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講究.

2021-02-22 木雕迷

蓋碗,帶蓋兒的茶碗 ,由茶碗、茶蓋、茶船三件套組成。蓋碗又稱「三才碗」,所謂三才即天、地、人。茶蓋在上謂之天,茶託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是為人。

這麼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個小天地,一個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講的「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道理。

【清】青玉菊瓣紋帶蓋碗

【唐】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關於蓋碗的發明還有一則傳聞:

唐代宗寶應年間,有一姓崔的官員,愛好飲茶,其女也有同好,且聰穎異常。因茶盞注入茶湯後,飲茶時很燙手,殊感不便,其女便想出一法,取一小碟墊託在盞下。但剛要喝時,杯子卻滑動傾倒,遂又想一法,用臘在碟中作成一茶盞底大小的圓環,用以固定菜盞,這樣飲茶時,茶盞既不會傾倒,又不致燙手。後來又讓漆工做成了漆製品,稱為「盞託」。此種一盞一託式的茶盞,既實用,又增添了茶盞的裝飾效果,給人以莊重之感,遂世代流傳至今。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清 銅胎畫琺瑯羅漢蓋碗

清 翡翠蓋碗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黑地景泰藍博古蓋碗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燜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飲」;北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質也會下降。無論從品茗鑑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用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清 胭脂紅菊掰蓋碗

清初 碧玉荷花紋蓋碗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清道光 青花花卉紋蓋碗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兩件)

蓋碗的選擇、使用也有一些小技巧

選蓋碗:碗沿比較外撇的蓋碗,注水的最高限離蓋碗邊緣有一段比較大的距離。類似這樣器型的蓋碗,同樣注滿水,捏著邊緣也不怎麼燙。

注水量:茶葉投置到蓋碗後,入水只要水蓋過茶葉即可,不能過多。有的人入水時很喜歡把水倒滿蓋碗蓋住,這樣不燙才怪。再說,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倒茶手法:拿蓋碗的手勢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為怕拿不穩而去捏著杯身。沿著公道杯慢慢向下讓茶水緩緩流出,茶水就不會觸到手。如果拿蓋碗明顯偏了,茶水也就會沿著斜的位置流水,這樣極容易燙到。而且在倒茶時被燙,不得不停下來,稍微停下來,沒倒出來的茶水又會重新在蓋碗裡浸泡茶葉,這時口感就會有所改變。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清光緒 松綠地粉彩花鳥束腰蓋碗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清嘉慶 青花礬紅龍鳳紋蓋碗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清乾隆 仿雕漆錦地壽字蓮瓣紋蓋碗

另外,蓋碗的使用還有一些「暗號」,根據蓋碗擺放位置的不同,其也蘊藏著一些特殊的意思:

在茶蓋上放點東西,表示客人離開一小會兒,稍後會返回繼續喝茶,暗示茶老闆不要把蓋碗收走。通常茶客會在碗蓋上放片樹葉,也可以在茶蓋上放其他的小東西,類似火柴、小石子都是可以的。

茶蓋朝下靠茶託表示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館小二看到後就會主動上來添加。這個方式很含蓄的請求小二添水,不過此方法一般只能添兩次。

這种放置方式比較有意思,通常都是熟人才會幹,意思是要賒帳。如果茶客有朋友在場,自己錢沒帶夠,這樣可以暗示老闆,下次再補,就能避免尷尬。

這個姿勢有來頭:古時候有很多幫會,若外地幫會之人遇到難處,欲在本地尋求幫助,便會如此擺放.茶館小二看到此暗示,就會在茶館尋找,介紹彼此認識。

這种放置意思簡單明了,就是告知茶館老闆,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安排收拾桌子了。

清乾隆 紅釉蓋碗 (一對)


清乾隆 亮粉玻璃描金蓋碗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清乾隆 象牙雕彩繪瓜瓞綿綿紋蓋碗

清乾隆 胭脂紫地軋道粉彩蓋碗

清乾隆 玉雕吉祥如意蓋碗 (一對)

清同治 綠地粉彩蓋碗

清同治 描金綠釉蓋碗 (一對)

清同治 青花礬紅雲龍紋大蓋碗

蓋碗的具體使用順序:

1.洗杯——白鶴沐浴

用開水洗淨茶具,並提高茶具的溫度。

2.落茶——烏龍入宮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稱為「落茶」或「投茶」 投茶量可根據個人愛好而靈活掌握.一般為5--8克。

3.衝茶——懸壺高衝

衝泡時最好能使茶葉在杯中旋轉。

4.刮沫——春風拂面

用杯蓋輕輕刮去浮在杯麵的泡沫,

5.出湯——玉液回公,

把蓋碗中的茶湯倒進公道杯中使茶湯濃淡均勻。

6.點茶——韓信點兵, (關公巡城)

將公道杯中茶湯公平均勻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賓使用。

7.看茶——賞色聞香,(喜聞幽香)

觀賞茶湯的色澤並聞杯蓋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 (領悟巖韻)

品武夷巖茶要邊啜邊嗅,淺嘗細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種花香和巖韻。

註:初用蓋碗時,容易燙手,使杯中茶湯倒之不盡,會使茶湯顯老,應多加練習。

清雍正 粉彩人物紋蓋碗(2件)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十八世紀 烏金釉蓋碗 (一對)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清中期 黑漆金彩牡丹壽字紋蓋碗

清雍正 黃地銅胎畫琺瑯纏枝花卉蓋碗

清乾隆 礬紅蓋碗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魚藻紋帶託瓷蓋碗

木掌柜私人微信

相關焦點

  • 蓋碗:講究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
  • 「三才杯」蓋碗,不是一般的講究!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
  • 衝泡春茶,新白茶與老白茶大不同,蓋碗、煮茶、玻璃杯泡各有講究
    泡好一杯茶,越是品質出眾的好處,泡茶方法越是講究。那如果是衝泡不同年份的春白茶,泡茶講究有哪些不一樣呢?《2》春白茶的新茶,衝泡要突出鮮香!鮮,是春茶的代名詞。而在容量大小上面,宜用標準蓋碗,100-110ml。容量過大的蓋碗在泡茶出湯時,容易散失不少的香氣。而喝茶品茶時,茶杯的選擇也有講究。不宜用容量大,敞口大的茶碗,而宜用精巧細潤的小高杯,更方便聚香。
  • 蓋碗賞茶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
  • 不只是蓋碗、茶壺、玻璃杯,連茶盤也很有講究
    1、蓋碗2、茶壺3、玻璃杯蓋碗泡茶,實用性很廣,適合所有茶葉的衝泡。每一衝泡茶出湯,可以快速、乾淨、利落的倒出湯水,能完整客觀的展現一款茶葉的香氣滋味。並且由於蓋子是自由活動的緣故,蓋碗的清洗難度低,在洗茶具方面比較省心。但在新手入門時,剛開始使用蓋碗泡茶的過程中,容易遇到一件尷尬事——燙手。
  • 千秋大業一杯茶,喝茶都有哪些需要講究的問題?
    文人喝茶,講究風雅,喝的是一種境界。商人喝茶,講的是一種價值,資源共享。那我們喝茶了為了什麼?單純的喜好。那麼關於喝茶的這些小知識,你了解多少?1.衝泡有講究泡茶時間根據水溫的高低、茶的嫩度以及品類適當調整。一般情況下,第二次時間比第一次稍長一些,衝泡次數多以後,衝泡時間也要跟著逐漸延長。綠茶、紅茶、黃茶的衝泡水溫在90°左右,其它茶類則需要100°。除此之外,茶水的比例也是有講究的。
  • 乾隆御用的金地粉彩蓋碗,大師監製復刻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一隻蓋碗可泡茶、飲茶、分茶,講究好用。無論平民百姓還是皇親貴胄,老茶客手中必有心儀的蓋碗。故宮博物院目前展出的蓋碗百餘件,而這款御用蓋碗的真品,如今還未能與大眾相見,頗有神秘色彩。正如《陶雅》所說:「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致,幾於鬼斧神工。」這件金地粉彩蓋碗,外壁均置滿地金釉,復施粉彩荷花紋,色彩富麗明豔,金碧悅目。
  • 現吉祥光入般若境|浣溪古窯吉祥經、心經甜白瓷胎汝釉蓋碗
    由於浣溪古窯對每個製作環節的指標都嚴格把控,所以成品率不高,甜白汝釉吉祥經心經蓋碗得以成品,可謂機緣巧合、難能可貴。無毒無害的另一個非儀器檢測標準就是釉面微結晶。從藝術性來說,結晶釉不是人工彩繪能達到的,一旦燒製成功,就不必再彩飾、彩燒、亦無鉛毒之害。
  • 成都「蓋碗茶」定不負眾望!
    造型優美,形似「蓋碗茶」鳳凰山體育公園是由一座滿足FIFA標準、6萬座席的專業足球場,以及一座滿足NBA標準、1.8萬座席的綜合體育館組成。從空中來看,整個建築好似四川的蓋碗茶,足球場是茶碗,體育館是茶蓋,下部的大平臺是茶託。
  • 郭俊辰冬日蓋碗泡茶教程上熱搜了?是怎麼回事?
    #郭俊辰冬日蓋碗泡茶教程# 剛剛登上熱搜榜啦,排名第6。#元氣愛豆的日常#安利一波#郭俊辰冬日蓋碗泡茶教程# 跟著小郭的步伐,茶藝課上起來@郭俊辰_Fiction 「先告訴你們如何正確拿蓋碗不燙手下次再親自展示」 坐等下次的親自展示~ 郭俊辰_Fiction的微博視頻 感覺郭俊辰_Fiction 分享的郭俊辰冬日蓋碗泡茶教程 好專業啊,於是去翻了下弟弟之前的微博,原來品茶一直是他的愛好,他也一直在積極安利各種茶文化
  • 衝泡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用多大的白瓷蓋碗合適?
    紫砂壺還是蓋碗?」麻花:「當然是蓋碗咯,還要白瓷的。」茶友:「那為什麼我用蓋碗泡巖茶不好喝呢?」麻花:「這個嘛,影響因素有很多,如果你的茶本身品質沒問題,那就是衝泡方面的問題咯。」同理,泡巖茶若是沒有選對蓋碗大小,那巖茶也只能躲在尺寸不合的蓋碗裡,悲愴地吟誦著:「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瞧那悽涼的小模樣,李麻花都忍不住心疼。蓋碗對於巖茶來說,就像是子期於伯牙,千裡馬和伯樂。唯有選對了蓋碗,才能讓巖茶滋味真正的釋放。《2》蓋碗大小對巖茶衝泡有什麼影響?
  • 「雅聚薈萃」待月觀山魚藻蓋碗
    每一種蓋碗的器型,仔細研究,其實都有適合的茶類別。 待月觀山的這款魚藻蓋碗,還有即將面世的聞香杯,是專門為巖茶出生的器。 喝茶這件風雅事,因這些美好茶器,變得越來越美好。
  • 這杯「蓋碗茶」,海量!
    10月1日,記者從中建西南設計院獲悉,迎接第18屆亞足聯亞洲杯足球賽,成都端出一杯「蓋碗茶」:即將建成投用的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將作為此次比賽的專業足球場之一。「鳳凰山體育公園整個建築從空中來看,好似四川的蓋碗茶,足球場是茶碗,體育館是茶蓋,下部的大平臺是茶託。茶蓋為天,茶託為地,茶碗則代表著人,天、地、人,和諧統一。」
  • 有才的蓋碗 第B04版:語聞 20201218期 濟南時報
    □李鴻傑  蓋碗到底是泡茶的,還是喝茶的?  喝茶的蓋碗追溯甚早,有人說唐朝就用蓋碗喝茶,其蓋、碗、託三位一體,就是建立在喝的實用性上,就是保溫,不燙。要一口一口慢飲,這是用蓋碗喝茶的範兒。  泡在茶館裡的人,吹牛發呆,蓋碗就是全程最重要的道具,上面所說的流程越熟練、越默契,越說明這是一個有年頭的茶館、和一個資深老茶客。茶客、蓋碗、茶館,這才是蓋、碗、託的象喻所在。如此喝茶,肯定不是為了解渴,許多人很樂意把人生消磨在這一碗茶上。
  • 紫砂壺擺放、斟茶、敬茶,有何講究的說
    特別是老北京人的講究,最忌諱把壺嘴對著人,因為,壺嘴對著誰,表明誰是主人不歡迎的人。那意思是趕你走呢。  為什麼這麼說呢?舊時,有人遠行分離時,人們以敬茶(酒)的方式辭別,這時壺嘴就是對著走的人。寓意是該人要離開了的意思。所以倒茶時如果壺嘴對客人,是對客人的一種不尊重,表示讓客人離開。
  • 日常衝泡老白茶,玻璃杯、紫砂壺、蓋碗,誰才是衝泡的最佳選項
    原來呀,前不久她常用的蓋碗,蓋子不巧被磕壞了。如今的家中,只剩下玻璃杯和紫砂壺泡茶。毋庸置疑,蓋碗是泡老白茶的最佳選擇。但是,在兩權相害取其輕的情況下,泡茶工具該如何作出選擇呢?這可真是一個難題。比起蓋碗,囿於壺的構造,在倒出茶湯時,待在壺底部的少量茶湯,難以徹底瀝乾。在沒瀝乾茶湯的情況下,剩餘在底部的茶,容易成為「引子」,導致茶味過多釋放。對老白茶的甘醇茶味表現而言,會有負面影響。可見,泡好茶,還是得選蓋碗。
  • 尺寸不同,風格不一,適用有別,4點講清壺承與蓋碗的區別
    有蓋碗,也有主人杯。當然,它們都只是樣品,還沒最終定款。拆箱檢查,洗淨擦乾,收進柜子裡。從中取出小窗梅,再順手從茶具櫃拿出一個壺承,泡今年的辭秋。(將蓋碗撤在一旁,擺個側把壺上去)原來,如此!朋友緊跟著提了個很細的問題,壺承和茶盤有區別嗎?一杯茶畢,回思起來。這細細掰開來又是一篇文章。
  • 五大實戰結論告訴你,衝泡武夷巖茶肉桂,紫砂壺還是蓋碗?
    茶湯的稠度一下子起來了,比蓋碗衝泡時要稠上三分。但香氣卻減弱了很多,壺蓋上,能聞到果香+桂皮香,但香氣比較朦朧,不及白瓷蓋碗那般清晰、張揚,若是嗅覺不怎麼敏感的人,怕是難以清晰、準確的感受香氣變化。這主要是因為紫砂壺內壁上,有許多小氣孔存在,這些小氣孔,就像是章魚的吸盤,能牢牢吸附香氣。在一系列的作用下, 茶香自然就被消耗,殘留下不太豐富的芳香物質。
  • 蓋碗、紫砂壺、還是玻璃杯呢?
    日常喝茶時,村姑陳很少用到瓷壺,因為平時已經用習慣了蓋碗。雖然說,常見的白瓷壺和白瓷蓋碗,它們的材質相同。使用白瓷材質做成的茶具,普遍具有耐高溫,釉面光潔,不吸附任何茶香的優點。但壺和蓋碗之間,器型差太遠了。
  • 為什麼我用110ml蓋碗放5克白茶,茶水很淡,放到了8克味道就很好
    泡茶最講究的是度。水的溫度,茶葉的多少,還有泡茶的時間是多久。這些變量,都需要掌握好一個度。上好的茶湯,是在一個適合的狀態下衝泡出來的。蓋碗衝泡白茶,通常意義上,存在一個黃金的茶水比例。標準器型的100-110ml蓋碗,投白茶幹茶5克。不論是白茶裡的春茶秋茶,散茶餅茶,新茶老茶,都適用這個標準。然而,前些日子有茶友私信反饋:為什麼我用110ml蓋碗放5克白茶,茶水很淡,放到了8克味道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