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汕尾——海豐篇》

2021-02-17 海豐玩玩樂

樂君美食 第一篇——《舌尖上的汕尾——海豐篇》

希望大家能喜歡~~~

1、雲吞

 這種海豐方言說,叫「扁實」,說好聽一點就是雲吞,皮薄餡多,海豐的雲吞皮以雞蛋及麵粉製成,切成約8cm乘8cm的正方形。餡料則以肥、瘦豬肉、加入大地魚碎、調味料混成。海豐雲吞的包法一般講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齊折合起來。大小則以能一口吞下一顆為標準。雲吞多數是以開水灼熟,加入湯和香菜,味道清新,香滑無比。

2、薄餅

    薄餅,海豐人每到清明節必吃的東西!祭完祖,不少人都在山上吃祭完祖的祭品,如果祖山離家不遠的話,回家吃午餐,還會買點薄餅應應節,不過,時代變了,風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物質生活還沒豐富之前,清明節人們是採用薄餅做午餐的,海豐薄餅的餅皮是要專職師傅做的,沒經過訓練的人是做不了的,專職師傅會選用質量較好、有「麵筋」麵粉摻上溫水,酵母,在晚上揉和好,食用面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到第二天的早上才能用 ,師傅會在盛著面的大缸裡,抓起一塊麵團使巧勁的扭著,然後擦在熱度適中的鍋裡 ,馬上就要拉開鍋裡的麵團,這樣一層薄薄的面就會沾上鍋裡,稍加修補,薄餅一下 子就熟了,撕出來的一塊薄薄的面塊,就是薄餅皮了,這個工序是要熟練的師傅才做 得來,而且,學徒在學這種「功夫」時還會浪費不少食用面。薄餅的皮做好了,可隨意包上甜餡或鹹餡。

     如果要做鹹薄餅,就先把豆芽、芹菜、蒜、蔥等炒熟盛起,再把鮮墨魚、豬肉、臘腸、蝦肉等炒熟,(當然是豐、儉由人)加入適量的生油、鹽、調味精、汕尾味王「鐵脯烀」等,然後再把蔬菜、海味、肉、調味料全部混合在一起炒熱盛起,就可以做內餡,用四到五塊薄餅皮包上就可以吃了。

 如果要做甜的話,就可以用白糧、紅糧、或者赤沙糧、芝麻、麻成、豆酥、貢糖、果醬等做內餡,用三到四塊薄餅皮包上,因為麻成、豆酥、貢糖等是塊狀的硬物,必須再包上乾淨的布,用重、實的木條將麻成、豆酥、貢糖等敲碎,包好就可以吃了。

3、菜茶

     菜茶,每一個海豐人的至愛!每年正月初七至於十四,這幾天是海豐傳統的開燈日,每個鄉村開燈時間不同.家家戶戶都要炒幾盆「開丁茶」,呼朋喚友前來品嘗。以前這裡每家有新生男孩時都會在正月裡高興地備茶宴請親友鄉裡到家裡來吃「開丁茶」,逐漸形成一種風俗,家裡有喜慶事必備菜茶宴客。家庭主婦買來許多豬骨頭,熬上幾鍋上湯,把切碎的菠菜、白菜、芹菜、生菜、青蒜、荷蘭豆、香菜等等熱火炒熟,把粉絲浸撈,香菇、鮮蝦米、瘦豬肉、香腸、魷魚乾、豬肉塊等爆香,然後再混合,備上碗,客人來時就煨上熱湯,上面再撒上炒米、花生、胡椒粉等端給客人,香噴噴的菜茶就這樣做出來了。菜茶雖可口好吃,但是不要吃太多,好客的汕尾人給客人一碗接一碗的直接倒進你端的碗裡添加的,讓你難以推辭,起碼有四五次之多,漲得你真是難受!情面上不能顧此失彼,肚量更是要超大才行。

4、菜粿

    菜果,挺聞名的小食!這些菜果或以米粉為皮,花生米、蝦米、瘦肉絲、鰍魚絲以及香料蔬菜為餡,蒸熟後就可以沾點醬油搭配吃,吃起來香滑,非常可口。菜源物美價廉,風味獨特,吃菜果取代中餐,已逐步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不少人講究工作與休息,不想多花時間做飯,便到街市上買點萊果回家吃。因此,菜果生意,也越做越興隆。

5、菜卷

     菜卷由米漿和蝦仁、肉丁、豆芽等拌在一起,蒸一層後再把它們捲起來,放在盤上,通常醬油都是老闆精心製作的,所以淋在菜卷上格外香濃,怎麼吃也不胖,女生很喜歡。

6、菜頭丸

     海豐的特色菜!據說,在過去當地人只有逢年過節才吃得上「菜頭丸」。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當地的城鎭街頭巷尾有許多賣「菜頭丸」的挑擔郞,沿街叫賣好不熱鬧,有些孩子即便沒錢買,也要圍在邊上嗅嗅散發出的香味。如今隨著市場化發展,市場有半成品出售,是蒸熟了的「菜頭丸」,拿回家煎炸,便能品嘗這一地方傳統美食。「菜頭丸」製作材料主要就是白蘿蔔,加適量番薯粉和花生米。製作方法雖不繁雜,但當眞做起來,工作也是相當瑣碎。要先把蘿蔔洗淨去皮刨成絲、刴碎,加入小量食鹽醃幾分鐘,把水分擠幹,再加入適量雞精、胡椒粉、蔥末調味拌勻,然後按五比一的比例加入番薯粉和小量花生碎揉均,和成蘿蔔面,搓成別致的小丸子,放入蒸籠裡蒸熟。待丸子冷卻後,即可放入油鍋裡煎或炸,直至「菜頭丸」的外表呈金黃色即可。如喜食蒸熟後的「菜頭丸」則有嚼勁,且其外表晶瑩剔透,味道清香甘甜;愛食油煎或是油炸後的「菜頭丸」,則是外焦裡嫩,香氣四溢。甘香的蘿蔔味盡繞舌尖,口感甚好。

7、菜頭粿  

白蘿蔔擦成絲,調好麵粉漿,一般做菜頭果的工具在海豐有得買,一個圓形,大概直徑6.5cm 、高4cm,先用麵粉漿盛滿工具,然後再倒回去,這個步驟是要做一層皮,再把白蘿蔔絲塞到工具裡,然後再用麵粉漿淋在上面,做一層封口,放到油鍋炸,通常菜頭果都是要沾蒜蓉水一起吃,才會更好吃。

8、草糕

    草粿豆花,汕頭人的「感情食品」

    介紹: 草粿是用一種叫草粿草的乾草熬汁,加入少許地瓜粉,使其凝結,裝在小缸中用蓋蓋好。挑賣時一頭是碗筷架和紅糖,架下放洗碗水;一頭是小缸。賣時以銅匙從草粿的上層切出於碗中,加撒糖粉,還點上一滴橙膏。海豐賣草粿,則以一個多孔的銅錢刨,將缸缽裡的凝結草粿刨起,成為條狀,再切成一小塊,加進紅糖,冷吃皆可。吃草粿能解暑,但不可留過夜。如遇雨天,人家則不吃。潮語有一句俗語,叫「草粿煮熟,天時變局」。形容時令變化,生意倒黴。

9、丁螺

    炒丁螺,「吃冰」必點的一款!炒這種螺類的東西最好加點醋和蒜頭,加醋的作用有二,一是釘螺這種螺類的東西加入醋一起烹調,能把螺中的細菌和微生物最大程度上做個滅菌,保證我們吃的健康。二是醋的加入能增加這道菜的風味,醋的酸味和辣椒的辣味把螺的鮮味做了一個烘託,更加滋味無窮了。而蒜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了,有很強的殺菌作用,最適合炒制螺類食物了,這兩種原料的加入能最大程度上保證我們吃這道菜的健康。海鮮一定要熟透才開業吃, 不然容易拉肚子 。

10、炒花蛤

     炒花蛤,餐桌上經常見到的!花蛤用鹽水養半天,讓它吐沙;然後再熱鍋,鍋要很熱~下油、油熱後加入蒜、姜、辣椒、爆香,放下花蛤略炒,蓋下鍋蓋30秒後,加入調味料,視花蛤張開口即加入調料起鍋。

11、炒米粉

     「米粉」是閩南特產,是大眾喜愛的菜餚。主料是米粉,加以高麗菜等蔬菜炒制而成。

12、串燒九節蝦

    串燒九節蝦,海豐人擺酒席經常用的海鮮之一!

13、迪仔魚

剝皮魚也是一個俗名,真正的學名叫綠鰭馬面魨,潮汕俗名:迪仔;在上海和閩浙一帶稱橡皮魚,在北方稱豬油、皮匠魚、麵包魚、燒燒角。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廣東潮汕地區地理位置獨特擁有較長海岸線,漁業資源豐富,品種近千種,一年四季海魚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生活在該地區的潮汕人愛吃魚,也善於做魚,各類魚做的美食,揚名海內外。採用特製的米醋,加雞蛋煎熟後落入湯中一起滾,幾味相加,可以幫助開胃、補血以及保持氣血暢通,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的美味佳餚。

14、魷魚仔

   海豐人對比較鮮的海鮮,都比較喜歡吃原汁原味的東西,一般魷魚仔都用開開水燙熟後,沾醬油吃,口感非常清爽,清甜,很鮮味。

15、冬節鴿

    冬節鴿,不是鳥,又叫菜包粿、冬節粿,是流行於廣東一帶的特色小吃,是廣東傳統節日冬節(冬至)那天的餐桌主食,目前已經成為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日常食品。將割薯,菜脯,包心菜,芹菜,蒜,蝦脯,五花肉……(材料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配鹽等佐料翻炒,再將冬節鴿的皮包上。冬節鴿的皮做法:麵粉和糯米粉的比例為1:1,用溫水和成麵團,然後碾成餃子皮一樣薄的皮。把包好皮的冬節鴿放進蒸籠裡蒸熟為止,也可水煮。

16、豆花

     我們常吃的豆花都是經食用石膏或者內酯點出來的。盛豆花還有講究,用平勺盛在碗內,碗中間豆花要像小饅頭似的凸出,然後澆滷,滷從豆腐腦上流向碗的四周一般是加入紅糖和熱糖水食用,有人為了驅寒還會在糖水中加入薑汁口感更佳。

17、番薯飯

    番薯飯以番薯和大米為原材料製成的美食,是海豐特色,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煮番薯飯,再配點小菜,非常美味爽口。番薯飯取材方便,做法簡單,因番薯的食用價值極高,此飯也是非常好的養生食品。益氣生津,補中和血。肝硬化腹水患者當主食食用。番薯中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包括熱能、蛋白質、糖、脂肪、磷、鈣、鐵、鉀、胡蘿蔔素,另含有維生素B1、B2、C及尼克酸和亞油酸等,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葡萄、梨的10至30倍,居同類果蔬和糧食之冠,胡蘿蔔素的含量比馬鈴薯、芋頭、玉米高600倍以上。番薯所含一種類似雌性激素的物質,對保護人體皮膚、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

18、翻砂芋

介紹: 翻砂芋,過去是中秋節的應時食品。芋頭去表皮後,切成指狀小塊,放入油鍋中炸熟撈起。隔一會兒,再將芋塊放人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後用白糖加水適量,放入鍋中煮,到糖水像膠水一樣粘時,即將芋塊放入,拌勻撈起,並馬上從爐上拿開。

19、鴿春丸與狗毛糕

     鴿春丸(其實就是西米做的),枸毛膏(一種長在海底的植物熬製後凝固而成的果凍狀)。其做法是:將枸毛膏切成塊,加入冰凍水,西米,糖或煉奶即可,這是海豐地區解暑的一種糖水。大熱天的時候來一杯,由喉嚨一直爽到肚子裡,那口感真叫一個爽!

20、煎番薯片

    將紅薯洗淨,去皮,切成薄片,喜歡吃厚點的就切的厚一點,將平底鍋中放油,紅薯片放鍋裡小火煎熟兩面煎成金黃色就可以了。

21、馬鮫丸

     馬鮫丸,海豐人的拿手好戲!馬鮫丸形佳味美,鮮甜爽脆.能保持鮮魚的原味。馬鮫丸的製作極講究,選料精(並非什麼魚都可打魚丸),原料鮮,工序細(剔刺取肉、剁茸絞丸),道道工序都大有學問。街頭巷尾,簡單的爐具,一顆顆潔白圓潤的魚丸都是用手做出來的,吃起來自然另外不同。

22、牛腩粉

     牛腩粉在海豐是非常受歡迎美食之一。因以調製好的熟牛腩做佐料而得名。起於民間,解放前就已出名。至今已遍及南寧、梧州等城市。

製作工序:將牛腩洗淨血汙,放入鍋中煮三十分鐘,撈起切成小塊,放入調料醃製。將蔥頭、姜塊、蒜頭放入油鍋中炒香,下牛腩塊並將香袋(裝有蒜頭、沙姜、魚尾、桂皮、川椒、小茴、八角、甘草、草果、陳皮、蟲蛻、胡椒粉、丁香等配料的紗布袋)置於其中,放入牛骨湯。燜三至四小時,再將原湯倒入煮沸,並加入味精等。與牛腩相配的米粉煮法也與一般煮法不同。要選用玉林特有的上好白粘米製作的細米粉;待鍋中水沸才投入,邊煮邊攪動,待煮到粉條輕拉即斷時,撈起,經清水浸洗,撈起晾乾待用;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燙熱,撈置碗中,加上牛腩及原汁即可食用。亦可添配玉林風味食品牛巴、肉丸。色不僅鮮美、滑嫩、消渣、甘香還爽口呢!

23、牛肉脯

     牛肉脯,海豐公平的特產!海豐公平特產的公平牛肉脯採用祖傳製法,口味與眾不同。配料:牛肉、蒜頭、辣椒、白糖、汾酒、天然香料等.吃過讓你回味無窮!更是送禮,作手信的好選擇。公平特產的牛肉脯並不是大家經常吃到的牛肉脯,味道獨具特色,口感極佳,香,辣,同時保持了牛肉的原味,韌勁十足很有嚼頭, 口齒留香!是拌麵、湯、粥,下酒佳品,品味獨特的休閒小吃。口味與眾不同,吃過讓你回味無窮!

24、牛肉餅湯

    牛肉餅湯是用豬骨頭熬成燙,再與牛肉餅搭配一起,放點蔥花,口味香滑欲濃,再加上牛肉餅爽口清脆,回味無窮,你會永遠記住這個小吃。

25、生蠔

     每年冬春是牡蠣收穫季節,我國民間有「冬至到清明,蠔肉肥晶晶」的俗諺,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到次年清明的牡蠣肉最為肥美,是最好吃的時候。目前沿海許多地區採取了立體養殖法,常年基本上都有牡蠣肉供應,頗受人們歡迎。

    《本草綱目》記載:牡蠣肉「多食之,能細潔皮膚,補腎壯陽,並能治虛,解丹毒。」現代醫學還認為牡蠣肉還具有降血壓和滋陰養血等功能。

    牡蠣肉由於味鮮美,營養全,兼能「細肌膚,美容顏」及降血壓和滋陰養血、健身壯體等多種作用,因而被視為美味海珍和健美強身食物。在諸多的海洋珍品中,許多人唯獨鍾情於牡蠣。西方稱其為「神賜魔食」,日本人則認其為「根之源」,還有「天上地下牡蠣獨尊」的讚美詩句。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雅土都與牡蠣結下不解之緣。

26、柿餅

柿餅,是聞名海內外的特產。柿餅生產始於明代。因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氣候條件,加工出來的柿餅外層潔白如霜,質體外幹內潤,肉質柔軟,呈金黃色,其味香甜醇厚似飴,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糖份、維生素、胺基酸等,並具有降血壓、解酒、治療胃病以及止血潤便的藥用功能。

   柿餅,誰都知道好食,但它的加工程序之繁冗,知者恐也不多。柿餅未加工前是青柿,每年的農曆八、九月便是採摘青柿加工柿餅的季節。青柿不宜太熟,顏色太黃的加工出來的柿餅質量不好。紅了的已經不能加工,只能供生食之用。青裡透黃的青柿最好,摘下後,第一道工序是「脫衣」。用特製的彎勾狀小刀將四瓣柿衣削掉,削時千萬別把「柿肩」連皮帶肉剝下,如是這樣,加工出來的柿餅質量欠佳,容易變質。第二道工序是「剝皮」把剝完衣的青柿用特製的刨子把皮削掉並一個個倒置擺在竹製的柿篩裡,晾在早先搭好的柿棚上曬。第三道工序是「捏」,把曬得漸軟的柿胎用手不停地慢捏,邊捏邊曬,待柿胎成臍時,則進行第四道工序,「薰」。把柿臍一篩篩疊進早已備好的薰房裡燻烤,燻完擺上柿棚讓其晚上「打露」,白天再讓日曬,邊曬邊捏,直至柿臍成餅時,再進行第五道工序即「燙餅」。用生飯鍋或鋁鍋煮開水,把柿餅用網兜裝好放在開水裡燙,片刻起鍋倒回竹篩再把一個個暴露在外的柿衣反捏回裡面讓日曬乾,下午收回倒入竹籮內,即進行第六道工序「下種」。下種,即是把前一年留下沾滿餅霜的雪白柿餅為「種」,取數粒放在竹籮內,反覆將竹籮左右前後翻動,拋動,然後用麻袋將籮口捂嚴實,謂之「悶」。隔天上篩日曬,是晚收回入籮再拋再悶,直至柿餅上霜白透,即成上等柿餅。

27、碗粿(也叫閘頭糕)

     碗仔果乃是海豐的小吃之一,其主要原料是粳米,將經水泡過的大米放在石磨上磨成漿,配上油蔥及各種佐料,最後放到個小碗中蒸炊而成,碗仔果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28、

鹹茶

    鹹茶海陸豐鹹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葉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壽之功效。吃鹹茶的習俗,代代相傳,由來已久。清代茹敦如《越言釋》載:「江廣間有擂茶,是羌鹽煎茶遺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間海豐舉人黃漢宗亦有詩云:「海豐時俗尚鹹茶,牙缽擎來共一家。厚薄人情何處見,看她多少下芝麻。」寫出了清代海陸豐吃鹹茶的盛況和人間世俗情態。每當客人上門,熱情好客的女主人就忙活開了:首先將茶葉放進牙缽(一種特製的內壁有鋸齒紋的陶器),溼潤後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約3尺長的擂槌(木杵)來回攪拌搗碎,接著將熟花生米、芝麻、薄荷葉等陸續投入牙缽擂成漿糊狀,放進適量的食鹽,將煮沸的開水衝入即成,故又謂之擂茶。然後主人將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著鹹茶的碗裡,熱氣騰騰地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團團圍坐在客廳中,邊飲邊嚼,邊扯家常,主人則不時殷勤地為客人添上鹹茶、炒米等進行勸飲,眾樂陶陶,別有一番情趣。

29、小米

    這就是有名的海豐小吃——小米。
    最喜歡打開鍋蓋的那一刻,熱氣騰騰,馨香撲鼻,一顆顆飽滿而晶瑩的小米如黑珍珠般,光是看就讓人流口水了。小米加蠔油是我的最愛,這不同於牛肉餅加辣椒醬,但一樣讓我百吃不厭。

30、油柑

     油柑,以河口田墩、西湖油柑為最。其以果大、味清,酥脆、無渣著稱。嘗一粒,滿口生津,甘甜無比。再配以清泉水或冷開水,那一縷縷甘甜味令人為之神情振奮,口渴即解。

31蒸蝦菇

     蝦姑,學名叫管站,也叫琴蝦。蝦目蟹足,狀如蜈蚣。蝦姑肉鮮味美,可油炸、清蒸、水煮,各具風味,更有甚者,是生吃鹹蝦姑,令人望而生畏。這種吃法過去是本地人的傳統吃法,現在不只是汕尾市的一般人家,就是酒樓賓館也是席上不可或缺的佳餚了。賓客在酒醉菜減之後要一碟鹹蝦姑,一兩碗番薯粥。吃起來其味無窮。否則,便會深感美中不足,大失所望。鹹蝦姑製作簡便,將鮮活蝦姑;用鹽睛一兩天,取來便吃。沒吃過蝦姑的人不知道吃的方法,不小心手指會給刺出血來,汕尾人有辦法,用兩手將蝦姑的頭、尾捏住,一上一下搖動擠壓,蝦肉便會脫殼,然後兩手按住兩邊剝去硬殼,取肉調料即吃,其味極佳。這種吃法汕尾人打趣上:「先按摩,後脫衣,雙手要並舉。」

32、芝麻糊

芝麻糊(hù)是以芝麻為原料,加入其它五穀雜糧調製而成的食品。它營養豐富,清甜麻香,可以解饞,餘味無窮。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滋補強身、延年益壽的佳品。

33、鹹重糕粿

     糕粿是海陸豐小吃的一大特色。粿料用米粉、麵粉、薯粉等,有鹹甜兩味,可分為歲時節日粿和平時粿點。春節蒸甜粿(年糕)、發粿、松粿; 正月三十日做九舌仔(又名雙頭尖或油漏仔), 稱「炒螞蟻腳」;清明節做薄餅,蒸發包仔;四月初八做粉條;端午節蒸糯米棕、角棕、涼粉棕;七月半、八月半蒸重糕粿(有鹹、甜兩種) ;冬節做冬節蛤(糯米粉做皮,豆芽、葛薯、豬肉、香腸、蝦米、魷魚絲、左口魚粉末等為餡,捏成半圓形,倒入鍋中用豬骨湯煮熟,再放茼荷葉、芫荽、胡椒粉末即食),做冬節湯圓(用姜、紅糖煮之);臘月廿四和除夕做菜包粿。

34、豬腸粉

    豬腸粉淨粉外,還有加蛋、肉、蝦仁、臘腸、叉燒、豬腸、排骨等等,以適合不同口味的食客。至於豬腸粉的調味,也頗有講究。要用精油與醬油稀釋並加入香料。吃的時候,根據個人喜好,還可蘸少許蒜茸醬、番茄醬、辣醬。

35、豬油糖

     海陸豐傳統小食琳琅滿目,千姿百態。單就傳統的手工作坊糖果而言,海陸豐地區就有四時的茶食糖果。值得一提的是海豐的豬油糖,它是流行在粵東潮汕地區的一種傳統零食,堪稱粵東一絕。豬油糖潤滑爽口,柔軟生香,難免讓人領略到豬油的芬香與獨特美味。海豐人把豬油與麵粉、食糖製成糖果,是對營養學的一大貢獻,豬油糖甜而不厭,油而不膩,含有適量的豬油,既能給身體補充能量,又能飽嘗口福,是其他糖果不能比擬的。他們說,豬油中雖含有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可它們是保證人類身體健康的必需之物,只要用量得當,是沒有問題的,何況豬油中也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含有對健康十分有益的花生四烯酸等高級多烯酸,故吃豬油糖物有所值。

以上圖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華附汕尾海豐玉燕龍潭共創歷史!
    華師附中汕尾學校華南師大附中汕尾學校是在廣東省教育廳、汕尾市委、市政府和華南師範大學的高度重視下,為支持革命老區的建設,提高汕尾市的基礎教育水平,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的渴求,由華南師大附中與汕尾市弘揚教育有限公司合作興辦的一所「民辦公助」學校。
  • 舌尖上的海豐,過年了你確定不回海豐嗎!?
    物質生活還沒豐富之前,清明節人們是採用薄餅做午餐的,海豐薄餅的餅皮是要專職師傅做的,沒經過訓練的人是做不了的,專職師傅會選用質量較好、有「麵筋」麵粉摻上溫水,酵母,在晚上揉和好,食用面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到第二天的早上才能用 ,師傅會在盛著面的大缸裡,抓起一塊麵團使巧勁的扭著,然後擦在熱度適中的鍋裡 ,馬上就要拉開鍋裡的麵團,這樣一層薄薄的面就會沾上鍋裡,稍加修補,薄餅一下 子就熟了,撕出來的一塊薄薄的面塊
  • 海豐商業格局大變革 華成峰集團攜手花樣年商旅文開啟海豐商業新模式
    壹城商業中心在海豐的隆重亮相,標誌著在汕尾海豐政府領導們的大力支持下,連貫著深惠莞三大省市經濟帶的城市綜合體----海豐壹城商業中心正式楊帆起航。   發布會上,汕尾、海豐相關政府領導,工商銀行汕尾分行總經理黎東明先生、汕尾農商銀行副行長陳世武先生、深圳華成峰實業有限公司總裁兼海豐第一城總經理劉新輝先生、花樣年商旅文公司總裁邱志東先生,和大潤發、海底撈、麥當勞、橫店影院、榮利酒樓、BAB KTV、木馬人兒童樂園等幾十家知名品牌商戶,以及知名媒體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 汕尾
    汕尾市政府駐汕尾市城區(原汕尾鎮),轄市城區和海豐、陸豐、陸河三縣。1992年11月,劃出市城區田墘、遮浪2鎮設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1995年4月,撤銷廣東省陸豐華僑農場,設汕尾華僑管理區。1995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陸豐撤縣建市(縣級市),由省政府直轄,委託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 汕尾疍民(漁民)的衣食住行
    民國時,汕尾疍民都愛穿漢裝,一般為了在海上勞作的方便,汕尾疍民的褲腳特別大特別寬,女疍民的褲腳,喜歡鑲著花花綠綠的多種花邊,好看而別致。逢年過節是,或者遇上喜慶之事,疍家女愛頭插簪花,腳穿珠鞋,衣服上的花邊花花綠綠,精心的刺繡,看起來,漂亮而又有誘人的魅力。民國後,汕尾疍民平時出海捕魚,疍家都要穿上自製的工作服,這種工作服人稱為「油衫褲」。
  • 三鐵路三高速時代打通汕尾交通
    其二,廣汕鐵路,是深廈支線,首起汕尾站,經長沙灣梅隴農場在赤石設赤石站,惠東北站,併入惠州北,博羅站,始於廣州北站。今年開工。其三,龍汕鐵路,不是高鐵,首站還是汕尾站,經越行可塘北站,陸河站,紫金東,接龍川廣梅汕鐵路。如此看來,汕尾真是貪心,哈哈,作為一個海豐人,其實我如果這樣想就太小肚雞腸了,大海豐要有大胸懷。無所謂。遠光要深遠。
  • 舌尖上的汕尾,看了也就想家了!等我回去一定要吃遍汕尾~
    物質生活還沒豐富之前,清明節人們是採用薄餅做午餐的,海豐薄餅的餅皮是要專職師傅做的,沒經過訓練的人是做不了的,專職師傅會選用質量較好、有「麵筋」麵粉摻上溫水,酵母,在晚上揉和好,食用面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到第二天的早上才能用 ,師傅會在盛著面的大缸裡,抓起一塊麵團使巧勁的扭著,然後擦在熱度適中的鍋裡 ,馬上就要拉開鍋裡的麵團,這樣一層薄薄的面就會沾上鍋裡,稍加修補,薄餅一下 子就熟了,撕出來的一塊薄薄的面塊
  • 「舌尖上的汕尾」:記首屆「粵菜師傅」技能大賽!
    12月29日至30日,由市政府主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及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承辦,市餐飲行業協會協辦的「粵菜師傅」名師、名店、名菜「三名工程」評選活動暨首屆「粵菜師傅」技能大賽在我市成功舉辦。
  • 舌尖上的汕尾,過年了你確定不回汕尾嗎!?
    這種汕尾方言說,叫「扁實」,說好聽一點就是雲吞,皮薄餡多,汕尾的雲吞皮以雞蛋及麵粉製成,切成約8cm乘8cm的正方形。餡料則以肥、瘦豬肉、加入大地魚碎、調味料混成。汕尾雲吞的包法一般講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齊折合起來。
  • 在廣州尋找汕尾的味道
    在廣州,就有不少屬於汕尾人的家鄉味道,以服裝生意為主的海豐公平人聚集在沙河頂勤勞打拼,於是有了服裝批發市場後面的公平美食一條街。公平是汕尾市海豐縣的一個鎮,各種美食又多又豐富,居然連汕尾城區的人都會特意跑去公平尋覓美食哦!
  • 深圳市萬眾城集團籤約海豐這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00億
    10月29日,參加汕尾發展大會的海豐籍企業家組團到我縣考察投資環境。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岱芬,副縣長彭少華陪同考察。據悉,在汕尾發展大會上,海豐有9個重大投資項目進行現場籤約落地,投資總額約385億元。其中超五十億元的5個、超百億元的1個。
  • 汕尾,一個被認為是潮汕地區的海陸豐地區
    汕尾是一片紅色故土、革命老區。是全國十三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地。全市4個縣(市、區)均為一類革命老區縣。汕尾是閩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廣府文化交匯地,有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等3大稀有劇種,擁有9項國家級、2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孕育了彭湃、馬思聰、鍾敬文、黃旭華等著名人士。
  • 「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走進汕尾海豐
    近日,由廣東省中醫藥局主辦、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承辦、海豐縣衛生健康局、海豐縣中醫醫院協辦的「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第八站走進汕尾海豐縣。 啟動儀式上,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李愛民院長與海豐縣中醫醫院院長陳韜代表雙方就治未病專科聯盟進行籤約和授牌。
  • 汕尾,一個讓人發胖的地方【老家系列7】
    「隆阿隆~騎馬去海豐,海豐人姓陳蔥阿蔥頭紅...」「梅隴」的菜粿、「海豐」的小米是我們汕尾的一張名片。在家吃午餐的時候都會到高第街吃碗牛肉丸面再來一籠小米。遮浪馬仔、海豐豬油糖、地豆酥、黑糖餅、公平牛肉脯...這些都是我大汕尾的特產,出深圳的時候總會帶一些,不帶總覺得會缺點啥。
  • 「彭湃故裡」海豐 打造紅色文化街
    深圳特區報汕尾10月5日電(記者 吳緒山 通訊員 餘作明)今年的國慶節,汕尾市海豐縣的新時代城市名片正式亮燈,「東方紅城」「彭湃故裡」八個大字矗立在海豐縣城的南大門,成為海豐紅色文化街的一道風景線。伴隨著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連日來,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遊人如織,單日接待遊客近兩萬人,創出歷史新高。
  • 這款「國標」大米在汕尾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一提到南方人飯桌上的主食,米飯「C位出道」大家都沒有異議吧?在被譽為「南海物豐」「魚米之鄉」的海豐,有一種「特別」的大米,海豐油佔米煮熟後飯面會泛油光,如果你把飯粒放到紙上會有油跡留下,故又被稱為「油粘米」。
  • 網傳海豐這個樓盤均價2萬?就在昨天終於公布了!
    昨天9月20日上午,海豐星河灣首次開盤,項目位於海豐教育園區蓮花大道(德成中英文學校對面),據獲悉此次開盤主推3、4、5、6、10、11棟,超400套房源,建面約157-405㎡。洋房戶型涵蓋約6個戶型(157 / 186 / 219 / 251 / 273 / 405㎡),均帶豪裝!
  • 汕尾2020年省重點項目超80個!多個涉及碣石…
    有大家密切關注的廣汕與汕汕鐵路,深汕中心醫院,彭湃新院項目,汕尾首座本科院校汕尾理工學院項目,海豐紅城文旅小鎮建設項目,中廣核陸豐海洋工程基地項目等,具體如下: 汕尾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 高速公路項目
  • 海豐「TOTO(東陶)」杯最萌寶貝大賽
    海豐「TOTO(東陶)」杯最萌寶貝大賽
  • 外來媳婦本地郎來汕尾拍新劇
    該劇以汕尾移風易俗工作為主題,打造「善美之城」城市品牌所取得的成就。《外來媳婦本地郎——來自汕尾的喜帖》的主要內容是:妙嬋一家人接到來自汕尾親戚的喜帖,高高興興去赴宴,結果卻被當地高企的份子錢震住。參加完婚禮已經心頭肉疼,剛剛好碰巧遇到葬禮現場從此,大家對汕尾婚喪嫁娶之事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