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亞塞拜然通訊社最新報導,日前在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同意從10日12時起在納卡地區停火後不久,雙方就指責對方違反協議發動襲擊。據悉阿國防部表示該國第二大城市甘賈遭到來自亞美尼亞方面的襲擊。而亞方則指控阿方襲擊卡拉巴赫地區。可以預見的是,由於納卡衝突的複雜性,此次衝突並不會很快地結束。
圖為土耳其無人機
除了衝突帶來的巨大破壞外,最讓世人為之震驚的還是戰場上攻擊無人機的壓倒性打擊優勢。據悉亞塞拜然從土耳其和以色列進口的無人機統治了天空,給了亞美尼亞重大打擊,已經摧毀了亞美尼亞軍隊的數百個裝甲目標。於是就有人高呼在現代戰爭中掌握了制空權,任你地面裝甲部隊再強大,只能任人宰割。
可見,制空權對於決定戰場走向的重要作用。那麼制空權到底有多重要呢?1991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動軍事行動。時任伊拉克總統的薩達姆雄心壯志,手上握有百萬大軍,對美國絲毫不怵。但是在首輪作戰中,伊拉克的雄心就大大受挫。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空中打擊戰機時,伊拉克地面部隊損失慘重。而該戰場的結果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用極小的代價取得了戰場的最後勝利。
圖為海灣戰爭一幕
制空權如此重要,在戰場上奪取制空權自然就是重中之重。通常來說,奪取制空權的做法就是在空戰中利用戰機將對方壓制住。不過該方法存在一個極大的弊端,也即作戰效率太低,大多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為此軍事專家陳虎解讀了一種在空戰中奪取制空權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也即對對方的機場、雷達站以及防空火力進行突擊。概括來說,就是將對方的空軍消滅在地面上。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利用引進的蘇制薩姆-6地空飛彈對以色列軍隊部署在運河西岸的大量薩姆地空飛彈和防空高炮陣地進行突襲,喪失制空權的以色列短短一周就被擊落78架戰機,地面部隊更是損失慘重。這也讓人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利用地面防空武器在一定時間內奪取局部制空權。
圖為蘇制薩姆-6地空飛彈
一種可能的設想是在發動進攻之前,首先使用中遠程的地地飛彈對敵方機場進行打擊,破壞其機場跑道,在敵方戰鬥機無法起飛的短暫時間裡立即出動大批機群,對該機場進行徹底摧毀。當然這一設想是在更早的時候提出的,當時地地飛彈的命中精度還不高。而隨著現代末端精確制導技術的發展,很多近程、中程甚至是遠程的地地飛彈,其命中精度基本都可以達到圓概率誤差50米以下。專家認為,在這樣的命中精度下,只需要幾枚飛彈就可以摧毀一條機場跑道。十幾枚飛彈就可短時間癱瘓一個機場,而在這個空當中,進攻方的飛機就可以迅速臨空,奪取制空權。
圖為發射地地飛彈測試場景
雖然這一方法在目前的戰場上並未得到真正全面的實驗,但以上都將能給我國帶來諸多方面的重要啟示,這在理論上可以被認作是奪取制空權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付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