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的中國空軍,是怎樣與日寇爭奪制空權的?

2020-12-22 笑語千年

抗戰初期,中國陸軍還沒有專門的戰術航空兵,對陸軍進行戰術支援的任務就落在了中國空軍身上。

從1937年8月開始,中國的空軍在華東戰場與陸軍協同作戰,竭盡所能的與日軍爭奪制空權,對陸軍進行支援。雖然我空軍並不是日軍的對手,但他們的努力及功績是不可忽略的。

總的來說,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在飛機性能和數量上都要優於中國空軍,這是不爭的事實。侵華日軍陸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的是先進的九0式、九五式戰鬥機,中國空軍裝備的,則是落後的霍克II、霍克III、菲亞特CR-32等戰鬥機,無論在速度、火力還是在續航能力上都要明顯弱於日本。

1937年7月,中國空軍能夠升空作戰的飛機只有91架,而日本僅海軍航空兵裝備的戰鬥機的數量就超過了六百架。

抗戰爆發時,中國空軍飛行員主要以杭州覽橋中央航校畢業生為骨幹。中央航校聘請了美籍、義大利籍飛行員作為教官,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飛行員選拔與培訓機制,招收的學生標準極高。1934年招生時,報名者有900人,最終只錄取了20人,可見標準之嚴格。

入校之後,學員們首先要學習理論知識,之後航校會根據學員的技術及反應敏捷度,將學員們依次分為驅逐組、轟炸組和偵察組,並分別進行訓練,訓練下中技術不合格的學員則會被取消飛行資格,改為地勤工作。1936年,航校每百名學員中,只有48能順利畢業,淘汰率達52% 。

嚴格的訓練,使得中央航校為中國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飛行員。如在抗戰初期擊落過三架以上日機的高志航、樂以琴、董慶祥、袁葆康、範金涵、劉粹剛,都是其中的佼佼者。1937年8月14日,日本海軍航空兵鹿屋航空隊企圖空襲杭州覽橋機場,學員高志航隨同第四大隊駕機升空,並擊落三架日機,取得了對日空戰的第一次勝利。

總體來說,日本飛行員的素質要高於中國飛行員,但日本為了應對來自蘇聯等國的威脅,不可能把所有的飛機都派往中國。在抗戰初期,日本用於侵華的航空部隊總體數量並不是很多,加上當時很多機場都在中國人手上,所以日機大多只能靠航母或者臺灣的基地起飛作戰,飛機數量並不多,優勢很難體現。這就為中國飛行員戰勝日本空軍奠定了基礎。

抗戰全面爆發後,日本空軍的主要目的是摧毀我國空軍制空權並協助其陸軍作戰,破壞我軍運輸線路,破壞我國軍事政治經濟及工業中心,利用轟炸動搖我國國民鬥志。日本空軍進攻的重點是中國的軍事工業與經濟中心、政治與文化中心,比如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地。

雖然中國空軍相比日本處於明顯的劣勢,但是中國空軍在開戰初期可以集中力量,主動出擊,短時間內獲取作戰區域上空的制空權。所以,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於1937年8月13日下達了《空軍作戰命令第一號》,將空軍主力調至覽橋、廣德、曹娥等長江流域機場,集中力量攻擊上海日軍機場、東海上的日軍航母及其它地區的日本航空兵基地。

由於抗戰初期的淞滬會戰中,日本在上海附近並沒有可以使用的陸上機場,因此日本向上海派出了以龍翔號、鳳翔號和加賀號三艘航空母艦組成的兩個艦隊,三艘航母上共有戰鬥機33架、轟炸機攻擊機51架。

1937年8月14日和15日,中國空軍派出第2大隊、第5大隊、獨立第34中隊、獨立第35中隊等分別對上海日軍的地面目標公大紗廠、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及海面上的日軍戰艦等目標進行了連續的空中打擊,並對轟炸杭州覽橋和安徽廣德兩處中國目標後返航的日本鹿屋航空隊的九六式轟炸機進行攔截,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八一四」空戰,中國擊落日本轟炸機六架,自己全身而退,取得了「6比0"的大勝。

8月16日起,吃在輕敵大虧的日本將海軍的戰鬥機也投入戰場,與中國空軍爭奪制空權。不過由於某當時華東地區沒有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陸上機場,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戰鬥機很難深入中國內地,因此雙方呈現膠著之勢。

8月16日,中國空軍第6大隊的8架道格拉斯式轟炸機遭到日軍戰機攔截,一架中國飛機被擊落;8月22日,中國空軍第4大隊、第5大隊出動18架戰鬥機攻擊日軍,日本航母上的戰鬥機迅速起飛攔截,中國空軍4架戰鬥機被擊落。9月3日,中國空軍第4大隊與日本戰鬥機遭遇,中國空軍雖然被日軍戰機擊落1架飛機,但中國空軍也擊落了1架升空攔截的日本戰機。

看到遲遲不能掌握制空權,日本終於將他們的王牌戰鬥機——九六式艦載戰鬥機投入戰場。九六式艦載戰鬥機無論是速度、爬上高度、靈活度還是火力都遠超中國空軍的戰機。短短一個月內,中國飛機被擊落43架,僅擊落日機7架。從此,日本航空兵的轟炸機可以隨意轟炸中國東南沿海的任意地點,中國空軍制空權逐漸喪失,甚至連首都南京的防空都無法完成。

1937年9月10日,日本海軍第2聯合航空隊進駐上海公大機場,日本陸軍第3飛行團也進駐王濱機場,中國空軍己經處於絕對劣勢。不過,我英勇的空軍還是在這一年與日軍交戰70餘次,擊落敵機91架,炸毀敵艦4艘,炸傷敵艦22艘,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日軍登陸的速度,支援了地面作戰。

客觀說,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國空軍已經竭盡所能。在日本陸軍從杭州登陸的時候,中國空軍對登陸日軍進行火力壓制,為陸軍贏得了時間,並成功牽制了日本海軍航空兵,大大降低了中國陸軍的損失。之後由於實力的原因,中國空軍喪失了制空權,逐漸處於被動的地位,這是當時的國力造成的,並不是中國空軍戰術方面的原因。

儘管存在著諸多劣勢,可是中國空軍的英雄們還是義無反顧投身到了抗日戰爭中。中國空軍在十四年抗戰中以陣亡、失蹤3533人的代價,斃傷日寇2765人,擊毀日寇各式作戰飛機2148架。僅中央航校在抗戰中,便有1700名畢業生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犧牲平均年齡不足23歲。

1942年,隨著大批美式轟炸機和殲擊機到達中國,以及新一批空軍飛行員在美國受訓完畢,中國空軍重上藍天,逐步奪回了制空權。在1943年的鄂西會戰中,中國空軍共出動飛機53、406架次,擊落日機31架,炸毀6架,炸沉炸傷敵艦船23艘,斃傷敵軍官兵390多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抗戰八年中,中國空軍共擊落擊毀敵機1226架,擊傷炸傷敵機230架,炸毀炸傷敵坦克車輛8546輛;中國空軍損失各種飛機2468架,6164人殉國。中國空軍的勇士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抵抗日軍侵略,保家衛國,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他們。

相關焦點

  • 抗戰最後兩年,制空權被中美空軍奪得,日本戰機絕跡
    在抗戰初期,中國上空是由日本空軍牢牢掌控,日軍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中國人只有被動挨打的份,日本的飛機是當時所有中國人心裡的噩夢。 但是在抗日戰爭最後兩年,這個形勢徹底扭轉,中美空軍不僅在中國上空奪回制空權,甚至開始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日本戰機在中國上空絕跡。
  • 米格走廊形成後,中國掌握韓戰制空權了嗎?
    二戰之後,蘇聯和美國成為爭奪世界的兩大霸主。他們其中的一個利益角逐,焦距在朝鮮半島的爭奪上。這兩位處在正負兩極的對手,誰都想要佔領上風位置。於是,於1950年,韓戰爆發,一場老虎與狼的爭奪戰就此拉開序幕。
  • 二戰中德國為何失去了制空權?
    有人說德國在二戰失去制空權,是由於飛機產量太低,總共才生產了兩萬架。 兩萬架?這還是德國麼?是不是對二戰的消耗有什麼誤解?就連作為窮逼列強之稱的日本都生產了六萬五千多架。43年就投降的義大利也有一萬多架。德國從39年到45年。六年時間共計生產了53728架戰鬥機,12359架戰鬥轟炸機。
  • 制空權有多重要?這幾場戰爭告訴你制空權的重要性
    在現代戰爭中,可以說制空權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要是沒制空權,基本就是活靶子,沒制空權也威脅不到敵人,那麼制空權到底有什麼優勢呢?另外就是可以阻止敵人從空中支援陸、海軍,同時保證對我方的陸、海軍給予空中支援,擁有制空權的一方能阻止敵人重建其空中力量,因為它能破壞物質資源和製造場所,例如在海灣戰爭中,美國不遠萬裡向伊拉克開戰,其實伊拉克是有優勢的,就算美國的軍事實力夠強大,可是對伊拉克也不夠熟悉,因此伊拉克有一定的優勢,可是最後還是輸了,那就是因為美國掌握了制空權
  • 中國人民志願軍:不畏強敵 勇奪戰爭中的制空權
    北京市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正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展覽中陳列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和高炮部隊榮獲的嘉獎令和功績報告書。
  • 《贏在制空權》
    曾任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成都軍區空軍政委、空軍副政委等職務。現任國防大學政委、空軍上將軍銜。《贏在制空權》內容提要:《贏在制空權》以宏觀的視野梳理了飛機自誕生到成為戰爭利器的發展脈絡,從戰爭的高度概述了飛機在百年戰爭中所發揮的作用;本書集理論、實戰於大成,融故事專業於一體
  • 信息化戰爭掌握制空權之關鍵
    信息化戰爭掌握制空權之關鍵 2020年08月06日 08:3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潘金寬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現代戰爭中若失去制空權,火炮陣地還能存活多久?
    義大利人杜黑在著作《制空權》中率先提出制空權是贏得一切戰爭勝利的前提,獨立空中作戰是未來戰爭行動的主要樣式,空中戰場將成為決定性戰場。自二戰結束以來,航空技術的發展使戰鬥機的性能越來越先進,作戰能力也越來越強,制空權的重要性也隨之越來越重要,如今一旦失去制空權,己方目標就會成為敵方的活靶子。所以說像火炮這樣的重武器,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很容易被飛機摧毀,生存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打擊。
  • 劉亞洲新作《贏在制空權》出版 語言被贊鏗鏘有力
    空軍上將劉亞洲的第一本非文學軍事著作《贏在制空權》於本月高調出版。這本書凝聚了劉亞洲將軍多年來的心血,他以宏觀視野梳理了飛機自誕生到成為戰爭利器的發展脈絡,對世界空軍及大小空戰進行了點評,從戰爭的高度概述了飛機在百年戰爭中所發揮的作用。  在解讀世界空戰百年史的過程中,劉亞洲在書中對未來戰爭做出了暗示,對各國特別是中國在發展國防力量、武器研製上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理論依據,對軍事官員在未來戰爭部署上也有著相當的指導意義。
  • 如何讓美空軍喪失制空權?美智庫給出答案,2種武器搭配可做到
    圖為S500防空飛彈系統近日,據媒體報導, 美軍在各地發動戰爭時,往往會牢牢掌握當地制空權,動不動就空襲他國,那麼如何讓美空軍喪失制空權?而俄羅斯空軍目前開始批量裝備的蘇-57這種重型隱身戰鬥機與美國近年來的主力5代機F-35相比,外界普遍認為前者還是存在一定性能缺陷的,但在S500系統的掩護下,蘇-57可以在依託空中優勢的情況下與F-35正面對抗,可以說,這兩者的結合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當中,很可能將讓驕橫的美國空軍失去引以為傲的制空權,一貫囂張的美軍隱身戰機在這兩種武器存在的空域當中,也不得不小心行事,以避免因一時大意而面臨重大損失
  • 防空飛彈技術發達制空權不重要?非也,這恰是制空權重要性的體現
    不論是陸基防空飛彈還是海基防空飛彈,目的都是為了防止對方獲得制空權,在目前已經可以預見的未來,制空權都將會是各方爭奪的首要目標。一戰時期原始的制空權爭奪隨著飛機性能的不斷提升,其在戰爭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而交戰雙方對於制空權的爭奪也不斷激化。
  • 我國空軍這一缺陷,在未來的戰爭中可能會讓我們喪失制空權
    隨著我國五代機殲20和運20等一系列先進戰機的服役,如果在未來轟20加入到解放軍空軍的話,那麼解放軍未來真的會迎來全新的發展。但是,大家知道嗎?我國空軍方面有這麼一個缺陷,在未來的戰爭中,有可能會讓我們喪失制空權,這就是一個國家空軍最根本的力量:飛行員。
  • 《碧藍航線》制空權和制空值是什麼 制空權機制詳解
    空域狀態-制空權確保:艦隊全體航空傷害提高20%,受到的航空傷害降低10%,命中提高10%,受到伏擊概率降低8%(點燃和進水傷害不受影響)。空域狀態-制空權優勢:艦隊全體航空傷害提高12%,受到的航空傷害降低6%,命中提高5%,受到伏擊概率降低5%(點燃和進水傷害不受影響)。空域狀態-勢均力敵:艦隊全體航空傷害降低6%,受到的航空傷害降低3%(點燃和進水傷害不受影響)。
  • 在防空飛彈發達的今天,制空權還至關重要嗎?聽聽網友怎麼說
    在防空飛彈發達的今天,制空權還至關重要嗎?其實防空飛彈越先進,越能說明制空權的重要性。防空系統防啥?防飛彈、飛機,最主要的還是飛機。正因為越來越強調製空權的重要性,所以戰機被設計得越來越先進,超機動、超音速、信息融合、隱形,無非都是為了使戰機擁有更高的突防和攻擊能力,以高效奪取戰場制空權。而作為防禦的一方,防空系統的發展總是相對滯後於飛行器的:F-22稱霸藍天,才出現了S-400;無人機花樣百出,反無人機系統才大有作為。
  • 反攻歐陸,盟軍從獲得空中優勢到奪取制空權的重要意義
    理論上,空中優勢能帶來制空權,使得敵人空中力量無法進行任何有效的幹預。奪取制空權是盟軍空中力量的首要任務,也是他們的其他任務和諾曼第登陸成功的前提。奪取制空權,本質上是一種消耗戰,一般採用兩種方式來實現。局部的制空權通常是暫時的,一般是通過贏得一系列的空中遭遇戰迫使敵人放棄空中行動,皇家空軍就是這樣贏得不列顛之戰。
  • 二戰時的德國生產了兩萬多架飛機,為何會失去制空權?原因很簡單
    二戰時的德國生產了兩萬多架飛機,為何會失去制空權?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德國憑藉強大的軍隊,優秀的戰術,以及充分掌握著制空權,使得德國在戰爭初期進行的非常的順利,德國的空軍不僅僅起到了掩護地面作戰的任務,還起到了遠程轟炸和空降的任務
  • 作戰飛機誕生一個世紀,制空權對現代戰爭有多大影響?
    自飛機誕生並投入戰爭以來,制空權的爭奪便成為了軍事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 空軍誕生後,人們對空中武力關注程度與熱情是極高的。今天我來們來談談制空權。根據人類社會的客觀特性,常規的擊潰敵國武裝力量-佔領敵國領土人口於生產資料的交戰形式只能由陸軍完成,海軍和空軍在此方面只能為陸軍提供輔助性作用,同時因為海軍的任務範圍被海洋和水道限制,只有空軍能對地面戰場施加巨大影響,原因很簡單,這是由航空器三維的運動形態決定的,理論上可以隨意穿越平面戰線去對地面戰躍升,其對地面戰場的影響也更加深入。
  • 塵封七十載,五位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烈士的珍貴影像首次重現世間
    靜思齋收藏的民國故紙系列之八——抗戰時期赴美受訓的中國空軍軍人名冊散頁我一直對抗戰中期入伍的空軍軍人無比崇敬,原因很簡單,他們參軍報國的動機非常純粹,也更是胸懷一種極為大無畏的精神。需要知道的是,那時候正值我國制空權喪失殆盡,他們入伍的時候,既沒有戰前優良的訓練條件,也還沒有後來聲名赫赫的飛虎隊和性能先進的戰機。
  • 現代戰爭中火炮陣地是否在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可以倖存,專家解析
    這一時期,制空權還不是特別重要,即使失去了制空權,只要兵力足夠強,也可以獲得勝利。到了二戰的時候,蘇聯提出大縱深戰略,將運動戰和陣地戰進行結合,而德軍則採用了更加兇猛的閃電戰,於是陣地戰開始逐漸失去優勢。在此期間,奪取制空權成為戰爭勝利的關鍵,德軍依靠著坦克和空軍部隊聯合的方式,一舉席捲了眾多歐洲國家。等到海灣戰爭時期,戰爭的作戰形式發生改變,制空權的真正作用開始顯現。
  • 土希之間局勢升級之際,希臘迎來超級強援,可奪取地中海制空權
    據環球網報導,法國將會為希臘提供18架陣風戰機,毫無疑問這些戰機的到來將會幫助希臘奪取地中海的制空權,這對於該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今土希兩國之間的局勢不斷升級,而且能夠在這種情況下獲得來自法國的超級強援,對於他們而言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