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成就了李煜的盛名,造成了李煜的悲慘

2020-12-14 新月說動漫

大家好,我是新月說動漫,歡迎大家的到來!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李煜的一些小故事。

01李煜命運悲慘的緣由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個他的家庭狀況:李煜的原名是李從嘉,字重光,號鍾隱,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李煜的大哥是李弘冀的最大特點是氣量小,生性多疑。他被立為太子之後,他總是感覺其他皇子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他總是感覺李煜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便處處針對李煜。即使李煜表現得很平淡,沉醉於詩詞歌賦,但是仍舊不能讓李弘冀放心。這使李煜的生活一度不怎麼好。

02李煜命運的轉折點

不知道什麼緣由,李弘冀意外死亡, 李璟遷都,立李煜為太子。李煜的身份發生改變了, 他無心政務,但是他也知道他作為一個太子的責任。他採用比較中和的政策,希望可以保護南唐,但是還是免不了滅國之災。他成了亡國之主。

03李煜的囚禁生活

李煜被囚禁在皇宮之中,他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看看李煜的詩句你就明白了。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南唐後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這是作者被囚於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一個插曲,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開河之作。

這首詞處處透漏著一個字「愁」。寥寥幾個字,便將離愁寫得如此真切!「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一句更是將愁苦具體化,這讓我想起了李清照的一句詞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04李煜的結局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當作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是時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傳李煜於七月七日生日當晚,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此詞,宋太宗聞知而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宋代王銍默記》:「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據這些記載可知,宋太祖一直對李煜心存懷疑,殺之而後快之心由來已久,這首詞是導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謝謝觀賞

相關焦點

  • 《虞美人·李煜》賞析
    民間傳說這是虞姬精誠所化,於是就把這種草稱為「虞美人草」,其花稱作「虞美人」。虞美人花朵上鮮豔的紅色,據說就是虞姬飛濺的鮮血染成。似乎虞姬死後仍在,她變成了虞美人草,年年在春末夏初這段時間開花,即使轉為草胎木質,依然執著,仍是那一份對霸王的堅貞與守候,還是像從前一樣終年不停地為霸王展顏巧笑、弄衣翩躚。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
  • 遇見丨最美古詩詞之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南唐後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原名李從嘉,字重光,後以「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李煜雖不精於政治,但其藝術才華非凡,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等,被譽為「千古詞帝」。
  • 李煜一首悲哀的絕命詞,其中「春花秋月何時了」,說透了人生無常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正是抒發了李煜滅國後頓感生命空虛的悲哀,這首詞是五代十國時期李煜生前最後的一首詞。正是這首詞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這首悲哀的詞卻成為了一代「千古詞帝」生命最後的絕唱,被世人稱之為絕命詞。
  • 《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據說,虞姬死後鮮血染了地上開出一朵鮮花,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虞美人」來命名這花。後來唐朝無名氏將項羽和虞姬的悲情寫成了詩,便有了「虞美人」這個詞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為什麼寫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會把命丟了呢?讓我們先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說起吧。
  • 李煜的一首冷門《虞美人》,沒有名句,卻被譽為「神品」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首《虞美人》是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此詞是李煜為思故國而作,以極富感染力和象徵性的比喻來表達內心的愁思。句句都是愁的形象,句句都堪為千古名句,引人共鳴。此詞語言明淨優美、節奏曲折婉轉、愁思感人肺腑,因而才能被譽為詞中「神品」,千百年間廣為流傳,成為人人能倒背如流的千古絕唱。
  • 我愛記詩歌|李煜《虞美人》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煜的《虞美人》,一起欣賞這位千古詞帝的春花秋月。一、說文解字在記憶李煜的《虞美人》時,第一步是理解《虞美人》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煜的基本情況和《虞美人》這首詞的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虞美人》就無從談起了。
  • 李煜的另外一首《虞美人》,詞中沒有名句,很少有人讀過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虞美人》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這首詩是李煜為了思念祖國而寫的。一個富有感染力的象徵性比喻,用來表達他內心的悲傷。
  • 李煜臨死前寫下一首詞,寥寥數語道盡人生悲慘,讓人忍不住流淚
    李煜的作品具體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國破家亡前,李煜是個風流才子,他的詞很迷人,讓人如痴如醉,刻畫的是快樂的時光。國破家亡後,李煜的作品多了份悽美,多了份無助。李煜臨死時留下一首詞,寥寥數語道盡人生悲慘,使人忍不住流淚。《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的經典之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之筆,此詞聲聞在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毒酒,將他弄死,好在這首廣為人知的哀歌,可以薪火相傳。
  • 「千古詞帝」李煜的悲傷
    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被稱為「千古詞帝」,可惜生在帝王家。《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 《虞美人》——千古流芳的詞作,為何能為李煜帶來殺身之禍?
    饒是如此,趙光義依然還是對李煜起了殺心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初七是李煜的生日,趙光義派南唐舊臣徐鉉前去問候。徐鉉曾經也深得李煜信任,只不過是個軟骨頭,當宋軍威逼金陵時他不但提前向趙匡胤投降,還屢次三番勸李煜投誠。金陵城破,南唐覆滅,李煜都成了階下囚,而徐鉉卻成為宋朝頗有權勢的大臣。
  • 李煜生命最後的哀歌,從問天問人到問己,千年後還被費玉清唱火了
    這首曲子的歌詞,即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費玉清的嗓音與劇中吳奇隆李後主的扮相,相得益彰,令這首詞作在千年之後大放異彩。這首歌也因此一度爆紅,街頭巷尾競相傳唱。聽過這首歌的人都為李煜的才華驚豔,為他的悲慘遭遇感到不平。李煜生於七夕,亦死於七夕。這一切難道真的是命中注定嗎?這背後是否還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 經典傳唱 孟庭葦 春花秋月何時了
    在詩文方面同樣有很高的造詣,其中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理性來說,就當時的境遇誰當皇帝都註定亡國, 但李煜缺乏後世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的魄力。 作為文人,他有一種本能的衝動, 想把內心的壓抑痛楚統統變成文字盡數傾倒出來。
  • 李煜兩首《虞美人》,寫盡亡國之音,詞風驚豔,後一首流傳最廣
    南唐後主李煜,可謂是一代愁宗,對詞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在肉袒出城,被俘落難後,便每日以淚洗面。想起故國繁華錦繡,日日笙歌宴飲,真箇是不堪回首。在他被俘後,寫過兩首《虞美人》,每首詞都是詞風綺豔,帶著傷感與憂愁,寫盡亡國之音,寫思念,寫春愁,寫無邊無際的流連。江山如畫,卻再無當年紅顏舉酒言歡恰,人生如夢,四十多歲已是滿鬢霜華。都成過往,情成傷。春花秋月兩無妨,燭照小樓,愁心掩月,總難說。
  • 生無可戀的吶喊——「春花秋月何時了」
    然而,作者卻又在此處加上「何時了」三字,好象有點大煞風景,看似前後矛盾,不可理喻。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是把這句話放到整篇原詞中來分析,更能夠提綱挈領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有利于于理解這個問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幾句卻催人淚下,成就名篇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主,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李煜卻堪稱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皇帝。好像這並不算是什麼誇獎的話,李煜自身對書法研究頗深,丹青之術也有自己的心得,但這些都比不上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高。
  • 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當作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是時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傳李煜於七月七日生日當晚,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此詞,宋太宗聞知而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宋代王銍《默記》云:「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
  • 李煜最美的8首詞!
    開寶四年秋,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貢,被扣留在汴京。開寶七年,李煜請求宋太祖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據說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 因一首詞,使自己丟了性命的李煜,究竟寫了什麼讓宋太宗如此震怒
    在中國歷史上,南朝後主李煜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獨特的皇帝,他沒有治國之才,貪圖享樂,然而卻有非凡的藝術天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精通,尤其是填詞,開婉約詞詞風,被後世稱為「詞帝。」然而這位「詞帝」,後半生的生活可謂悲慘,不但國家被北宋滅掉,自己被俘虜到汴京,而且竟因為一首詞招來了彌天大禍。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悽苦,人間悲觀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將詞的發展分為五代、北宋、南宋三個階段,對每一階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進行了深刻且獨到的評論,而尤為推崇五代詞。尤其對李後主的詞更是不惜筆墨反覆讚譽。稱其「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赤子之心」、「以血書者」。
  • 李煜死前最後一首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使人不禁落下眼淚
    宋太宗聽說了這件事,勃然大怒,沒過多久就下令賜李煜毒酒,將他毒死了,所以這首《虞美人》也就成為李煜的最後一首詞作了。相傳,當時李煜的死狀特別的悽慘,他當時掙扎了許久才離世。在《虞美人》這首詞中,李煜思今追昔,把自己經歷的痛苦都濃縮到這首詞中,催人淚下成為千古絕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