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蜜蜂分布世界地圖公布,填補了知識空白,也讓科學家吃驚了

2020-12-15 騰訊網

「勤勞的像小蜜蜂一樣」,小學的作文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比喻,似乎我們對蜜蜂十分熟悉,但其實我們對它們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比如,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種蜜蜂嗎?

蜜蜂、大黃蜂、胡蜂、瓜蜂…..我們能叫上名字的可能不超過10種,就算是這些能叫上名字的,很多時候也不屬於蜜蜂。

其實就蜜蜂而言,它們的種類多得難以想像——總數超過20000種,這意味著蜜蜂的種類比鳥類和哺乳動物總和還要多。

對於研究蜜蜂的專家來說,這些小知識可能不算什麼。然而,直到現在專家們還是不清楚這些物種是如何在世界各地分布的。

首張蜜蜂分布地圖

近期,來自中國、美國和新加坡的一組研究人員,通過合併和過濾超過580萬份蜜蜂出現的公共記錄,建立了世界範圍內蜜蜂多樣性的第一張全面圖片(如下圖)。

圖為:蜜蜂分布情況,顏色越深種群越豐富

無論對於外行人員,還是那些專業的人員,這張地圖都是有些讓人吃驚的!

不懂蜜蜂的人會驚訝地發現,中國和美國是蜜蜂的集中地,美國甚至可能是蜜蜂種類最豐富的國家,而非洲和中東的大片土地沒有出現過蜜蜂。

另外,總的來說,北半球的蜜蜂種類比南半球的多,這也證實了之前的假設:蜜蜂更喜歡出現在乾旱和溫帶地區,而不是熱帶地區。

這種分布形式與生物學中的「緯向梯度」模式相悖,大部分物種(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多樣性是從兩極向赤道,隨著維度的降低而增加。

蜜蜂是一個例外,它們同樣是遠離兩級的物種密度更高,但是隨著靠近赤道反而出現遞減的趨勢,科學家稱這種物種分布情況為「雙峰緯度梯度」。

緯向梯度就像一個單峰駝一樣,而雙峰緯度梯度更像一個雙峰駝!

這張圖片對於蜜蜂專家來說,它為預測蜜蜂的地理分布和解釋物種的相對豐富性提供了一個基礎。

以前的全球蜜蜂分布數據集要麼不準確、不完整,要麼難以解釋。這張世界地圖清楚地表明,蜜蜂更喜歡乾燥和溫帶地區,而不是潮溼和熱帶地區。

但是,為什麼蜜蜂在乾旱地區活得更好?

這確實有點違反直覺,不過仔細思考下,也就合乎情理了。

簡單的答案就是食物。在熱帶雨林地區(低緯度)主要的植被類型是木本,而木本能提供的花粉比草本要少得多。

另外,蜜蜂不喜歡太潮溼。其實蜜蜂的一些近親是很喜歡潮溼環境的,比如它的表親螞蟻就是在熱帶地區種群分布達到頂峰。

但是蜜蜂很難在潮溼的地方生存,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溼度可能通過破壞花粉資源而限制蜜蜂的分布。

蜜蜂對「傳粉事業」有著傑出的貢獻,在許多國家,它們是頂級授粉動物,它們通常訪問90%的主要作物類型,是農作物最離不開的動物之一。

熱帶地區少了蜜蜂,對植物的傳粉確實有一定影響,不過在那些地區,傳粉是由各種各樣的替代物種完成的:黃蜂、飛蛾,甚至是蟑螂,不過這些物種和蜜蜂相比,無論是「專業度」還是「專一度」都差多了,好在花也不多。

蜜蜂種群正在急速下降

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蜜蜂的數量一直在減少。在美國,蜜蜂的數量在1948年到2008年間下降了60%。在歐洲,12種野生蜜蜂處於極度瀕危狀態。

這種趨勢對農業有潛在的危害。全球每年有超過5500億美元的農作物面臨授粉者流失的風險。蜜蜂的減少將導致農作物產量甚至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

圖為:蜜蜂和黃蜂並不屬於同科

最後

更好地了解蜜蜂可以增加我們保護它們的機會,雖然這只是簡單的一張地圖,但它已經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蜜蜂了。

這張地圖有助於查明世界上其他方面研究不足的地區的蜜蜂多樣性熱點,甚至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蜜蜂將如何對氣候變化作出反應(例如當某些地區的天氣變得更潮溼時)。

雖然很多時候蜜蜂不是很起眼,但蜜蜂確實就像我們讚美它們那樣值得我們關注和保護!

相關焦點

  • 蜜蜂世界分布圖公布,為何愛因斯坦說,它滅絕了人類難以生存?
    蜜蜂和人類有何關係?第一張分布圖公布,與愛因斯坦預言有關?來自於中國,美國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對比分析合併之後,製作了一張全球的蜜蜂分布地圖。這是有580萬份立峰出現的公共記錄,共同整合而成的,顏色越深的地方,蜜蜂的種群越豐富,通過圖片可以看的出來,中國和美國是蜜蜂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而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沒有出現過蜜蜂,北半球要比南半球多很多。
  • 全球首張「蜜蜂地圖」出爐!非洲、中東大量蜜蜂種類未被發現
    全球首張「蜜蜂地圖」出爐!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起草了第一張全球蜜蜂多樣性地圖,以幫助追蹤這種重要授粉者的種群分布。地球上生活著大約2萬種蜜蜂,但是關於它們分布的精確的、彙編的數據一直缺乏。
  • 美國科學家發現小型暴龍超科的新種恐龍,填補恐龍演化史空白
    據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5月6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美國科學家報告發現一個小型暴龍超科的新種恐龍。這些標本包括兩組可追溯至約9200萬年前的幼年個體骨架,新種恐龍的發現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的一個重要空白。
  • 科學家繪製最大宇宙三維地圖,涵蓋200多萬個星系!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經過為期5年的深入勘測探索,最新發布了「迄今宇宙最大的三維地圖」,涵蓋了200多萬個星系,跨越宇宙110億年歷史。這張詳細的宇宙地圖將幫助天文學家拼湊出叫做「間隙期」的一段宇宙黑暗膨脹時期。該項目首席研究員、美國猶他大學宇宙學家凱爾·道森說:「我們對宇宙的遠古歷史和近期膨脹歷史都非常了解,但是中期的110億年存在一個令人費解的間隙期。五年以來,我們一直努力填補這一空白,揭曉其中的秘密。」
  • 英科學家成功記錄白細胞吞噬病毒全過程 填補業內空白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9月14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日前利用一項新技術成功記錄下白細胞吞噬病毒的完整過程,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實現這項突破的是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和牛津大學的科學家,他們觀測的對象叫做「自然殺傷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由於人體白細胞的個頭太小,而且吞噬病毒細胞的過程十分之快,給科學家的觀測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 斯隆數字巡天最新發布: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
    斯隆數字巡天最新發布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填補了我們在探索宇宙歷史方面可能存在的最重大空白。猶他大學宇宙學家凱爾·道森(Kyle Dawson)領導的研究團隊宣布了這一結果:我們對宇宙的遠古歷史和宇宙膨脹歷史都相當了解,但在110億年的中間有一個令人煩惱的差距,五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填補這一空白,利用這些信息來提供過去十年來宇宙學方面一些最實質性的進展。
  • 科學家發布史上最大宇宙3D地圖,包含400多萬個星系
    據法新社報導,該地圖被命名為「擴展重子振蕩光譜調查」(EBOSS),基於斯隆數字天空調查(SDSS)的最新觀測結果,數據收集自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架光學望遠鏡,歷時六年之久。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3D地圖在地圖上與60億年前的宇宙有關的部分,研究人員觀察到了最古老和最紅的星系。
  • 外媒關注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將填補10億至30億年前月球歷史知識的空白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地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收集月球巖石的國家。 美國華盛頓大學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布拉德·喬利夫表示,這些樣本將有助於填補大約10億至30億年前月球歷史知識的空白,還將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濃縮氫和氧氣等資源提供線索。
  • 「蝴蝶爺爺」李貽耀:發現5個蝴蝶新品種填補世界昆蟲學空白
    作為一名中學生物老師,李貽耀幾十年如一日捕捉蝴蝶、製作蝴蝶標本,發現了5個蝴蝶新品種,填補了世界昆蟲學的空白,並將製作的5000多件蝴蝶標本無償獻給國家和學校。這是李貽耀作為一名生物老師的執著,更是他作為一名科研者的大愛。
  • 中國社科院評出2015年度考古新成果 填補多項空白
    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年度「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江蘇興化、東臺市蔣莊良渚文化遺址;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江西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遺址;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入選。
  • 中國科學家填補紅樹林截汙能力的研究空白
    中國科學家填補紅樹林截汙能力的研究空白金羊網  作者:李鋼 周惠宇 徐曉璐  2020-07-01 進一步加深了對紅樹林中毒害物質累積和循環規律及其對鄰近海域生態環境影響的科學認識
  • 青島海洋所編制「高精地圖」 填補西太平洋海域研究空白
    該項目總結了「七五」至「十二五」近30年來的調查資料與成果,將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圖件的比例尺提高到1:300萬,填補了研究區空白,系統展示了中國海-西太平洋深淺地球物理與構造地質特徵,精細刻畫了地球物理場特徵所反映出的地質內涵,科學揭示了中國海在地質歷史時期的時空演化。系列圖件被綜合部門、產業部門、教育部門和科研院所廣泛使用,為國家發展規劃、生產教學科研等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數據。
  • 受蜜蜂敏捷飛行能力的啟發 科學家將開發能穿越狹小空間的無人機
    研究小型下一代無人機的科學家們特別感興趣的是蜜蜂等飛行昆蟲,對這些小動物擠過狹小空間的方式有了新的認識,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一個團隊想像著如何讓飛行機器人做同樣的事情。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以蜜蜂為靈感的無人機研究的有趣進展。哈佛大學的RoboBee是世界上第一個昆蟲大小的帶翼機器人,早在2013年就展示了可控飛行,但最近又學會了如何潛入水下,甚至再次飛出水面。
  • 震驚世界的十位蒙古族科學家
    與王助共同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浮塢(供水上飛機用的浮站)。科學家,澳大利亞技術科學及工程院院士。生於重慶,原籍江蘇省如皋市,系元世祖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帖木兒後裔。1960年赴美國留學,先後獲得應用數學碩士和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在光學、表面化學、高分子及鐳射技術等廣泛的研究領域裡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他主持發明的澳大利亞鈔票所用防偽特殊油墨,獲得了世界專利。
  • 阜陽市醫院這項技術填補了省內空白
    阜陽市醫院這項技術填補了省內空白 2020-05-28 04: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史上最完整3D宇宙地圖!從地球穿越到宇宙邊界,解密138億年歷史
    這堪稱是近年宇宙學最重大的進展,科學家19日一併公開了宇宙地圖,以及與其相關的23篇學術論文,當中顯示逾400萬個星系與明亮類星體的詳細測量結果,包含規模與發出訊號。3D宇宙地圖屬於該計劃的子項目「eBOSS」(Extended 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Survey,延展重子振蕩光譜調查),eBOSS結合了SDSS先前的成果,找到更多隱藏在黑暗宇宙裡的類星體和暗星系,充實科學家對宇宙演化的理解。
  • AC313填補國產大型直升機海上執法搜救領域空白
    該型機投入運營,填補了國產大型民用直升機在海上執法搜救領域的空白,支撐我國水上執法、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 解決國家海上領域急需大型直升機的問題,具有重大的社會和軍事效益。 AC313首開國產直升機應急漂浮試飛先河,填補了國產大型直升機應急漂浮系統研製的空白。這標誌著AC313直升機不僅能陸地起飛,還能「水上著陸」,應用範圍可覆蓋我國全疆域。「空中應急漂浮系統充氣試驗」要求,AC313直升機以140千米/時的速度前飛時,飛行員啟動應急漂浮系統,對直升機兩側的4個氣囊進行充氣,以此確定應急漂浮系統待命狀態下的最大速度限制,並確保氣囊充氣過程中姿態變化可控。
  • 中國海洋科學家 | 海洋原生動物學家鄭守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現代有孔蟲研究尚屬空白,研究資料缺乏,鄭守儀通過多方努力,短期內收集了大量有孔蟲的參考資料,開創了我國現代有孔蟲研究工作,這項工作在世人眼裡是枯燥乏味的,但鄭守儀卻在這微觀世界裡樂此不疲,她要爭分奪秒,儘快填補我國在該研究領域的空白並追趕國際領先水平。
  • 深圳口述史|邱韶華:貢獻專業力量填補國內偏光片空白
    26歲,我和同事們一起研發出合格偏光片,並於1999年9月順利通過當時的深圳市科學技術局(下簡稱「市科技局」)技術成果鑑定,填補了國內產品空白。33歲,我成長為總工程師。我的成長得益於深圳的氛圍和公司破格提拔人才的環境。深圳是一個創新的城市,只要你肯努力,就能抓住機會,做出一番事業。
  • 這座中國大橋填補世界空白
    在江蘇省鎮江市有這樣一座千米跨度懸索橋Ta實現了全長6.409公裡懸索橋一跨越江Ta解決了懸索橋容易晃動的難題Ta是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運行荷載最大、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Ta填補了世界高速鐵路懸索橋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