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2月2日,《大眾日報》頭版刊發《國內首個5G試飛基地緣何落地東營 航空航天服務等未來產業在黃河口快速崛起》,聚焦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航空航天產業。現全文轉發如下,以饗讀者。
11月24日,位於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國商飛試飛基地試驗試飛技術保障中心項目現場,設備正陸續進場安裝,為正式運行做著衝刺準備。這意味著國內首個大數據架構5G試飛基地即將在東營落成使用。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主要建設試飛指揮大廳、模擬飛行室、數據處理機房等功能區塊。「中心採用5G工業場景技術,連接中國商飛數據一體化平臺,可實現飛機落地即完成數據交付,數據採集分析及科目組織更加智能,更好地助力國產大飛機飛向藍天。」中國商飛東營試飛基地相關負責人張雲起介紹。
國內首個大數據架構5G試飛基地緣何選擇東營?這得益於東營自身的航空產業基礎和優質營商環境。東營市空港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芝介紹,早在2012年,東營市與中國商飛就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中國商飛試飛基地,這開啟了東營航空產業徵程。隨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研究院,C919大型客機轉場東營試飛,東營的航空夢進一步加速。2018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明確提出東營市要「布局航空航天服務等未來產業」,在東營市「5+2+2」產業體系中,航空產業也被列為重點培育的「未來產業」之一。圍繞航空產業所需發展平臺、建設發展臨空經濟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積極實施空港產業園道路、橋梁、水系、泵站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建設航空工業坊、航空科創中心、航空產業創新發展中心等綜合服務配套項目,打造集科技研發、產業培育、商務服務於一體的產業承載平臺。
在產業規劃及政策扶持下,航空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崛起:航空導航與飛行校驗測試基地揭牌,空港產業園航空工業坊一期工程拉開序幕,入選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航空產業勢頭愈發強勁。隨著今年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基本完成,空港產業園構建起了「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的新管理體制,為航空產業發展鋪設了「快車道」。
航空產業在東營不斷紮根壯大,從事高端電磁線生產的東營兆源航空新材料有限公司看到契機,準備上馬年產5萬公裡高性能航空導線項目。公司總經理孫學員告訴記者,公司力爭在航空導線用的聚醯亞胺—聚四氟乙烯複合薄膜等方面實現突破,打破國外壟斷。與東營兆源公司一樣看到機遇行動的,還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隱形冠軍」企業,他們瞄準航空產業,推出高精尖產品:勝利油田新大管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先進複合材料項目、山東東珩國纖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高性能氧化鋁纖維項目、山東米德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的新型PET芯材項目等。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靶向央企國企、民營龍頭企業項目以及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主導產業項目,今年新引進項目94個,計劃總投資320.7億元,同比增長17.5%。其中,總投資20.3億元的中國商飛東營試飛基地綜合配套項目中的航空工業坊將於明年上半年投用,應用於民航客機的高性能航空導線項目也已完成車間建設,美國米德新型PET芯材項目開始試運行。(李廣寅 王剛)
【來源:東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