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頭,基於瑞安辦公推出《青年理想工作空間》白皮書,我剛出過一篇類似復盤性質的推文《寫了近2000篇商場文,發現辦公品牌也能玩出圈》。原文以為辦公市場並非我專業領域,淺嘗輒止,沒想到才過半個月,瑞安辦公又「搞事情」,在籌備中的瑞虹企業天地(復盤文中也有分享過該項目的樣板層)辦了一場「打工人理想博物館」,個人感覺內容上來講,和我們平時在商場中看到的類似活動有異曲同工,但由於是在一個更為私密的空間,因此會能產生更私密且沉浸式的體驗。同時《青年理想工作空間》白皮書紙質版也已出街,參觀展覽可以看到。
「博物館」同樣位於瑞虹企業天地10層,乘直達梯到達後,左轉看樣板層,右轉看「博物館」,這種體驗也是新奇。
在進入到主空間之前,會在通道兩側看到很多手稿,以及從《青年理想工作空間》白皮書中摘錄的「精神語錄」,算是進入狀態前的暖場。某種程度上說,「博物館」是對「白皮書」的一種具象化的詮釋。
「博物館」總共7個空間,入口兩個牆面,分別是此次活動的主形象畫面、此次活動的相關介紹,以及參展藝術家,至於為什麼藝術家照片採用了熱感應照片呢,下文有埋答案。
當然畫面中也「藏」著一些小彩蛋,例如郵箱地址是真實的,如果你有業務訴求,可以發送有件至這個我乍看之下以為是「一條龍」實際上是「打工人」的郵箱。
場景一:打破傳統
幕簾拉開,世界「崩塌」。
此空間由朱敬一和朱濱帶來。其實從視覺衝擊來看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即與過去傳統的辦公室說再見,現場你能看到背投電腦屏幕、翻蓋手機等各種old school產品。即使到此為止,我覺得從視覺衝擊來講,也是足夠成作品的。
不過朱敬一老師為其增加互動元素,參與者可以「裝模作樣」戴上手套和護目鏡,腦中想著作為一名「打工人」的日常煩惱和痛點,在「廢墟中」尋找朱敬一埋藏的「雞湯」,有點像塔羅牌機制?帶著問題尋找「答案」。
我這個是什麼鬼……?
場景二:氣質名片
進入到該空間後,右側的牆面是名片成果展示,你能看到這些名片都採用到了熱感應畫面,也就是「博物館」入口處藝術家們照片的出處了。
畫面左側才是互動空間,由Fn Media Lab帶來。參與者可以在攝像機前擺出自己想要的動作,攝入畫面,並由左側的印表機列印出你的專屬工牌。
這事兒我覺得有三重意義。
一是從大道理講,每一位「打工人」都是「有溫度」的個體,而不僅僅是為公司賣命的工作機器(雖然我經常這樣稱呼自己),因此雖說熱敏成像工作證不能真的拿來用,但其實很有象徵性,甚至對公司高層而言也有借鑑意義——要尊重個體,個體才能為你發光發熱。
其次這事兒某種程度上與瑞虹企業天地「理想有溫度」的slogan和理念不謀而合,不清楚的話可以回顧我之前寫的那篇復盤推文。
最後這個熱感應畫面在今年這個特殊年對於我們所有人而言幾乎都不再陌生,我們出入各種公共場合都有可能遇見自己,因此當我第一眼看到時其實是有一些五味雜陳的複雜感悟。
場景三:創造力激發池
這是一個光影互動空間,由*LLND國際媒體藝術工作室帶來。參與者可以在空間中找到互動裝置觸碰,音樂和光影會隨之而變。雖說這是一個激發打工人靈感的空間,但我感覺好像更適合職場人happy hour跳跳舞喝喝酒社社交,可能這种放松也能獲取靈感吧?我沒有嘗試過不是很懂。
場景四:人文關懷站
這則作品指向性比較明確,由紙藝藝術家溫綺雯和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定聯合創作,名為《眾森》。用「紙」這一常見的辦公用品,打造出一片紙藝森林。並以「人、從、眾、木、林、森」為概念打造一一對應的互動性。
用手觸碰後森林就會被點亮,讓本身只是意識層面的靜態作品增加了互動性和打卡拍照的屬性。
現場還提供DIY空間,你可以嘗試學著用紙張做出一棵樹。
場景五:身心庇護所
該場景展出的作品名為《八赫茲靈性護理》,是藝術家王欣最新的「八赫茲」系列作品之一,該系列作品和項目始於2014年,一場近似於催眠護理的腦補放鬆可能是打工人的調理剛需。
場景六:效能推進站
首先這個迷你直播盒子是瑞安辦公此前推出的靈活辦公產品之一,而作品則是由SEED Digital帶來,兩者結合後賦予了原本只是功能性的直播空間更多了一層精神意味。這是一個由AI虛擬人像打造的24小時直播間,如果你坐進小盒子參與,虛擬人物會跟蹤你的面部動作伴隨你一起直播,如果你不在坐席上,直播仍不會停止,只不過是有虛擬人物自行完成,有些未來主義感,是打工人的映射,同時也是對今年興起的「直播」行業的一種帶有些許諷刺意味的解讀
場景七:信任拓展場
依舊由Fn Media Lab帶來,「雲端」是創作理念關鍵詞,打造了一個類似自然場景的室內空間,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現代辦公空間的多樣性詮釋,這是我作為門外漢對於如今辦公領域發展變化最大的感受之一。在這一場景中,體驗者可以觸碰大屏,「劃」出emoji和各種slogan,應該是七個場景中多人互動樂趣相對最強的一個。
以上是此次「打工人理想博物館」7大場景的簡單介紹,臨近遊覽結束,你可以看到安全帽、環保袋、單片夾、白皮書、工作證等各種衍生品,喜歡的話,可以選擇相應價格的禮包哦。
這則活動案例從形式上來講,其實更像是「復盤文」的「補完篇」,它繼續書寫了瑞安辦公在今年的各種奇思妙想。
在實際功效上來講,它為瑞虹企業天地的目標企業客戶創造了除了樣板層外更為有趣的參觀體驗。這就好比如今的企業要為用戶提供優質、個性化的環境和服務,那麼首先在企業的更上遊——辦公空間的租賃方面,如果業主方的這方面有較強意識,那顯然更易與優質企業產生共鳴。
最後回歸到人,不論是「白皮書」還是「博物館」,講的都是站在「員工」視角來反向看問題,類似新一代年輕人工作習慣啊、個性化啊、自我實現啊這類話術就不贅述了。用商場來做比方的話,這就好比我經常說的品牌商戶過得好,商場才會好;員工打起工來能更開心點,對企業總歸也是有好處的。瑞安辦公在這方面的意識顯然是很到位了。
one more thing
頗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這個展其實並不只是對內部以及受邀企業開放,它計劃是對全C端開放的,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去打卡,不過據說對普通用戶只有在周末可以參觀,具體時間是2020.12.25-2021.1.31的每個周五(夜場16:00-20:00)、周六周日(上午場10:00-13:30,下午場13:30-17:00,夜場17:00-20:00)。
關注我視頻號,獲取更多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