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貴州成功避讓地質災害20起 避免直接經濟損失3768萬元

2020-12-23 天眼新聞

1月20日,記者從貴州省自然資源廳新聞通氣會上獲悉,2019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共成功避讓地質災害20起,避免4983人傷亡,避免直接經濟損失3768萬元。

2019年,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創了兩個首例工程:搭建全國首個「群眾有獎報災微信平臺」,重獎成功預報人員,創建全省首個「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示範社區」;全年共投入7.87億元資金,對269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實施治理,保護了2.6萬餘名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另一方面,我省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大數據平臺「1155工程」基本建成,建成2502個自動化監測點,安裝群測群防自動化監測點5141處,地質災害隱患監測能力全面加強;省地災防治指揮部會同省教育、交通、文旅、住建、應急、水利、能源、氣象等主要防治責任部門,開展了地質災害隱患 「百千萬」大排查、「群眾報災、部門查災、專家核災」等專項行動。

其中,在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發生後,全省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60天攻堅戰,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主要成員單位和地方人民政府,共計7950支(次)專業隊伍和12116名(次)專業技術人員、66161名(次)群測群防人員,開展巡排查56629處(次),發現新增隱患點318處。

2020年,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省自然資源廳將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資源部的有關決策部署,嚴防死守、履職盡責。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突出重點難點,科學統籌防治,各級各部門將把城鎮、學校、集市、景區、廠礦等人口密集區作為重點,突出做好汛期、各種極端天氣時段、國家和省重大政治活動期間的防治工作;堅持以防為主,全面固牢防線,各級各部門將緊緊圍繞地質災害早期識別,監測預警,排查、巡查、複查,防災預案演練,防治知識宣傳普及等基礎工作,從難、從嚴、從實戰要求,認真把各項基礎性防範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全面築牢地質災害防線。

同時,強化科技防災,整體提升能力,加快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大數據平臺「1155工程」上線運行,充分運用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機載雷達測量和地面調查等技術方法,強化重點地區監測;加強資金統籌,強化工程治理,各級各部門將按照精打細算、精心設計、精準治理的要求,統籌好地質災害治理資金,大力開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治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佔和挪用專項資金。

當日,活動現場還揭曉了2019年度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十佳衛士」獲得者,此次26個先進集體、42名先進個人、40名優秀群測群防員受到表彰;大會還特別對在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搶險救援工作中,省自然資源廳表現突出的個人進行通報表揚。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馮倩

編輯 餘昌旭

編審 王淑宜

相關焦點

  • 湖南2019年成功避讓地質災害574起 避免經濟損失7386萬元
    圖為會議現場華聲在線4月15日訊(記者 龍騰 通訊員 羅文清)今日,2020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在長沙召開,總結回顧2019年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任務。據了解,2019年,全省共緊急轉移9.22萬人,成功避讓地質災害574起,避免傷亡11987人,避免經濟損失7386萬元。副省長陳文浩出席會議並講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黎鹹興主持會議。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周海兵作工作報告。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朱崇洲、省氣象局副局長曾建輝發言。
  • ​成功避讓兩起地災!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全省通報表揚,學習「黔西經驗」
    成功避讓兩起地災,避免765人傷亡,
  • 2019年我國準確預報地質災害939起 24753人成功避險
    央廣網貴陽12月3日消息(記者張佳琪)今年1至10月,通過監測預警、群測群防等工作,我國準確預報地質災害939起,24753人成功避險,避免直接經濟損失8.3億元。11月28日,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新技術新方法交流推進會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
  • 國土資源部2012年地質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綜述
    「東川地區突降暴雨,大白泥溝發生地質災害,直接威脅當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2012年11月13日,國土資源部、雲南省國土資源廳聯合開展全國首次不預先通知的「突發性地災應急技術綜合實戰演練」。據統計,2012年全國共組織開展不同規模的地災演練達5000多次,參加人數約68萬。
  • 地質災害如何重點防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的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5238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3億元。我省是全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5月份連續發生的4起小型地質災害更是敲響了防災減災的警鐘。黃土區呂梁、臨汾、忻州等地是地質災害高發區和防治重點區域,其中23縣(市、區)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地區
  • 對2010年雨季中國重大地質災害的解讀
    而這,只不過是2010年雨季中國內地一系列特大型、大型地質災害中的一例。綜合國土資源部及地方政府公布的數據,2010年雨季的5~9月,中國內地共發生特大型、大型地質災害約65起,已造成至少2385人死亡或失蹤。
  • 地質災害防治刻不容緩 監測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中國領土廣闊,地質較為複雜,一旦遇到暴雨等惡劣天氣,有些省份會經常發生地質災害。垮塌、滑坡、泥石流等每一場兇猛的災害都來得地裂山崩,因此,對地質災害進行防治,已經刻不容緩。在過去幾十年裡,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數量眾多,導致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損害。為此,亟需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據統計,2019年發生地質災害其中滑坡4220起、崩塌1238起、泥石流599起、地面塌陷121起、地裂縫1起和地面沉降2起,全年地質災害共造成211人死亡、13人失蹤、75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7.7億元。
  • 當陽市遭受暴雨災害 直接經濟損失達1600萬元
    當陽市遭受暴雨災害 直接經濟損失達1600萬元發布時間:2020年06月12日 16:12 來源:中新網湖北 截至目前,造成該市10個鎮(處)78500人受災,緊急避險轉移950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600萬元,其中農業損失200萬元、基礎設施損失1100萬元,家庭財產損失300萬元。  針對此次災害天氣,當陽市積極行動,提前啟動應急預案,及時發布暴雨預警信息,並要求各相關部門密切關注雨情,提前做好防範工作。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4.1.1 特大型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Ⅰ級) 受地質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0人(含)以上或潛在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1億元(含)以上的地質災害險情;因災死亡30人(含)以上或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含)以上的地質災害災情。
  • 雙牌縣關於2020年第二批地質災害搬遷避讓戶名單公示
    根據湘財建指[2015]205號、湘財建指[2015]494號和湘財建指[2017]196號文件精神,將我縣2015-2017年未實施完的搬遷避讓指標用於今年新發生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原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自願申請搬遷的居民。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質災害小常識,關於地質災害的17個問題
    2.地質災害會造成怎樣的危害地質災害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例如,雲南小江流域近 40 年來發生嚴重泥石流 25 次,造成 163人死亡, 55 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 6906 萬元。1991 年 9 月 23 日 發生於雲南省昭通市頭寨溝的滑坡,總方量 1800 萬 m 3 , 造成 216 人死亡。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連雲港市2016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連雲港市2016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做好2016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減少和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江蘇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江蘇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法規和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編制本方案。
  • 地質災害知識進校園 2020年「紅背包公益行動」走進益陽
    記者 龍騰 攝華聲在線6月9日訊(記者 龍騰)6月9日,由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發起的2020年「紅背包公益行動」走進益陽市赫山區金銀山學校,大學生志願者通過卡通短視頻、有獎問答等形式,向小學生們講解躲避地質災害和正確逃生的技能。現場,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還對志願者的講解進行點評糾錯,共同提高防災避險能力。
  • 名  稱:寶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寶雞市2020年地質災害...
    寶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20年3月30日寶雞市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為做好2020年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陝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陝人常發〔2017〕50號)及中省有關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工作要求
  • 山區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提升
    樂清市地處浙南低山丘陵區和沿海平原區,地勢西高東低,地貌類型多樣,地形高差較大,地質條件複雜,加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類工程活動強烈,人口密度大,強降雨、颱風暴雨極易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且危害程度較高,特別是北部、西部山區和南部丘陵區。
  • 經濟損失1994.7萬元!甘肅一縣發生特大(巨型)滑坡群災害!
    2019年9月14日,受近期強降雨影響,通渭縣常家河鎮李家店鄉發生特大(巨型)滑坡群災害,致使省道565襄常公路23km+400m—24km+400m處部分地面出現裂縫、大面積蠕滑,常河前進磚瓦廠磚窯裂縫和工人宿舍後牆坍塌,陽坡大橋受滑坡體擠壓造成垮塌。
  • 田友祥:苦口婆心的地質災害「吹哨人」
    5至9月是貴州地質災害的高發期,為普及地災防治知識,講述一線奮戰故事。我們推出了貴州「地災防治 衛士風採」系列人物故事。  第二期我們講述「苦行僧」式巡查監測點的譚文明,本期我們講述地質災害「吹哨人」田友祥的故事,他在發現地質災害後,緊急「吹哨」,在山體滑坡前成功配合相關部門勸離400餘人,確保此次地災防治工作萬無一失。
  • 湖北今年梅雨期災害數量較2016年同期下降87%
    湖北省自然資源廳介紹,截至7月29日,全省發生地質災害220起,直接經濟損失7027萬元。其中,6月8日至7月21日梅雨期,發生地質災害182起,佔總數的83%。據統計,今年梅雨期累計降雨量達692毫米,居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位,是2016年同期的1.2倍,但今年梅雨期災害數量較2016年同期下降87%。全省成功預報34起地質災害,減少經濟損失2995萬元。
  • ...訪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許強
    2018年,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和應急管理部先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討論地質災害防治問題。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尤其是現代遙感技術、無線通訊技術以及各種感知技術的不斷湧現,利用這些技術,對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必將成為主動防控的重要手段。國家重視,全民關注,社會亟需,形勢所逼,『三查』體系的推廣與普及必將迎來廣闊前景,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 西洋鎮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西洋鎮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二、地質災害點分布  1.至2020年全鎮共發現地質災害點2處,主要有滑坡、崩塌兩種類型,其中滑坡1處,崩塌1處;高陡邊坡隱患點合計123處,共影響125戶498人。區內地質災害與降雨密切相關,人類工程及經濟活動也是主要誘發因素之一,主要形式為切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