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聽箏讀詩(zhengzhengstudio)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 丨【聽箏讀詩】丨本期 FM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南唐後主】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
②了:了結,完結。
③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④應猶:一作「依然」。
⑤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⑥君:作者自稱。
⑦能:或作「都」、「那」、「還」、「卻」。
— 關於作者—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原名李從嘉,字重光,後以「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李煜雖不精於政治,但其藝術才華非凡,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等,被譽為「千古詞帝」。
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
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
但我們似乎可以這麼說,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清沈雄《古今詞話》語)
詞人回首往昔。
人生原本是多麼美好,可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
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
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李煜,想必在此時此刻,他的心中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最後,詞人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虞美人》是李後主的代表作,也是絕命詞。
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夕)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的這首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
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
公元978年七夕,李煜被毒死於汴京,成為歷史上唯一生於七夕又死於七夕的古代皇帝。
《虞美人》是一頁千古傳誦不衰的著名詩篇,短小卻餘味無窮。
合上書頁,讀者似也被這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了。
難怪王國維有如是評價:「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遊、美成、稼軒數人而已。」(《人間詞話》刪稿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