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城古鎮尋跡山西會館,潯陽江畔猶見晉商餘韻…

2020-12-23 騰訊網

▲姑塘鎮稅關舊址

9月14日,結束了江西上饒河口古鎮的採訪後,採訪團不敢有絲毫放鬆,驅車趕往四百餘公裡外的九江市。

九江,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有「江西北大門」之稱。在萬裡茶路上,九江是長江中下遊重要的茶葉集散地,與福州、漢口並稱全國三大茶市。

▲九江原外貿碼頭廣場上的茶市組雕,

展現了制茶販茶的全過程。

九江,作為晉商茶葉的採購地和集散地,許多商家與票號在此都有遺蹟留存。由於時代變遷、戰亂與水患等原因,在九江尋找晉商茶路的遺存並不輕鬆。

到達當日,採訪團先後趕赴鄱陽湖畔的永修縣吳城鎮與都昌縣老爺廟水域,走訪當地文化學者、個人收藏愛好者與茶路沿線遺存景點,在史料文獻、古玩文物與歷史建築間尋找晉商萬裡茶路的點點滴滴。到達老爺廟水域時,天已大黑還下著雨,採訪團不得不撐著傘藉助汽車的燈光採訪。

▲採訪團夜間藉助汽車燈光冒雨採訪

9月15日,採訪團兵分兩路,先後走訪了九江海關姑塘分關舊址、觀音橋古道、原九江外貿碼頭等。採訪結束,已接近15時30分,而採訪團還要趕往600多公裡外的湖南安化。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探訪晉商茶路遺存,挖掘晉商精神內涵,我們一直在路上……

往期回顧

▲鄱陽湖上的水上公路

九江千年古鎮吳城

古蹟湮滅硝煙中 書中尋訪舊時光

晉商茶船從上一站河口碼頭出發後,順信江水路向西,從餘干縣瑞洪鎮駛入鄱陽湖北上。經鄱陽、吳城、都昌、星子、姑塘、出湖口,駛進長江。鄱陽湖水入長江口處,東有石鐘山,西即是重要港埠九江府。

9月14日,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進鄱陽湖,第一站便是千年古鎮吳城。海昏古縣,江右巨鎮,商貿之都。吳城位於鄱陽湖、贛江、修河交匯處,自古以來便是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商賈雲集的商貿重鎮和物流集散地。繁華鼎盛時,有48座各地商賈會館。

「市散漁翁醉,樓深賈客眠。隔江何處笛,吹斷綠楊煙。」從韋莊這首詩中,可窺見當年吳城一帶生意興隆、商賈雲集,百姓生活恬淡、安適的圖景。可惜的是,由於日軍侵華,此處大部分古建築被毀,包括晉商在內的印記所剩無幾。無論是出版的各種茶路資料,還是當地專家學者,對於吳城的晉商,都很少記錄和聽聞。於是,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到達此處,開始了一場特別的尋找之旅。

▲採訪團冒雨在吳城採訪

「裝不完的吳城,卸不完的漢口」

沿鄱陽湖水上公路向著吳城邁進

晉商歌謠說:「河口前,再裝船,二百餘櫃裝一船。濮陽湖(鄱陽湖)也擔險,屢屢船被扣裡邊。開船一走七百裡,這才到了吳城縣。從吳城,裝大船,每船就裝千二三。裝完貨,又開船,此船路過九江關。」

遙想當年晉商進入鄱陽湖後,高懸著帆的茶船一路向北行駛,置身於浩渺的湖水之中,等待著他們的是前路遙遙和關山難越的艱辛。如今,當採訪團車隊跨越鄱陽湖溼地公園,駛入「水上公路」前往永修縣吳城鎮的路上,望著公路兩岸難覓邊際的鄱陽湖水,深感當年晉商的不易。

▲採訪團通過鄱陽湖水上公路前往永修縣吳城採訪

海昏沉沒,立起吳城。穿越過鄱陽湖溼地公園,採訪團便來到了永修縣吳城。白牆灰瓦的徽派小築林立街道兩旁,環繞氤氳霧氣,更顯城鎮古樸。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撤併其他海關,只留下廣州一口岸通商,使得在鴉片戰爭打開五口通商之前,所有進出口貨物必走江西。江西內驛傳之快已達到『朝令夕至,聲聞可達』的程度。(吳畏《江西交通史話》)

「舟楫之便,盡於江西」。廬山市博物館原館長查小榮談道:「吳城得益於鄱陽湖黃金水道,連接中原與東南海疆,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茶、布、麻、鹽、紙、木材、海產品進出口貿易的主要商埠和交通樞紐。故有『裝不完的吳城,卸不完的漢口』之說。」

會館林 立商賈雲集

吳城古鎮尋跡山西會館

明清時期,經濟繁榮、商機無限的吳城,對於封建社會「重利輕別離」的商人,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全國各地的商賈和水客紛紛踏上吳城這塊「淘金」的寶地。賺得「盆盈缽滿」的外埠客商為了滿足他們寄宿歇息、集會議事、洽談業務、娛樂活動及解決糾紛、儲藏貨物的需要,不惜耗費巨資在吳城大興土木,修建同鄉會館。清朝,吳城會館建設迎來了高潮,最多時達48座。據實物及石碑資料,到抗戰以前至少有20餘處會館和公所。知名的有安徽會館、福建會館、浙寧會館、山西會館等。

由於1938年,日寇侵華,繁華的吳城也未能倖免。據廬山市博物館原館長查小榮介紹:「當時飛機、部隊入侵,大小會館燒了一個多月。著名的山西會館也因此失了蹤跡。僅存江西商人籌建的吉安會館。」所以,吳城已找不到山西會館的痕跡,著名的山西會館在什麼地方?外形如何?規模多大?不得而知。

那就去當地博物館尋找,或許會有線索!本著尋訪、求真的理念,採訪團一行來到吳城博物館。一進博物館,牆上就掛著一張吳城鎮歷史古蹟分布示意圖。數十座風格迥異的各地會館分布其中。記者馬上在地圖右下角——修河與贛江的交匯口附近,找到了山西會館。示意圖上會館圖標借用實景圖,那麼當年的山西會館的確如圖所示嗎?

▲採訪團通過民間收藏者的手繪地圖

尋找山西會館的舊址

帶著這一疑問,記者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現場撥通了繪圖作者的電話。對方表示,他是循著一本叫《話說吳城》的書籍上的手繪圖稿繪製的,圖並不是按照當年山西會館實景畫的。

記者繼續尋找,終於在一本《千年吳城史記》中找到那幅吳城鎮名勝古蹟和古地名分布示意圖,上面明確畫有山西會館的位置,與博物館那幅相類似,但地址更為精準,位於東壟路與棋盤街的交匯處十八坡西北處。與此同時,在街頭古董店,我們也找到了與此手繪圖基本一致的《海昏縣吳城地圖》。

更令人興奮的是,通過對關鍵書籍《千年吳城史記》一頁頁的翻查,我們也終於找到了對於當年山西會館的外形描述。書中記載:「山西會館正門牌匾上題字是『義炳千秋』,堂上有關羽神像。逢到關羽生日和忌日,會館都要祭祀關羽。山西人很會做生意,資本充足,為吳城商業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一新發現讓採訪團興奮不已。匯總多幅圖信息,山西會館在吳城的最終位置,基本確定,外形建設也有文字記載。秉承嚴謹的態度,記者向隨團專家和九江、永修、廬山等文物專家進行進一步考證,仔細查看後表示,書中插圖地圖基本沒問題,但地圖的題名有問題。「海昏縣吳城地圖」,海昏縣,是漢朝時期此地的名稱。如果稱海昏,那此圖便還是漢朝時的出品,此種說法有誤。但多幅手繪圖中的山西會館位置基本一致,沒有問題。原來店主人的畫蛇添足,差些影響了我們和專家的正確判斷。

最終,經過持續的挖掘和探訪,我們終於探尋明白,吳城確有山西會館,位於十八坡一帶。毀前的建築,匾額上清晰寫有四字:「義炳千秋」。

望湖亭上望「江湖」

會館磚石鋪就「新生之路」

如果說吳城是晉商、茶商們的聚集之地,那麼望湖亭便是晉商茶船行駛在鄱陽湖上的燈塔。

「手摘飛星掛亭柱,心隨去鳥入湖天。」望湖亭是古鎮吳城一座標誌性建築,始建於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為正方形廡殿式建築,四層三簷四角攢尖頂,亭上琉璃疊翠,翹角挽雲攬月,其間迴廊曲欄,四達軒敞,亭高數丈,千百年來矗立在鎮東的山坡上,守望著這塊土地,見證了吳城的美好年華和風雨滄桑,見證了往來商船的日日夜夜。

採訪團一行踩著石板路,拾級而上,登望湖亭頂,憑欄遠眺,看贛江、修河、鄱陽湖三水相連,遠處往來的船隻絡繹不絕。廬山市博物館原館長查小榮介紹:「當茶商們帶領著船隊途經此處,看到望湖亭,便知道來到了吳城,可以休憩整理,重新上路。無論是歷代文人,還是近代晉商,船行此處,落帆上岸後都要登上望湖亭,極目遠眺浩瀚鄱湖。」

1939年春,侵華的日寇為了進逼南昌,從星子縣闖入鄱陽湖饒河口,在飛機、炮艦掩護下,大舉進攻吳城。一周的戰鬥,敵機狂轟濫炸,古鎮火光沖天,萬家店鋪和民宅化為灰燼。同樣與山西有關的是:抗戰時,守吳城的便是晉軍,守軍將領為山西人商震。戰鬥打了一個多月,飛機、炮彈轟炸不斷,英勇的晉軍拼到最後,遺憾的是最後未能抵住日寇的鐵蹄。

巍峨聳立的望湖亭頂尖被掀翻……如今,矗立在鎮東贛江之濱的望湖亭,是1988年由永修縣人民政府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募款於原址重建的。查小榮指著亭前的石板路告訴記者:「望湖亭前石板路上的大塊磚石,正是拆用當年傾塌的各地會館的磚石鋪就的。」仔細一看,果然大小不一。不禁感慨,當年望湖亭為往來商人「指路」,如今傾塌的會館磚石也可以為望湖亭修葺所用,也是一種緣分。站在這裡,記者不禁想,不知道哪一塊會是山西會館的磚石呢?

查小榮還補充道:「比較遺憾的是,望湖亭的修建採用了現代的鋼筋水泥,雖然還原了樣式,但更應該學習山西修復古建時的『修舊如舊』,沿用我們古代的木質榫卯結構修葺。這一點,向山西學習。」

九江海關姑塘分關舊址

憶昔人貨輻湊時 山西茶商留盛名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九江,處於長江黃金水道與鄱陽湖交匯的位置,古稱潯陽、江洲,自古就是「萬商往來之區」,是長江中下遊重要的茶葉集散地,與福州、漢口並稱全國三大茶市。江西、福建、安徽等地所產茶葉,大半由此集散,或運抵漢口上岸,北上恰克圖,銷往俄羅斯和中亞;或運往上海,轉海路運銷歐州、日本和東南亞。清同治《九江府志》記載:「江西茶葉批驗大使所址設在九江,名為『茶引批驗所』。」辦理茶引、茶稅、檢驗等事宜均需到此。

九江也是晉商在長江中下遊地區主要的經營港埠,許多商家與票號在此經營各類商品和票號。九江同時也是晉商茶葉的採購地和集散地,據記載,清光緒八年(1882),九江共有茶莊344家,晉商是其中一支勁旅。

九江海關姑塘分關舊址

晉商用「蘇州碼」記帳

9月15日,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路行駛來到鄱陽湖湖口附近,不同於鄱陽湖中段(葫蘆腰)的風高浪急,此處風平浪靜。這裡就是曾經「日對千桅杆,夜觀萬盞燈」的江南名鎮——九江姑塘,湖邊棕牆黑瓦的歐式樓房建築,正是九江海關姑塘分關舊址。

九江海關姑塘分關,位於濂溪區姑塘鎮姑塘村,背靠姑山,面臨鄱陽湖,依坡就勢而建,由四棟建築組成,分別為徵稅處、行政管理辦公室,陳列室和宿舍,四邊建有圍牆,將四棟建築合而圍成院落。海關佔地面積2028平方米,建築面積551平方米,建築風格為典型的西式風格。1987年,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濂溪區文管所朱平介紹:「明清時期,水上貨運的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明景泰元年,在九江府德化縣設九江鈔關。由於鈔關距鄱陽湖、長江交匯處數十裡,無法控制長江下遊進出鄱陽湖的船隻,所以不得不在江、湖交匯處的湖口縣另設關卡。但湖口斷崖壁立,風急浪高,沒有船隻泊岸的港口,很多船隻傾覆,稅款流失嚴重。於是,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便在水勢較為平靜的姑塘鎮設立了稅收關卡。於是,姑塘這個原本荒涼的小漁村,有了碼頭、驛站、會館、酒肆、茶樓、歌寮,成了商客與船家過往的必經之地。清鹹豐八年(1858年)九江被闢為通商口岸,十一年(1861年)成立九江海關。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姑塘劃歸九江海關管轄,成為遠近聞名的鬧市。」

▲向當地專家探尋晉商茶路的點點滴滴

隨團專家田建攜帶的《行商遺要》中有這樣的記載:「大姑塘報稅例,每箱過秤八十二三四五……」田建告訴記者:「茶商們購買茶引,繳納茶稅,接受檢驗,都需要來這裡辦理一切手續。」仔細看記載,竟有些符號比較陌生。田建介紹:「在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以前,晉商們記帳用的是『蘇州碼』。蘇州碼,也叫草碼、商碼,是中國早期民間的『商業數字』,常用於當鋪、藥房。它脫胎於中國文化歷史上的算籌,也是唯一還在被使用的算籌系統,產生於中國的蘇州。」

蘇州碼在商業、金融及普通百姓生活中,特別是使用豎寫帳本的記帳方式被廣泛應用。因其形象性很強,上至官宦下至商賈、百姓即便是文盲,也極易掌握,而且能熟練地書寫,所以又被稱之為「商業數字」。如今看來像「密碼」一樣的蘇州碼,在晉商的帳本中隨處可見。

由於日軍侵華,姑塘鎮大部分古蹟被毀。當採訪團來到稅關舊物展示間,被牆上的巨幅姑塘古鎮圖震撼。百舸爭流,商鋪林立,一派繁華熱鬧之景象。濂溪區文管所朱平告訴記者:「自宋朝至今,姑塘的歷史已有一千餘年,鼎盛時期就是姑塘分關在此設立的這二百餘年間。南來北往的商船滿載茶葉、大米、木材、瓷器、食鹽、夏布、菸葉、紙張、百貨、日雜貨等,在姑塘停泊和交納關稅。」來自山西的茶商就是其中一支商業勁旅。「居民稠密」「煙火數千家夜有萬盞燈明」「帆櫝蔽江、人貨輻湊,日夜不絕」是當時姑塘的真實寫照。姑塘全盛時期商號近千家,人口逾三萬六千餘人。

隨著歷史更迭,姑塘稅關也幾經風雲變幻,但最終令這裡真正落寞的,還是交通格局的改變,鐵路、陸路運輸的快速發展令水運的作用迅速下降。1931年,姑塘稅關被正式關閉。抗日戰爭時期,姑塘鎮及姑塘鈔關均被戰火所毀,如今僅剩下一套由歐式樓房懷抱而建的院落。

探訪潯陽江畔琵琶亭

九江茶文化煥發新光彩

冒著濛濛細雨,採訪團一行來到九江市長江岸邊的琵琶亭,詩人白居易於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在這裡寫下長詩《琵琶行》。千百年間,帝王的喜與怒、謫臣的悲與歡,都煙消雲散。唯有《琵琶行》情系歷代名客,傳唱千古;唯有琵琶亭穿越千年塵埃,依舊矗立。人們在古詩與古亭裡找到了共鳴,隔著數百年的時光成為知音。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在九江茶文化中,白居易的傳世名篇《琵琶行》不得不提。這兩句詩不僅道出了當時社會對商人的看法,而且也印證了浮梁在唐代已經是茶葉貿易中心的史實。景德鎮過去隸屬於浮梁縣,浮梁古城目前就在景德鎮北郊。許多人並不知道,這裡除了生產陶瓷,其實還產茶,唐朝時浮梁已是茶葉集散地。

▲琵琶亭

唐朝的茶葉貿易之興盛,從許多詩中就可以窺知一二。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詩中「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已經把茶商們絡繹不絕的景象描寫得淋漓盡致。

在距離琵琶亭不遠處的九江客運碼頭(原外貿碼頭),一組名為「茶市」的銅雕塑群引人注意。栩栩如生的雕塑記錄了茶商在此制茶、運茶、販茶的過程,仿佛再現了九江這一中國三大茶市之一的繁盛。

在往來晉商以及當地茶商的影響下,以茶為媒興起的九江,既有種茶成習的悠久歷史,又有歷經了千年的飲茶積澱;既是重要的茶文化發源地和傳播地,又有傳承至今獨特的文化內涵。據當地負責人介紹:「如今的九江,也開始重視茶文化的發展。茶被中國人尊稱成為國飲,文化歷史綿延數千年。自2014年成功舉辦第一屆『九江市大型公益茶文化節』以來,就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迄今已連續舉辦七屆,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它已成為九江人心目中一項重要茶事活動。」

談及九江的特色茶葉,非廬山雲霧茶莫屬。廬山雲霧茶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始產於漢代,現如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種歷史,在宋代時期就已被列為「貢茶」,是有著悠久歷史具有獨特內在品質和內在濃鬱文化氛圍的地方特色產品。陸羽在《茶經》中給廬山的泉水和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好茶需用好水泡,用廬山泉水泡廬山雲霧茶是廬山一絕。廬山到處是瀑布湧泉,天然山泉水資源取之不盡。茶聖陸羽曾遍遊廬山,品泉論茶。

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廬山雲霧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等特點而久負盛名。仔細品嘗,其色猶如沱茶一般,卻又比沱茶要清淡一些,如果用廬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會更加香醇可口。在歷屆茶葉評比中獲得多次殊榮,1959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

特寫

他痴迷萬裡茶路

陪著採訪團從福建走到江西

作為本次「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活動研討會的專家之一,武夷學院副教授趙鵬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萬裡茶路迷」。他不僅意外出現在採訪團經過的武夷山分水關,還由閩入贛隨著採訪團一路到達江西省鉛山縣石塘鎮。趙鵬升說,他和茶路的緣分,和2006年熱播的電視劇《喬家大院》有極大的關係,這部火遍大江南北的影視劇,讓他特別「受刺激」,「我們很多當地人,都不知道萬裡茶路是從武夷山開始的,尤其是年輕人,更是知之甚少。」

這部電視劇,「點醒」了趙鵬升,他開始關注和萬裡茶路有關的信息,之後看到內蒙古作家鄧九剛寫的《茶葉之路》這本書後,更堅定了他的信念,「服務地方,傳播文化本就是高校教師的義務,我希望有更多人可以關注萬裡茶路,關注茶路精神。」

經過幾年的準備,2015年趙鵬升申請了國家藝術基金,課題就是萬裡茶路,他想通過影像的方式,把和茶路有關的古驛道、會館、茶號等等做一個遺產的保留。並且自費重走了萬裡茶路,雖然因為客觀原因,他只走到了伊爾庫茨克,但那一趟行程,在他心裡烙下了印。隨後不久,趙鵬升整理好圖片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了攝影展。

2017年,趙鵬升自主開發了萬裡茶路的免費線上課程,又是拍視頻又是做PPT,到目前已經上線280多分鐘的視頻以及20多個章節,覆蓋茶路沿線的所有節點城市。

採訪團走到武夷山分水關時,趙鵬升已駕車等候多時,「開會時聽說你們要來,所以就早早過來了,想聽聽來自晉商故裡專家們的講述。」沒想到,原本只打算在分水關稍做停留的他,在聽了專家們的講解後,乾脆加入採訪車隊,一路跟著到了江西境內,又在石塘鎮停留許久,才非常不舍地分開,「真想和你們一起走完萬裡茶路。」

趙鵬升說,茶路沿線其實有很多值得發掘的東西,比如茶路美食就很值得研究,「打算後半輩子就交給茶路了。」

在他不懈地努力下,現在已經不少學生加入到他的研究團隊中,線上課程也有1000多人選修。「山西是茶路大本營,重中之重,現在的願望是,可以仔仔細細再走一遍萬裡茶路,並且邀請山西籍專家,給學生們錄課程。」

▲採訪團在九江合影

文|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田曉瑛 趙琴

圖|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馬立明 寇寧

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南麗江

審核|方天戟

點擊往期原創

山西古代壁畫

|眩暈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與山西

錯金鳥篆銅戈

. 妖姬傳奇|嵌玉琉璃帶鉤.魏文侯之嘆

請按下面指紋關注

相關焦點

  • 山西晚報採訪團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古蹟湮滅硝煙中,書中尋訪舊時光...
    山西晚報記者 寇寧 攝九江千年古鎮吳城古蹟湮滅硝煙中 書中尋訪舊時光晉商茶船從上一站河口碼頭出發後,順信江水路向西,從餘干縣瑞洪鎮駛入鄱陽湖北上。經鄱陽、吳城、都昌、星子、姑塘、出湖口,駛進長江。鄱陽湖水入長江口處,東有石鐘山,西即是重要港埠九江府。
  • 四海稱雄、富甲一方的山西晉商,影響近代天津發展並修建多座會館
    「凡商貿繁華處必有晉商,有晉商居處,必有會館。」明清時期,晉商四海稱雄,富甲一方,其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晉商所到之處,修建了一處處會館,輝煌之時,晉商曾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約400處山西會館,其中有三處就在天津。 「稱津地為幽燕沙漠之區,僻處荒涼,人煙絕少。
  • ...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米公祠感受晉商文化,山陝會館...
    這些創新和精神,對當代的晉商都有著借鑑意義。李治和 襄陽五中特級教師、襄陽民俗專家手繪「萬裡茶道」示意圖顯晉鄂兩地情深今年79歲的李治和,在襄陽民間非常有名。他退休後熱心於公益事業,為襄陽歷史文化的挖掘和傳承做了大量工作。研討會上,李治和開門見山地介紹自己中學就畢業於襄陽山陝會館所在的襄陽二中,拉近了與山西的距離。
  • 輝煌商業奇蹟的縮影,它就是晉商會館,你們聽說過嗎?
    會館是一種由異地老鄉建立的社會組織,有人說中國最早的會館可以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原來的會館主要是不同地方的客人的聚會場所,明朝中後期,山西人在北京建立了會館。全國各地的晉商會館是晉商創造輝煌商業奇蹟的縮影,最早的會館興起於明朝中葉,誕生於北京,起初只是舉人同鄉在北京應試的暫居地,有人稱之為「官紳會館」或「科舉會館」,在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商人「四人」末尾地位低下、排名靠後的商人,是不允許留在這些大廳裡的,隨著明代中葉商業的快速發展,商人開始建立自己的會館,他們的會館不僅建在北京,還建在全國各地的商業城鎮,於是專門經營商業的會館應運而生
  • 山西商人在河北修建晉商會館,廟裡供奉晉國始祖,為啥不拜關公?
    山西太原的晉祠為啥出現在河北省的邯鄲市?其實,圍繞著這處晉祠廟遺址的謎團還有許多。西紙坊村現今晉祠泉處的晉祠娘娘廟,為後人於1994年在遺址處址重建。在廟內大殿的西牆上,有一塊石碑記載,在明朝的萬曆年間,山西商人宋存義、吳展等,販運瓷貨之餘,來此拜謁,捐資重修,祭祀神靈,聯誼鄉情。
  • 品讀 山西晉商文化
    晉商文化是山西商業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先秦時期晉南地區就出現了商業活動的軌跡。但是並未特別的凸顯出來。晉商的突出發展是隋朝時期,唐高宗李淵起兵時當時山西的木材商人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以財力支持李淵從太原起兵奪取天下。
  • 別被山西「騙」了,煤老闆只是幌子,去一趟平遙古鎮真相大白
    提到山西,人們可能會想到堯舜禹,想到大槐樹,想到晉商。但是一旦把話題換成「煤老闆」,大家腦海裡出現的,多半就會是一個養尊處優、大腹便便而且很快就會坐吃山空的山西男子形象。這很有意思,再沒有一個省份,能比山西更適合跟煤老闆聯繫在一起。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 【從山陝會館到中原會館】
    我創建中原會館是受古代山陝會館的啟示。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千年帝都」洛陽:晉商在中原大地的主要基地
    山西晚報記者 馬立明 寇寧攝作為中國商業流通的中樞,地處中原的洛陽在晉商開闢的「萬裡茶路」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從「兩湖茶區」運出的茶貨,從湖北漢口經襄陽,由漢江入唐白河,在河南賒店古鎮上岸,從此水路轉陸路,用駱駝、騾馬馱運,一路北上來到洛陽。
  • 霍州娃劉文斌的晉商夢:9萬晉商齊聚鳥巢開年會(組圖)
    不僅要將傳統意義上的晉商聯合起來,更要融合併且聯合『在山西省內打拼的外籍企業家』,我們稱之為『新晉商』。」劉文斌說。  如前所言,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現代的晉商會館,暨晉商O2O聯盟」,希望山西商人網、中國晉商俱樂部、晉商年會能夠為中小晉商在人脈、商脈的建立拓展方面發揮最大價值。「晉商崛起要靠中小晉商的整體提升。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茶聖故裡覓茶道文化,嶽口古鎮探晉商遺蹟
    說起來,天門與山西淵源很深,緣分很深,情誼很深,這裡不僅是晉商萬裡茶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山西近代民族工業的奠基者之一的山西巡撫胡聘之的家鄉。2020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時,天門市是山西在湖北對口支援的三個城市之一,山西醫療隊傾「晉」全力救治患者的事跡在天門傳為佳話。昔日晉商販茶因商路與天門建立起來的情感又延續到當代,使兩地人民的友誼血脈相連。
  • 山西晚報走西口入草原呼市晉商敘鄉情 - 回顧 - 世界晉商網—全球...
    近日,山西晚報「尋找晉商領袖」採訪團,重走當年「西口」路,穿過殺虎口,越過晉蒙邊界,一路向北,來到呼和浩特,與在內蒙古的晉商們匯聚一堂,一起嘮家常。在以「你在他鄉還好嗎?」為主題的家鄉媒體座談會上,來自內蒙古的山西遊子們感今朝,憶往事,濃濃的鄉情、鄉音讓呼市的這個初冬,漾滿暖意。
  • 晉商駝道的源流秘史
    有趣的是,前些年竟然從明清時代山西商人家庭遺留的養花土中,發現了陶粒,可見當時一些富起來的晉商是何等觀念新穎和生活優雅,說明那時候的山西陶窯已可能會燒制花卉陶粒和園林陶粒了。 山西商人創造了獨特的商業帝國,也創建了獨特的商業建築——晉商會館。誠然,晉商會館不是用來賺錢的,卻是幫助他們賺錢的。
  • 何謂天下第一會館?
    鹹豐初年的一天,山西祁縣商人喬致庸偶然從一個叫花子手中得到一張陳舊的《大清皇輿一覽圖》。三面帶水,舟楫如雲,貨物堆山,人頭攢動,於是有了「拉不玩的賒旗店」、「天下店屬賒店」的民諺。賒店古鎮揖爽門,攝影©孤城如此繁華商埠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商往來貿易,為了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他們紛紛開始在賒店街頭建造用於聯絡鄉誼、溝通行情的商會場館。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榆次站:常家莊園聽茶路傳奇,千年老城尋晉商盛景
    榆次站儒商世家常家莊園聽茶路傳奇設店立號千年老城尋晉商盛景山西晚報記者 馬立明 寇寧 攝「金太谷、銀祁縣、吃不完米麵的榆次縣。」自古以來,榆次就是晉中平原富庶之地。過去五百年間,作為在「萬裡茶路」上經營時間最長的晉商茶幫,榆次商幫早已成為晉商的重要代表。尤其是榆次常氏,開拓了從福建武夷山至俄羅斯恰克圖的「萬裡茶路」,並以雄厚實力執茶葉對外貿易之牛耳。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路行來,常家當年的茶山、茶場、貿易貨棧舊址猶在。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長治:千年鐵府道蒼茫 萬裡蔭城見繁華
    長治:千年鐵府道蒼茫萬裡蔭城見繁華蔭城鎮位於長治縣上黨盆地南緣,是上黨地區的一個古鎮。古樸、自然、生態、靜謐、底蘊,山西有這樣一個古鎮,不應該只有我們知道。  蔭城古鎮,被稱為長治市「四大古鎮」之一,素以生產鐵器而名揚天下。從春秋戰國時期,蔭城古鎮延續保存到現在。
  • 劉文斌:我的晉商使命我的晉商夢我們的晉商生態
    中國晉商俱樂部發起人和秘書處:山西商人網聯合發起機構:1.北京山西企業商會;2.天津山西商會;3.太原新晉商聯盟;4.湖北晉商商會;5.河南晉商會;6.深圳山西商會;7.河北山西商會;8.陝西晉商商會;9.昆明市晉商商會;
  • 三千年文明看陝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你對晉商文化了解多少?
    ,五千年文明見山西。作為一個正宗的山西妹子,今天終於可以寫寫在自己的故土怎麼玩了。如果我喜歡,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山西的旅遊線路大致可分為三條:以太原為中心向北是佛教朝聖之路,主要有五臺山,大同雲岡石窟,應縣木塔,懸空寺等。五臺山位於忻州市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被稱為「金五臺」。
  • 淹沒的記憶:老北京前門外的平遙顏料會館!
    文:二馮唐圖:指尖平遙搜集說起晉商,說起如今聞名遐邇的晉商文化,人們腦海裡首先閃出來的,無非是晉商的票號,大院。由於票號和大院多集中在晉中靈石,平遙,祁縣,太谷,榆次地區,不明真相的遊人在讚嘆晉商曾經輝煌的文化時,總不忘挖苦幾句:晉商太保守了,賺了錢就知道回老家修院子。
  • 義結四海——平遙會館.平遙大戲堂
    在古城的東南隅激情澎湃的遊覽了文廟學宮博物館,此後又親身體驗了與文廟渾然一體的三大建築群的平遙會館、大戲堂,為我的這次平遙古城行再掀高潮。       在平遙古城繁華街道之一的城隍廟街中段,我們會注意到有一龐大建築群,包括:「中間文廟遊覽區,東側大戲堂,西側平遙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