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富動力網
2020年在驚心動魄中接近尾聲。百年一遇的疫情、十年一遇的金融震蕩、前所未遇的央行印鈔和聞所未聞的封城堵路,打造出不平凡的一年。在過去三年,筆者在年初給出的年度關鍵詞都是「動蕩」、「不確定性」;2021年可以改為「弱復甦」。全球經濟復甦、拜登政府的能力、中國vs世界、聯儲政策、美元匯率,在筆者眼中是全球經濟的五大懸念,也是撬動風險資產價格的看點。
一、全球經濟如何復甦。史無前例的封城堵路帶來了世界範圍的產業鏈斷裂,全球經濟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斷崖式下跌,下半年隨著產業鏈修復的進程,各國GDP均有大幅反彈。疫苗的研製成功,給抗疫帶來新的希望,經濟活動恢復正常有望在2021年實現。疫苗的成功推出的確增加了控制疫情的確定性。估計通過疫苗和患病,發達國家在2021年年中可以達到大約40-50%人口具備免疫能力,經濟活動基本可以恢復正常。筆者傾向於相信弱復甦,與復甦相關聯的是通貨膨脹是否重臨。目前美國國債市場的利率強力反彈,折射著資金對通脹的憂慮。由於超低基數和部分行業補庫存,通貨膨脹在明年上半年會有明顯反彈,美國核心通脹甚至達到2%的聯儲警戒點。不過如果筆者所言弱復甦屬實,全球通貨膨脹很難持久,起碼在2021年不會干擾到寬鬆的貨幣政策。
二、拜登政府的管治能力。拜登接了一個爛攤子,美國經濟千瘡百孔,財政赤字巨大,但是運氣極佳,大選結束後疫苗研發就出現突破性進展。他選擇了一個高效、專業的執政團隊,不過他的管治能力主要不取決於團隊能力,而是國會配合。筆者傾向於相信拜登受困於國會黨爭,少了國會的支持,拜登其實根本沒有錢來實現其競選諾言,美國經濟復甦也就憑添三分風險。
三、China vs World exChina。中國在十月黃金周的消費能力令人讚嘆,中國率先走出了經濟衰退,成為今年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大經濟體,中國消費者不需要修復資產負債表。筆者傾向於相信美國對華遏制戰略不會有變,只是表現形式出現變化。
四、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量化寬鬆政策對金融市場十分有效,但是對實體經濟的幫助卻並不明顯。儘管如此美國貨幣當局還是竭盡全力地放鬆貨幣政策,打造出股市、債市的一片榮景。然而近來,市場對通貨膨脹的擔心越來越大,十年期國債利率大幅攀升。筆者傾向於相信聯儲會繼續大規模的QE計劃。這一輪的QE規模可能很大,因為美國的財政赤字可能很大,在極低利率水平下,聯儲是新增國債的主要購買者。只要債務水平不斷增加,貨幣當局是停不了印錢的,直至通貨膨脹成為持續的威脅。耶倫出任財長,更直接打通了財政及貨幣當局之間的壁壘。
五、美元匯率。美元早就應該貶值了,只是世界上找不到另一種強勢貨幣,於是美元匯率勉為其難地繼續升值。2020年春天在疫情和市場風險的雙重作用下,美元指數達到了本周期的高位。如今美元國債對各大國國債之間的利差已經大幅縮減,資金流向出現重大改變。隨著疫苗推出和經濟復甦展開,全球風險意識改善,在2021年資金流出美元區,流向其他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的機會頗高。這個可能進一步推低美元匯率,但是美元究竟是急跌還是慢跌?筆者傾向於相信美元慢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