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乾貨分享,讓你的家庭再無戰爭!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叫作《不吼不叫如何平靜的讓孩子與父母合作》。
因為在生活中你經常會看到很多父母大吼大叫。
所以真的給大家推薦這本書,希望簡單的分享能讓你有所收穫,可以讓您的家庭,再無戰爭,
讓你的親子關係更加的科學與和諧!在分享這本書之前呢,我跟當下的父母聊兩句,作為父母你一定要真正的了解,孩子從來不會天然的有叛逆的情緒,
逆反的情緒,糟糕的情緒,這都是父母給影響的,也就是說都是父母帶來的!
一個焦慮的父母,大喊大叫的父母,才會導致一些暴躁的孩子,情緒不穩定的孩子。
也就是你感覺孩子的問題不好處理,其實這些問題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如果你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那麼你也一定能管理好孩子,能給孩子很好的相處。
這也是本書的作者的初衷:跟書的名字一樣,你要在不吼不叫的環境下,與孩子平靜的開展合作!
那麼下面就帶領大家閱讀這本書,看我們不吼不叫如何平靜的跟孩子合作!跟孩子溝通!01、開篇作者帶來的是理解,就是讓你了解吼叫是怎麼回事兒
第一個觀點:在家庭中吼叫不是你一個人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著吼叫的問題,如果你沒有的話,你可以觀察一下你身邊的朋友,朋友家裡就會有。所以你首先你無須擔心或者你要理解,不是只有你才有這樣的問題。第二個觀點:吼叫有時候也是有用的,那吼叫在什麼時候有用呢?
比如說孩子面臨著危險或者緊急的關頭的時候,其實父母的吼叫是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的。這個時候你必須得該吼的時候就要吼出來,因為你能救他的命。除了這種危急的情況之外,其他的吼叫其實未必是必要的。第三觀點:一定要不自責,不羞愧,做過的事就是做過了。
認識到錯誤,承認自己做錯了就好了,然後下次會努力做就可以。
千萬不要深深的自責和羞愧會!因為這會導致一個人沒有動力去改進。
也就是說你只有懂得接納自己,你才有可能改進。
02、讓你發脾氣的日常因素在這裡作者講了一個使你吼叫的一個外部觸發器:這個觸發器是孩子的哼唧。
觸發器就是你看到這一事物發生,你就會立刻會爆發。比如很多家長的觸發器就是孩子哼哼唧唧的,只要孩子一哼唧,這媽媽就急了,就爆發,就大吼大叫責備孩子!
其實這個情感觸發器是第一步,然後知道接下來你要做的事是什麼呢?
我們很多人在遇到了情感觸發器以後,為什麼會直接吼叫?
是因為他進入到第二步,就是不斷升級的想法。什麼叫不斷升級的想法?
就是當你看到孩子的玩具亂糟糟的時候, 你的情感大爆發了,你的思緒開始飛揚了,
你把你整個對人生的不如意,全部都因由這麼一個觸發器就迸發出來了。然後你就不受控制地開始對孩子大吼大叫!
也就是說孩子因為一件小事,承受了你內心深處全部的炮火!是不是這樣?
所以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大腦,特別是要減少自己不斷升級的想法的這個習慣!
比如你可以學會把它記錄下來,學會把自己的這個發飆的過程慢慢地記錄下來。
這個記錄和跟蹤是一個特別好的有效地減少吼叫的一個過程。
在這本書裡邊有一段,就是有一段給了你一些模板,你就照這個模板不斷地填。我看到了什麼情況,我當時的身體反應是什麼,我的情緒反應是什麼,我又想到了些什麼問題,然後我是怎麼做的,這就是覺知。03、了解了吼叫的這些背景之後,我們來看看更深層次的原因,吼叫可能來自哪裡?
第一個是來自於遺傳,代代相傳。
就是因為你的爺爺奶奶吼叫你的爸爸媽媽,所以你的爸爸媽媽很自然地吼叫你,然後你就吼叫你的孩子。
遺傳,就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這是第一個來源。第二個來源是遷怒於人。
一天中的生活壓力、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已經很大了,然後你把這些怨氣發在誰身上你會覺得更安全呢?弱者。
找到一個弱者,孩子,來欺負他,衝他大喊大叫。這時候其實你是在遷怒於人。這就是一個踢貓效應。
聽說過踢貓效應嗎?老闆罵員工,員工罵下邊的員工,下邊的員工沒辦法,回家罵老婆。然後老婆很生氣就罵郵差,郵差出門就踢了貓,那個貓撓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早上那老闆,這叫踢貓效應。所以這個社會上如果每個人都在衝別人不斷地發洩怨氣的話,這個社會的惡性循環就會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這是第二個叫遷怒於人。第三個就是吼叫和憤怒會導致虐待。
就是如果一個家庭當中的吼叫和憤怒變得不可遏制的時候,你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家庭的悲劇。比如這個書裡邊有一個案例:有一個小男孩把飯灑在地上,他媽媽就讓他趴在地上把那個飯舔掉,這就是虐待。所以大吼大叫如果控制不好的話,會演化成虐待的狀況。第四個就是來自於愧疚、羞愧的心情。
說白了就是父母因為愧疚羞愧導致的自身壓力,但通過大吼大叫轉移到孩子身上,自己釋放了,
但卻讓你的孩子來承受這個東西,這是不公平的。以上這四種是本書深度剖析吼叫的一些來源,那麼家長在要解決吼叫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學會一件事,就是戴上氣質的眼鏡。什麼叫戴上氣質的眼鏡呢?我們每個人天生是不一樣的,這件事大家知道吧?人是有不同的氣質的。那麼究竟什麼是氣質?我們老說氣質這個詞,一直沒有搞明白,在這本書裡邊搞清楚。
氣質被醫生分成了九個維度,在這九個方面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第一個叫作活動量,就這個人他好動不好動,活動量。
第二個是節律性,就這個人有沒有節奏感,有沒有節律性,喜不喜歡規律。
第三個叫作接近或者迴避。第四個叫作適應性,能不能夠很快地適應一個陌生的環境。
第五個敏感度,這孩子敏感不敏感。第六個就是反應強度,就是對外在的打擊或者外在的這個事物的反應的強度高還是低。
第七個情緒本質,就他的情緒本質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是內向還是外向的。
第八個注意力分散度,就這孩子容不容易被人吸引走。
第九個就是堅持度。這九個維度決定著一個人和別人的差別,所以在這本書裡邊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測評表。你可以通過這九組問題給孩子打分,分別都是一分到五分。包括敏感度、活動量、反應強度、適應性、情緒本質、接近或者迴避、堅持度、規律或者節奏,還有注意力分散度,通過問這麼一些問題,給孩子打分。看看你的孩子到底是處在高敏感度還是低敏感度,是活動量大還是活動量小。做完這個測試給他們打下這個分之後,你再給自己打一個分。你自己問問自己這九個問題,然後給自己打一個分。這時候你就能夠看到你們家的很多矛盾是怎麼產生的。
04、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是什麼?
第一步、你要學會追蹤和記錄你的吼叫。
每次你有了吼叫的情緒之後把它記下來,那麼這種追蹤和記錄是有效地降低吼叫頻率的一個辦法。第二步、你要建立自我同情。
建立自我同情的意思是什麼?就是不是給自己找藉口。
建立自我同情是理解自己。首先前提是承認自己錯了,我今天又對孩子吼叫了,這樣做是不對的。我的壓力可能太大了,我現在需要放鬆一下,這是可以的。第三步、找到自己去改進的路徑,而不是需要找到一個自己發脾氣的藉口。
能夠理解這兩個的區別嗎?找到一個發脾氣的藉口,你沒有任何行動。而找到一個理解了自己為什麼會發脾氣的原因,並且告訴自己下一步我打算怎麼做,這才有行動的方向。所以只有你能夠建立自我的同情,你才有可能能夠改進吼叫的頻率。那麼如果你不吼叫的話應該怎麼辦?有什麼好的改進途徑呢?本書也給大家提供一個方法叫ABCDE。
A叫作Ask,首先自問說,是什麼觸發了我這麼生氣? B叫作Breathe,就是呼吸。先讓自己深呼吸一下,先自問然後深呼吸。
C叫Calm yourself,就是讓你自己平靜,首先平靜自我.
D叫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就是決定你的孩子需要些什麼。
當孩子鬧騰的時候,作為父母的你, 一定要了解此刻孩子最需要什麼?
是你的理解和關愛,還是幫他一塊兒解決這個問題,還是他需要我們能夠尊重他的意見?你要確定!E叫作同理心,Empathy,就是你要能夠用同理心的方式來跟對方進行溝通。
這是ABCDE,能記得嗎?ABCDE,重複一遍。
A是Ask,就是問問自己此刻怎麼回事,為什麼會突然這麼生氣。第二步,Breathe,呼吸。
第三步,冷靜下來,讓自己冷靜。第四步,去了解對方的需求,第五步是用同理心來跟孩子做溝通。在緊跟著的溝通環節,作者也給了跟孩子溝通的4C法則:4C法則是4個用C開頭的字母所構成的教育方法。
第一個、溝通要簡短具體和簡單。
第二個、你要解釋並且示範,告訴他就這樣做。
第三個、用鼓勵性的語言
第四個、是連接,就是你要跟孩子創造一對一的時間。
總之一句話,就是當你讓孩子感受到你和他之間的關注,一對一的連接的時候,孩子愛了你,他才會喜歡聽你的話。
這才是人和人之間的根本。除了吼叫,作為父母的你還能做什麼?在這裡作者提醒所有的家長朋友,就是不要跟孩子記仇。
千萬不要覺得這個很好笑,說父母怎麼會跟孩子記仇?事實上很多父母做不到這一點!
反而父母經常跟孩子記仇!甚至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我們不要跟孩子賭氣。我們能夠該原諒的時候要原諒,該給臺階的時候要下這個臺階! 所以ABCDE來讓我們減少吼叫的可能性,那麼怎麼解決呢?
用4C的方法,用溝通的方法,用選擇的方法,用結果的方法,用連接的方法。這是這本書的主體。
05、如果你已經吼叫了怎麼辦?第一步、要學會真誠地給孩子道歉真誠的道歉應該包含三個層面,
第一個是後悔,表達自己的後悔。
第二句你要表示出自己所承擔的責任。
第三步你要給出一個補救的措施。所以有以上三個層面才叫作真正的道歉,就是後悔、責任和補救。那麼家長就問了,如果不吼不叫,那麼你如何更好的處理孩子的鬧騰呢?
作者也給了一些非常細化的代替吼叫的方法:
第一個就是運用表格和日曆
其實孩子天生就這樣,孩子就喜歡有規律性的東西。
所以當你跟他一塊畫一個表格和日曆,這個會有助於孩子有規劃地去做事,而不是吼叫。第二個是你學會放低聲音
你知道在家裡邊說話聲音越低的那個人越有權威。所以你可以在你憤怒的時候,你可以學會放低聲音去說話。第三招就是利用幽默和創意
這個是不是感覺很難做到?孩子犯錯了你還能笑得出來?
但你可以,你一定要把自己當大人,而不是小孩就可以了。第四招就是實時數數。
不是那種說我數三聲,不起來我就揍你那種,不是。而是和孩子一起數數,用數數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走出一些困境。第五招就是你可以靜候結果。
不吼叫怎麼辦呢?你可以靜靜地關注他,你可以靜靜地看這個事的結果會怎麼樣。第六招就是再來一次。
你比如說孩子有時候說話冒犯了你,說給你一個機會,重說一次。這一招也不錯,完全可以替代大喊大叫。第七招就是帶著孩子一起想辦法。
當你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的行列當中來的時候,孩子不在鬧彆扭,你也就不至於大喊大叫了。你看,當孩子鬧騰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代替你的大吼大叫?
有這麼多種方法可以減少吼叫,我們還不趕緊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