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用110ml蓋碗放5克白茶,茶水很淡,放到了8克味道就很好

2020-12-23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生活一個很舒適的狀態,在於小得盈滿。

花看半開,酒飲微醺。

至於細品一杯好茶,最好的風味在於恰到好處。

泡茶最講究的是度。

水的溫度,茶葉的多少,還有泡茶的時間是多久。

這些變量,都需要掌握好一個度。

上好的茶湯,是在一個適合的狀態下衝泡出來的。

蓋碗衝泡白茶,通常意義上,存在一個黃金的茶水比例。

標準器型的100-110ml蓋碗,投白茶幹茶5克。

不論是白茶裡的春茶秋茶,散茶餅茶,新茶老茶,都適用這個標準。

然而,前些日子有茶友私信反饋:

為什麼我用110ml蓋碗放5克白茶,茶水很淡,放到了8克味道就很好?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番細聊分析過後,茶葉本身的內質不足,是最大的主因!

《2》

喝茶,好茶貴在精而不在多。

蓋碗泡白茶,如果投茶5克,就能泡出鮮香醇爽,濃淡適宜的茶湯。

那麼,無需投茶8克。

如果一款茶,需要多增加投茶量,或者延長泡茶時間,才能夠出來合適的茶味。

那麼只能說明其內質不足,品質平平。

常言道,將在謀不在勇,兵貴精不貴多。

高品質的白茶,內質豐富,不以數量取勝,而靠質量求勝。

內質單薄的茶,平平無奇。

在衝泡時,如果按照正常的蓋碗衝泡方式,投5克茶,快速出湯等,很難泡出濃淡適合的茶湯。

基於此,只好劍走偏鋒,通過加大投茶量,以量取勝。

響鼓不用重錘。

至於不響的鼓,自然要用到重力敲打,才能發生。

不過,這類需要靠量取勝的茶,投茶量多了,可以補足茶湯濃和淡的不足。

而通過增加投茶量,要達到一杯好茶的要求,達到香甘清活的狀態,難!

劣質茶的先天不足,是制約其茶味釋放的關鍵。

內質不足的白茶,茶味物質單薄,芳香物質有香。

故而,加大投茶量,可以調整茶湯的濃與淡。

但不能讓泡出來的茶湯滋味,變得更醇厚,更甘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鍋白開水,哪怕加再多的鹽,也煮不出雞湯的豐沛滋味!

《3》

投茶量的增減,影響茶湯的濃和淡。不過,改變不了茶湯的薄與厚。

茶湯的醇厚感,需要依靠足夠強大的先天內質。

只有好茶,才能獲得醇厚飽滿,韻致十足,內容物豐沛的茶湯。

而不好的茶,哪怕泡得再濃,茶湯的內質依舊有欠缺!

遇上一款白茶泡出來覺得滋味淡,不少朋友下意識的做法是,再添點幹茶進去泡,或是將茶悶一悶,喝著更有味。

所以,對內質平平的普通茶來說,如果直接放5克茶,泡出來味道不夠濃,不夠有味,需要放到8克才能有滋味。

那麼,這是不是說明,品質不好的茶,只要泡茶時多投一些茶,泡出來的茶湯味道就能很好呢?

當然不是!

理清楚這個問題前,需要留意的是: 一杯真正的好茶,茶湯滋味絕對不是越濃越好!

眾所周知,喝濃茶不利於身體健康。

因為通過增加投茶量,延長泡出時間,浸泡出來的濃茶裡面,含有不少的茶多酚、咖啡鹼等茶味物質。

長期喝濃茶,或者是空腹狀態下直接飲用過量濃茶。

那麼,濃茶裡內涵的茶多酚,容易刺激人體的胃壁,導致腸胃不適。

對於原本有胃弱,腸胃功能不強大的朋友來說,喝多了濃茶,還會遇上胃痛的問題。

另外,濃茶裡過量的咖啡鹼,一方面雖說它具有一定的提神醒神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如果是睡前兩、三個小時內,喝了這類的濃茶,容易影響個人的睡眠健康,誘發失眠困擾。

並且對於患有痛風的朋友來說,喝咖啡鹼含量高的濃茶,更是不利。

可見,長時間喝投茶量過多,泡出來味道比較濃的茶,並不利於健康!

《4》

濃非厚,淡非薄。

喝好茶,與喝劣質茶之間,感受完全不相同。

一杯香甘清活的好茶,湯感醇厚,內容豐沛。

細品一小口,能夠感受到茶湯裡有很多內容,有「嚼勁」。

小口細啜茶湯,讓茶湯稍稍停留在舌面,通過舌頭掂一掂,能夠感受到湯水的厚度。

喝茶時,通過細細品嘗,能夠感受到茶湯裡的芳香物質十足。

優質的白茶,不僅聞起來香,茶湯喝起來同樣有著香氣。

將幾杯茶湯喝茶後,喉嚨處的回甘生津感明顯,很是清涼和舒服。

並且,伴隨著回甘,還有著毫香、花香、藥香、粽葉香等愉悅茶香的蹁躚。

曼妙的茶湯韻味,清韻嫋嫋,久久不散。

而喝品質不好,需要靠增加投茶量,才能有滋味的白茶,那么喝茶獲得的感受大不一樣。

面對一款劣茶,哪怕泡茶方法再好,也泡不出好喝的茶湯。

最多只是略有茶味,勉強喝喝。

紅樓裡,曹公寫晴雯喝下的最後那碗茶,寫得很傳神:

寶玉看到爐臺上有個黑沙吊子,不像茶壺,只得到桌上拿個碗,又大又粗,也不像茶碗,未到手先聞到油羶氣,拿水衝了兩次,再用壺裡的水洗一遍,才斟上半碗,絳紅的,也不像茶。晴雯說:「快給我喝一口罷,這就是茶了,哪裡比得了咱們的茶。」寶玉嘗了一嘗,「並無清香,且無茶味,只一味苦澀」,晴雯卻像得了甘露,一氣都灌了下去。

並無清香,且無茶味,這是對劣質茶滋味的最好形容。

喝劣茶,喝到的茶湯,湯感不夠淳和稠滑,層次感不夠豐富,茶香韻致不佳。

可以說,好茶和劣茶之間的差距,根本上難以比擬。

喝好茶,品味好茶,是來不得將就的,對茶葉的品質和泡茶方法,有著嚴格的要求。

內質豐富的好茶,得來不易(高山產區、日光萎凋、標準倉儲),如果將其隨意衝泡,那是浪費。

而對於劣茶,馬虎式泡茶,隨意投茶,泡出來的茶味,只適合勉強喝喝!

《5》

歸根到底,從性價比上看,喝好茶更實惠。

試想,正常品質的高山白茶,標準器型的100-110ml蓋碗,投茶5克。

注入沸水衝泡,嚴格按照「快出水」的手法,逐次衝泡。

那麼,泡上十來衝茶湯,完全不在話下。

而如果普通茶,或者是平地茶園出來的劣質茶,內質平平。

用同樣的蓋碗泡茶,需要放到8克,通過增加克數,才能泡出有滋味的茶湯。

長此以往,按每天喝1-2泡茶的量計算,如果同樣是一斤茶。

那麼,當然是內質不夠充分的劣質茶,消耗量更大,消耗速度更快。

而品質好的白茶,真正好的茶,表面上看起來貴,但更耐喝。

更何況,喝好茶,喝高山茶,喝工藝精湛的茶,韻致更佳。

茶味更精彩,茶香更有內涵,並且內在的養分物質(茶氨酸、維生素、可溶性糖)等等,含量要更好。

喝好茶,對個人的身與心,都有好處。

而品質不佳的茶,養分物質積累有限,茶味平平。

從可飲用價值的角度看,遠遠不足。

常言道,寧咬鮮桃一口,不要爛杏一筐。

正確的喝茶觀,同樣是貴在精,而不在多!

《6》

一分錢,一分貨。

不耐泡的,不耐喝的普通茶,除了價格便宜這個優勢外,別無好處。

這類茶,除了在低價買入手時,能讓人覺得高興,買到了實惠之外,後期別無好處。

因為可飲用價值低,養分少,不耐泡,問題多多。

所以,在後面喝茶時,煩惱不斷。

可以說,喝劣質茶,會敗壞喝茶的好心情。

喝品質不高,內質不足的劣茶,不如喝白開水,更有利身心。

而優質的白茶,與此不同。

按照正確的泡茶方法,按正確的投茶建議,簡單幾步,就能泡出鮮香醇爽的好茶。

喝幾杯茶香馥鬱,湯感豐沛,茶氨酸滿滿的好茶,身心更愉悅。

更何況,內質豐富的好茶,要更耐泡,更耐喝。

標準的蓋碗裡泡5克茶,泡上十來衝,慢慢的消磨小半天的時光,綽綽有餘。

喝好茶,更能培養閒情雅致!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衝泡白茶時,為什麼玻璃杯200ml水,放1.5克茶,而蓋碗要放5克?
    當泡茶條件有限時,用玻璃杯泡茶也是解茶癮的好選擇。投幹茶,注沸水,看著茶葉漸漸在水中舒展,不一會就能泡出一杯清香解暑的好茶。之前的文章裡,介紹到玻璃泡白茶的投茶量。於是有茶友不大能理解,為什麼玻璃杯泡白茶是200ml水,放1.5克幹茶。
  • 白茶標準投茶量是5克,巖茶標準是8克,那紅茶、普洱茶、綠茶呢?
    以5克為例,5克銀針,堆在蓋碗裡的高度,就比5克牡丹來得矮。若是單看高度,以牡丹的高度來衡量銀針,那投銀針可就要多投了。這超量的銀針泡出來,那味道,真真怪異極了。另外,同為壽眉,5克春壽眉和5克秋壽眉的高度也是不一樣的。
  • 2000元的白茶,為什麼泡了3、4衝就沒有味道了?有3個原因
    最近,有位新茶友在一篇關於白茶耐泡度的文章下面留言說: 「為什麼,我的茶泡了3、4衝就沒有味道了?」 嗯? 這倒是有些奇怪,為什麼一款茶這樣不耐泡? 隨後細細詢問茶友,才知道了原因。
  • 衝泡春茶,新白茶與老白茶大不同,蓋碗、煮茶、玻璃杯泡各有講究
    建議蓋碗的材質,最好用白瓷的,能夠完整展現茶香。而在容量大小上面,宜用標準蓋碗,100-110ml。容量過大的蓋碗在泡茶出湯時,容易散失不少的香氣。而喝茶品茶時,茶杯的選擇也有講究。那麼悶出來的春白茶茶湯,不僅清芬靈動的茶香容易被折損,還會讓整體茶味又苦又澀,太過濃釅!2、玻璃杯泡新茶,有哪些講究?新鮮、鮮爽、清香的春白茶新茶,除了用蓋碗衝泡外,還適合用玻璃杯泡。
  • 日常衝泡老白茶,玻璃杯、紫砂壺、蓋碗,誰才是衝泡的最佳選項
    「泡老白茶,用玻璃杯好,還是用紫砂壺好?」原來呀,前不久她常用的蓋碗,蓋子不巧被磕壞了。如今的家中,只剩下玻璃杯和紫砂壺泡茶。毋庸置疑,蓋碗是泡老白茶的最佳選擇。但是,在兩權相害取其輕的情況下,泡茶工具該如何作出選擇呢?
  • 衝泡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用多大的白瓷蓋碗合適?
    茶友:「李麻花~泡巖茶用什麼茶具好?紫砂壺還是蓋碗?」麻花:「當然是蓋碗咯,還要白瓷的。」茶友:「那為什麼我用蓋碗泡巖茶不好喝呢?」麻花:「這個嘛,影響因素有很多,如果你的茶本身品質沒問題,那就是衝泡方面的問題咯。」
  • 茶知識|泡一杯茶,你要放多少茶葉?
    ——每天在這裡,品一杯香茗,憶一段人生—— 「你平時放茶放多少?」 「我放一撮茶啊」 「啊?一撮茶是多少克。」
  • 白茶為什麼很鮮甜?越甜越好嗎?
    以150毫升蓋碗衝泡為例:投茶8克左右,水溫為95度左右,第一泡衝泡15到20秒出湯,往後每泡可延長5到10秒左右。>白牡丹:白牡丹原料採摘要求鮮葉嫩度適中,一般以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為主,兼採一芽三葉和幼嫩的對夾葉。
  • 泡白茶的茶具,該選哪個比較好?蓋碗、紫砂壺、還是玻璃杯呢?
    他說,為什麼他們當地的茶藝師推薦泡白茶用瓷壺,但感覺白毫銀針也要用玻璃杯。細聊一番後,原來那是位喝了多年綠茶的茶友,常年喝茶已經習慣了用玻璃杯泡。喝白毫銀針時,用玻璃杯泡的下投法,嘗起來味道也很鮮很香。
  • 早上泡的白茶,能反覆衝泡一天喝嗎?
    濃有濃的美,淡有淡的雅。不論是賞景,還是喝茶,東西好就行了,跟濃還是淡沒有關係。然而前些時間,卻看到一個不少人都會感興趣的提問:「茶葉久泡有害嗎?早上泡的白茶,能反覆泡一天喝嗎?」正常100-110ml標準蓋碗泡白茶,投茶5克的前提下,快出水才是王道。沸水注入後,快速倒出茶湯。泡茶的過程要分秒必爭,最好是在7-8秒內結束。能在短短幾秒的時間內釋放出足夠的滋味層次,是好茶的實力見證。
  • 5克、8克、10克,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巖茶到底包幾克好?
    為了以證清白,我把克秤拿出來,稱了這泡肉桂的裸重,顯示8.1克!當然,我們說了每泡茶都是8克,允許正負偏差0.2。《2》朋友還有些放不下臉來,順勢聊道,「那別人的茶看起來都那麼大包,看著就舒服,買著就覺得佔到便宜,茶商也顯得慷慨。」
  • 蓋碗賞茶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
  • 蓋碗:講究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
  • 蓋碗:講究.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
  • 為什么喝越好的茶,喝越貴的茶,反而覺得味道淡?
    反之,不苦的茶,味道就是太淡。用苦和不苦來判斷茶湯的濃淡,這條標準是不準確的。濃茶的真正定義是茶湯內的茶味物質被浸出太多,泡茶時投茶量多了,悶泡時間久了,都會導致茶湯變濃。通常,濃茶內呈現苦澀味的物質含量很高,茶多酚和咖啡鹼豐富。
  • 「三才杯」蓋碗,不是一般的講究!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