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空權決定亞阿戰場走向?給中國重要啟示,我專家提出最有效方法

2020-12-22 騰訊網

據亞塞拜然通訊社最新報導,日前在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同意從10日12時起在納卡地區停火後不久,雙方就指責對方違反協議發動襲擊。據悉阿國防部表示該國第二大城市甘賈遭到來自亞美尼亞方面的襲擊。而亞方則指控阿方襲擊卡拉巴赫地區。可以預見的是,由於納卡衝突的複雜性,此次衝突並不會很快地結束。

圖為土耳其無人機

除了衝突帶來的巨大破壞外,最讓世人為之震驚的還是戰場上攻擊無人機的壓倒性打擊優勢。據悉亞塞拜然從土耳其和以色列進口的無人機統治了天空,給了亞美尼亞重大打擊,已經摧毀了亞美尼亞軍隊的數百個裝甲目標。於是就有人高呼在現代戰爭中掌握了制空權,任你地面裝甲部隊再強大,只能任人宰割。

可見,制空權對於決定戰場走向的重要作用。那麼制空權到底有多重要呢?1991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動軍事行動。時任伊拉克總統的薩達姆雄心壯志,手上握有百萬大軍,對美國絲毫不怵。但是在首輪作戰中,伊拉克的雄心就大大受挫。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空中打擊戰機時,伊拉克地面部隊損失慘重。而該戰場的結果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用極小的代價取得了戰場的最後勝利。

圖為海灣戰爭一幕

制空權如此重要,在戰場上奪取制空權自然就是重中之重。通常來說,奪取制空權的做法就是在空戰中利用戰機將對方壓制住。不過該方法存在一個極大的弊端,也即作戰效率太低,大多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為此軍事專家陳虎解讀了一種在空戰中奪取制空權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也即對對方的機場、雷達站以及防空火力進行突擊。概括來說,就是將對方的空軍消滅在地面上。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利用引進的蘇制薩姆-6地空飛彈對以色列軍隊部署在運河西岸的大量薩姆地空飛彈和防空高炮陣地進行突襲,喪失制空權的以色列短短一周就被擊落78架戰機,地面部隊更是損失慘重。這也讓人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利用地面防空武器在一定時間內奪取局部制空權。

圖為蘇制薩姆-6地空飛彈

一種可能的設想是在發動進攻之前,首先使用中遠程的地地飛彈對敵方機場進行打擊,破壞其機場跑道,在敵方戰鬥機無法起飛的短暫時間裡立即出動大批機群,對該機場進行徹底摧毀。當然這一設想是在更早的時候提出的,當時地地飛彈的命中精度還不高。而隨著現代末端精確制導技術的發展,很多近程、中程甚至是遠程的地地飛彈,其命中精度基本都可以達到圓概率誤差50米以下。專家認為,在這樣的命中精度下,只需要幾枚飛彈就可以摧毀一條機場跑道。十幾枚飛彈就可短時間癱瘓一個機場,而在這個空當中,進攻方的飛機就可以迅速臨空,奪取制空權。

圖為發射地地飛彈測試場景

雖然這一方法在目前的戰場上並未得到真正全面的實驗,但以上都將能給我國帶來諸多方面的重要啟示,這在理論上可以被認作是奪取制空權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付曉宇)

相關焦點

  • 防空飛彈如此發達的今天,制空權還至關重要嗎?
    制空權的理念是伴隨著飛機用於作戰而出現的,在1909年義大利的朱裡奧·杜黑將軍首先系統地提出了制空權理論並表示「制空權很快就會具有至少與制海權同等的價值」。隨後的發展證明,杜黑是對的,《制空權》一書有杜黑編纂出版,對制空權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 制空權有多重要?專家:有壓著對手打,沒有被對手追著打
    在蘇德戰場的4年中,前2年是德國斯圖卡戰機大顯神威,而後2年則輪到伊爾-2攻擊機登堂入室,兩款飛機你方唱罷我登場,靠著開掛的戰績,最終成就了飛機是坦克殺手的威名。 因此某種程度上說,斯圖卡和伊爾-2兩款戰機在東線戰場的興衰更替,實際上也是德國和蘇聯在戰場制空權上的權利交接。由此可見,再好的武器裝備,也離不開制空權的保障。
  • 制空權有多重要?這幾場戰爭告訴你制空權的重要性
    在現代戰爭中,可以說制空權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要是沒制空權,基本就是活靶子,沒制空權也威脅不到敵人,那麼制空權到底有什麼優勢呢?另外就是可以阻止敵人從空中支援陸、海軍,同時保證對我方的陸、海軍給予空中支援,擁有制空權的一方能阻止敵人重建其空中力量,因為它能破壞物質資源和製造場所,例如在海灣戰爭中,美國不遠萬裡向伊拉克開戰,其實伊拉克是有優勢的,就算美國的軍事實力夠強大,可是對伊拉克也不夠熟悉,因此伊拉克有一定的優勢,可是最後還是輸了,那就是因為美國掌握了制空權
  • 現代戰爭中火炮陣地是否在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可以倖存,專家解析
    這一時期,制空權還不是特別重要,即使失去了制空權,只要兵力足夠強,也可以獲得勝利。到了二戰的時候,蘇聯提出大縱深戰略,將運動戰和陣地戰進行結合,而德軍則採用了更加兇猛的閃電戰,於是陣地戰開始逐漸失去優勢。在此期間,奪取制空權成為戰爭勝利的關鍵,德軍依靠著坦克和空軍部隊聯合的方式,一舉席捲了眾多歐洲國家。等到海灣戰爭時期,戰爭的作戰形式發生改變,制空權的真正作用開始顯現。
  • 防空飛彈技術發達制空權不重要?非也,這恰是制空權重要性的體現
    制空權是現代戰爭的重要一環在矛與盾的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發展的過程中,軍工科技某方面的快速發展,核心原因就是有迫切的需求,制空權的爭奪就是促進防空飛彈技術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素。不論是陸基防空飛彈還是海基防空飛彈,目的都是為了防止對方獲得制空權,在目前已經可以預見的未來,制空權都將會是各方爭奪的首要目標。
  • 米格走廊形成後,中國掌握韓戰制空權了嗎?
    為了支援朝鮮,維護國家的利益,我國最終決定派出志願軍支援韓戰,因此在招募足量的志願軍成員以後,這一支代表正義的隊伍就此跨過鴨綠江,去到朝鮮戰場和美軍作戰。米格走廊就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一個名詞。中國軍隊與蘇聯軍隊聯合起來對抗美國空軍。在多次激戰中,中國軍隊與蘇聯軍隊多次將美軍成功攔截,讓美軍沒有辦法越過那一條嚴加防守的「警戒線」,這一條警戒線在鴨綠江南岸平原一帶,由於這裡成為美軍難以跨越的洪溝,所以就形成一個較為安全的區域。而這一區域也稱其為「米格走廊」。
  • 亞阿衝突現「新主角」,未來戰爭「一葉知秋」
    近年來,亞阿兩國衝突不斷,今年的密集交火雙方更是祭出各種武器,既有坦克、火箭炮等重武器,也有察打一體無人機、巡飛彈等新銳。那麼,這些戰場上的「新主角」,是否預示著未來局部戰爭的一些新特點和新樣式?亞阿衝突戰爭彰顯新特點歷史上,亞阿兩國就納卡地區的歸屬素有爭議,自蘇聯解體後就一直交火不斷。
  • 抗戰初期的中國空軍,是怎樣與日寇爭奪制空權的?
    抗戰初期,中國陸軍還沒有專門的戰術航空兵,對陸軍進行戰術支援的任務就落在了中國空軍身上。從1937年8月開始,中國的空軍在華東戰場與陸軍協同作戰,竭盡所能的與日軍爭奪制空權,對陸軍進行支援。雖然我空軍並不是日軍的對手,但他們的努力及功績是不可忽略的。
  • 現代戰爭中若失去制空權,火炮陣地還能存活多久?
    義大利人杜黑在著作《制空權》中率先提出制空權是贏得一切戰爭勝利的前提,獨立空中作戰是未來戰爭行動的主要樣式,空中戰場將成為決定性戰場。自二戰結束以來,航空技術的發展使戰鬥機的性能越來越先進,作戰能力也越來越強,制空權的重要性也隨之越來越重要,如今一旦失去制空權,己方目標就會成為敵方的活靶子。所以說像火炮這樣的重武器,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很容易被飛機摧毀,生存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打擊。
  • 反攻歐陸,盟軍從獲得空中優勢到奪取制空權的重要意義
    理論上,空中優勢能帶來制空權,使得敵人空中力量無法進行任何有效的幹預。奪取制空權是盟軍空中力量的首要任務,也是他們的其他任務和諾曼第登陸成功的前提。奪取制空權,本質上是一種消耗戰,一般採用兩種方式來實現。局部的制空權通常是暫時的,一般是通過贏得一系列的空中遭遇戰迫使敵人放棄空中行動,皇家空軍就是這樣贏得不列顛之戰。
  • 《碧藍航線》制空權和制空值是什麼 制空權機制詳解
    空域狀態-制空權確保:艦隊全體航空傷害提高20%,受到的航空傷害降低10%,命中提高10%,受到伏擊概率降低8%(點燃和進水傷害不受影響)。空域狀態-制空權優勢:艦隊全體航空傷害提高12%,受到的航空傷害降低6%,命中提高5%,受到伏擊概率降低5%(點燃和進水傷害不受影響)。空域狀態-勢均力敵:艦隊全體航空傷害降低6%,受到的航空傷害降低3%(點燃和進水傷害不受影響)。
  • 缺乏有效制空權,航母活靶子
    考慮到伊朗的經濟實力和其所處於的地域環境,採購大型水面艦艇顯然並不合適,因此不少人認為,現階段最適合伊朗海軍的裝備非中國早期自主研發和生產的022型隱身飛彈快艇莫屬,因為目前這款飛彈快艇一共還有80多艘在海軍當中服役,但是考慮到現階段不斷下水的054A護衛艦和052D驅逐艦,這些飛彈快艇似乎已經不適合海軍的後續發展了,所以出售給伊朗是一個雙贏的決定。
  • 劉亞洲新作《贏在制空權》出版 語言被贊鏗鏘有力
    空軍上將劉亞洲的第一本非文學軍事著作《贏在制空權》於本月高調出版。  在解讀世界空戰百年史的過程中,劉亞洲在書中對未來戰爭做出了暗示,對各國特別是中國在發展國防力量、武器研製上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理論依據,對軍事官員在未來戰爭部署上也有著相當的指導意義。因此,《贏在制空權》也是一本有關國家戰略、國家安全研究的著作。  20年前,劉亞洲以其獨樹一幟的戰爭報告文學聞名當世。新書《贏在制空權》延續了他以往的寫作風格。
  • 信息化戰爭掌握制空權之關鍵
    信息化戰爭掌握制空權之關鍵 2020年08月06日 08:3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潘金寬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作戰飛機誕生一個世紀,制空權對現代戰爭有多大影響?
    自飛機誕生並投入戰爭以來,制空權的爭奪便成為了軍事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 空軍誕生後,人們對空中武力關注程度與熱情是極高的。今天我來們來談談制空權。根據人類社會的客觀特性,常規的擊潰敵國武裝力量-佔領敵國領土人口於生產資料的交戰形式只能由陸軍完成,海軍和空軍在此方面只能為陸軍提供輔助性作用,同時因為海軍的任務範圍被海洋和水道限制,只有空軍能對地面戰場施加巨大影響,原因很簡單,這是由航空器三維的運動形態決定的,理論上可以隨意穿越平面戰線去對地面戰躍升,其對地面戰場的影響也更加深入。
  • 愈演愈烈的亞阿衝突,告訴了世界兩個「真相」,也給印度敲響警鐘
    給世界的啟示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對戰,也給了世界各國一些啟示。首先,現代戰爭中,制空權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現在亞塞拜然佔據戰場優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亞塞拜然贏得了制空權,無人機的精準打擊讓亞美尼亞苦不堪言,地面部隊往往成為了靶子,毫無還手之力,特別是在防空系統遭到摧毀的地點。
  • 在防空飛彈發達的今天,制空權還至關重要嗎?聽聽網友怎麼說
    在防空飛彈發達的今天,制空權還至關重要嗎?其實防空飛彈越先進,越能說明制空權的重要性。防空系統防啥?防飛彈、飛機,最主要的還是飛機。正因為越來越強調製空權的重要性,所以戰機被設計得越來越先進,超機動、超音速、信息融合、隱形,無非都是為了使戰機擁有更高的突防和攻擊能力,以高效奪取戰場制空權。而作為防禦的一方,防空系統的發展總是相對滯後於飛行器的:F-22稱霸藍天,才出現了S-400;無人機花樣百出,反無人機系統才大有作為。
  • 二戰時的德國生產了兩萬多架飛機,為何會失去制空權?原因很簡單
    二戰時的德國生產了兩萬多架飛機,為何會失去制空權?原因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飛機是誕生於20世紀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主要起偵查和轟炸的作用,但是飛機的發展速度很快,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當中,空軍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兵種,成為了影響戰爭走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兵種。
  • 土耳其無人機擊毀俄制T-72,坦克不適合現代戰爭?缺乏有效制空權
    但是雖能想到亞塞拜然卻不按常理出牌,率先使用從土耳其採購的TB-2無人機對亞美尼亞的裝甲部隊進行打擊,成功擊毀了包括俄制T-72主戰坦克和薩姆-8防空飛彈多款重型武器。可以說亞塞拜然這次的打擊行動非常成功,畢竟其無人機的使用戰術在亞洲地區也是非常少見的。
  • 《制空權時代》空中力量發展歷程及未來走向的清晰圖景
    【書籍信息】書名:制空權時代作者:(以)馬丁·范克裡韋爾德書號:978-7-5166-0302-4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在本書中,著名的軍事史學家馬丁·范克裡韋爾德追溯了空戰發展史、指導空戰的各種學說及其成敗之處以及空戰的未來發展趨勢,勾勒出一幅空中力量發展歷程及未來走向的清晰圖景。空中力量曾是軍事史上最具魅力的戰爭攻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