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瞬間丨堤上搶險,堤下搶收,一個都不能丟!

2020-12-23 澎湃新聞

前線瞬間丨堤上搶險,堤下搶收,一個都不能丟!

2020-07-20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前線編輯部 人民前線

文圖丨朱萬福

7月18日,正在鄱陽縣饒埠鎮灣埠樹下段搶收稻子的獨居老人陳久花終於笑了,數十名解放軍衝進她家稻田裡,幫忙搶收水稻。

可就在一天前,陳久花還為收稻子的事一籌莫展。

堤上在搶險,堤下在搶收

陳久花的稻田在著名的魚米之鄉——鄱陽湖區。周邊的鄱陽湖、餘干縣、新建區都是江西的產糧大縣。現在正值早稻搶收、晚稻搶種的關鍵時間,稻田裡金燦燦的稻子很是惹眼。

▲衛星地圖呈現鄱陽湖水位變化

陳久花面對這一片豐收喜人的稻田卻是愁眉不展。

由於鄱陽湖水位上漲,饒埠鎮灣埠樹下段多處出現泡泉。受泡泉影響,陳久花的稻田裡最深的地方已過腰,看著田地裡金燦燦的稻子收不上來,陳久花急得焦頭爛額。

了解到老人的困難後,負責該段護堤任務的第73集團軍某旅三營教導員王天召立即成立"雙搶"小分隊,在完成好搶險任務的同時,幫村民完成搶收。

"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群眾利益高於天!我們要抓緊時間把每一粒水稻都收到老人家中,減少損失。"八連指導員吳雲涯動員官兵們打好這場硬仗。

官兵搶收稻子

堤上搶險,堤下搶收,一場「雙搶」保衛戰打響。該營八連官兵兵分兩隊,一組負責堤壩上搶險,一組負責稻田裡搶收。

黨員骨幹組成突擊隊,營教導員王天召帶頭跳進水裡,趟過半腰深的水,組織官兵們有序展開搶收。

官兵運送水稻上岸

與時間賽跑,與洪水較量,官兵們借來鐮刀、口袋,將收割的稻子運到岸邊,協助陳久花往家裡搬運。

由於水位較深,官兵們走兩步摔一跤,渾身都溼透了,但看著老人臉上的笑容,大家心裡還是美滋滋的。

黨員突擊隊衝鋒在前面

金燦燦的水稻一車車被拉到老鄉家中,直至傍晚,包括陳久花在內的4戶村民家的稻子被收割完畢。

▲黨員突擊隊,衝鋒在前面。

▲收割完畢,老鄉家的金毛也跟到田裡湊熱鬧。

▲官兵上岸,靴子裡裝滿了水。

大堤上,築起堅固防洪線

大堤下,守護百姓三餐糧

有解放軍在,請人民放心!

往期回顧

微 信 號 | 人民前線(ID:njjqrmqxb)

監 制 | 戴 強

編 審 | 張丙才 李慶金

責 編 | 王軍華

編 輯 | 吳榮鑫 朱 樺

刊 期 | 3432期

原標題:《前線瞬間丨堤上搶險,堤下搶收,一個都不能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堤上搶險,堤下搶收,一個都不能丟!
    文圖丨朱萬福 7月18日,正在鄱陽縣饒埠鎮灣埠樹下段搶收稻子的獨居老人陳久花終於笑了,數十名解放軍衝進她家稻田裡,幫忙搶收水稻。 可就在一天前,陳久花還為收稻子的事一籌莫展。
  • 搶險、巡堤、募捐……僑界人士聞「汛」而動助力抗洪
    安慶廣成圩上的巡堤人8月1日凌晨,安徽安慶市僑聯辦公室主任祁兢穿上雨靴、披著雨衣、打開電筒,踩著溼滑泥濘的路面,又開始了在廣成圩的新一輪巡堤。廣成圩位於安慶市大觀區的海口鎮,7月份以來,海口鎮南部的三道圩堤中有兩道已經漫堤,廣成圩是海口鎮3.7萬居民的最後一道防線。
  • 馬鞍山市當塗縣:水漲一寸,堤高一尺!
    面對來勢洶洶的洪水,馬鞍山市當塗縣江心鄉幹部群眾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以「水漲一寸、堤高一尺」的決心,全面打響了一場抗洪搶險的保衛戰。外出務工人員返鄉保家園7月13日10時許在長江大堤當塗縣江心鄉宮錦段,大堤沿線隨處可見參與抗洪搶險的當地村民。此時的堤壩已是最後防線,如果大堤出現垮塌,整個江心鄉的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 15個堤垸693.9公裡堤線超警戒水位 益陽3萬多幹群巡堤查險
    華聲在線7月1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軍 通訊員 張海波)連日來,益陽市加強南縣、沅江等湖區重點區域堤垸巡堤查險力度,全力防範超警戒水位洪水,確保安全度汛。目前,全市組織幹部群眾3.137萬人,對南縣、沅江市、資陽區、大通湖區、赫山區超警堤垸開展巡堤查險、護堤守垸,共清基掃障893.2公裡、搭建防守棚6830個、牽線架燈726.06公裡,開挖導浸溝14877條。及時發現和處置了南縣南洲鎮長勝電排伸縮縫滲水等險情。 今年入汛以來,益陽市共出現11輪強降雨過程。
  • 市財政局:將誓言寫在堤壩上
    他們,是一個個優秀的洪湖財政人。他們將黨旗下的誓言,寫在了洪湖防汛救災的堤壩上。在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春輝的帶領下,33名突擊隊員第一時間來到燕窩鎮,進駐32個村組長江防汛堤段哨棚,迅速投入到堤段值守、開溝濾水、巡堤查險、險工險段重點蹲守等防汛工作中。他們常常是一身汗水泥濘收工,因氣候原因,衣物換洗不能晾乾,第二天又是一身溼衣上堤。
  • 為了共同的家園——江西餘干楓富聯圩搶險群眾速寫
    央廣網餘干7月20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饒漢生 童斌)家園,是難以割捨的根,正是被家園這個「根」所牽動,在鄱陽湖畔楓富聯圩堤上的抗洪大軍中,衍生出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江海輝是位54歲的老黨員,1998年為抗擊洪水,他曾三天三夜未合眼。
  • 堤上聞「汛」而動、堤下攜手創文
    堤上聞「汛」而動、堤下攜手創文——盤城街道有一對「最美夫妻檔」他叫王文斌,南京江北新區盤城街道雙城社區黨員;她叫周秀梅,盤城街道雙城社區婦女組長。河堤上的堅守,他們共擔風雨;河堤下的堅持,他們助推創建文明城市。他們用一致的信念與行動,詮釋了:執子之手,與子同行!
  • 巢湖中垾聯圩巡堤記
    據合肥日報消息 8月1日晚,巢湖城區華燈初上。距離巢城10公裡處的中垾聯圩武都圩段沿線防汛照明燈一齊點亮。右手一根棍子,左手一把手電筒,中垾鎮政協聯絡組組長唐傑已在責任段開始圩埂夜巡模式。走下埂基,他用棍子在一滲水處插了插。「棍子不僅能當拐杖,還能防蛇,是防汛的『利器』。」唐傑說:「哪裡有滲水,用它插一插,就能知道土壤鬆軟程度。」 抬手間,記者看到,他的手臂已經曬脫了皮。巡堤查險是處置險情、排除隱患的前提。
  • 鄧昌銀:長湖防汛 堤邊就是家 - 荊州廣電新媒體
    在紀南文旅區長湖北岸防汛段面,一車一車的磚渣和石頭被運往堤邊,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兩位村民守在堤邊,沿著堤邊一路走過去,在忙碌的董場段面,記者找到了鄧昌銀。紀南文旅區紀南鎮水利站站長鄧昌銀:「再就是把那一段搞完了,注意觀察,放一個人守在這裡,等電工來了把燈亮起來,電工來了把線接起,注意安全啊!」
  • 蕪湖:深夜,前線抗洪搶險奮戰正酣
    7月20日夜,無為市劉渡鎮官洲圩沿河段的圩堤上,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官兵響亮的吶喊聲讓人精神一振。燈火通明的搶險現場,100餘名搶險官兵正爭分奪秒將砂石裝袋後接力運送至一處塌方位置,大家的黃色救生衣上滿是泥漿,臉上卻絲毫不見睏倦。「今天傍晚時這裡發生了一處塌方,部隊官兵和我們的防汛搶險隊員從下午6點一直幹到現在,已奮戰了近6個小時。」
  • 武金堤上老水利,巡堤歸來已半生
    洪峰過後,行走在武金堤上,劉建華依然眉頭緊鎖。今年56歲的劉建華,是武金堤河道堤防管理所工作人員。從18歲開始,劉建華紮根武金堤上至今,歷經武漢多次抗洪搶險。在武金堤上,提起劉建華,大家無不稱讚,「巡堤查險,劉師傅是高手。」傍晚時分,當劉建華趴在武金堤一處緩坡上,把手臂伸進水窪中時,引來附近哨棚值守人員圍觀。
  • 每一次巡堤,讓我更加感受到一名黨員肩負的職責與使命
    築起防汛一線「堅固堡壘」「每次巡堤查險,看著臨時黨支部上掛著的黨旗,讓我更加感覺到作為一名黨員肩負的重要職責與神聖使命。」7月11日,負責黃龍大堤季魚埠防汛堤段臨時黨支部書記說道,「雖然這兩天沒有怎麼降雨,但防汛的弦一刻也不能松。」
  • 楊隊長也是巡堤「前哨兵」
    楊宗生在巡堤查險。 長江日報訊(記者劉娜 通訊員胡祺娟)「巡堤時不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雙手去觸摸去感受。 「我們平時都稱他為『楊隊長』,楊隊長每次搶險突擊都是衝鋒在前,能力強經驗足,是我們此次巡堤查險工作的『前哨兵』!」 灄水西堤橫店段副指揮長徐中平告訴長江日報記者。 經過多年的防汛抗洪經驗,楊宗生總結出了「一看二摸三相連」的「三步工作法」。
  • 沌口街黨群合力戰汛情 守堤清汙兩手抓
    ▲ 「第一書記」對接社區,深入防汛一線區城管局下派的「第一書記」王歡同志,多次與村隊巡堤人員一起對爛泥湖堤沌口街防段全面清雜除汙,確保險情能及時發現、科學處置,對於防段內的每一處情況「第一書記」都瞭然於胸,處理起問題就格外順手。
  • 全力以赴戰洪澇|村裡老黨員傳授巡堤經驗
    當地黨員挺身而出,衝在巡堤查險第一線,其中不乏一些老黨員、老村幹身影。孫立本是孫崗村退休老村幹、老黨員。洪水來臨時,他臨危不懼,主動請纓上小場圩、三姓圩參與防汛工作。除了日常巡堤查險,他還把一些好的防汛經驗傳給前來參與防汛的年輕村民,例如對塌方、滲漏、管湧等各類險情的處置等,為巡堤檢查、排查險情節約了寶貴時間。
  • 一夜之間,堤邊一張照片刷屏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南湖的夜晚靜悄悄,穿著紅馬甲的志願者們,打著手電在圍堤上巡防,開啟長達12個小時步行巡堤的防洪安全工作。他們帶上鐵鍬、手電筒、竹竿尺子、筆記本、雨衣等裝備,將在西險大塘瓶窯段100米路段來回巡查,直到下一名巡查員過來接班。 7月5日22時40分,東苕溪瓶窯段水位達5.66米,杭州餘杭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了「百米一人巡塘工作」的通知。
  • 波堤切利(上)-金匠到哲學
    *教宗思道四世但羅倫佐也知道自己不能完全斷了跟教廷的關係,於是讓波堤切利在風波平息後去了羅馬,擔任佛羅倫斯的文化和平大使,為梵諦岡作畫。1482年,波堤切利的父親去世,他只好風塵僕僕再回故土,這次的歸鄉便是永遠,直到生命的盡頭,波堤切利都沒再出過佛羅倫斯。▼重回麥地奇家族(1482-1497)波堤切利回到佛羅倫斯後,為了再獲麥地奇家族重用,便宣稱自己不回羅馬了,恰好當時羅、佛關係已有所和緩,羅倫佐便順勢留下了他,波堤切利於是迎來人生另一波創作顛峰。
  • 頤和園東堤上的二龍閘
    在東堤北部,有一座重要的洩水閘——二龍閘。二龍閘又稱「二孔閘」,是昆明湖東堤上惟一的一座洩水閘,因砌成八字形分水式暗洞,有兩個出水閘口而得名。它由前閘後橋兩部分組成。二龍閘主要用於調節昆明湖東部地區的用水,可用於洩洪、調節水位、灌溉園外農田,還可接濟圓明園、暢春園等園林用水。
  • 七裡香堤
    用手機看 137 6010 1977 七裡香堤 期房普通住宅惠州市同富投資有限公司 更多詳情信息>> 收藏  聯繫時,請告之在「新房網」上看到
  • 那圩那堤,刻畫下他們最初的「樣子」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溼透衣背,眼睛熬得紅腫,雙手磨出血痕…… 兩位退休十餘年的老黨員重上防汛一線戰場——那圩那堤,刻畫下他們最初的「樣子」在鳳臺城區防汛救災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鳳臺縣城關鎮兩位退休十餘年的老幹部重上防汛一線戰場,為防汛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