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教育只會適得其反,父母的關注和態度,才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2020-12-22 寶媽講育兒知識

經常批評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糾正錯誤,減少犯錯。反而父母的批評和訓斥會成為孩子犯錯地一種的動力,與父母形成對立態勢。只有父母的關注和正確的態度,才是孩子真正前進的動力。

小高脾氣比較暴躁經常批評和訓斥孩子,想要讓孩子接受教訓改掉錯誤。但是,小高每次訓斥孩子後,發現孩子並沒有真正的接受批評和教訓。反而變得變本加厲,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和父母唱反調,對著幹。

小高不讓孩子吃糖,看到孩子吃糖就一把搶過來扔掉結果孩子經常拿零花錢到學校旁邊的小賣部買糖吃,長出了好幾顆黑牙。其實,孩子真正想要的是父母對自己的關注,以及對自己持何種態度,這才能夠讓孩子擁有前進的動力。而不斷的批評只會適得其反。

蒙臺梭利說過,在幼兒階段或兒童時期受到某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或者不正確的對待,會讓一個人的性格上出現相應的缺陷。

其實,很多時候一個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一些錯誤行為和讓人無法理解且又難以接受的想法都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直接的關係。

批評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讓孩子變得叛逆,難以管教

經常被批評和訓斥的孩子,慢慢地就會產生反抗和逆反的心理,覺得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就會叛逆起來,而不受父母的管教。孩子的這種叛逆心理,不僅僅會出現在青春期,還會出現在幼兒階段。因為,沒有一個孩子喜歡被父母整天批評和訓斥。當父母的批評達到孩子心理承受的上限後,孩子就會奮起反抗

2、膽小懦弱

而對於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來說,父母的每一次批評和訓斥,都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懦弱。不管父母對自己的批評和訓斥是否正確,孩子從來不反抗,不頂嘴,只是沉默不語,或者小聲的哭。

這種孩子不僅在家不敢反抗和頂撞父母,到了學校也是遵紀守法的好學生。但卻很容易成為一些學生欺負的對象,長大後在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都會表現出嚴重的不足。

3、自卑

李玫瑾教授說過,被父母訓斥和批評長大的孩子,內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這種自卑感,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的發展,更會成為孩子內心的一種負擔,把孩子束縛起來。擁有自卑感的孩子在學生階段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到成人後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不敢爭取自己在工作上應有的待遇。

很多時候家長在面對犯錯的孩子時,都會採取批評和訓斥的方式來進行教育,認為孩子在犯錯後接受批評才能夠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改正錯誤。然而一些家長在批評和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比較盲目和暴躁,結果導致適得其反。

導致批評教育適得其反的因素有哪些

1、家長盲目訓斥和阻攔

相信很多的家長都遇到過誤會或者冤枉孩子的時候,在沒有看到事情發展的過程,而只看到結果就妄下定論,訓斥和批評孩子,阻攔孩子。這種盲目訓斥和阻攔的情況,就會讓孩子懷恨在心,覺得父母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並且,時刻盯著自己的缺點,抓住每一個機會批評自己。倘若孩子真的犯錯後,父母的批評就會不間斷,甚至持續好幾天,還愛翻舊帳,這就會讓孩子厭煩父母,變得叛逆。

2、不了解孩子內心的真正所需

有很多的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都不太了解,對於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更是不能夠了解。這種不了解孩子內心需求的情況下,父母就會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而讓孩子受到委屈。

3、缺乏與孩子深入溝通和交流

整天忙於工作的父母,幾乎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缺乏親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種情況下,父母更是無法清楚明了地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或者不理解孩子的行為。這時父母就會很容易出現盲目批評孩子的情況,更會讓孩子討厭父母。

每一個孩子在內心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引起父母的注意,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與理解。因此,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注程度如何,對孩子的行為和生長持何種態度都會成為影響孩子發展的關鍵因素。

父母的關注和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

1、少反對,多支持

當孩子在提出一些比較新奇的想法和建議時,父母儘可能地要給予孩子支持,少投反對票。這樣孩子就會變得積極樂觀,而且更加勇敢,敢於去嘗試和學習新事物。同時,孩子在內心會覺得父母很關注和在乎自己。這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影響就會比較好,孩子也樂意聽取父母的意見和批評。

2、少訓斥多鼓勵

孩子犯錯後,父母要少訓斥,少批評,多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更有自信,不畏困難和挫折,還會讓孩子知道父母很關注自己,並且能夠理解和包容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孩子就會心懷感恩,不會與父母唱反調,對著幹。

3、保護孩子自尊心,尊重孩子

自尊心,人人都有,即使三兩歲的孩子都不喜歡被批評和訓斥,更討厭父母當別人的面批評自己。自尊心會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勇敢,是每個孩子內心屬於自己的一種驕傲。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後,就會變得消沉,自卑,膽怯。因此,家長減少對孩子的批評,訓斥,也是保護孩子自尊心的一種方式,更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每一朵花都有屬於它盛開的季節,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長到屬於自己的花期時,便會怒放出最燦爛的花朵。而孩子的怒放,需要父母的呵護和關懷,才能夠讓孩子燦爛的盛開。無盡的批評,訓斥,只會讓孩子錯過盛放的花期。

孩子犯錯後,你經常批評孩子嗎?

相關焦點

  • 錯誤的「挫折教育」,會讓小孩成長適得其反,很多家長都犯錯誤了
    父母覺得這就是挫折教育,來激發孩子的動力學習和轉變。不!語言暴力是無法讓孩子成長和變得更好,還會讓孩子走向兩種極端,一種是自卑卻無法改變的思想;還有一種是走上極端的犯罪道路。 長期錯誤的"挫折教育"讓孩子"習得性無助"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讓受教育的孩子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遭受到挫折,並且能夠從中反思得出意義,從而激發孩子的潛能。而不是一味的打擊嘲諷,讓孩子吃不必要的苦難。 關鍵是讓孩子學會在困境中永遠樂觀的心態,和永遠前進的腳步。
  • 家長不斷批評孩子,只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不會「愛自己」
    父母不斷批評孩子的方式,與其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就是通過不斷否定孩子的成就、批評孩子的行為,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檢討之中。最後孩子會得出自己是個不值得被愛的人,他會採用停止愛自己,自暴自棄地成為父母口中那個不完美的小孩。
  • 父母的期望過高,會令孩子產生壓力,父母要讓他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那麼,孩子會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受到很多挫折和打擊。例如,兩歲的孩子可能在父母的教育下,會認識了很多字,但是,他卻不懂得這些字所代表的含義;三歲的孩子在父母的教導下,能背很多唐詩,然而,他卻理解不了這些唐詩的意思,只是很機械地跟著背,這些學習,實際上都是無效的學習。
  • 孩子遇到困難猶豫不前?家長不妨「輕推」一把,助力孩子前進
    但其實,將孩子推出去,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生活中學會獨立,而不是只知道一昧地依賴家庭和父母。因此,家長應該學會"心狠"一些,將孩子推出去時要果斷且不要回頭。要知道,"輕推"一把是為了給予孩子成長的動力,是為了讓他更好的成長,這並非是對孩子不管不顧。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否則,如果等他青春期,你才開始對他說「不」時,他除了哭鬧、氣噎、打滾,還有威脅父母的選項。所以,3歲後,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說「不」的藝術。03如何提高逆商:適當地讓孩子「受點氣」有的父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 經典電影《獅子王》解析:孩子的自卑感正確引導,可化為前進動力
    這部電影激勵了很多已經為人父母,但是心中依然住著一個辛巴。不過除了欣賞電影中小獅子王辛巴的逆襲成長,其中反映出的教育問題同樣值得家長關注。《獅子王》中辛巴的自卑感所帶來的影響:辛巴作為王國的小王子,他從出生開始就註定會繼承父親的王位,但是他的叔叔刀疤卻一直想要取代辛巴父親成為國王。
  •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和孩子聊懂聊透5個問題,找準前進的方向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和孩子聊懂聊透5個問題,找準前進的方向孩子讀中學了,進入青春期後,就站在了人生的重要節點上。有些話,家長不跟孩子說,是沒有人會跟孩子說。家長要和孩子聊懂聊透以下5個問題,找準前進的方向。
  •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父母的肯定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而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之中,即使知道哪吒是魔丸降世,會為禍人間,即使整個陳塘關的村民都嫌棄哪吒,哪吒的父母始終是站在他這一邊的。父親對哪吒說:「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永遠不要放棄。」
  • 「獎勵教育」好不好?父母應激發孩子動力,讓孩子找到價值和意義
    這時父母就需要提供更大的物質刺激,讓孩子重新產生動力,沒有物質不行,物質太少也不行,沒有吸引力的物質也不行。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失去內在的動力,沒有物質刺激,也就不會再繼續努力,最終還是回歸原點。其次,一味的物質獎勵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 睿智燈塔-父母的及時「閉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比母親還高出一頭的孩子,有的時候也會忍不住的以「實力」拒絕挨打,但是被揍的情況居多。終於,在孩子與母親的又一次衝突之後,孩子自己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地跑到了爺爺家,爺爺以為孩子的媽媽知道,就沒有告訴孩子媽媽。這件事情的發生,著實嚇壞了這位母親,也讓這位母親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 冷靜的態度,才是做好教育的態度
    情緒方面人們隔一陣時間會感覺自己特別容易被負面情緒所包圍,心特別累,說話時不經意間會提高嗓門,看什麼都覺得多餘不順心,缺少著一絲耐心,做事時失去了動力,本來計劃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事情,總是拖延。認識方面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要明白教育是尊重生命、關注個性、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營造一種自由和諧開放和創造的狀態。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人生的必修課
    和父母爭執、成績不理想、犯錯怕遭責罵......這樣不能稱之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鮮活生命凋謝的緣由。 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們的孩子亟待補上挫折教育課。
  • 畫荻特約督導、中學教師付小芳:家長是孩子前進的核心動力
    很多人認為學校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因為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是最長的,對老師的信服度也是最大的。這麼多年的班主任經歷,我聽的最多的話就是:「孩子不聽我們的,就聽老師的。」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對於絕大部分學生來說,家長才是他們前進的核心動力。他可能不會順從你,但是你的話他肯定是聽了的,並且聽進去了。
  • 孩子被批評後是尋死覓活,還是愈髮長進?取決於家長的溝通方式
    大人們總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一點兒小事就承受不住,殊不知,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是這些小事。同樣是批評,為何有的孩子尋死覓活,有的卻愈髮長進呢?小雨的父母都是老師,平時對她的教育非常嚴格,哪怕是犯了一點兒小錯誤,都會遭到數落和批評,可是小雨卻越挫越勇,學習成績越來越好。
  • 孩子80%精力對抗父母騷擾?無知的父母,才是孩子學習最大阻礙
    黃老師說:「喜歡推卸責任、羞辱、批評孩子的父母,會給孩子人為製造很大的阻礙!因為孩子的內驅力,往往都是被家長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扼殺掉的。」舉個例子,輔導作業的時候,很多家長總是說:你怎麼又是這樣做?我不是告訴過你嗎?你怎麼總是記不住!你腦子怎麼了!
  • 孩子膽小怕事,父母應該怎麼辦?
    比如怕上臺講話,怕狗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害怕的事情,但是有很多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膽小怕事,沒有責任心擔當感,遇到事情總是選擇逃避。如果你的家裡有孩子是這種情況,家長就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 父母的這四種行為,足以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拿孩子作比較在孩子小的時候,估計聽父母說得最多的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好,再看看你……」可能父母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是無心的,但很有可能因為這些話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因為這些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
  • 父母的管教不當,會改變孩子的命運
    為人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感受的和我們做父母的是一樣嗎?決定孩子意識和思維質量的高低,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外界因素,而是對孩子的理解和管教孩子細節的培養及方法。如何讓孩子感受愉快的成長,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一起來聊聊關於教育孩子的幾點誤區?
  • 孩子拖延完全歸咎於孩子?這才是拖延的根源,父母早知早受益
    還有些孩子在骨骼肌或細小動作方面發育較遲緩,會出現握筆或寫字比其他孩子慢的情況,此時若父母批評孩子速度慢,就會使孩子產生極大的挫敗感,越做越慢。2、父母給孩子貼標籤孩子做事情沒有按照要求的時間完成,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很重要,如果父母這樣批評孩子:「你怎麼總是這麼磨蹭,真是一個拖拉大王!」,那麼孩子可能就會對自己做事拖拉深信不疑,認定自己就是一個「拖拉大王」。
  •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了解「羅森塔爾效應」,父母做到正念
    以孩子的考試成績為例,孩子可能這一次只考了60分,家長也必須要承認孩子只考了60分這個事實;同時,希望孩子考90分這個念頭,家長應該用積極的態度重新審視。 在強化自己腦海中孩子能夠考90分的同時,也要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意識,「我相信你慢慢的會能夠考到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