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的戰爭另一面,你肯定不造!

2021-02-13 MBA

線上分享,線下圈子,盡在微信:EMBACLUB

===================================

壹、

春秋時代的戰爭不允許平民和奴隸上戰場,他們參戰但不作戰,主要擔任扛行李、餵馬、做飯這些後勤工作。擔任作戰任務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貴族男子,稱為「戰士」。

貳、

戰爭必須在兩國交界處進行,約好的地點在邊疆,即野外,因此稱為「疆場」和「野戰」。

叄、

春秋時期的戰爭需要先下戰書,約定時間地點,並且戰書的用詞謙虛恭敬。雙方都會優待敵軍使者,要舉辦宴會迎接,宴會上一定有奏樂和賦詩,使者作為客人也會答謝。

肆、

春秋時代的戰爭全部都是車戰,沒有馬戰或士兵站在地上作戰,而是每個戰士駕駛一輛戰車。戰車按一字排開。

伍、

兩軍戰車數量均等,即敵軍出動10輛戰車,我方也出動10輛戰車。作戰時雙方戰車捉對廝殺,也就是我駕駛的戰車只與對面的那輛敵軍戰車作戰,不和其他敵軍戰車交鋒。

陸、

春秋時代戰爭的規矩是:敵軍戰車沒有擺好,我方不得擊鼓進軍。必須雙方的戰車都排列好了,雙發才會打招呼「你擺好了沒有?」「好啦……」「我開始打啦~」「好的~~~」

柒、

雙方戰車交錯的一瞬間,車上的戰士用戈互相敲擊。戰車在這個過程中不停。交錯之後,第一個回合結束。雙方戰車掉頭回來,再交錯,戰士再用戈敲擊,這是第二個回合……以此類推……通常幾個回合以後戰鬥就會結束,因為這種來回掉頭會讓戰車輪子或者其他部件壞掉……

捌、

春秋時代戰爭的另一個法則是:如果敵軍戰士在戰鬥中受傷,必須馬上停止戰鬥,讓傷員回營療傷。而我方戰士則就地觀戰,不得參與其他「配對」戰鬥當中。

玖、

還有一個法則:不能俘虜有白頭髮的戰士,有白頭髮說明年紀已老,必須把他放回去養老。

拾、

敵軍如果戰敗選擇撤退,一般情況下不追擊。追擊也可以,但只許追50步。《孟子》說「五十步笑百步」的原意就是:跑50步是逃兵,跑100步也是逃兵,你有什麼資格笑話人家呢?但這句話放在春秋時代,50步是可以笑話100步的,因為跑50步就已經安全了,敵軍不會再追,還多跑出去100步不是傻麼……

拾壹、

一次晉國與楚國交戰,晉軍失敗逃跑。所有戰車都怕了,戰場上只有一輛晉軍戰車停著不動。跟他「配對」的那輛楚國戰車追上來,在他旁邊停下,那個楚軍戰士下車,問晉國戰士「哥們兒你咋了,你咋不跑呢?」晉國戰士回答「我車壞了,它不動。」楚國戰士說「哦,我看看……應該是這個地方有問題,我幫你弄一弄還能動。」於是楚國戰士幫晉國戰士修好戰車,自己又跑回自己的戰車上,晉國戰士繼續跑,楚國戰士繼續追。跑了沒幾步,晉國戰車又不動了。楚國戰士又把車停下來,下車問:「哥們你咋又不動了?」晉國戰士回答:「它又不動了。」楚國戰士又幫忙把晉國戰車修好,晉國戰士駕車繼續跑,楚國戰士回到自己車上繼續追。追到第50步,楚國戰士停下不追了,晉國戰士也停下車,對著楚國戰士招手說:「楚國的兄弟謝謝啊!

【今日推薦】

王璞微信號【wangpu1968】:跟隨智者腳步,聆聽管理思維。北大縱橫創始人王璞先生傾力打造,管理諮詢行業第一專家品牌。零距離,無縫隙,一對一與您分享與溝通。

北大縱橫微信號【北大縱橫】:每日一案例,天天有新知。創始人王璞攜千位諮詢師隨時恭候,與您零距離答疑解惑各種管理問題、疑惑與糾結,速來互動吧。

===================================

1.歡迎讀者推薦美文,小編代您與大家分享。

2.每天乾貨,關注公眾帳號:EMBACLUB或MBA

3.歡迎點擊右上角分享。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4.線下活動+實名圈子:有意向加入中國EMBA俱樂部,參加各名校EMBA跨界資源整合,可直接回複本平臺報名。

相關焦點

  • 有趣的春秋時代
    在春秋時期 「泓水之戰」的故事一直被稱為「蠢豬式的仁義道德」,但是以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春秋時代是一個崇揚貴族氣節的時代,宋襄公的做法在那個年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使是這場戰鬥輸的一敗塗地,但是當時的宋襄公並未喪失氣節,他只是在戰爭中貫徹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與規則罷了。
  •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你所不知道的另一面
    這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互相攻伐,兼併,徵討。隨著一次一次徵戰,吞併,會盟,扶周襄王繼位,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開始確立,成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個霸主。
  • 春秋戰國那些事34:戰爭背後的戰場規則,出人意料!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戰爭是殘酷無情的,無論是正義的戰爭還是非正義的戰爭其中必然摻雜著暴力和破壞。但是,在我國有一個歷史時期,發生的戰爭卻是文質彬彬,甚至看上去充滿了所謂的"貴族精神",顛覆了人們對戰爭的認知。
  • 歐冶子鑄有八大名劍,為何春秋時代熱衷於鑄劍
    越王勾踐劍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曾為越王鑄造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劍,後來又為楚王鑄龍淵、泰阿、工布三劍。為何名劍多出於春秋時代,而寶劍又都是為國君所鑄呢,就不能自己鑄一把絕世寶好劍,掛在腰上裝13招搖於市嗎?1、鑄劍是一件大工程。所謂十年磨一劍,打造一把真正的好劍,不是拿塊鐵敲敲打打這麼簡單。拋開幹將莫邪的以身煉劍的傳說,在古代現實中,鍛造一把好劍,需要複雜的工藝,高超的技藝,漫長的時間,還有豐富的銅、鐵、錫等金屬。
  • 你守「遊戲規則」,我有「騎士精神」,還原春秋戰爭的本來樣子
    用今人的眼光來看,宋襄公確實迂腐到可笑,呆板到極致,但如果我們對春秋時代進行深入了解,就會知道宋襄公的選擇是當時人們普遍遵循的行為規範——春秋時代的戰爭,是貴族的遊戲,有它特定的遊戲規則,而宋襄公則是「貴族精神」的典範。
  • 春秋戰國的六大戰爭
    春秋戰國的六大戰爭戰國時期以及三國都是我們國家著名的十分混亂的時代,而戰國的時間更早,再加上當時還沒有出現過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的思想,因此戰國時期國家不單是割裂的狀態,更是一個人人為權力而戰的時代。不過總有一個人會出來結束這麼一個局面,那麼這個人就是秦始皇,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
  • 春秋戰國時代是怎麼打仗的?這些規矩太有意思了!
    (一)春秋時代的戰爭不允許平民和奴隸上戰場,他們參戰但不作戰,主要擔任扛行李、餵馬、做飯這些後勤工作。擔任作戰任務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貴族男子,稱為「戰士」。(二)戰爭必須在兩國交界處進行,約好的地點在邊疆,即野外,因此稱為「疆場」和「野戰」。(三)春秋時期的戰爭需要先下戰書,約定時間地點,並且戰書的用詞謙虛恭敬。
  • 《春秋左傳》:戰爭與和平
    《春秋左傳》又名《左傳》,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通史。相傳為春秋末年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魯悼公元年(公元前454年)共268年的歷史。西漢時,為《春秋》立官學,列為儒家「五經」之一。
  • 《國史粗講》:春秋時期的貴族戰爭是怎樣的?
    至此,中國正式進入到了東周時代。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時代,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兩個時期其實是慢慢過渡而來,並不是歷史學上的強行劃分。就拿戰爭來說。春秋時期初期的戰爭,本質上並不是以砍死人為目的,戰爭的禮儀性大於實用性,為了講清楚這一點,我們很有必要先了解周朝封建社會的貴族是怎麼產生的。
  • 春秋戰國時代專題史
    這時,春秋時代行將結束,霸政已經趨於尾聲,但勾踐仍率兵渡淮,與諸侯會於徐州,成為春秋末期最後一個霸主。 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燕、楚、秦是春秋舊國,韓、趙、魏則由瓜分晉國而形成,齊國之國名依舊但國君卻已易姓為田。「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正是由春秋進入戰國時,政治權力重心從諸侯下移到卿大夫的典型表現。 晉國本是春秋時代之強國,長期稱霸於中原。但至春秋末年,其政權逐漸操於卿大夫之手。晉國之卿原有十餘族,到公元前458年,只餘下智、趙、韓、魏四家,而智氏獨擅朝政。
  • 按照春秋時代的軍禮指揮戰鬥,是怎樣一種體驗?
    假設你是一位春秋時代位高權重的大夫,在禮崩樂壞的時代,按照君子們的軍禮指揮一場貴族式的戰鬥,會是怎樣一種人生體驗呢?別急,這份穿越指南可以幫到你。一.朝議與謀劃在宗廟或者朝堂上決定出兵徵戰之後,為了出師有名,你和國君需要為出兵尋找藉口。
  •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之文道時代
    在我們的認知中,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我們五千年得歷史,出現各種不同的時代。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在這期間中用了很多思想家政治家戰略家,促進我國思想文化的建設。在這時期。儒,道,法,兵。墨,陰陽家,縱橫家等。
  • 春秋時期的主旋律——晉國與楚國之間的爭霸戰爭
    晉國與楚國的爭霸成為春秋時期的主旋律,在這期間發生了春秋時代最大的五次戰爭,晉國四勝一敗。這四次戰爭分別是城濮之戰、崤之戰、鞍之戰、鄢陵之戰和邲之戰。在這四次戰役中,晉的主要對手是楚國,其次是秦國與齊國。楚在春秋時先後吞併四十五國,國土面積最為廣大。
  • 繁瑣的春秋貴族之戰,戰爭禮儀的典範,一場只為爭奪聲望的戰爭
    說到戰爭,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必然是血腥的。其實不論是古代時期的冷兵器戰爭還是當下的熱武器時代,戰爭的殘酷是有目共睹,不論是親身上陣殺敵的士兵,還是被戰爭波及的平民百姓,都是非常悽慘的。然而在先秦春秋時期,戰爭卻有著不一樣的方式,春秋戰爭不論是其出發點還是方式都與之後的戰爭大不相同。很多時候諸侯國之間發生戰爭不是為了人口也不是為了領土,僅僅是為了自己的聲望而已。
  • 春秋的戰爭是貴族的遊戲從不滅國?不然,四大強國滅國上百
    在網絡上經常看見一種觀點,是說春秋時代的戰爭講規矩、講禮儀,甚至有人說春秋戰爭是貴族的遊戲,戰爭是為了贏得「稱伯、仁義、尊王」等名聲,進而獲取政治資本,來增強本國在天下諸侯當中的影響力,也很少有滅國之舉。
  • 見微知著:春秋時代的將領是如何判斷敵方意圖的?
    春秋時代的古人已經有了豐富的實踐,而且將他們歸納成寶貴的經驗,加以總結。從這些經驗中,不難看出古代戰爭的第一要素,其實是必錯,防止敵人偵破自己的情報,努力做到滴水不漏,並努力發現敵人的漏洞與偏差,並加以行動。
  • 亂世出英雄還是時勢造英雄?春秋戰國頻出聖賢豪傑,背後有何秘密
    要知道,有了知識,不一定可以造就豪傑聖賢,但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動蕩而又尊重人才、尊重不同文化的特殊歷史時期,動蕩的社會加上對人才的渴求和尊重,以此,附和春秋戰國時期那個特殊歷史環境下諸侯王爭霸的需要,並伴隨底層百姓思想的覺醒,各路豪傑、聖賢紛紛出世,這也讓春秋戰國成為中國歷史,甚至是人類歷史上,文化發展之鮮有輝煌時代之一。
  • 序章:春秋時代究竟有多少國家?理清東周70國,讀懂春秋500年
    雖然極不情願,但丟失了眾多依仗的周王室,已經難以成為這個時代的唯一主角,而躍躍欲試的眾多諸侯國,則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這個巨大的舞臺,展示他們煥發的生命力。與他們一樣的,還有一群群剛從周禮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知識分子。他們被開放的時代和互不統屬的政權賦予了無限的生命力。他們用文字和時間,思考著文明與科學的奧秘和時代的發展。
  • 最NB的三國時代,日本人卻在埋頭造墳!
    中國的夏商周春秋戰國時代,日本還處於原始社會:繩紋時代,即新石器時代。中國的秦漢時代,劉邦項羽爭霸熱火朝天,日本得益於徐福帶去的先進科技,神速進步到彌生時代,好容易趕上了養豬種稻的農業社會;而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三國時代,日本人處於什麼時代?
  • 春秋戰爭,禮儀為先,勝負為次!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古代戰爭歷來講究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爾虞我詐陰謀詭計數不勝數,然而在春秋,卻是禮儀為首,勝負為次。這又是如何做到呢? 趙國國君:你喝不喝? 齊國國君:真喝不了。 趙國國君:給你臉了是不是?不喝我削你! 齊國國君:你跟誰倆呢?信不信我揍你? 趙國國君:想打仗是不是? 齊國國君:打就打,明天就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