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稱雄、富甲一方的山西晉商,影響近代天津發展並修建多座會館

2020-12-27 騰訊網

「凡商貿繁華處必有晉商,有晉商居處,必有會館。」明清時期,晉商四海稱雄,富甲一方,其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晉商所到之處,修建了一處處會館,輝煌之時,晉商曾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約400處山西會館,其中有三處就在天津。

「稱津地為幽燕沙漠之區,僻處荒涼,人煙絕少。自國朝定鼎以來,海宇永定昇平,居民漸臻繁茂,而遠方來貿易者,雲集其間,至今稱極盛焉。」從初建山西會館的碑記上可以看出,當時貿易繁榮的天津,吸引著來自各地的商賈。

山西商人是一支在天津近代城市經濟發展中有著重大影響的力量。山西會館也是當時天津眾多會館中規模最大、服務功能最全的。雄踞中國商界幾百年的山西商幫,對於舊時天津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晉商合影

山西會館在天津有三處之多,先是山西煙業商人在天津河東雜糧店街建立了第一處以山西煙商為主的會館,而後山西十三幫商人建起第二處山西會館,另有研究顯示在楊柳青鎮,山西商人還建了第三處山西會館

《津門雜記》中說:「山西會館有二。在河東雜糧店街者,為西客煙行聚議之所。一在鍋店街,凡山西鹽當雜貨等商,館內各有公所,棟宇巍煥,局面堂皇。內賜關聖帝君,無僧道住持,該館存項甚巨,皆本省人捐納。」

實際情況是山西煙業商人馮承凝、賈漢英等發起, 於乾隆廿六年,在天津河東雜糧店街建立第一處以山西煙商為主的會館。此後,以山西十三幫商人為代表,最晚於嘉慶十二年,在估衣街中間建立了保存至今的天津第二處山西會館。」

晉商大院

清代,在天津經營菸草的商人以山西人為主。隨著菸草的深入傳播,吸菸的人不斷增加,近代天津名人戴愚庵在《沽水舊聞》中云:「庚子先,天津吸紙菸者,稀於威鳳祥麟,而抽旱菸者,則觸目皆是。」隨著吸菸者的增多,天津菸草業逐漸形成,為了保護大家的利益,實現公平競爭,山西菸草商人成立了山西會館和天津煙業同業公會。

至於創建第二處山西會館的十三幫商人,則是鹽、布、鐵、銅、錫、茶、皮貨、顏料、煙、帳、當、銀號、雜貨等各業的在津經營者。鹽業是天津的主要經濟資源,山西商人以經營鹽業為主,鹽商居山西商人十三幫之首。

晉商大院

由於商業的發展,山西商人創建了專營匯兌業務的錢莊,解決了貨款長途運送的不安全和運送費用等問題,從而方便了客商的貿易活動,錢莊也因此獲利眾多。其後山西商人競相效仿,匯兌業在天津發展起來。

天津首先出現專營匯兌業務的錢莊,可以說是現在金融業的雛形,反映出它在天津近代城市形成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從兩處山西會館的創辦可以看出,山西商人在天津的經營,對早期天津菸草、錢莊等行業的發展有著關鍵的作用。

事實上,除了這兩處山西會館外,據研究顯示在楊柳青鎮,山西商人還建了第三處山西會館。

晉商大院

山西商人吃苦耐勞、重諾守信、精打細算,長年奔波於外而忠於職守,因此以忠義傳為世間楷模的關羽,成為山西商人的保護神。

所有山西會館有兩個共同特徵,一是都拜關公,有關帝廟或關公殿;二是都有戲樓。山西會館是明清商人會館的典型代表,其內在的商業議會、資本運作體制等對今天的商會等的運作具有相當的借鑑意義。

天津山西會館的建立和發展,主要表現在嚴格的管理制度上。會館最初實行的是值年制,以資本雄厚的商人為總值年。值年首人秉公辦事,他們輪流換班,均須協力舉善,勿得徇情,又設有司事、館役等管理會館事務。

太原晉商博物館

會館的管理與運行機制一般都可從不斷完善的會館規約中反映出來,規範個體行為、進行內部整合是會館的主要功能。

相關焦點

  • 品讀 山西晉商文化
    所以也就容易被土匪打劫,所以當時走西口的商人多有傷亡。同時出現了票號。任何人只要拿著票號的匯票就可以進行交易。促進了當時的晉商的發展。當時山西的商人財力十分的雄厚。當時山西商人能聚財的說法廣為流傳,一直流傳至今。
  • 吳城古鎮尋跡山西會館,潯陽江畔猶見晉商餘韻…
    賺得「盆盈缽滿」的外埠客商為了滿足他們寄宿歇息、集會議事、洽談業務、娛樂活動及解決糾紛、儲藏貨物的需要,不惜耗費巨資在吳城大興土木,修建同鄉會館。清朝,吳城會館建設迎來了高潮,最多時達48座。據實物及石碑資料,到抗戰以前至少有20餘處會館和公所。知名的有安徽會館、福建會館、浙寧會館、山西會館等。 由於1938年,日寇侵華,繁華的吳城也未能倖免。
  • 山西商人在河北修建晉商會館,廟裡供奉晉國始祖,為啥不拜關公?
    山西太原的晉祠為啥出現在河北省的邯鄲市?其實,圍繞著這處晉祠廟遺址的謎團還有許多。西紙坊村現今晉祠泉處的晉祠娘娘廟,為後人於1994年在遺址處址重建。在廟內大殿的西牆上,有一塊石碑記載,在明朝的萬曆年間,山西商人宋存義、吳展等,販運瓷貨之餘,來此拜謁,捐資重修,祭祀神靈,聯誼鄉情。
  • 輝煌商業奇蹟的縮影,它就是晉商會館,你們聽說過嗎?
    會館是一種由異地老鄉建立的社會組織,有人說中國最早的會館可以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原來的會館主要是不同地方的客人的聚會場所,明朝中後期,山西人在北京建立了會館。全國各地的晉商會館是晉商創造輝煌商業奇蹟的縮影,最早的會館興起於明朝中葉,誕生於北京,起初只是舉人同鄉在北京應試的暫居地,有人稱之為「官紳會館」或「科舉會館」,在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商人「四人」末尾地位低下、排名靠後的商人,是不允許留在這些大廳裡的,隨著明代中葉商業的快速發展,商人開始建立自己的會館,他們的會館不僅建在北京,還建在全國各地的商業城鎮,於是專門經營商業的會館應運而生
  • 龍拳在川賀晉商:祝賀全球晉商「龍騰耀四海 拳出齊抱團」
    中國晉商俱樂部秘書長劉文斌認為,四川省山西商會成立10周年慶典,再次展示了在川晉商的抱團成績,再次匯聚了全國全球晉商抱團發展、回報桑梓的拳拳之心,正如樊建川會長在致辭中所講「我們團結在一起那就厲害了」,龍拳真正體現了全球晉商的這種渴望,希望晉商「龍騰耀四海 拳出齊抱團」。
  • ...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米公祠感受晉商文化,山陝會館...
    歷史上,從漢口到襄陽的漢水航線是推動襄陽經貿發展的動脈,尤其是晉商從漢口將茶葉運來,促進了襄陽清代中葉的繁榮。「所以說,襄陽是萬裡茶道繞不開的點。」葉植說,襄陽的古城,20多個會館,30多個碼頭都屬於「萬裡茶道」申遺的遺產資源,雖然項目尚未正式對外公布結果,但是工作一直會堅持做下去。
  • 晉商駝道的源流秘史
    同時,以代州城為中心,依託18處險隘,還修建有12座聯防城池、39座防禦堡寨以及70座軍事設施,從而構成了城城相連、堡堡相望的龐大攻守體系。 與此同時,這也解開了一個歷史之謎——「為什麼山西人、江蘇人、陝西人、寧夏人都愛吃醋,而偏偏山西人吃醋最出名?」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水土偏鹼性,吃醋是為了將食物和硬水的PH值中和至中性,以保持身體的酸鹼性平衡,況且醋能軟化血管滋顏養腎,是非常科學的。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千年帝都」洛陽:晉商在中原大地的主要基地
    生意做到哪裡,關帝廟、會館就修到哪裡將關公作為一個精神圖騰的晉商,視行商坐賈講仁義為道德操守。生意做到哪裡,就將關帝廟、山西會館「合二為一」建到哪裡。晉商常常以供奉關羽的神廟為中心,設戲樓、拜廳、大殿,聚集拜祝,因此會館也成為晉商的情感凝聚之處。在洛陽市洛龍區有座關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張家口站:上下兩堡兩相望,目送晉商南來北往...
    一般來講,在萬裡茶路沿途重要節點上出現的關帝廟,多為晉商出資興建並成為供眾人議事、祭祀關公的山西會館。在大境門,有一座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關嶽廟」,建造工藝十分考究,是張家口寺廟建築中的精品。由於大門緊閉,山西晚報記者未能進入廟內現場實地採訪。在張家口堡玉皇廟南端鼓樓北街路東有座關帝廟。
  • 山西晚報採訪團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古蹟湮滅硝煙中,書中尋訪舊時光...
    賺得「盆盈缽滿」的外埠客商為了滿足他們寄宿歇息、集會議事、洽談業務、娛樂活動及解決糾紛、儲藏貨物的需要,不惜耗費巨資在吳城大興土木,修建同鄉會館。清朝,吳城會館建設迎來了高潮,最多時達48座。據實物及石碑資料,到抗戰以前至少有20餘處會館和公所。知名的有安徽會館、福建會館、浙寧會館、山西會館等。
  • 【晉商一流人物】天津山西商會會長---張世倫
    【張世倫··會長簡介】天津山西商會會長/全國晉商聯盟主席張世倫:男,漢族,籍貫山西晉城,中共黨員,全國勞動模範,高級經濟師,現任天津山西商會會長兼黨委書記
  • 山西這三座晉商大院,坐擁「哥德式」建築,被譽為「晉商三蒂蓮」
    山西這三座晉商大院,坐擁「哥德式」建築,被譽為「晉商三蒂蓮」,山西晉商是明清時代我國的三大商社之一,曾經縱橫中華大地多年,商號和票號也發行到海外, 中國人的家族思想濃厚,住宅建設是頭等大事,山西人遵循傳統,當然不例外, 山西的這三所晉商大院,你一定沒見過。
  • 山西晉商八大家.
    在清代,全國排名前16位的大財團都在山西。據史料統計,僅僅把山西幾個縣域中富戶的家產相加,數量就超過了一億兩白銀。這個數量甚至比當時國庫的存銀還要多,切實稱得上「富可敵國」牎在中國近代史上,晉商穩居全國商幫之首,稱雄商界500餘年。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介休站:太和巖琉璃牌樓流光溢彩印證晉商興盛...
    整座牌樓無論龍紋瑞獸、花鳥魚蟲、人物山水或楹聯匾額,還是文字措辭,既有道教的隱喻,也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如意、福壽平安的美好祈願。據資料記載,這座牌樓不僅是我國琉璃藝術發展到明清鼎盛時期的典型佳作代表,而且從側面印證了當年晉商的興盛。2006年5月,「太和巖」牌樓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風雲流轉的晉商文化---山西靈石王氏家族
    王實有了點錢後,就開始在那三孔窯洞兩側修建「植槐」、「擁翠」兩座宅居,而後子子孫孫一直擴建修繕,也就成了後來的「擁翠巷」,當地人稱「王家巷」。明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山西商號的快速崛起,使王氏逐漸從耕讀世家轉向商宦世家。王氏族人外出經商約起始於景泰年間(1450~1456),六世王賢已是「本鄉富家翁」,所居院落向東、西兩個方向繼續拓展。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茶聖故裡覓茶道文化,嶽口古鎮探晉商遺蹟
    說起來,天門與山西淵源很深,緣分很深,情誼很深,這裡不僅是晉商萬裡茶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山西近代民族工業的奠基者之一的山西巡撫胡聘之的家鄉。2020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時,天門市是山西在湖北對口支援的三個城市之一,山西醫療隊傾「晉」全力救治患者的事跡在天門傳為佳話。昔日晉商販茶因商路與天門建立起來的情感又延續到當代,使兩地人民的友誼血脈相連。
  • 霍州娃劉文斌的晉商夢:9萬晉商齊聚鳥巢開年會(組圖)
    就在這一年,他已將中國晉商俱樂部的聯合發起機構擴展到了58家(包括北京市山西企業商會、天津市山西商會、太原新晉商聯盟、湖北省晉商商會、浙江省山西商會、山西省民營經濟促進會、中華晉商會等),並且在多地設立了中國晉商俱樂部運營中心。今年10月份,他啟動了「晉商優品」平臺戰略,致力於打造新時代的「晉商會館」,努力實現著晉商O2O聯盟從人脈平臺向商貿平臺的戰略升級。
  • ...九省通衢」東方最大茶港;漢正街:竭力保護晉商印記「保壽礄」
    在晉商指導下,採用壓制技術,生產出了青磚茶,在木製平壓機的基礎上,發明創造出一種鐵壓機,並引進蒸汽機、水壓機、烘乾機,不斷提高了產品質量,逐步實現了由小型的手工業作坊逐步發展到規模較大的機器生產的工場。「茶產業的興盛,使蒲圻、崇陽、鹹寧山區百姓皆以茶為業,務茶的園戶大大多於栽禾的田戶,為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推動了近代鄉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 晉商和徽商:一部光榮史,一部血淚史
    山西民居,因各個大院而名聲在外,諸如王家大院、喬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大院……一南,一北,建築風格迥然不同,而在這些建築背後,卻是明清時期同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商人。 「萬裡旗亭客,歸作田舍翁。」歷史上的中國商人,奔波於萬裡旗亭之下,有些積蓄之後,多歸鄉置田建房。山西與安徽,留存下如此多的民居建築,全賴大名鼎鼎的晉商與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