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空權有多重要?這幾場戰爭告訴你制空權的重要性

2020-12-22 老特有話說

在現代戰爭中,可以說制空權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要是沒制空權,基本就是活靶子,沒制空權也威脅不到敵人,那麼制空權到底有什麼優勢呢?首先領土領海不受敵人空中進攻,因為敵人已無力發動進攻,接著可以使敵人領土暴露在我方空中進攻之下,能對敵人的抵抗以直接可怕的打擊,因為敵人已不能在空中活動,還有就是能保護本國陸地、海軍基地、交通線,反而威脅敵人的這些方面。

另外就是可以阻止敵人從空中支援陸、海軍,同時保證對我方的陸、海軍給予空中支援,擁有制空權的一方能阻止敵人重建其空中力量,因為它能破壞物質資源和製造場所,例如在海灣戰爭中,美國不遠萬裡向伊拉克開戰,其實伊拉克是有優勢的,就算美國的軍事實力夠強大,可是對伊拉克也不夠熟悉,因此伊拉克有一定的優勢,可是最後還是輸了,那就是因為美國掌握了制空權。

同樣是美國,在阿富汗戰爭打了那麼多年,最後什麼也沒能得到,被塔利班多次偷襲,讓美國沒法及時掌握阿富汗,所以美國最後只能談和,再比如以色列和伊朗,這兩個國家也是恩怨多多,空襲打得不可開交,以色列幾波空襲癱瘓了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50多個軍事目標,可謂是佔盡了便宜,這顯然要歸功於以色列近乎一邊倒的空中優勢,以色列和伊朗的這場空襲中,也深刻體現出了制空權的重要性。

所以說現代戰場,掌握的信息量決定主導權的時代,制空權實在太重要了,怪不得以色列最優先發展空軍力量呢,而且制空權能確保己方地面部隊、後勤線的安全,在戰場可在偵查、協助攻擊、掩護等各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甚至空軍或陸航對敵方可以獨立發起攻擊。

海戰更能延伸攻擊範圍,製造單向透明事態,喪失制空權會導致全面被動。韓戰就是爭奪制空權的戰爭,海灣戰爭也是因為伊喪失制空權才被動。

在20世紀八十年代後美國發起的一些戰爭中,美國更多的是空軍制勝,在傳統的戰爭理論中空軍是不能單獨打贏戰爭的,但是現在能夠做到的基礎是現代社會的城市體系的薄弱,一個大型城市如果給城市供應的運輸被切斷,我們的現代生活在沒有自來水、電、煤氣、糧食、清潔等等的支持下,連做飯、喝水、上廁所都會有問題,根本不能生活,這在幾十年前的城市還不是這樣的情況,與古代就更加的不同,因此可以僅僅憑藉空襲就達到最終的勝利。

所以在現代條件下,制空權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重要因素,雖然在韓戰時,志願軍可以冒著敵機猛烈的轟炸衝鋒,但是現在,在精確制導技術非常成熟的今天,還用那種戰術將在地方精確打擊下損失慘重。

相關焦點

  • 防空飛彈技術發達制空權不重要?非也,這恰是制空權重要性的體現
    制空權是現代戰爭的重要一環在矛與盾的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發展的過程中,軍工科技某方面的快速發展,核心原因就是有迫切的需求,制空權的爭奪就是促進防空飛彈技術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素。,但是即便是飛行員用手拋向地面投擲炸彈的方式,也使得地面上的陸軍士兵毫無招架之功,於是便有了雙方飛機員利用機槍甚至手槍相互射擊爭奪制空權的原始空戰模式。
  • 制空權有多重要?專家:有壓著對手打,沒有被對手追著打
    作為許多人眼中的陸戰之王,坦克的剋星不少,比如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飛彈以及反坦克地雷等等,而作為坦克剋星之一的飛機,卻被無數人吐槽反坦克效果不佳,然而了解軍事歷史的人都知道,早在70多年前的二戰時期,那個時代沒有反坦克飛彈,但有兩款飛機外號叫坦克殺手,在有絕對制空權條件下,這兩款戰機對坦克,幾乎取得了碾壓的優勢。
  • 信息化戰爭掌握制空權之關鍵
    儘管防空反導地位突出,但是要保證聯合作戰體系島嶼作戰或地面作戰行動的順利實施,需要以空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火箭軍飛彈部隊、陸軍空中突擊力量為主,首先奪取制空權,即奪取空中優勢。這是被馬島戰爭、海灣戰爭、敘利亞戰爭等局部戰爭證明的基本信條。  融入聯合體系奪取空中聯合火力打擊優勢。未來作戰,偵察發現即打擊。
  • 《碧藍航線》制空權和制空值是什麼 制空權機制詳解
    制空值有什麼用我方艦隊將使用制空能力與敵方艦隊進行對抗,提高我方艦隊的防空值,可以壓制敵方的制空能力。敵我雙方的制空值會影響當前關卡的空域狀態,空域狀態會影響艦隊的部分屬性。空域狀態-制空權劣質:艦隊全體航空傷害降低12%,受到的航空傷害提高6%,命中、機動降低3%(點燃和進水傷害不受影響)。空域狀態-制空權喪失:艦隊全體航空傷害降低20%,受到的航空傷害提高10%,命中、機動降低8%(點燃和進水傷害不受影響)。空域狀態-無空域爭奪:無特殊效果。制空值哪裡查看出擊時,艦隊選擇界面上方新增顯示「制空值」。
  • 劉亞洲新作《贏在制空權》出版 語言被贊鏗鏘有力
    因此,《贏在制空權》也是一本有關國家戰略、國家安全研究的著作。  20年前,劉亞洲以其獨樹一幟的戰爭報告文學聞名當世。新書《贏在制空權》延續了他以往的寫作風格。有人稱這本書「語言鏗鏘有力,把一本軍事理論書寫得像小說一樣動人,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軍事讀物」。
  • 現代戰爭中若失去制空權,火炮陣地還能存活多久?
    自從1903年飛機問世以來,人類戰爭形式很快就從陸海二維平面,轉變成了海陸空三維立體戰爭。義大利人杜黑在著作《制空權》中率先提出制空權是贏得一切戰爭勝利的前提,獨立空中作戰是未來戰爭行動的主要樣式,空中戰場將成為決定性戰場。
  • 「制空權」有多重要?看看80號公路上百萬伊軍的慘狀,立馬明白
    此前對於伊拉克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部隊之間的角逐,有很多的聲音都是給予伊拉克肯定的。畢竟當時的伊拉克坐擁百萬正規軍、四百多萬的預備役,坦克、裝甲、火炮不在少數。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這個水平是妥妥的高姿態,甚至還有著「中東小蘇聯」的頭銜。然而就是這一戰,徹底打醒了當時還在全面發展陸軍的國家。不僅掀開了現代戰爭的新篇章,也證明了「制空權」三個字到底有多重要。
  • 現代戰爭中火炮陣地是否在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可以倖存,專家解析
    以當年的凡爾登戰役為例,這場戰爭就是一場典型的陣地戰,當時德軍和法軍直接進行面對面地對抗,雙方損失慘重,傷亡總人數達到了70萬人。這一時期,制空權還不是特別重要,即使失去了制空權,只要兵力足夠強,也可以獲得勝利。到了二戰的時候,蘇聯提出大縱深戰略,將運動戰和陣地戰進行結合,而德軍則採用了更加兇猛的閃電戰,於是陣地戰開始逐漸失去優勢。
  • 作戰飛機誕生一個世紀,制空權對現代戰爭有多大影響?
    自飛機誕生並投入戰爭以來,制空權的爭奪便成為了軍事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 空軍誕生後,人們對空中武力關注程度與熱情是極高的。今天我來們來談談制空權。此時最好的防空方式就是在己方飛機上加裝武器,通過不斷的空中巡邏形成空中走廊,在敵方空中火力向己方地面單位傾瀉之前將其擊落,使敵方無法使用空中單位或敵方空中單位一起飛就被擊落,而我方則可以使用空中單位對戰場任意施加影響,這就是義大利人杜黑制空權理論的核心。在此基礎上我們以二戰為例談談掌握制空權重要性。
  • 防空飛彈如此發達的今天,制空權還至關重要嗎?
    制空權的理念是伴隨著飛機用於作戰而出現的,在1909年義大利的朱裡奧·杜黑將軍首先系統地提出了制空權理論並表示「制空權很快就會具有至少與制海權同等的價值」。隨後的發展證明,杜黑是對的,《制空權》一書有杜黑編纂出版,對制空權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 《贏在制空權》
    《贏在制空權》內容提要:《贏在制空權》以宏觀的視野梳理了飛機自誕生到成為戰爭利器的發展脈絡,從戰爭的高度概述了飛機在百年戰爭中所發揮的作用;本書集理論、實戰於大成,融故事專業於一體作者不僅對世界空軍及大小空戰進行點評,更是對未來戰爭做出了暗示,對各國在發展國防力量、武器研製上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理論依據,對軍事官員在未來戰爭部署上也有相當的指導意義。無論是對普通讀者還是軍事官員,本書都有著較高的賞讀價值。
  • 米格走廊形成後,中國掌握韓戰制空權了嗎?
    這兩位處在正負兩極的對手,誰都想要佔領上風位置。於是,於1950年,韓戰爆發,一場老虎與狼的爭奪戰就此拉開序幕。為了支援朝鮮,維護國家的利益,我國最終決定派出志願軍支援韓戰,因此在招募足量的志願軍成員以後,這一支代表正義的隊伍就此跨過鴨綠江,去到朝鮮戰場和美軍作戰。米格走廊就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一個名詞。
  • 空戰決定勝負時代到來,沒有制空權等於被動挨打,比如這三場戰爭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飛機出現開始,戰爭的形式就從二維轉到了三維。陸海空三軍的隨機組合,也豐富了參謀和指揮官的武器庫。二戰中,飛機性能迅速提升,種類也越來越多。二戰末期噴氣式飛機出現,隨著戰機速度越來越快,飛得越來越高,飛機在戰爭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制空權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 我國空軍這一缺陷,在未來的戰爭中可能會讓我們喪失制空權
    我國空軍方面有這麼一個缺陷,在未來的戰爭中,有可能會讓我們喪失制空權,這就是一個國家空軍最根本的力量:飛行員。這麼說可能很多人不太懂,那麼這麼說吧!就算我們造了幾千架殲20,但是,這麼多戰機,誰去開這些戰鬥機呢?開戰鬥機的飛行員可是堪比黃金的資產啊,今天我國空軍有多少飛行員,根據資料記載,大概只有不到1萬多人,而民航方面加起來也就才2萬多人。
  • 制空權決定亞阿戰場走向?給中國重要啟示,我專家提出最有效方法
    於是就有人高呼在現代戰爭中掌握了制空權,任你地面裝甲部隊再強大,只能任人宰割。 可見,制空權對於決定戰場走向的重要作用。那麼制空權到底有多重要呢?1991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動軍事行動。時任伊拉克總統的薩達姆雄心壯志,手上握有百萬大軍,對美國絲毫不怵。但是在首輪作戰中,伊拉克的雄心就大大受挫。
  • 反攻歐陸,盟軍從獲得空中優勢到奪取制空權的重要意義
    迪克譯:郭偉猛戰爭中,當空中支配程度達到己方可以自由開展空中、陸地和海上行動,而敵方的支配程度大幅下降時,己方就獲得了空中優勢。理論上,空中優勢能帶來制空權,使得敵人空中力量無法進行任何有效的幹預。隨後將其命名為「衝拳」行動,在這場英美空中聯合攻勢中,首要目標已經不限於主要通過摧毀戰鬥機生產廠、維修車間、滾珠軸承生產廠和其他關鍵性工廠來摧毀德國空軍,同時還將攻擊機場和倉庫設施,尤其是那些在德國境內的目標,當然也會通過攻擊德國縱深的關鍵目標迫使德國空軍應戰。
  • 土耳其無人機擊毀俄制T-72,坦克不適合現代戰爭?缺乏有效制空權
    而在這段時間,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這兩個獨立國協國家又開始打了起來。按照軍事專家的分析,這兩個國家都是裝備了大量的蘇式武器裝備,基本上陸軍和空軍的主戰裝備都相差無幾,最多也就是五五開的局面。但是雖能想到亞塞拜然卻不按常理出牌,率先使用從土耳其採購的TB-2無人機對亞美尼亞的裝甲部隊進行打擊,成功擊毀了包括俄制T-72主戰坦克和薩姆-8防空飛彈多款重型武器。
  • 二戰中德國為何失去了制空權?
    有人說德國在二戰失去制空權,是由於飛機產量太低,總共才生產了兩萬架。 兩萬架?這還是德國麼?是不是對二戰的消耗有什麼誤解?就連作為窮逼列強之稱的日本都生產了六萬五千多架。43年就投降的義大利也有一萬多架。德國從39年到45年。六年時間共計生產了53728架戰鬥機,12359架戰鬥轟炸機。
  • 在防空飛彈發達的今天,制空權還至關重要嗎?聽聽網友怎麼說
    在防空飛彈發達的今天,制空權還至關重要嗎?其實防空飛彈越先進,越能說明制空權的重要性。防空系統防啥?防飛彈、飛機,最主要的還是飛機。正因為越來越強調製空權的重要性,所以戰機被設計得越來越先進,超機動、超音速、信息融合、隱形,無非都是為了使戰機擁有更高的突防和攻擊能力,以高效奪取戰場制空權。而作為防禦的一方,防空系統的發展總是相對滯後於飛行器的:F-22稱霸藍天,才出現了S-400;無人機花樣百出,反無人機系統才大有作為。
  • 86萬軍隊暴露於敵機火力之下,伊拉克失去制空權,損失2000億美元
    相較於之前的陣地戰或者是人力之間的比拼,現在的戰爭更多的是先進武器之間的較量。而且空中作戰越來越重要,如果一個國家能夠掌握制空權,那麼將會對整個戰爭局勢有很大的影響,相反,如果一個國家在戰爭中失去了制空權,那對於整場戰爭都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