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 黃舒旻 實習生 郭奕格歐陽韻楠)上周,廣州創投周(第二屆)啟動儀式在廣州創投小鎮揭幕。為期十天的活動中,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決賽正如火如荼上演著。從4000多家報名企業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們,將被分成網際網路及網際網路行業、新材料行業、先進位造行業等六大行業,參與最終的角逐。
在賽場外,諸如投貸聯動直通車、創投會客廳、大咖面對面、粵港澳大灣區創投50人論壇等系列品牌活動,更是為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對接,提供了面對面交流的平臺。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作為本次創投周活動的主辦方,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正摸索出一條結合科技金融的科技企業創新發展路徑,以政府引導撬動金融機構及社會資本,共同支持科技企業的成長壯大。
1 搭建溝通橋梁
企業與資本「零距離」接觸
8月9日一大早,廣州華創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任海元就來到了位於立白中心內的慄子谷孵化器,當天將舉行先進位造行業的決賽。
走過幾間用於比賽的會議室,任海元進入了走廊盡頭的「創投會客廳」。在這間會議室中,風投機構的代表可以隨意翻閱參賽企業的資料,並根據初步的了解選擇心儀的項目。賽後,企業代表與風投機構代表將在「投貸聯動直通車」區域進行面談。
在創投會客廳裡,任海元已經查看了近10%的參賽企業資料。他介紹道,高端製造業現在是公司主要投資青睞的一個方向。「今天已經選了5家我的『心水』企業,接下來會與他們進行深入的接觸。」
深圳市創東方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經理鄢雨翔也為本次活動「點讚」。「以往我們都是一家家去找企業談投資,現在這種一對多的模式其實同時節約了企業和投資方雙方的時間成本。」
投資機構代表們在創投會客廳中挑選心儀的科創項目時,進入決賽的先進位造業企業代表們正在比賽現場進行著激烈的比試。
「你們的產品裡有沒有添加防腐劑?」「產品是否可以批量生產?」「是否可以進行定製化的小批量生產?」……經過8分鐘展示後,企業代表們都要在剩下的7分鐘答辯時間中,回應評審們提出的「犀利」問題。
經記者現場梳理,評審提出的問題主要集中於項目本身的技術價值、質量以及產品的成本、利潤、產品的市場情況等方面,而這些內容同樣是作為投資機構所關注的重點部分。
展示時間結束後,工作人員都會詢問企業的融資及具體服務的需求。廣州畫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便在現場提出了融資600萬的需求,「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能夠進行落地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
與眾不同的是,本次比賽的現場除了設置觀眾席、評審席和工作人員的計時席,講臺的一側還設置了「中銀科技金融觀察員」的座位。在比賽進行的過程中,兩位觀察員並不會直接參與比賽的評分,但會把企業的需求進行記錄,並進一步深化。
「觀察員在賽中更加關注技術和市場價值。」廣州市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總經理秦海鷗透露,這些觀察員都是銀行內部的人員,這樣更加便利以後的評審、投資事項進行,「觀察員不直接與企業溝通,信息來源於比賽時的評委提問答辯環節,更加有利於進行風控的評估。」
2 覆蓋全鏈條
融資貸款「一站式」解決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此類的科技金融活動。」廣州市銘慧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呂杏華難掩臉上的激動。他表示,公司參賽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得到投資機構的注資,緩解資金鍊的緊張,更好為企業下一步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當呂杏華在官網上看到比賽的信息,就立馬決定參加。「這次比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能夠讓企業、銀行、投資機構三方進行直接交流,企業從中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幫扶,真的特別好!」
參加比賽後,創投會客廳的投資人、投貸聯動直通車處的中國銀行工作人員會主動與像呂杏華一樣的企業代表對接。廣州天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運營、創新設計總監高屾告訴記者,賽後通過投貸聯動直通車的環節,已經有3家投資機構主動聯繫他們進行深入了解,並表達了投資意願。
創投周活動期間,連續16場的投貸聯動直通車,聚合了銀行、投資機構甚至包括法律、財會的資源。活動現場,中小型科技企業可以「一站式」對接各類資源,享受到「多對一」的「債權融資+股權融資+資本市場」綜合金融服務,更進一步打通企業融資渠道。
「類似的活動,此前我們已經舉辦了超過70場,覆蓋2000多家企業。其中有超過1000家企業獲得了貸款,上百家企業得到了風投機構的支持。」秦海鷗提到,在銀行的深度參與下,企業尋找投融資的環節變得非常完整。
他總結道,本屆創投周的最大亮點之一,便是對企業服務的六個「全」:科技信貸全覆蓋、投融資對接全覆蓋、微信全添加、需求全徵集、企業全走訪盡調、賽後全回訪。
經過十天的比賽,獲獎企業有望獲得總額上億元的獎勵金。在秦海鷗看來,這些獎金的意義同時也在於為企業「增信」,從而撬動更多社會資本的加入,企業因此也能獲得更多的資金用於未來發展,「比賽的獎勵更多是對企業資質的肯定,也為銀行、投融資機構提供了參考。」
秦海鷗認為,企業、銀行、投資機構互相增信,企業得到發展,各方也能夠獲利。去年的廣州創投周活動中,有1500多家科技企業和500多家金融機構參加,183家企業獲得15.537億元貸款支持,58家企業獲得機構投資12.1億元。今年,這一數字有望實現攀升。
3 撬動社會資本
擴大企業成長「資金池」
今年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決賽一改「專家評審」的模式,採取「以賽代評」,發掘培育中小型科技企業。據秦海鷗透露,比賽的評委同樣是來自投資機構,5位評委中僅有一位是行業專家,「因此,評委們的意見對於企業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比賽機制的不斷完善與創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今年,廣州賽區的企業報名數量為4172家,有效報名2684家,佔廣東賽區報名總數的70%,同比2017年企業組增長32.28%。
「參加比賽既能享受到由政府提供的優質服務,又可以與各路投資機構進行對接。」秦海鷗認為,「企業積極參賽,就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比賽帶來的多重利好。」
如果說雙創比賽是優質科技中小型企業誕生的「舞臺」,那麼科技金融便是企業成長的「催化劑」。在推進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廣州市科創委通過實施科技信貸行動計劃,創新金融產品,助力科技企業。
2015年,廣州市財政出資4億元設立全國規模最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以下簡稱「資金池」),通過風險共擔方式引導合作銀行按照科技貸款專營政策和新型信貸產品模式,為科技型企業發放不低於10倍風險補償金規模的科技信貸額度,切實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資金池自2016年正式運作以來,備案企業累計超過9000家,今年擬繼續新增5000家左右。截至2018年6月30日,資金池共撬動8家合作銀行為全市1162家企業提供1456筆貸款,授信累計達127.13億元。8家合作銀行共累計發放貸款78.83億元。
在日前印發的《廣州市鼓勵創業投資促進創新創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中更是明確,廣州市財政將逐步擴大資金池規模至10億元,引導合作銀行增加科技信貸資金1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