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記者從貴州省自然資源廳新聞通氣會上獲悉,2019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共成功避讓地質災害20起,避免4983人傷亡,避免直接經濟損失3768萬元。
2019年,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創了兩個首例工程:搭建全國首個「群眾有獎報災微信平臺」,重獎成功預報人員,創建全省首個「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示範社區」;全年共投入7.87億元資金,對269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實施治理,保護了2.6萬餘名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另一方面,我省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大數據平臺「1155工程」基本建成,建成2502個自動化監測點,安裝群測群防自動化監測點5141處,地質災害隱患監測能力全面加強;省地災防治指揮部會同省教育、交通、文旅、住建、應急、水利、能源、氣象等主要防治責任部門,開展了地質災害隱患 「百千萬」大排查、「群眾報災、部門查災、專家核災」等專項行動。
其中,在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發生後,全省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60天攻堅戰,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主要成員單位和地方人民政府,共計7950支(次)專業隊伍和12116名(次)專業技術人員、66161名(次)群測群防人員,開展巡排查56629處(次),發現新增隱患點318處。
2020年,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省自然資源廳將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資源部的有關決策部署,嚴防死守、履職盡責。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突出重點難點,科學統籌防治,各級各部門將把城鎮、學校、集市、景區、廠礦等人口密集區作為重點,突出做好汛期、各種極端天氣時段、國家和省重大政治活動期間的防治工作;堅持以防為主,全面固牢防線,各級各部門將緊緊圍繞地質災害早期識別,監測預警,排查、巡查、複查,防災預案演練,防治知識宣傳普及等基礎工作,從難、從嚴、從實戰要求,認真把各項基礎性防範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全面築牢地質災害防線。
同時,強化科技防災,整體提升能力,加快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大數據平臺「1155工程」上線運行,充分運用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機載雷達測量和地面調查等技術方法,強化重點地區監測;加強資金統籌,強化工程治理,各級各部門將按照精打細算、精心設計、精準治理的要求,統籌好地質災害治理資金,大力開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治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佔和挪用專項資金。
當日,活動現場還揭曉了2019年度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十佳衛士」獲得者,此次26個先進集體、42名先進個人、40名優秀群測群防員受到表彰;大會還特別對在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搶險救援工作中,省自然資源廳表現突出的個人進行通報表揚。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馮倩
編輯 餘昌旭
編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