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開篇序
人生在世,什麼是舍?什麼是得?也許便是:沒有能力的人得不來,沒有感悟的人捨不得。舍與得之間蘊含了人生最高深奧妙,深諳其中奧妙的人便會知道,這舍中有得,得中亦有失。
生活在如今的時代,我們該做的就是跳出圈子看清舍與得的關係,再跳進圈內體悟舍與得的人生哲學。該得的時候不放棄,該舍的時候要摒棄,不要讓自己迷失方向,沉迷其中。須知: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絲毫不舍,如何能得。
02有舍才有得
很久以前,有一位信徒向無心禪師訴苦:「大師!我的孩子非常吝嗇,不但對善事漠不關心,甚至連家人遇到困難也不肯幫忙。所以請大師一定要去我家對他進行開導。」
無心禪師點頭答應,便和這位居士一起來到他的家中。他發現信徒的孩子果然十分吝嗇,僅給禪師倒了一杯白水,連一點點的茶葉也捨不得放。但無心禪師並不計較,只是不知道為何,他要用兩個拳頭夾著杯子來喝水。
信徒的孩子見狀突然笑了,無心禪師問他笑什麼,他說道:「大師,你的手是不是有舊疾呢?為何總是攥著拳頭?」
無心禪師聽見後反問道:「攥著拳頭不好嗎?我若是天天日此呢?」居士的孩子笑著說:「那就真是要趕緊醫治了,日日如此下去,豈不是要成畸形了?!」
無心禪師「哦」了一聲,如同聽懂一般,伸開手,卻又總是扎煞著五根手指,幹什麼也不肯合攏。信徒的孩子又被他的樣子逗樂了,笑著說:「大師啊,你的手總是這樣,還是不正常啊!」
無心聽見後又點了點頭,認真地說:「總是攥著拳頭或總是伸開巴掌都不正常。這就如同我們的錢財,若是只知死死地攥在手裡,總也不肯鬆開,年年歲歲,人的思想就會變成畸形;若是大撒手,只知道花用而不知道儲蓄,也是畸形。錢,是流通的,只有流轉起來,才能實現它的價值。」
信徒的孩子聽到後羞愧的臉紅了,因為她明白了禪師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變相勸說他的吝嗇慳貪。雖然道理他都懂,但總感覺得受到了挫折,想給禪師出個難題,挽回些面子。
這時,他家裡養的一隻小兔子跑了進來。他靈機一動,將小兔子抱了起來,對無心禪師說:「大師,您看這小兔子多可愛呀,跟我們人類的模樣差不多。」
無心禪師順著他的話開玩笑地說:「它比人多了一身毛,若肯能捨棄,就可以做人了。」信徒的孩子接著說道:「您法力無邊,請想方法把它變成人吧。」
信徒聽到孩子無理要求,一邊訓斥他年少的荒唐,一邊向禪師道歉。誰知無心禪師認認真真地說:「無妨!我可以試試看。不過,能不能變成人,主要看它自己。」於是禪師伸手拔了一根兔毛。
小兔子痛得吱吱亂叫,從女主人懷裡掙脫了出來,逃之天天,不見蹤影。無心禪師長嘆一聲,搖著頭說道:「唉,它如此的一毛不拔,怎麼能做人呢?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絲毫不舍,如何能得?」
03感悟
世上大多事其實確實如禪師所言,錢是流通的,只有花掉才能實現它的價值,會運用錢財的人才是懂得用財者。
財富可分有形和無形,一個笑容可以讓人歡喜,一句好話可以讓人開懷,錢不一定要留給子孫,貢獻國家、社會,幫助他人都是很好的用財之道,當舍時肯舍,才是用財之道,才能再有所得。
捨得給予,是一種心靈的富足。人世間的很多東西,並沒有固定的主人,也沒有永遠的歸屬。如果不懂得取捨,往往會失去的更多。
捨得,不是簡單地放下,而是在人生擇中的擔轉與突破。所謂捨得,有舍才會有得,舍在先,得在後。捨得之間,暗藏人生玄機,只能靠自己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