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亡國之音——相見歡中的哀與思

2020-12-26 小半說詩詞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稱南唐後主。他登位之時,宋已代周建國,南唐形勢風雨飄搖。他在對宋委屈求全中過了十幾年苟安生活。南唐為宋滅之後,他被俘到汴京,過了約兩年囚徒生活,終為太宗賜鴆毒殺。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無能,文藝上卻頗有成就,工書善畫,妙解音律,尤工於詞。他的創作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期不修政事,縱情於吟詠宴遊,笙歌燕舞,為了使宮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態竟至於讓宮女束腳,戕害中國女子裹腳陋習便起於其人。他這一時期的詞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這些詞雖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實則為南朝宮體和花間詞風的承續。後期則為入宋之後,此時,他逐漸從醉生夢死中清醒過來,對屈辱的拘囚生活極為憤懣感傷,他的詞開始轉向抒奏亡國之音,傾瀉其「日夕以眼淚洗面」的深哀巨慟,他的詞有了打動人心的恆久的藝術力量。可以說,亡國使他丟掉了皇帝的寶座,卻使他在詞的創作上獲取了巨大的成就,誠如清人王國維評價:「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便是對他文學地位的中肯評價。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1、「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無盡思緒,無可傾訴;「獨上西樓」:登高問月,無人傾訴、心境落寞的行為觀照;「月如鉤」: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圓必缺,載荷著人生的無常之悲。 2、「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種著梧桐樹的寂靜庭院為秋色籠罩(梧桐,古有「梧桐樹,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樹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訊隔絕杳無;「清秋」:背景,為通篇充溢的「離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畫了一幅意境朦朧、浸染著哀愁的圖畫。 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表現了心宇深處深深的寂寞、萬般的無奈和無法排遣的離愁。 4、「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別是一般滋味」指離愁,即「離愁在心頭」之意。如果說前文還用「剪」和「理」的動作對離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則將離愁寫得無可形狀、無以陳述,為更深一層的寫法。

「尼採謂:『一切文字,餘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對任何一個作家的作品的解讀,都離不開對其本人生平和思想的了解,因為在作品中,無一例外地蘊藉著作者自身的愛憎情感和思想觀念,所以法朗士說「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這句話是否絕對我們姑且不論,但其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文學創作活動的本質是毋庸置疑的。的確,作品往往折射著作者本人的經驗體悟和身世感發,李煜正是以他的心和血才澆瀝出這兩首《相見歡》。

李煜的兩首《相見歡》,雖然表面上都是寫相思離別,但他作為亡國之君,受人拘囚,又何敢明目張胆地在作品中言志而表明自已「故國之戀」、「亡國之痛」的情感呢?除非他覺著活膩了。因而在作品中以「喻況」流露情感。 因此,我們在賞析品讀時,不僅要明白作品所寫的外表情事方面的主題,更應把握作品中所流露的隱藏的某種心靈和情感的本質。 同時,由於兩者在內容情感上有著諸多的契合之處,甚至連標題也一樣,我們當然可將它們視為關係密切姊妹篇,因而,為了使學生對李煜「無言」一詞有更為深切的感悟,應將他的「林花」一詞作為補充閱讀材料以給學生,通過對舉並讀,使學生得到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

相關焦點

  • 李煜千古名詞《相見歡》的妙處,亦別有一番滋味,寫盡了愁滋味
    ——五代·李煜《相見歡》小註:「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又作「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01後來宋太宗即位,借李煜「一江春水向東流」等詞有誹謗懷思之意,在他生日的當天,賜給毒藥,李煜死後,被葬在了洛陽北邙山。《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李煜後期的代表作之一,黃升在《花庵詞選》中曾評價這首詞說:「此詞最悽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
  • 淺析李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下面就對該詞進行一下賞析 注釋 、相見歡:詞牌名又名「烏夜啼」「憶真妃」「月上瓜州」等。共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相見歡最初是唐教坊曲名 、胭脂淚: 形容林花帶雨的嬌豔欲滴的樣子,本來有份靈動的美、但此處不免令人憐惜!
  • 李煜一首《相見歡》,只有短短四句,卻寫盡了人生苦短的哀愁
    李煜是南唐最後一個帝王,在宋朝成立不久以後就投降做了人質,掙來的只不過是被囚禁在深宮之中,被囚禁後,李煜的時光整日就消耗在空曠的小園子裡,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打擊下,寫下了《相見歡》這首詞,以表達自身的苦悶之情。《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 · 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李煜,他的詞有什麼特點,《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又表達了什麼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這首詞是李煜的作品,也是李煜後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李煜的《相見歡》,原詞如下: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李煜過著被嚴加看管的毫無自由的囚徒般的生活,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李煜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三年時光,《宋史》對李煜去世的事情描述的也很簡單:「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
  •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後人諷刺李煜,失國者不殉宗社卻任人宰割
    前言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被譽千古詞帝的李煜,他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該如何理解?李煜的這首《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倒是不難理解,本身就明白如話。這是其亡國以後的作品,充滿了沉重的悲傷: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 李煜詩詞精選
    ★★★★3 詩 七言律詩 感懷李煜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悽悽。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層城無復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10 詞 相見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李煜一首《相見歡》,通篇處處描寫憂愁,卻找不到一個「愁」字
    讀來更多的是惹人淚如雨下,這首《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就是他大量創作中品質很高的一首,全篇文章時刻在描敘愁緒,然而卻沒有一個愁字。《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五代: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李煜一首《相見歡》,道盡人生痛苦與蒼涼,字字帶淚
    李煜應該算是所有帝王中文學成就最高的一個,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為了文學荒廢朝政,最終南唐才被趙匡胤所滅,他也成了亡國之君,被趙匡胤囚禁,受盡了苦楚,自己的老婆小周后也被趙光義強幸,還讓畫師畫了春宮圖。但是也正是這些屈辱的人生遭遇讓他洗淨鉛華,讓他的詞從花間胭脂氣中能夠脫穎而出,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成為一顆耀眼的明珠。但是追根到底,真正成就他詩詞的是他的真,他對生命的的激情投入,不論是家國破碎後還是作為帝王之時,他都以最真的一面面對生活的喜怒哀樂。正是這樣的性情成就了他詞壇的輝煌。尤其是在亡國後,他的詞寫得都極為沉痛。每每讀起都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沉痛和缺憾。
  • 花開為詩,花落為詞,李煜的一首《相見歡》,便是偷偷和落花說話
    李煜在亡國之後寫了很多的詞作,有些詞作雖然並不出名,但是卻也非常的優秀,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煜的一首傷感詞《相見歡》,一首因為看到滿地落花而悲花憫人的詞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南唐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相見歡南唐·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秋夜太過寂靜,李煜走出房門就感受到了涼意,可他半點不在意,往院子西邊走去。他的小院子雖地處汴京,卻悽涼的很,如果這會在金陵宮中,怕是燈火通明,好不熱鬧。只能借著月色登上那小樓,腳步沉悶,登頂抬頭望月,如鉤的彎月向人間灑下斑駁的月輝。
  • 李煜的《相見歡》,明明都是大白話,為什麼會讓人感到哀傷?
    李煜是五代時期南唐後主,這南唐啊,雖然國力弱,但在文學上真是了不起,南唐二主李璟、李煜,丞相馮延巳都是名垂千古的詞人,他們不但改變了「花間詞」以來的豔俗詞風,還對北宋初期的詞風有開拓性發展。這三人中,成就最大的當屬李煜,後人稱之為「千古詞帝」。
  • 北海說詞:李煜的《搗練子》及兩首《烏夜啼》
    北宋開寶七年(974),南唐末代君主李煜命運中的宿敵趙匡胤,以他拒命來朝為理由,開始了討伐南唐的徵程。同年九月,早已暗中歸順北宋的吳越王錢俶,也率兵北上協助宋軍主力東進。宋軍在長江采石磯上搭起浮橋,陸續過江。得到消息的李煜兀自不信,認為長江架橋,亙古未聞,絕不能成功。
  • 早讀16:高考背誦:《相見歡》《漁家傲·秋思》《浣溪沙》
    【情境默寫】1.李煜的《相見歡》中,以神態與動作的描寫,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藏的不能傾訴的孤寂與悽婉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化無情之物為有情,抒發了感時傷世之情;李煜的《相見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化無形之情為有形,寫出了亡國的哀思。
  • 李煜寫下一首《相見歡》,無人能超越,只有納蘭性德這首勉強可比
    我個人是不太認同這樣的評價,李煜是不是一個好皇帝,其實我們很難去定義,不要認為他會寫詞,便全盤否定了他的歷史功績;要知道他繼位之初,也是大刀闊斧改革,只是無奈整個帝國早已是搖搖欲墜,即使是任何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在那個時代也不可能力挽狂瀾。
  • 「千古詞帝」李煜的悲傷
    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而南唐李煜卻另闢蹊徑,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長短句了。這首詞作於亡國之後的汴梁,被大宋天子相當於軟禁了,全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悽苦的哀歌,天空下著雨,冷意上來了,心裡涼涼的。「門帘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鬱的春意又要凋殘。即使身蓋羅織的錦被也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
  • 問君能有幾多愁——南唐李煜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東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東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 李煜最美的8首詞!
    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善詩文、工書畫,豐額駢齒、一目雙瞳,年少時自號
  • 李煜與納蘭性德,兩大頂級詞人同寫《長相思》,誰更勝一籌?
    南唐後主李煜素有「千古詞帝」之稱,他的詞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後期詞主要反映亡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我們熟知的大多數李煜代表作,都是他的後期作品,比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以及那首驚豔世人的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等。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什麼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
    前言閱讀古詩詞時,常常見到賞析中有「以樂寫哀」或者「以哀寫樂」的說法,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呢?這八個字,在清朝王夫之的《姜齋詩話》中可以見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成就了李煜的盛名,造成了李煜的悲慘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李煜的一些小故事。李煜的大哥是李弘冀的最大特點是氣量小,生性多疑。他被立為太子之後,他總是感覺其他皇子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他總是感覺李煜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便處處針對李煜。即使李煜表現得很平淡,沉醉於詩詞歌賦,但是仍舊不能讓李弘冀放心。這使李煜的生活一度不怎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