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記詩歌|李煜《虞美人》

2021-01-19 記憶集群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煜的《虞美人》,一起欣賞這位千古詞帝的春花秋月。

一、說文解字

在記憶李煜的《虞美人》時,第一步是理解《虞美人》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煜的基本情況和《虞美人》這首詞的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虞美人》就無從談起了。

1.作者介紹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2.背景介紹

李煜從一位國君淪為階下囚,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心中有的不僅僅只是悲苦憤慨,還有悔恨之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與絕命詞。

3.文章注釋

了:結束。

不堪:忍受不了。

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砌:臺階。

應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

能:或作「都」、「那」、「還」、「卻」。

恰似:就像。

4.全文意思

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麼時候結束啊,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天夜裡小樓上又吹來了東風,在這皎潔的月光中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琢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向東流。

二、記憶法記憶

上面我們解析了《虞美人》的全文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開始進入下一步,使用前面文章中教的諧音法、數字掛鈎法記憶法等方法進行全文記憶。不清楚這些記憶法的小夥伴,可以翻看一下前面的記憶法基礎文章哦。

1.作者相關信息記憶

李煜出生死亡日期,我們使用數字掛鈎法進行拆分記憶。出生937年分為09和37,09諧音成凍酒,37則想像成中藥三七。死亡日期可以在出生日期上加41進行記憶,41諧音成司儀。李煜的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將這些內容組合進行編成一個小故事進行記憶。如下:

李煜出生時皇帝爸爸給他一瓶凍著的酒,酒裡面有一根千年三七。長大之後李煜寫的字重如千斤把光線都壓塌了,一不小心把自己給壓死了,於是叫漂亮的司儀請來了人開追悼會,追悼會會上有人吹起了號子好像鐘聲一樣隱隱飄落到滿是蓮花的山峰

2.詩詞記憶

題目:虞美人。看到題目我們看到可以想到項羽與虞姬故事,這首詞牌名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這麼我們採用諧音法,虞諧音成魚,想像成一條美人魚與項羽在揮手告別。

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何諧音成河,其他內容則想像成具體的事物。我們想像成:春天的花和月亮姐姐在蕩鞦韆,不知道玩了多久,一不小心掉到了河裡被衝到了都是時鐘的岸上。結果她們都失憶忘記了之前的事情,還好知了哥哥告訴她們什麼是多什麼是少。

第二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又諧音成柚,不諧音成布,堪諧音成砍。這句話我們想像成:精緻小巧的樓裡在昨天夜裡被柚子和冬瓜撞倒,之後被一陣風吹到了故宮裡國王頭上。國王拿著用布做的斧頭來砍它,小樓回頭一看嚇得跑到明亮的月亮裡去了。

第三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應諧音成鷹,猶諧音成柚,朱諧音成豬,只是諧音成紫色。想像一下:精雕細琢的欄杆和玉石砌成的臺階上面停著一頭巨大的老鷹,爪上面抓著一個柚子。一頭紫色的豬看到之後嚇得顏色都變成了紅色。

第四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幾諧音成雞,似諧音成獅,東諧音成冬。想像成:有人問李煜這位君王能殺幾隻雞,李煜很憂愁因為他不會殺。就叫他一起跳恰恰舞,突然從後面跳出一頭獅子,被獅子追到長江上,被河水卷到冬瓜地裡。

將上面的內容整合一下組成一個小故事,如下:

春天的花和月亮姐姐在蕩鞦韆,不知道玩了多久,一不小心掉到了河裡被衝到了都是時鐘的岸上。結果她們都失憶忘記了之前的事情,還好知了哥哥告訴她們什麼是多什麼是少。她們回家之後發現自己精緻小巧的樓裡在昨天夜裡被柚子和冬瓜撞倒,之後被一陣風吹到了故宮裡國王頭上。國王拿著用布做的斧頭來砍它,小樓回頭一看嚇得跑到明亮的月亮裡去了。月亮上面有精雕細琢的欄杆和玉石砌成的臺階,停著一頭巨大的老鷹,爪上面抓著一個柚子。一頭紫色的豬看到之後嚇得顏色都變成了紅色。小豬跑到李煜家問李煜這位君王能殺幾隻雞,李煜很憂愁因為他不會殺。就叫他一起跳恰恰舞,突然從後面跳出一頭獅子,被獅子追到長江上,被河水卷到冬瓜地裡。

三、總結

在使用記憶法記憶《虞美人》的時候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想像力、色彩、空間、順序和五感等,想像著這位亡國之君的一江春水。將記憶內容轉換成圖像記憶發揮兩個大腦的功能,記下來之後也需要進行多次複習。

相關焦點

  • 《虞美人·李煜》賞析
    民間傳說這是虞姬精誠所化,於是就把這種草稱為「虞美人草」,其花稱作「虞美人」。虞美人花朵上鮮豔的紅色,據說就是虞姬飛濺的鮮血染成。似乎虞姬死後仍在,她變成了虞美人草,年年在春末夏初這段時間開花,即使轉為草胎木質,依然執著,仍是那一份對霸王的堅貞與守候,還是像從前一樣終年不停地為霸王展顏巧笑、弄衣翩躚。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成就了李煜的盛名,造成了李煜的悲慘
    大家好,我是新月說動漫,歡迎大家的到來!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李煜的一些小故事。01李煜命運悲慘的緣由我先給大家介紹一個他的家庭狀況:李煜的原名是李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一句更是將愁苦具體化,這讓我想起了李清照的一句詞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遇見丨最美古詩詞之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南唐後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原名李從嘉,字重光,後以「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李煜雖不精於政治,但其藝術才華非凡,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等,被譽為「千古詞帝」。
  • 李煜的一首冷門《虞美人》,沒有名句,卻被譽為「神品」
    #每天一首古詩詞#虞美人這首《虞美人》是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此詞是李煜為思故國而作,以極富感染力和象徵性的比喻來表達內心的愁思。句句都是愁的形象,句句都堪為千古名句,引人共鳴。此詞語言明淨優美、節奏曲折婉轉、愁思感人肺腑,因而才能被譽為詞中「神品」,千百年間廣為流傳,成為人人能倒背如流的千古絕唱。
  • 李煜寫的《虞美人》將自己害了
    李煜走後,有人提醒曹彬不該把李煜放回,如果他自盡了,該如何向萬歲交待。曹彬微微一笑,說道:你沒看見嗎?剛才李煜上船時,見跳板晃晃悠悠,還生怕踩不穩跌入河中。是我派了兩個衛士將他扶挾上船。如此膽小怕死的人,如何肯去自殺?你們只管放心,不會有事。」李煜到了汴京後,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在生活上對他還是很照顧的。
  • 《虞美人》——千古流芳的詞作,為何能為李煜帶來殺身之禍?
    李煜在執政上乏善可陳,或者說根本就是一無是處,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大小周后和霓裳羽衣舞上,因此,他所統治的南唐很快就被趙匡胤的大宋所徵服,而李煜也變成了亡國之君趙匡胤在攻打南唐之前曾多次下書給李煜,希望他能投降,甚至還在汴梁為李煜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園林,可李煜不為所動——稱臣可以,但是亡國卻是絕對不行。沒辦法,趙匡胤只好用武力徹底徵服了南唐。
  • 《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據說,虞姬死後鮮血染了地上開出一朵鮮花,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虞美人」來命名這花。後來唐朝無名氏將項羽和虞姬的悲情寫成了詩,便有了「虞美人」這個詞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為什麼寫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會把命丟了呢?讓我們先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說起吧。
  • 李煜的另外一首《虞美人》,詞中沒有名句,很少有人讀過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虞美人》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這首詩是李煜為了思念祖國而寫的。一個富有感染力的象徵性比喻,用來表達他內心的悲傷。
  • 她是南唐第一美人,李煜為她作《虞美人》,美豔動人
    世人皆知,陳後主李煜是位風流多才的君主。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周娥皇,後來娥皇病逝。次年李煜娶了娥皇的胞妹,其名不詳,史書上稱小周后。 因為入宮探望病重的姐姐與姐夫李煜碰面,誰知李煜對她一見鍾情。李煜為小周后作詩,小周后喜歡奢侈,李煜便為她大肆揮霍。公元968年,李煜用皇家最高規格禮儀迎娶小周后。婚後,二人如膠似漆如神仙眷侶。靡靡之音更像是亡國之音,公元975年,北宋趙匡胤攻破南唐,同年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從那以後,李煜傷春悲秋的痛苦日子到來了。
  • 「千古詞帝」李煜的悲傷
    千年以後的我,在不知道他的經歷時竟以為這是一首風月詩詞。可悲我的無知。生命中曾經歷的輝煌也成為了我們平凡的羈絆。曾感受過的愛恨、愁怨,成了我們塵世的牽掛。問君能有幾多愁?汴京的階下囚和金陵的自由身,的確不堪回首。
  • 李煜很沉痛的一首詞,不輸《虞美人》,短短幾句令人斷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一代詞帝李煜的絕命詞。在他寫完這首《虞美人》沒多久,就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死。他是個失敗的國主,卻是個成功的詞人。在降宋之前,他也寫詩填詞,但是他為後人所熟知的幾首詞都是寫於被俘虜之後。
  • 詩詞丨李煜:我在人間流浪,夢一場痴心妄想
    圖片作者:晚安婉子 不愛江山愛詩詞,不愛政治愛書畫。 這是李煜被囚於宋國時所作。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記得有一首歌裡唱道:我多想回到家鄉,再回到她的身旁。自古以來,離愁就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 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當作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是時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傳李煜於七月七日生日當晚,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此詞,宋太宗聞知而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宋代王銍《默記》云:「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
  • 李煜經典的一首詞,改自李隆基的「亡國之曲」,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除了這3首,還有一首就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也是名垂千古,無人能及。在李煜42歲那年,剛巧趕上當時的乞巧節,在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李煜想起自己曾經的紙醉金迷,現今的苟且偷生,回想往事,李煜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 李煜兩首《虞美人》,寫盡亡國之音,詞風驚豔,後一首流傳最廣
    南唐後主李煜,可謂是一代愁宗,對詞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在肉袒出城,被俘落難後,便每日以淚洗面。想起故國繁華錦繡,日日笙歌宴飲,真箇是不堪回首。在他被俘後,寫過兩首《虞美人》,每首詞都是詞風綺豔,帶著傷感與憂愁,寫盡亡國之音,寫思念,寫春愁,寫無邊無際的流連。江山如畫,卻再無當年紅顏舉酒言歡恰,人生如夢,四十多歲已是滿鬢霜華。都成過往,情成傷。春花秋月兩無妨,燭照小樓,愁心掩月,總難說。
  • 李煜臨死前寫下一首詞,寥寥數語道盡人生悲慘,讓人忍不住流淚
    李煜的作品具體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國破家亡前,李煜是個風流才子,他的詞很迷人,讓人如痴如醉,刻畫的是快樂的時光。國破家亡後,李煜的作品多了份悽美,多了份無助。李煜臨死時留下一首詞,寥寥數語道盡人生悲慘,使人忍不住流淚。《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的經典之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之筆,此詞聲聞在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毒酒,將他弄死,好在這首廣為人知的哀歌,可以薪火相傳。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成千古名句!到現在仍未被超越
    李煜臨死作了一首詞,正是《虞美人》《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首詞要了李煜的命李煜的這一首《虞美人》是改編自李隆基之曲,虞美人詞牌名,是唐朝教坊譜寫的紀念虞姬的曲子。這個詞牌名在他產生之初就包含著生離死別的悲劇成分,這是一首悲歌。
  • 李煜臨終前一首詞,短短4句,道出悲的高境界,你讀過麼?
    都說史上有四大"不務正業"的皇帝:愛玩音樂的李隆基,愛寫字的宋徽宗,愛做木工活的朱由校,還有愛寫詞的李煜。說起李煜,在"不務正業"這件事上,也算是做到了極致,以至於直到今天,人們提起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做君王時做過哪些正事,而是他那30多首傳世傑作。很多人聽到這個作品數量,表示不屑:人家真正的詩詞達人,作品數量是他的幾十倍!
  •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落花已作風前舞。又送黃昏雨。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聽雨》[宋]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 千古詞帝李煜的絕命詞,無論何時讀起,都不禁發出一聲嘆息
    李煜作為一位皇帝,從來都不是合格的。因為他的性格優柔寡斷,並且十分溫柔,並不具備皇帝的鐵血和果斷。但如果在文壇上來說,李煜對詞的貢獻,當得起千古詞帝這一稱呼。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賞識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