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姜子牙故裡,鎮平太公湖溼地,一泓智者之水,匯成生態典範

2020-12-14 綠字營

南陽山水間,智慧敬自然。

在南陽西三十裡的杏花山下,有座萬畝太公湖,湖叉縱橫、深不可測,煙波浩渺、遙望無邊,儘管這裡落霞孤鶩天水一色,風清水碧魚鳥相戲,大家卻一向只是僅把它作為一項造福鄉民的水利工程設施,養育著一方百姓,至於形成一地小氣候澤被蒼生,又是厚重文旅資源常為考古探訪,卻又小眾的如同長在深閨人未識黃毛丫頭一樣,不為人知,不被關注,不受重視。

直到近些年綠色生活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期待、所接受,姜子牙這個名字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南陽姜子牙的故裡也開始慢慢被喚醒,這一座萬畝湖泊溼地才終於映入遊客的眼帘裡,驚嘆在中原的腹地,竟然還有這樣一方宛若仙境的可靜思、可闊談、可獨釣、可共生的悟道、修行天地。

這裡就是姜子牙故裡的杏花山太公湖洞天福地。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出生在宛地申呂之國的呂國,以七十二歲拜相,主持興周滅商大計,護佑周王朝八百年福祚江山而享譽萬世。據傳說姜子牙作為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師,歲壽139歲,是九合諸侯齊桓公的齊國祖先。

在一本講名叫《封神演義》的故事中書,姜子牙作為道門代表、替天封神,將神人雜居的時代推向神管神世界,人管人世界的人類新紀元的時代,因此也可以說姜子牙就是人本主義事業的奠基人。

雖然後世還有視姜尚為百家之師的盛譽,但在今天,我們主要從歷史角度把他作為一名偉大的軍事家來學習,以及稍微探討一下以他在民俗文化中的影響力,如何來融合進旅遊產業的項目設計。

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除了五經四書、諸子百家與黃帝內經方面的典籍之外,還有一系經典很多人可能都不是十分了解,那就是武經七書,但是要要說到另外四個字——「文韜武略」——的話,又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其實這個文韜武略就是武經七書裡的第一部書《六韜》俗稱太公兵法,也就是在這部書裡,太公提出一個飽含政治智慧、治國理念的哲學思想: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太公的以天下之利為利,以天下之害為害、以天下之樂為樂、以天下之之生為務的愛民貴民、順民、富民思想,以及以大農大工大商為核心的三寶思想,與宋代範仲淹的「憂樂」思想,今天的生態文明思想在內核方面一脈承傳一樣,至今仍然能夠引領潮流。

在這樣的基礎上,杏花山、太公湖旅遊與民生突然就變得生動起來,更何況,在這樣靜美的湖畔,還有近萬畝的櫻桃園,每年春夏,到這裡採摘一番之後,攜一枝釣竿,泛舟湖上,就著鮮豔櫻桃,小酌幾杯綠蟻新酒,融化在碧波上、清風裡、白雲間。

相關焦點

  • 南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薄學斌到鎮平調研工作
    南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薄學斌到鎮平調研工作 2020-12-04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陽白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在蓮花溫泉舉辦第二十二屆「世界溼地日」宣傳活動
    來自南陽蓮花書畫院的12名書畫家在現場義寫春聯、古詩詞和溼地宣傳口號標語,在各位書畫家認真的創作下,一幅幅作品豐筋多力、飄如有雲。著名書法家張士武每幅作品,筆力遒勁、力透紙背,受到大家的追崇。蓮花溫泉總經理、南陽著名青年詩人、書法家郭金洋的「共飲白河水,同住萬家園」和「馬到成功」更是豪放灑脫、蒼勁有力,吸引了眾人。
  • 山清水秀雲海奇 詩畫家園幸福地——光影中國網聚焦大美南陽風光
    漫步南陽城區,道路兩旁花木茂盛,公園溼地綠樹成蔭,房前屋後花團錦簇,天藍,地綠,水清,氣爽,令人心曠神怡,沉醉其中。近年來,我市推動園林綠化高質量建設,傾心打造五光十色、奼紫嫣紅的世界月季名城,提升了南陽人民的幸福指數和自豪感。神秘寶天曼 李志來攝於內鄉綠水繞青山,美在山水間。「水得雍容氣,山含磊落姿」。
  • 湖南一湖四水實施退耕還林還溼 「溼地綠環」釋放生態紅利
    一湖四水實施退耕還林還溼,構築綠色生態屏障——「溼地綠環」釋放生態紅利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尚武 通訊員 歐日明盛夏時節,記者踏訪湘江流域的浯溪、萱洲、唐家湖、蘇託垸、洋沙湖,溼地景觀撲面而來溼地號稱「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蓄洪水、維持碳循環等功能。保護「母親河」,守護碧水長流,離不開溼地的「腎功能」。2015年,湘江保護和治理實施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率先啟動退耕還林還溼試點。此後逐步推廣至湘、資、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區。
  • 百分之90的鎮平人都不了解北頂道教聖地產生的文化背景 .
    遠古時期,人們把春天黃昏時南方的若干星星想像成一隻大鳥的形狀,稱為「朱雀」,把東方若干星星想像成一條龍的形狀,稱為「青龍」,把西方的若干星星想像成一隻虎的形狀,稱為「白虎」,把位於北方的若干星星想像成龜蛇相撞的形象,稱為「玄武」。後來,玄武由遠古人類崇拜的動物神、星辰神演變為守護北方的將軍,脫離動物神的形象而人格化,這是一個質的轉變。
  • 伏陽學校全體師生鎮平一日遊
    5月20日,我校組織全體師生先後到鎮平縣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彭雪楓紀念館,中原八大名寺之一、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菩提寺,姜太公祖籍太公湖參觀遊玩
  • 一泓深藍的湖 一座生態的城——雲南澄江:因水而秀因石而名
    9月26日,由澄江市委、市政府和雲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澄江市委宣傳部、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宣傳策劃中心承辦的「一泓深藍的湖 一座生態的城——2020全國黨媒走進澄江市」啟動儀式在澄江舉行。此次「2020全國黨媒走進澄江市」活動為期三天,活動期間,來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北京日報、雲南日報、浙江日報等多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的記者齊聚澄江撫仙湖畔,走進「詩與遠方」。
  • 「攜手奔小康」南陽鎮平:小小雙孢菇 拓寬群眾致富路
    今年年初以來,南陽鎮平縣引進雙孢菇種植業,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鎮平縣郭莊回族鄉孫樓村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裡的雙孢菇迎來了第二茬成熟季。南陽鎮平縣郭莊鄉孫樓村村民姜坤華我今年承包兩個大棚,產量差不多,銷售什麼都不用擔心,縣裡都承包,所以這個前景還很好。進入豐收季,村裡和姜坤華一樣忙碌的村民還有很多。
  • 鎮平民間故事​:鎮平城隍廟與閣老廟的故事
    吳子林      據歷史記載:霸王項羽圍困滎陽,漢王劉邦危難之時,大將軍紀信乘王車狂至,使漢王死裡逃生,觸怒了項羽,以火焚身。元朝始祖忽必烈封紀信為都城隍,明朝太祖朱元璋加封紀信為鎮平城隍,明洪武三年始建鎮平城隍廟。清同治十二年,知縣張薇又重修鎮平城隍廟至今。據傳,高丘紀家河人士乃紀信之後裔。故,奉紀信為本邑城隍,千秋萬代祭祀,萬世萬民瞻仰。
  • 懷九河 涓涓細流匯成生命之水
    懷九河發源於延慶縣大莊科鄉,由漢家川、東二道河、慈母川等山溪匯成,自懷柔區九渡河鎮東宮,流經九渡河、四渡河,在前辛莊匯入懷柔水庫。懷九河流域山、水、林、丘縱橫,地貌多樣,旅遊經濟發展較快。花木村附近的花木泉,有泉眼多處,大部分掩藏在懷九河河道中。這些溪流匯集到懷柔水庫,然後經過京密引水渠,成為供北京市民飲用的「生命之水」。
  • 情在「一泓清水」 書寫「奮進之筆」
    近年來,南陽師範學院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主動融入南水北調國家戰略,在服務南水北調中線水安全國家戰略中迎來事業發展的新輝煌。    突出辦學特色,凝練「水安全」特色學科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根據學校辦學定位需求,南陽師範學院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凝練「生態安全與水資源保護」特色學科群,以高水平人才隊伍驅動學校新發展。
  • 涓涓之水 匯成江河
    普通人創造著生活,普通的生活譜寫成最壯闊的歷史。面對災難,是這樣;災難過去,依然是這樣。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這句話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上,會讓人們品出不同的意味。新冠肺炎疫情給這個冬天蒙上了一層陰影,也讓我們對普通人生出許多感慨。我們感慨於他們的普通和不普通,我們感慨於普通和英雄的辯證,我們也感慨普通人創造了歷史。災難面前,普通人常常展現出英雄的一面。
  • 「雲慶賀」世界溼地日 || 溼地歌單
    一說「溼地」就會想河流、湖泊、海洋、沼澤……張雨生的《河》,唱作俱佳深邃清澈的聲音唱起「當你平躺下來,我便成了河,迴繞你的頸間」世間柔情化為一泓清泉眼前浮現羊山溼地的三十六曲溪張雨生在芒果島用音符譜寫觀音山和淡水河的戀情時番薯島上的三十六曲溪微微一笑:其實,我對羊山大地也這樣一往情深呢
  • 雲南澄江:守護一泓清水 福澤一方沃土
    為了守護好撫仙湖生態,多年來,澄江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格按照「保護第一、治理為要、科學規劃、綠色發展」的思路,堅持「生態立市」發展戰略,舉全市之力打好撫仙湖碧水保衛戰,全面推進山湖同保、水湖共治、產湖俱興、城湖相融、人湖和諧。
  • 生態環境部水司調研觀瀾河人工溼地公園
    11月13日上午,生態環境部水司一行來深調研觀瀾河人工溼地公園,省生態環境廳、市生態環境局及觀瀾河流域管理中心相關人員等參加調研。觀瀾河人工溼地公園一期工程於2009年投入運營,二期工程於2018年投入運營,進水來源於龍華水質淨化廠,該廠提標改造工程完成並投產後,溼地公園進水水質標準從一級A提升到準四類,出水標準一直保持在三類。調研組在現場聽取溼地有關情況匯報,了解觀瀾河幹流水位、水質等基礎水文信息後,對觀瀾河流域在生態環境改善、水汙染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 【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巡禮濮陽縣篇——公西集村:千年遺風今猶在 聖賢故裡展新姿
    過去的公西集村一窮二白,除了黃土地就是黃河水,基礎建設落後,青壯年只能外出務工維持生計。近年來,公西集村將旅遊產業和扶貧產業有機結合起來,融合發展,將昔日聖賢故裡逐步打造成旅遊的熱門景區。為利用好歷史文化資源,公西集村委託廣州名陽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依託公西華、閔子騫的儒家文化底蘊,本著「保護生態,突出鄉野」「挖掘整合,突出文化」的設計原則,通過挖掘自然資源、民俗資源、文化資源,對原有村落進行改造提升。
  • 打造中原生態水城 漯河又一溼地公園「亮相」
    漯河西城區水韻花溪溼地公園一景最近,經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漯河市西城區水韻花溪溼地公園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為漯河市增添了一處獨具特色的旅遊網紅打卡地。水韻花溪溼地公園是漯河西城區18公裡環城水系中的重要節點之一,也是漯河市打造中原生態水城的重點工程,溼地公園內被設計成桂花段、桃花段、櫻花段、紫薇段、海棠段5個主題植物帶。東北側高崗區域為古城遺址公園,與月灣湖公園、小南湖溼地公園融為一體、互為補充,共同構築一個500餘畝的溼地水景公園,是漯河市目前最大的水生態公園。
  • 鎮平:砥礪奮進謀發展 奮力譜寫新篇章
    6月23日,《南陽日報》「踐行『三起來』聚力高質量建設大城市·縣市區委書記系列訪談」推出鎮平篇《奮發蹈厲全面推進宛平一體化》,在全市特別是在鎮平縣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熱議。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刻領悟省委、市委對鎮平的新要求和新定位,積極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的要求,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只爭朝夕,乘勢而上、主動作為,推進宛平一體化,開創新時代鎮平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世界溼地日 | 溼地與水 同生命 互相依
    2021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與水—同生命,互相依」 。旨在認識溼地對維持全球淡水儲量和水資源的重要貢獻,突出溼地和水之間「同生命、互相依」的關係,強調溼地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存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保護溼地的重要性。《國際溼地公約》把溼地定義為: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靜止或流動、淡水或鹹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淺於6米的海水區。
  • 五聖故裡,臥龍之地,河南南陽必遊的八個旅遊景點
    南陽古稱南都、帝鄉,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是楚漢文化的發源地,有五聖故裡、臥龍之地等美譽。這裡的風俗民情極具特色,藝術豐富多彩,飲食美味,特產眾多,自然景觀兼容南秀北雄,風光秀麗,景色優美。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河南南陽必遊的八個旅遊景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