天給大家帶來零售行業的專項復盤,篩選出4個我們實戰驗證過的、屢試不爽的「裂變玩法」,附上顆粒度很細的作戰地圖,方便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業務模式快速復用。看起來每個「裂變玩法」的活動流程、UI呈現差距特別大,但底層都是由「誘餌+包裝+玩法」三大環節組成。
  • 裂變不只是「轉發朋友圈」,這裡有一套社群運營「生死書」 | 超級...
    社群到底怎麼做,我從十年前就開始思考。我曾經建有100多個QQ音樂相關群。此後,我付費了幾萬塊錢,進入大大小小各類社群開始學習,結合曾經一線工作的經驗和過往經歷,總結下來一套社群運營的「生死書」。這套社群運營「生死書」對於實體機構來講,一定能幫大家實實在在做起三五個群,以很低的成本多成交幾十上百個用戶,這樣一份指南能更實際幫助到疫情之後的大家。
  • 如何做一場裂變10000+用戶的直播分享?
    核心的環節是調查問卷的設計,個人認為設計問卷的時候必須包含三個方面:第一,用戶畫像是怎樣的;第二,用戶痛點都有什麼,要列出足夠多,分好類,並歸到相應場景;第三,用戶對於產品的要求和建議。當問卷內容設計出來後,必須進行小白視角的測試,以便對問題描述、問題排列等進行調整,讓問卷更容易被用戶填寫。2、如何選擇裂變形式?
  • 這100種賺錢途徑,讓你兼職也能月入過萬!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網際網路行業從事工作,對於網際網路產品的各種產品與模式研究的也比較透徹。2019年,從年初到現在,一直在做「賺錢與變現」這件事,包括知識、工具、途徑、案例、方法論等內容。《生財門道:賺錢的100種途徑》一共策劃了100多期,內容全部是原創,主要介紹各種賺錢的項目途徑,以網際網路網上賺錢途徑為主,也會有一些文章是線下的賺錢途徑。
  • 企業微信裂變獲客的3大玩法法和3個未來新變化
    整體聽完的感受是,2020年做企業微信裂變獲客,很像2015年做微信裂變。因此,全行業基於企業微信的私域客戶池增長值得重新做一遍。現在,藉助文字實錄,我們不妨回到私享會現場,聽聽張東晴從實戰中總結的企業微信裂變增長方法論。
  • 知識樹: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自己掌握「最大化」的知識體系
    什麼是知識系統:個人認為是由多個知識點組成的方法論,然後方法論又形成體系化的內容,這些不同維度體系化的知識儲存在大腦中,就形成了「一個人大腦的底層思考方式。知識點是「顆粒化」的,當在一個領域,自己掌握的足夠多的時候,就能起到串聯的作用,那麼知識體系就是建立在「多個知識點之上」,總結出來的方法論,然後將每個方法論進行串聯,就成了「整體體系」。
  • 2016年知識付費迎來了春天,2017知識付費東風還會吹多久?
    3、後付費模式:打賞只是「額外獎賞」打賞與收費不同,是在知識獲取後,對於內容、作者或其傳達出的價值觀的肯定,是一種升級的「點讚」,對於共享者來說是一種額外獎賞,對用戶而言,是知識直接付費習慣的培育。打賞目前只是直播類知識共享平臺的主流商業模式,對於圖文自媒體類,打賞模式雖然已經獲得推廣,但卻難成為主流的收入來源。
  • 傳統服裝店,利用社群營銷1個月裂變200個社群,50萬銷售額
    因為現在各個電商平臺競爭大,店鋪多,付費的更是大把存在; 服裝社群一般都是幾個固定流量入口:社交平臺裂變、實體門店、電商平臺。她這個電商平臺沒有入住,唯一能靠引流的就是朋友圈和實體門店。 服裝店其實是一個天然的流量入口,只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抓住這些流量。
  • 裂變案例分享丨3天裂變獲客2000+企業微信好友,他只用了1招
    大家好,我是張靖,93後運營老司機。隨著企業微信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企業微信,在此時,卻有極少數企業走在了其它企業的前面,開始探索企業微信裂變玩法,作為開發裂變工具的公司,更應該走在別人的前面,嘗試更多的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