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生活一個很舒適的狀態,在於小得盈滿。
花看半開,酒飲微醺。
至於細品一杯好茶,最好的風味在於恰到好處。
泡茶最講究的是度。
水的溫度,茶葉的多少,還有泡茶的時間是多久。
這些變量,都需要掌握好一個度。
上好的茶湯,是在一個適合的狀態下衝泡出來的。
蓋碗衝泡白茶,通常意義上,存在一個黃金的茶水比例。
標準器型的100-110ml蓋碗,投白茶幹茶5克。
不論是白茶裡的春茶秋茶,散茶餅茶,新茶老茶,都適用這個標準。
然而,前些日子有茶友私信反饋:
為什麼我用110ml蓋碗放5克白茶,茶水很淡,放到了8克味道就很好?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番細聊分析過後,茶葉本身的內質不足,是最大的主因!
《2》
喝茶,好茶貴在精而不在多。
蓋碗泡白茶,如果投茶5克,就能泡出鮮香醇爽,濃淡適宜的茶湯。
那麼,無需投茶8克。
如果一款茶,需要多增加投茶量,或者延長泡茶時間,才能夠出來合適的茶味。
那麼只能說明其內質不足,品質平平。
常言道,將在謀不在勇,兵貴精不貴多。
高品質的白茶,內質豐富,不以數量取勝,而靠質量求勝。
內質單薄的茶,平平無奇。
在衝泡時,如果按照正常的蓋碗衝泡方式,投5克茶,快速出湯等,很難泡出濃淡適合的茶湯。
基於此,只好劍走偏鋒,通過加大投茶量,以量取勝。
響鼓不用重錘。
至於不響的鼓,自然要用到重力敲打,才能發生。
不過,這類需要靠量取勝的茶,投茶量多了,可以補足茶湯濃和淡的不足。
而通過增加投茶量,要達到一杯好茶的要求,達到香甘清活的狀態,難!
劣質茶的先天不足,是制約其茶味釋放的關鍵。
內質不足的白茶,茶味物質單薄,芳香物質有香。
故而,加大投茶量,可以調整茶湯的濃與淡。
但不能讓泡出來的茶湯滋味,變得更醇厚,更甘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鍋白開水,哪怕加再多的鹽,也煮不出雞湯的豐沛滋味!
《3》
投茶量的增減,影響茶湯的濃和淡。不過,改變不了茶湯的薄與厚。
茶湯的醇厚感,需要依靠足夠強大的先天內質。
只有好茶,才能獲得醇厚飽滿,韻致十足,內容物豐沛的茶湯。
而不好的茶,哪怕泡得再濃,茶湯的內質依舊有欠缺!
遇上一款白茶泡出來覺得滋味淡,不少朋友下意識的做法是,再添點幹茶進去泡,或是將茶悶一悶,喝著更有味。
所以,對內質平平的普通茶來說,如果直接放5克茶,泡出來味道不夠濃,不夠有味,需要放到8克才能有滋味。
那麼,這是不是說明,品質不好的茶,只要泡茶時多投一些茶,泡出來的茶湯味道就能很好呢?
當然不是!
理清楚這個問題前,需要留意的是: 一杯真正的好茶,茶湯滋味絕對不是越濃越好!
眾所周知,喝濃茶不利於身體健康。
因為通過增加投茶量,延長泡出時間,浸泡出來的濃茶裡面,含有不少的茶多酚、咖啡鹼等茶味物質。
長期喝濃茶,或者是空腹狀態下直接飲用過量濃茶。
那麼,濃茶裡內涵的茶多酚,容易刺激人體的胃壁,導致腸胃不適。
對於原本有胃弱,腸胃功能不強大的朋友來說,喝多了濃茶,還會遇上胃痛的問題。
另外,濃茶裡過量的咖啡鹼,一方面雖說它具有一定的提神醒神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如果是睡前兩、三個小時內,喝了這類的濃茶,容易影響個人的睡眠健康,誘發失眠困擾。
並且對於患有痛風的朋友來說,喝咖啡鹼含量高的濃茶,更是不利。
可見,長時間喝投茶量過多,泡出來味道比較濃的茶,並不利於健康!
《4》
濃非厚,淡非薄。
喝好茶,與喝劣質茶之間,感受完全不相同。
一杯香甘清活的好茶,湯感醇厚,內容豐沛。
細品一小口,能夠感受到茶湯裡有很多內容,有「嚼勁」。
小口細啜茶湯,讓茶湯稍稍停留在舌面,通過舌頭掂一掂,能夠感受到湯水的厚度。
喝茶時,通過細細品嘗,能夠感受到茶湯裡的芳香物質十足。
優質的白茶,不僅聞起來香,茶湯喝起來同樣有著香氣。
將幾杯茶湯喝茶後,喉嚨處的回甘生津感明顯,很是清涼和舒服。
並且,伴隨著回甘,還有著毫香、花香、藥香、粽葉香等愉悅茶香的蹁躚。
曼妙的茶湯韻味,清韻嫋嫋,久久不散。
而喝品質不好,需要靠增加投茶量,才能有滋味的白茶,那么喝茶獲得的感受大不一樣。
面對一款劣茶,哪怕泡茶方法再好,也泡不出好喝的茶湯。
最多只是略有茶味,勉強喝喝。
紅樓裡,曹公寫晴雯喝下的最後那碗茶,寫得很傳神:
寶玉看到爐臺上有個黑沙吊子,不像茶壺,只得到桌上拿個碗,又大又粗,也不像茶碗,未到手先聞到油羶氣,拿水衝了兩次,再用壺裡的水洗一遍,才斟上半碗,絳紅的,也不像茶。晴雯說:「快給我喝一口罷,這就是茶了,哪裡比得了咱們的茶。」寶玉嘗了一嘗,「並無清香,且無茶味,只一味苦澀」,晴雯卻像得了甘露,一氣都灌了下去。
並無清香,且無茶味,這是對劣質茶滋味的最好形容。
喝劣茶,喝到的茶湯,湯感不夠淳和稠滑,層次感不夠豐富,茶香韻致不佳。
可以說,好茶和劣茶之間的差距,根本上難以比擬。
喝好茶,品味好茶,是來不得將就的,對茶葉的品質和泡茶方法,有著嚴格的要求。
內質豐富的好茶,得來不易(高山產區、日光萎凋、標準倉儲),如果將其隨意衝泡,那是浪費。
而對於劣茶,馬虎式泡茶,隨意投茶,泡出來的茶味,只適合勉強喝喝!
《5》
歸根到底,從性價比上看,喝好茶更實惠。
試想,正常品質的高山白茶,標準器型的100-110ml蓋碗,投茶5克。
注入沸水衝泡,嚴格按照「快出水」的手法,逐次衝泡。
那麼,泡上十來衝茶湯,完全不在話下。
而如果普通茶,或者是平地茶園出來的劣質茶,內質平平。
用同樣的蓋碗泡茶,需要放到8克,通過增加克數,才能泡出有滋味的茶湯。
長此以往,按每天喝1-2泡茶的量計算,如果同樣是一斤茶。
那麼,當然是內質不夠充分的劣質茶,消耗量更大,消耗速度更快。
而品質好的白茶,真正好的茶,表面上看起來貴,但更耐喝。
更何況,喝好茶,喝高山茶,喝工藝精湛的茶,韻致更佳。
茶味更精彩,茶香更有內涵,並且內在的養分物質(茶氨酸、維生素、可溶性糖)等等,含量要更好。
喝好茶,對個人的身與心,都有好處。
而品質不佳的茶,養分物質積累有限,茶味平平。
從可飲用價值的角度看,遠遠不足。
常言道,寧咬鮮桃一口,不要爛杏一筐。
正確的喝茶觀,同樣是貴在精,而不在多!
《6》
一分錢,一分貨。
不耐泡的,不耐喝的普通茶,除了價格便宜這個優勢外,別無好處。
這類茶,除了在低價買入手時,能讓人覺得高興,買到了實惠之外,後期別無好處。
因為可飲用價值低,養分少,不耐泡,問題多多。
所以,在後面喝茶時,煩惱不斷。
可以說,喝劣質茶,會敗壞喝茶的好心情。
喝品質不高,內質不足的劣茶,不如喝白開水,更有利身心。
而優質的白茶,與此不同。
按照正確的泡茶方法,按正確的投茶建議,簡單幾步,就能泡出鮮香醇爽的好茶。
喝幾杯茶香馥鬱,湯感豐沛,茶氨酸滿滿的好茶,身心更愉悅。
更何況,內質豐富的好茶,要更耐泡,更耐喝。
標準的蓋碗裡泡5克茶,泡上十來衝,慢慢的消磨小半天的時光,綽綽有餘。
喝好茶,更能培養閒情雅致!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