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李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2020-12-26 騰訊網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下面就對該詞進行一下賞析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的原文: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注釋

、相見歡:詞牌名又名「烏夜啼」「憶真妃」「月上瓜州」等。共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相見歡最初是唐教坊曲名

、胭脂淚: 形容林花帶雨的嬌豔欲滴的樣子,本來有份靈動的美、但此處不免令人憐惜!

胭脂淚原本是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所以稱為胭脂淚。

、相留醉: 相互留戀

、幾時重: 何時再度重逢。

譯文

春天林間盛開的花兒轉眼間已經凋謝,這大好春光的逝去實在是太匆忙了!無奈啊、這些嬌美的花兒,怎經得起早晚間悽風苦雨的摧殘!林花帶雨嬌豔欲滴的樣子美的令人不忍離去、令人嘆惜、令人流連忘返!花與人這般互相留戀陶醉著,這一離去什麼時候才能再度重相逢,才能再度看見你們呢?人生令人嘆息的事實在太多了,就像這滾滾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的創作背景

歷史上的南唐從建國到滅亡(937年到975年)共經歷了近39年的時間。這首詞創作於李煜投降北宋,南唐滅亡之後,是李煜被俘做了宋朝的階下囚時寫出的一首詞

賞析

唐後主李煜的這首《相見歡》很短,只寥寥的36個字,開首便是「林花謝了春紅」,人間最美的春光已過,已經到了落紅的時節!然後呢?後邊緊跟三個字「太匆匆」而這三個字中的個「太」字更加強調並加重了匆匆的程度和過程,仿佛那個「匆匆」快的,都容不得人嘆息!這還不夠,後面再跟「無奈」二字,那麼又無奈什麼呢?悲憤、鬱悶的無奈!無奈「早來寒雨晚來風」就這七個字對於嬌弱無比的花來說,該是怎樣一番致命的摧殘!早晨的寒雨還沒歇息、夜晚的勁風又到了!這一波一波的外在惡勢力,一直就沒中斷過對花的摧殘。詞讀到這裡,看似在寫花開花落、似寫世事匆匆的自然之態,然而…!

再看林中之花是怎樣的美,「胭脂淚」,那盛開的林花在風雨中嬌美的如同流淚的美人一般!嬌弱又無助,多麼令人憐惜疼愛的花兒啊。這還不夠,賞花人留戀著這林花帶雨的美,花兒也牽絆著人!於是後面又跟了一句「幾時重」!這看似傷春的詞句,難道真是在表達春光已逝,在問何時能夠再與這花重逢,能夠再見到這花之情?

一個人心情好時,面對晚春的花又怎會發出如此感慨!該是對夏花的期冀與秋韻的憧憬,特別是對於一位曾身為國君又滿腹經綸的詞人而言。然而這是一個國破家亡、被淪為階下囚的國君。對他來說那種思念故國的情愫就在這「淚」這「太匆匆」以及「無奈」幾個字裡深種。

整首詞通篇來看文筆流利仿佛信手拈來,一直在寫春花易逝、春光易失。但仔細揣摩該詞唯一能直言情愫的大概就是最後九個字「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長恨」、「長東」「早來」「晚來」這四個詞的妙用再加上「太匆匆」三字,不但顯示了詞人前後呼應的獨具匠心的妙筆,也抒發了詞人此刻悲憤、鬱悶,思念故國的心情。三千裡江山頃刻間不復存在,一代亡國之君面對林花謝了春紅,那種轉瞬即逝的美好,豈是一般人所能領略到的美好時光如過眼煙雲般的「太匆匆」!這看似隨手拈來之筆,實則是詞人真實感情的自然傾訴!

註:此文為原創杜絕抄襲

另本文用圖來源網絡,若不妥請聯繫刪除

#原創詩文圖片##攝影#

相關焦點

  • 李煜,他的詞有什麼特點,《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又表達了什麼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這首詞是李煜的作品,也是李煜後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李煜的《相見歡》,原詞如下: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王國維《人間詞話》手稿《相見歡》賞析《相見歡》開篇句「林花謝了春紅」,寫的是已經褪去了鮮妍的春天,顯然是暮春時節。
  • 李煜一首《相見歡》,道盡人生痛苦與蒼涼,字字帶淚
    李煜應該算是所有帝王中文學成就最高的一個,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為了文學荒廢朝政,最終南唐才被趙匡胤所滅,他也成了亡國之君,被趙匡胤囚禁,受盡了苦楚,自己的老婆小周后也被趙光義強幸,還讓畫師畫了春宮圖。所有的詞中,《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一首應該是最能代表,他表達的不是個人的沉痛,已經是人類所共有的,所經歷的缺憾。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李煜一首《相見歡》,通篇處處描寫憂愁,卻找不到一個「愁」字
    南唐後主李煜的一生經歷過光輝燦爛,同樣有過失意,北宋統治南唐以後,身為一個起初居高臨下的君王,一晃眼變成了階下囚。也恰是在此時期,他在文學上獲得了爆發期,留下了許許多多流傳千古,並且也較為沉痛的詞作。讀來更多的是惹人淚如雨下,這首《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就是他大量創作中品質很高的一首,全篇文章時刻在描敘愁緒,然而卻沒有一個愁字。《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五代: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花開為詩,花落為詞,李煜的一首《相見歡》,便是偷偷和落花說話
    提及李煜很多人都能夠想到他的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是一首李煜在亡國後被囚禁時寫的詞,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李煜是個笑話,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就是一個神話。李煜在亡國之後寫了很多的詞作,有些詞作雖然並不出名,但是卻也非常的優秀,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煜的一首傷感詞《相見歡》,一首因為看到滿地落花而悲花憫人的詞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李煜的《相見歡》,明明都是大白話,為什麼會讓人感到哀傷?
    李煜是五代時期南唐後主,這南唐啊,雖然國力弱,但在文學上真是了不起,南唐二主李璟、李煜,丞相馮延巳都是名垂千古的詞人,他們不但改變了「花間詞」以來的豔俗詞風,還對北宋初期的詞風有開拓性發展。這三人中,成就最大的當屬李煜,後人稱之為「千古詞帝」。
  •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李煜剖析
    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後人諷刺李煜,失國者不殉宗社卻任人宰割
    前言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被譽千古詞帝的李煜,他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該如何理解?李煜的這首《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倒是不難理解,本身就明白如話。這是其亡國以後的作品,充滿了沉重的悲傷: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 李煜這首詞用9個字總結悲痛一生:人生最傷痛,莫過於無能為力
    李煜有兩首《相見歡》非常經典,一首寫於秋天,「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勾勒無法抹去的、深深的愁緒;一首寫在春天,短短三十六字,寫下人間最刻骨的傷痛,最無能為力的悲哀。今天就再重溫下李煜這首極為經典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李煜寫來字字如有淚,時隔千年讀來,仍能引發深深共鳴,讀到一半便想落淚。
  •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李煜是幸運的。祖父不僅把文藝基因成功的遺傳給他,又為他造就了詩意盎然的一方樂土,其父亦醉心於詞作,李煜乃天時地利人和,不火都不行了。少慕巢父許由,仰叔夷伯齊之高風,好隱厭政,期意「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 問君能有幾多愁——南唐李煜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東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東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 「人生長恨水長東」——被譽千古詞帝的李煜,詞牌地位到底如何?
    李煜的「千古詞帝」,是其真實身份的體現,也是後人對他真情實感澆築作品的認同——這個與他在詞牌史上的作用並不相當。他的詞牌作品特色非常明顯,但和大江大海,漫天煙火的宋詞比起來,只不過是深宮裡的一朵情感之花。「相見歡」,詞牌名,又名「烏夜啼」、「憶真妃」、「月上瓜州」等。正體為雙調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 李煜詩詞精選
    ★★★★6 詞 漁父李煜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9 詞 後庭花破子李煜玉樹後庭前,瑤華妝鏡邊。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莫教偏,和花和月,天教長少年。夜夜璧月圓,朝朝瓊樹新。貴人三閣上,羅衣拂繡茵。後庭人,和花和月,共分今夜春。
  • 北海說詞:李煜的《搗練子》及兩首《烏夜啼》
    北宋開寶七年(974),南唐末代君主李煜命運中的宿敵趙匡胤,以他拒命來朝為理由,開始了討伐南唐的徵程。同年九月,早已暗中歸順北宋的吳越王錢俶,也率兵北上協助宋軍主力東進。宋軍在長江采石磯上搭起浮橋,陸續過江。得到消息的李煜兀自不信,認為長江架橋,亙古未聞,絕不能成功。
  • 南唐後主李煜寫下一首千古詩詞,落花有淚晚來風,道盡人生悲歡
    南唐後主李煜的歷史典故深入人心,這位君王的坎坷人生令人感慨萬千,他留下的詩詞仿佛像一面鏡子,印刻了他的人生,也表達出了人生的悲歡,在他傳世的多篇詩詞作品中,大多表達出一種悲歡,一種憂慮,一種無奈,用詞簡單質樸,卻又字字有聲,讀完迴蕩在腦海中。
  • 李煜的亡國之音——相見歡中的哀與思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稱南唐後主。他登位之時,宋已代周建國,南唐形勢風雨飄搖。他在對宋委屈求全中過了十幾年苟安生活。南唐為宋滅之後,他被俘到汴京,過了約兩年囚徒生活,終為太宗賜鴆毒殺。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無能,文藝上卻頗有成就,工書善畫,妙解音律,尤工於詞。
  • 李煜:我是春天裡的一抹落紅,經風歷雨,無人知曉
    可是,身負詩人之職的李煜,似乎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他還沉醉在自己的天地裡。他沒有向大家報告春天的消息,也沒有述說春天的繁華,只是淺吟低唱著自己的哀愁: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林花」不是一朵花,不是一枝花,不是一樹花,而是整整一個林子的花,多麼龐大的數量啊。這麼龐大數量的花都凋謝了,一眼望去,滿是哀傷,儘是悼念。「春」是美好的季節,「紅」是美好的顏色,可是,她們都凋謝了,沒有了。而這一切的發生,詩人只用了「謝了」倆字。多麼口語化的兩個字,多麼直接的兩個字,多麼坦率的兩個字。
  • 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悲慟,從一首詞看詞帝李煜的亡國感傷
    李煜國滅當了俘虜後,被解往京師洛陽,故國已在千裡之外,回去是不可能的了。曾經一言九鼎,萬人之上的帝王,一夜之間成了人見人欺的亡國奴,這種失落、感傷、悲恨、痛苦是常人所想像不到的。現代很多企業家在破產後選擇跳樓,很多未創業的人也同樣理解不了。
  • 李煜一首《相見歡》,只有短短四句,卻寫盡了人生苦短的哀愁
    李煜是南唐最後一個帝王,在宋朝成立不久以後就投降做了人質,掙來的只不過是被囚禁在深宮之中,被囚禁後,李煜的時光整日就消耗在空曠的小園子裡,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打擊下,寫下了《相見歡》這首詞,以表達自身的苦悶之情。《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 · 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拿來一改便完勝原詩,詞中之帝已入化境
    他就是詞中之帝李煜。一曲《虞美人》,讓宋太宗再也容不下他,這個生於七夕的才子,在42歲生日當天殞命。估計連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的詞作會影響文壇多年。李煜一生的詞作30餘首,早期風格綺麗;後期因人生處境的變化,詞風一下子變得沉鬱。所以基本上,他後期的詞作內容只有一個:愁。為了寫這個愁,他開創了很多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