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貴州威寧發生了一起「離奇」事件。威寧縣秀水鎮山體發生異響,有網友稱是「龍叫」,引發大量群眾圍觀。因為「有圖有真相」,這事很快在網上引發大討論。
網傳貴州畢節大山深處傳出「龍叫」,群眾圍觀站滿山坡 圖據燃新聞視頻截圖
某某地有「龍叫」,年紀大一點的朋友,大概或多或少都聽過類似傳聞。過去傳播技術受限,聽說就是聽說,無論信與不信,很難有辦法去核實。現在,現場視頻一出來,按理真假不難判斷。可是如果多看一些網上言論就會發現,傳播技術進步,對於真假認知到底有利有弊,還真不一定。
這一邊,以善於及時科普而聞名的@博物雜誌 很快給出專業分析,認為異響可能來自黃腳三趾鶉的叫聲,屬鵪鶉類,而網上「龍叫」版本視頻,系好事者用老虎叫聲「移花接木」剪輯而成。這個分析提供了別的地方錄下的黃腳三趾鶉的叫聲對比,和秀水鎮的「龍叫」幾乎一樣,另外還提供了虎叫的現場視頻,證明有些「龍叫」版本裡的聲音就是由此複製過去的。
按理說,這個分析非常有說服力。可看看底下網友的反應呢?相信專業分析的固然很多,但堅決抬槓的還是不少。儘管當地官方已經通報,所謂「龍叫」,是部分網民杜撰添加與不明聲源不符的視頻,混淆視聽誤導群眾。但仍有人質疑:「一個鵪鶉能發出這麼大聲音?」「如果是鵪鶉叫,當地老一輩人能不知道?」「你拍這個有什麼用,除非你能拍到秀水鎮現場的鳥叫畫面,拍不到專家就不要瞎帶節奏!」……
其實,從這些質疑可以看出來,這些網友發言所立足的依據,都是自己看到的某一個片面信息,而無視其他明明已經存在的反駁信息。比如質疑「一個鵪鶉能發出這麼大聲音」的,他看到的可能是剪輯的虎叫版本;質問「老一輩人能不知道」的,根本沒看分析視頻中明明提供了一個片段,當地農民就說是自己親眼見過聽過的鵪鶉;至於說沒拍到現場就什麼都不算的,真的就是純屬抬槓了。
可見,傳播技術的進步,和個人獲取信息的意願之間,並不總是同步的。更別說,技術的進步,也給各種造假蹭流量者提供了便利——比如把「虎叫」剪輯進去冒充「龍叫」的。在這種魚龍混雜的信息環境下,如果一個人相信世上有龍,那他總是可以找到說服自己的各種證據。這些音頻視頻證據,只會讓他對腦海中的固有觀念更深信不疑,別人無論怎麼叫也叫不醒。
這可能也是這起小鬧劇提供的啟示:我們要感謝傳播技術的發展,能夠讓專業分析更快、更廣泛地傳播開來。但改變人心深處的一些舊觀念,是很難、很緩慢的,不能光靠技術發展。社會整體要更重視教育,提高人對信息、對有效信源的辨別能力,同時要對那些炮製虛假信息的行為加大打擊力度——沒有「虎叫」版本的冒充混淆,那迷信「龍叫」的人必然會少一些。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敬一山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