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守「遊戲規則」,我有「騎士精神」,還原春秋戰爭的本來樣子

2020-12-26 任微言卿

導語: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夏季,一直對霸主寶座心心念念的宋襄公因箭傷發作,不治而死。因為拒絕對渡河的楚軍「半渡而擊」,宋國軍隊遭到慘敗,宋襄公被標上了「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的標籤,一頂「迂腐」的帽子讓他在後世被貽笑千年。

用今人的眼光來看,宋襄公確實迂腐到可笑,呆板到極致,但如果我們對春秋時代進行深入了解,就會知道宋襄公的選擇是當時人們普遍遵循的行為規範——春秋時代的戰爭,是貴族的遊戲,有它特定的遊戲規則,而宋襄公則是「貴族精神」的典範。

一、既要贏的漂亮、又要贏的合禮,文雅風流的春秋戰爭

周代殷興,周公定「禮樂」、制「周禮」,上自軍國大政,下至儀表舉止等等,無不是在禮的規範下進行,禮成為社會生活最有權威的制約因素。

「周禮」向社會各領域蔓延開來,戰爭中也形成了人們共同遵守的慣例和原則,「戰爭禮」隨即而生。

兵中有禮,禮中有兵;以禮治軍、依禮用兵,是春秋 「戰爭禮」最大的特點。戰場對壘講究的是堂堂正正,交兵接刃是光明重大的交鋒,戰爭拼的就是誰更勇武,並不以陰謀狡詐取勝。

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周襄王十四年,宋、楚兩國交戰,宋軍在泓水北岸嚴陣以待,楚軍正在渡河。宋軍統帥建議宋襄公趁機進攻,宋襄公認為「非禮」予以拒絕。待楚軍渡河完畢,宋襄公認為楚軍正在列隊,此時進攻仍是「非禮」。等楚軍集結好隊伍,宋襄公這才擊鼓進軍。可是,宋弱楚強,宋軍被打敗,宋襄公狼狽逃回,後因傷重而去世。

宋襄公是不懂得謀略嗎?顯然不是。任何人都明白這樣淺顯的道理,趁敵不備發起進攻勝算很大。宋襄公作為一國之君,受到嚴格的貴族精神教育,對身份的驕傲、對禮制的堅守、對誠信的執著,是他不可更改的精神文化信念。

當時的戰爭,重在講承諾、守信義,先禮後兵,諸如戰車布陣、兵卒進退等等均有一定的規定,交戰雙方必須遵守一定的「戰爭禮」是當時的常識。

「(雙方)結日定地,各居一面,鳴鼓而戰,不相欺詐。」「以鼓戰,以金止,不鼓不戰,不戰未列陣之師;見其老幼,奉歸勿傷。」——何休《春秋公羊解詁》

諸侯之間要打仗的話,要提前通知對方,下達戰書,約定交戰時間和地點。等到交戰那一天,各自列好隊形,以擂鼓為令發起進攻,否則搞突然襲擊就是「非禮」。雙方拼殺起來,講究正面對壘,不許搞欺詐詭計,那也是「非禮」的。直到分出勝負,鳴金而止。況且,而且打仗歸打仗,絕不能傷害隨軍的老幼。如有任何一種「非禮」交戰行為,都是雖勝尤敗。

理解了春秋戰爭的法則,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宋襄公的選擇,宋襄公的仁義並非心血來潮。當時的戰爭跟後世的意義大不相同,打來打去,只是尚武的一種表現,重在顯示力量,證明的是勇氣和實力,而不是心眼兒多少。

大家打仗可以,但要贏的堂堂正正,對決的是擺上檯面的實力。成書於春秋末期的《孫子兵法》大部分篇章論述的都是戰爭觀問題,「出奇設伏」、「變詐」並不是全書的核心,這也反映出當時戰爭的基本邏輯。

所以清代大儒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才會說:「終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殺人之中,又有禮焉。」

二、彬彬有禮,刀光劍影中亦有謙謙君子風度

今天的戰爭,戰略戰術是戰爭藝術的一部分,各國著名將帥都以足智多謀、用兵如神而聞名。

但春秋時代,戰爭自有它的倫理,打仗更像是體育比賽,有著嚴謹的規則和次序。假若孫臏、白起再世,即使智謀超群,在春秋時代也很可能不受待見。

交戰雙方不僅要講規則,參戰人員也要奉法守禮,規規矩矩。

晉、楚兩國「鄢陵之戰」:(晉)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胄而趨風。楚子曰:「君子也。識見不穀而趨,無乃傷乎?」——《左傳·成公十六年》、《國語·晉語》

左傳和國語都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鄢陵之戰時,晉國軍隊將領郤至三次在戰場中碰到楚共王,總要跳下戰車,暫時退出戰鬥,向楚王行禮。楚共王說:「這人是個君子,他遇見寡人就下車,太累了?」後來,楚共王派人給郤至送去一張弓,以表示自己的敬意。

春秋的戰爭規則,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已經十分陌生了,參戰之人的心態,也是我們難以理解的。

宋公子城與華豹戰於赭丘。豹射,出其間。將注,則又關矣。曰:「不狎,鄙!」押矢。城射之,殪。——《左傳·昭公二十一年》

宋國的公子城與華豹對戰,華豹先射一箭未中,準備再次搭箭上弦。公子城說:「不讓我還手,太卑鄙了!」華豹自認理虧,放下弓站著不動。公子城一箭射去,把華豹射死。自己可以死,但是戰爭禮必須遵守,身為戰士的尊嚴決不能褻瀆。

今天,很多中國人都在推崇西方的所謂「騎士精神」、「貴族精神」,對他們那種「紳士風度」,特別是他們那種對於身份和榮譽的注重,對於風度、舉止和禮節的講究十分傾慕,並加以理想化的崇拜。

殊不知,早在兩千年前,我們中國早已有了自己的貴族精神、騎士精神。那個時代,就叫春秋時代;那群人,就是我們嘴中嘲笑的「迂腐之徒」。

宋襄公、華豹等人的「愚蠢」、「仁義」,正是中國人已經消失了兩千年之久的騎士文化精神。

三、風度大於勝敗,迥然大異的戰爭場面

傳統上,雖然春秋之世「禮崩樂壞」,但那更多指的是周天子王權的衰落。社會行為、道德規範方面的禮以及戰爭禮,不僅被繼承下來,反而成為貴族階層孜孜以求的目標。

因此,春秋的諸多戰爭中,常有一些與後世截然不同而讓後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出現。

魯公與之(曹劌)乘,(與齊國)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左傳·莊公十年》

這是一個我們熟知的故事,被收入中學課本,並以《曹劌論戰》而廣為流傳。齊魯長勺之戰,齊國人擂了三次鼓,因為魯國人無動於衷,齊國人灰頭土臉的打道回府。等到齊國人士氣低落了,魯國人擂鼓進攻,打敗了齊國。

這是一個我們看起來匪夷所思的情況。擱在後世,敵軍攻過來了,你不動試試?你不動正好,敵人砍瓜切菜輕輕鬆鬆就把你們瞬間變成一具具屍首。宋襄公對此,有過一番義正言辭的說法:

「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看來,並非魯國人和齊國人願意折騰,而是戰爭禮要求「不鼓不戰」。春秋時人恪守古禮,戰場交鋒時,「戰爭禮」還有許多類似「不鼓不成列」這樣的具體原則,雙方一起遵守。

——以酒食犒勞敵軍。公元前575年晉、楚鄢陵之戰,晉國主帥欒書在戰場廝殺時遇見了楚國主帥子重,欒書竟然提出搞個戶外聚餐請子重喝酒(犒飲於子重),因為這符合禮的要求,子重答應了,結果酩酊大醉,不能商議軍機,楚軍被迫夜遁。——不討伐有喪之國。《左傳·襄公四年》記載,楚國討伐陳國,因為陳國國君突然死了,楚國撤軍。《左傳·襄公十九年》記載,晉國討伐齊國,齊國國君死了,晉國也撤兵了。——慈化與惻隱現象。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為報答楚莊王昔日禮遇之恩,主動率晉軍退避三舍,以還禮。前598年,楚莊王攻打鄭國,鄭國首都城牆被攻塌,城中哭聲驚天動地,楚莊王竟然心軟,撤兵後退十裡,等到鄭國修繕城牆而後再做進攻。——不對敵人趕盡殺絕。尊禮還體現在友好的對待戰敗的敵人中。前597年邲之戰,晉國大敗,許多戰車陷入泥潭,楚軍竟幫著晉軍把戰車抬出陷坑,晉國人邊跑邊笑著說:「咱們不如楚國人逃跑有經驗啊!」不攻擊渡河中的敵軍、不擊鼓不成列、不討伐有喪之國,甚至不隨意傷害和俘虜,不對敵人趕盡殺絕,都一致反映了春秋時代的戰爭並不以殺戮為主要目的,而是點到為止、謙恭有禮。

四、何以春秋時期打仗如此講禮?

春秋時代的車戰,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有時彼此都以競技的方式看待,布陣有一定的程序,交戰也有公認的原則,也就是仍不離開禮的約束。——黃仁宇

今天的人們恐怕很難想像,戰爭這樣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殺,竟然會有如此多「套路」和「公式」,這一切都源於這種濃厚的尊崇「周禮」的社會氛圍。

——天命觀約束著戰爭。春秋之世,人們認為國家的興衰、個人的生死由天掌握,武王伐紂高舉的也是「替天行道」大旗。交戰雙方祭天、祭地、祭祖,戰爭全程受到禮的束縛,打仗被認為是推行禮儀和維護道義的表現,因此不推崇暴力。——打仗是技術活和職業。禮、樂、射、御、書、數,是春秋時貴族必須掌握的六種技能,射、御都直接與戰爭相關。當時的君子們「無所爭,必也射乎」,戰車更是貴族們的專屬。打仗是貴族的職業,參加戰爭是身份的體現,當參戰人員的思想受到周禮的制約時,戰爭本身貫徹周禮也就為必然。——宗法制度衝淡了戰爭的血腥。列國貴族互通婚姻,彼此之間不是遠親、就是姻親,周天子還是各諸侯國的大家長呢!諸侯間的戰爭,更像是兄弟間的磕磕碰碰,血緣親屬關係勢必對戰爭多少起到調節和緩和矛盾衝突的作用,讓戰爭呈現出彬彬有禮的風度。

因為守禮,春秋的戰爭中就難免產生一種溫情脈脈的調調,兩軍對壘更多的是以一種雍容、平和的姿態去搏殺。

「源頭的中國人,品格清澈。」——張宏傑《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即在戰爭中,尤能不失重人道、講禮貌、守信讓之素養,而有時則成為一種當時獨有的幽默。」——錢穆

隨著春秋中後期社會發生劇烈變革,政治、經濟利益關係逐漸佔據重要地位,道德誠信退居後位,加之周王室乃至諸侯國公室的日益衰落,失去了對整個社會的規範調控功能,人們對禮的觀念發生顛覆性認識。「戰爭禮」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轟然崩塌了。

越來越多的諸侯們有了稱王稱霸的心思,開始運用各種兵法、謀略來取得戰爭的勝利,禮崩樂壞之勢再也無法阻擋了。

進入戰國,戰爭的激烈程度愈演愈烈,由攻伐臣服變為屠殺戮掠,未戰先謀、兵不厭詐成為主導戰爭的不二法門,「先禮後兵」、「一鼓作氣」、「退避三舍」的戰爭場景再也無法呈現了。

【結語】春秋,是禮制文化鼎盛的黃金時代,造就了「鬱郁乎文哉」的文雅戰爭場面。

古老的「君子守禮」在今天看來似乎不合時宜,但尊禮重信仍是國家間、人與人之間交往應該遵循的一個底線。後世的戰爭觀發生了變化,戰爭禮淡出歷史舞臺,遵守戰爭禮的武士們才淪為了笑柄!

於是乎,在千百年後,宋襄公們「迂腐」的罵名應該被洗刷了,那才是春秋時代戰爭的本來樣子!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那些事34:戰爭背後的戰場規則,出人意料!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戰爭是殘酷無情的,無論是正義的戰爭還是非正義的戰爭其中必然摻雜著暴力和破壞。但是,在我國有一個歷史時期,發生的戰爭卻是文質彬彬,甚至看上去充滿了所謂的"貴族精神",顛覆了人們對戰爭的認知。
  • 假面騎士:遊戲規則勝於一切,古朗基放水,空我撿了多少條命?
    在這一部遊戲規則勝於一切的《假面騎士空我》中,你還記得五代撿了多少條命嗎?作為平成撿命王的空我,撿命雖然是正常操作,但也是因為空我是一個比較孤獨的英雄。在新一看來空我這一部作品在我心中有相當多的不可可以排在第一位。除了在特效上比起其他其實要遜色不少之外,無論是劇情的設定上還是人物的塑造上空我都是非常優秀的。
  • 騎士精神詳解
    向那種犧牲自我的精神表達必須的禮儀和尊敬。英勇毫無疑問,怯懦者不配冠以騎士的榮耀頭銜。沒有勇氣的人根本就無法通過騎士的測試。騎士必備的品德之一就是勇敢,無所畏懼地向邪惡宣戰,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護弱小,你決不能退縮。奇幻文學和遊戲裡常說的屠龍,是對一名騎士最奢侈的考驗。和龍對抗,這是生和死演繹的華麗舞蹈,你很可能要葬身龍穴。
  • 解除誤區 還原真實的中世紀騎士
    騎士戰爭時隨主出徵,沒有戰爭時則會負責城堡的警衛,訓練技能,進行狩獵和參加比武大會等。貴族騎士十分熱衷於通過狩獵來訓練自己的鷹犬和戰馬,鷹犬訓練屬於陶冶情操和休閒娛樂,戰馬訓練則是備戰時所需。而比武大賽則是他們的娛樂方式之一比武大賽方式眾多,地點、時間、規模甚至規則都沒有統一標準。起初比武大賽十分粗野殘暴,有一些幾乎和真正的戰爭無異,騎士們都帶著開鋒的戰爭武器,場面失控時會有十分慘重的傷亡,例如1273年,查隆伯爵舉行的比武大會就被後世稱為「查隆戰役」,可見一斑。
  • 七騎士2最近的新內容,已經我目前對這個遊戲的看法
    當然,作為預約獎勵的守護者波奇也是一個寵物。說完了這些官方的東西,我就接著來說自己的看法吧。我對七騎士2的打分從原來的40分,變成了55分吧。能讓我加分的理由,最重要的第一點就是遊戲在別的地方有足夠的還原,比如說這期公布的鐵匠,還有上一期內容中的愛麗絲老闆娘,還有尤莉。甚至是一些在前作當中,本來就不顯眼的野怪,比如冰雪之地的冰精靈,還原度都是夠的。也就是說,只要沒做成主角的。還原度都能接受。
  • 中世紀劈砍遊戲《騎士精神2》64人攻城戰演示
    中世紀劈砍遊戲《騎士精神2》64人攻城戰演示 時間:2020-03-02 09:47:03 來源:YouTube
  • 中世紀砍殺遊戲《騎士精神2》宣布跳票至2021年發售!
    《騎士精神2》是由加拿大Torn Banner工作室開發的中世紀題材遊戲,原計劃2020年發售。但今日官方宣布:受疫情影響,遊戲將跳票到2021年,beta測試也將推遲。
  • 《權力的遊戲》中的騎士和美國人21歲才能喝酒有什麼關係?
    《權力的遊戲》中那些你沒看懂的西方梗系列之二《權力的遊戲》大家雖然看過可以它裡面的騎士制度你真的理解嗎?這種制度與美國規定超過21歲才能喝酒又有什麼關係?因為我們與英美等國歷史文化不同,不加以比較很難理解一些電影或者美劇的表達。我們要像剝洋蔥一樣,一點一點來剖析。
  • 騎士精神2
    IGN遊戲之夏:《騎士精神2》將登陸次世代主機並支持跨平臺聯機 今天(6月11日)一早正在進行當中的「IGN夏日遊戲祭」直播活動上,確定早先PC平臺的中世紀第一人稱視角遊戲《騎士精神2(Chivalry 2
  • 步步升教育夏令營 | 【騎士精神三天營】培養三大美德,圓你騎馬夢!
    孩子們崇拜騎士的光榮卻從不了解騎士背後的精神騎士精神來源於古代歐洲榮譽、英勇、誠實是騎士的三大美德培養騎士精神對於孩子的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這個夏天還原原始人穿越原始森林的真實感,極具探險性質。>Night:美味晚餐+騎士篝火晚會騎士精神培養第一步——了解騎士精神的內涵,剖析其中值得學習的三大美德,為營地開啟做好精神鋪墊。
  • 第一人稱視角遊戲《騎士精神2》支持跨平臺聯機功能
    今天(6月11日)一早正在進行當中的「IGN夏日遊戲祭」直播活動上,確定早先PC平臺的中世紀第一人稱視角遊戲《騎士精神2(Chivalry 2)》還將登陸PS5、PS4、Xbox Series X和XboxOne平臺,並且當主機版發售時會支持跨平臺聯機功能。
  • 「書摘」《耍聰明的中國人》|聰明就是不守規則
    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總有一個規律,贏家都是以「智」取勝,「智」表現為狡猾,所謂「兵不厭詐」是也,兩軍相對,你死我活,沒有規則可言。與此相對照,西方歷史上的戰爭,特別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特別講究規則。如何擊鼓開戰、如何布陣、如何進攻、如何鳴金收兵等等,均有嚴格規定,雙方必須遵守。甚至個人之間矛盾的處理,也表現了對規則的不同態度。
  • 中國古代真的沒有騎士精神嗎?帶你領略中國的騎士精神
    中國古代真的沒有騎士精神嗎?我們知道騎士精神,是歐洲人對身份和榮譽的象徵!即使是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都搗鼓出了武士道精神,而只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美國,則誕生了橫槍立馬的牛仔精神,這些都是典型的尚武之風,那麼中國有所謂的騎士精神嗎?
  • 我的世界:這樣改版失去了遊戲本來的特色
    我個人認為就是因為充錢,過好多人希望和以前一樣,玩國際服,但事實上,估計各位在當年聽說中國版發布,基本上都是一個個滿懷期待,再加上充錢這個主動權在你手上,你充不充無所謂,再加上網易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款遊戲沒有給他帶來預想的利益,只能靠這樣來盈利,不能完全都怪網易,還有我為什麼不給五星,可不可以官方把國服優化一下?我玩國外正版的時候。
  • 禁忌的邊界線:在電子遊戲中體驗戰爭規則
    我還年輕,人生閱歷也談不上豐富,但在過去的幾年裡,由於工作崗位的關係,我和戰爭之間的距離偶爾會比多數讀者都更近一步:我曾親手操作數種槍械,也有幸見識過「東風」。這些經歷讓我在遊玩軍事題材遊戲的時候有了更多不一樣的視角。在軍事題材的電子遊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無疑是槍炮齊鳴、硝煙四起的戰爭場面,看起來,玩家在遊戲中是為所欲為的。
  • 我沒法讓你變成騎士,就請讓我為你做一款遊戲.
    「有一天她就坐在那兒,說:『我想跟那個綠腦袋的傢伙(Greehead)戰鬥。』」「什麼意思,你喜歡玩這個遊戲嗎?」奧布裡奇問。「不,我想進入遊戲,我想成為亞瑟(Arthur)。」他的女兒回答說。奧布裡奇覺得這不可能,並詳細向她解釋為什麼這不可能,一個真實的人是無法進入遊戲世界的,況且,在現在這個時代,「騎士」已經成為了一個絕種的職業。「爸爸,女孩不可能成為騎士,只有男孩才能是騎士。」
  • 李老師好,據說春秋戰國時代打仗的時候都很講禮貌是嘛?_澎湃新聞...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李碩 2020-02-09 春秋和戰國完全不一樣,春秋是貴族社會,戰國是君主集權國家,所以戰國的戰爭不講禮貌,很殘酷,規模很大,你死我活。
  • 《元氣騎士》:這麼好的遊戲毀在這些本來不該出問題的地方
    還記得我玩的時候叫靈魂騎士,好像是內測版本,第一次通關用的是土豪金,當時好像只有兩個氪金角色是聖騎士和吸血鬼,沒過一段時間,出了工程師,看了技能後,我忍痛花了5元錢解鎖,在同學面前13,最後我玩元氣騎士的同學們人手一個氪金角色(公測前),學期末的時候出了聯機模式,一放假就聚在一起玩元氣騎士
  • 春秋的戰爭是貴族的遊戲從不滅國?不然,四大強國滅國上百
    在網絡上經常看見一種觀點,是說春秋時代的戰爭講規矩、講禮儀,甚至有人說春秋戰爭是貴族的遊戲,戰爭是為了贏得「稱伯、仁義、尊王」等名聲,進而獲取政治資本,來增強本國在天下諸侯當中的影響力,也很少有滅國之舉。
  • 春秋時代的戰爭另一面,你肯定不造!
    擔任作戰任務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貴族男子,稱為「戰士」。貳、戰爭必須在兩國交界處進行,約好的地點在邊疆,即野外,因此稱為「疆場」和「野戰」。叄、春秋時期的戰爭需要先下戰書,約定時間地點,並且戰書的用詞謙虛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