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跑步 45 分鐘,不如鍛鍊 2 分鐘?!BBC揭秘運動真相……

2020-12-18 澎湃新聞

夏天到了,甩掉贅肉是無數人的夢想。

減肥往往讓人聯想到長時間渾汗如雨的運動。

於是,每次減肥前,我們都給自己定下「宏偉」的目標:跑步半小時,瑜伽45分鐘,走路10000步。

很多人剛邁出減肥的第一步,就因為堅持不了敗下陣來,選擇繼續跟贅肉和平共處~

減肥效果真的跟運動時長完全劃等號嗎?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回報?

BBC的一個健身紀錄片給出了令人興奮的答案:

短時間運動的效果並不比長時間運動的效果差;

只要方法得當,每周2分鐘就能達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

一開始看到這個結論,我跟大家一樣覺得匪夷所思,於是找來了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一探究竟。

紀錄片的主持人麥可·莫斯利教授(Dr Michael Mosley)是一名醫學記者,他一直在探尋花最少的時間、力氣獲得最大回報的運動方法。

由此,他拜訪各個領域的運動專家,試圖找到超高效率的健身方式。

沒想到真被他找到了!

如果你也想在減肥健身這件事上事半功倍,下面的內容就要拿小本本記下來了。

01

走一萬步,不如走3000步

走一萬步,竟然比不上3000步?實驗數據告訴我們,這是真的。

這個結果對于堅信「日行萬步,健康常駐」的人來說,無疑是顛覆性的。

為了探究走路運動的秘密,莫斯利教授邀請了6位員工進行走路實驗,並讓謝菲爾德哈萊姆大學的羅伯·科普蘭教授負責次實驗。

6名志願者被分為兩組:

第一組:每天走 1 萬步,不限速度,大約 8 公裡。走路形式也不限,無需單獨抽出時間行走,日常上下班的行走步數都包含在內。

第二組:在日常生活中專門抽出時間完成每天 3 次 10 分鐘,快步走,約走 3000 步,大約 2.4 公裡。

通過對比,看哪一組運動效果最顯著。

實驗中,兩組成員都戴上活動監控器,這能追蹤他們一整天的活動,還可以監測他們的心率。

而心率是衡量我們健康的重要指標。雖然運動時心率加快,但運動能使心功能得到鍛鍊,從而使靜息心率減慢。心率越低,我們的身體也就越健康。

最後的實驗結果令人意外,雖然第一組步數更多,但第二組運動效果更好!

他解釋,這是因為第二組採用的快步走,屬於中等到劇烈的體力運動,強度比平常走路提升了 30%。

因此,鍛鍊的效果並不能完全與運動時長劃等號。掌握了更好的運動方法,在短時間內我們依舊可以達到相同,甚至更好的健身效果。

02

每周訓練2分鐘就能塑形

運動效果跟運動時長不能劃等號,只要加快步伐,3000步就能達到健身塑形的效果,減肥看起來並不難嘛

但莫斯利教授還不滿足於此,他還要找到一種超級無敵高效的運動方式。

這次,他去拜訪了高強度間歇性鍛鍊(HIIT)專家尼爾斯·沃拉爾。沃拉爾安排 6 名白領,參加一項為期 5 周的鍛鍊計劃。

在鍛鍊前,他們測出了這 6 名人員的有氧適能情況。

有氧適能是什麼?

說人話就是一個人吸入並運用氧氣的能力。比如同樣是爬山,有氧適能性高的人一路不帶喘就到了山頂,而有氧適能差的人還沒到半山就氣喘得走不動了。

接下來,這6個人每周在動感單車上進行 3 組 40 秒 的 HIIT 訓練。

每周加起來也就騎車 2 分鐘。不過在這2分鐘內,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去衝刺。

5 周過去後,當6名白領再次接受體能測試時,他們的有氧適能平均提升了 11%,此處我忍不住感嘆一下,2分鐘運動的效果也太太太驚人了!

最最最重點的部分大家get到了嗎,這種超高效的健身塑形方法就是HIIT「高強度間隔訓練」!

也就是讓你在短時間內進行全力、快速、爆發式的鍛鍊,哪怕短短2分鐘,它就足以激發人體肌肉深層次變化,達到健身的目的。

深層肌肉是保持和協調我們身體姿勢的肌肉,它們給脊柱以支撐和保護。許多病痛,比如椎間盤突出、頸部疼痛、肌肉乏力等,都是由於深層肌肉勞損引起,而通過HIIT恰好可以將他們激活,緩解肌肉勞損。

而且適當的高強度間隔訓練還能鍛鍊心肺,改善整個心血管系統,對人體的心臟也有好處。

03

舉輕物與舉重物效果相同

健身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瘦身,更重要的是塑形。瘦骨如柴的病態美早已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具有線條感的健康美才是健身的意義。

所以每次看見明星們秀自己的A4腰、馬甲線,同款「馬甲」好想來一打。然而,想要擁有線條感和肌肉感,核心力量訓練很重要。

增肌的一個很重要方法就是「擼鐵」,但舉重、啞鈴這一類健身器械對於很多女生來說還是難以舉起,舉輕物,又擔心沒效果。

但舉重物和輕物之間的區別真的大嗎?麥可邀請運動研究者斯圖爾特·格雷和瑙伊·斯特凡納奇開展了一場實驗,測試舉重物和舉輕物,哪個效果更好。

這次邀請了5位女性參加為期6周的力量訓練。在實驗開始前,所有人都接受了力量測試,研究人員將記錄她們能舉起的最大重量。

實驗過程中,志願者要求一隻手舉重啞鈴,一隻手舉輕啞鈴,一直到舉到兩隻手都沒有力氣為止。此外,腿部也同樣進行了一重一輕的鍛鍊。

這裡的鍛鍊重點是不論是舉重物還是舉輕物,一定要達到手臂的疲勞點才能放下。

你是不是擔心這樣會練出大小臂來?

訓練結束後,她們重新接受了力量測試,結果表明:

她們雙手肌肉都強化了 18% -19%,雙腿肌肉也強化了 25%,並沒有因為兩邊重量不同而有差別。

這也意味著舉重物跟舉輕物在肌肉訓練效果上並沒有很大區別。

區別只在於時間,舉重物使手臂達到疲勞點的時間更短,舉輕物花費的時間更長。

舉重等力量性訓練對我們的身體靈活性和健康十分重要。大概在35歲時,肌肉會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開始慢慢萎縮。經常不運動,年老時肌肉的萎縮速度要比經常做力量訓練的人快。

想要擁有迷人的線條,但又想節省時間?舉重物就很適合你~

04

適當跑步不會傷膝蓋

運動的好處不言而喻,但運動傷身的言論也一直存在,比如跑步會造成膝蓋磨損,從而更容易患上骨關節炎之類的疾病。

但跑步真的傷膝蓋嗎?為此,麥可專門請教了倫敦聖瑪麗大學鍛鍊家約翰·布魯爾關於跑步的問題。

布魯爾表示,適當的跑步不僅不會傷膝關節,還對膝關節有益。

為此他做了一組實驗,讓麥可在膝蓋部位戴上捕捉器,然後在指定位置走一段距離,然後再跑一段距離,比較兩者對膝蓋的壓力。

在起跑初期,我們可以看見,跑步對膝蓋產生的壓力要遠遠高於走路,然而在一定階段後,壓力就會迅速下降。

並且這些壓力完全在人體可接受範圍內,因為人體構造完全可以負荷走路和跑步。

但即便如此,如果跑步方式不對,比如跑太快、跑太久、在不平坦或溼滑的地面跑步,都可能造成損傷。所以職業短跑運動員,他們的負傷率會遠遠高於普通人。

因此在跑步前我們可以先快走,然後再慢慢有節奏的跑起來。這樣跑步不僅不傷膝蓋,它所產生的規律性壓力,還可以把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帶入關節軟骨,有助軟骨修復生長。

05

高效運動推薦

前面在介紹高強度間隔訓練時,用到的是動感單車。但對於繁忙的上班族來說,並不是隨時都方便去健身房踩動感單車,買一個回來成本又太高。

麥可就介紹了一套不需要任何輔助工具的 HIIT 訓練。這套訓練共耗時 5 分鐘,分別是張臂跳躍、深蹲、快跑。

/ 無輔助HIIT /

1.在運動前先慢跑熱身;

2.再做一分鐘張臂跳躍;

3.再做一分鐘深蹲,不要蹲得過低,把重量放在腳踝上;

4.再做一分鐘原地快跑;

5.最後再重複做一分鐘深蹲和一分鐘張臂跳躍;

這套動作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都可以完成,運動效果可以媲美動感單車。

對於不想舉重,又想鍛鍊核心力量的朋友,我們還可以利用自身的重量來達到訓練效果,比如伏地挺身。

下面給大家介紹4種最簡單的伏地挺身訓練方法,女性朋友們也能輕鬆做到。

/ 伏地挺身 /

1.牆壁伏地挺身,每組50個,做2組。雙腳併攏,身體呈一條直線,保持一定額頻率逐步俯臥。如果覺得難度過小,身體可以遠離牆壁一些;

2.膝蓋伏地挺身,每組30個,做3組。膝蓋撐地,將手撐與臂膀正下方,交叉腳踝於身後,有規律俯臥;

3.半程伏地挺身,每組25個,做2組。找一個籃球或者其他球體放在身體下方,身體俯臥至觸球即可;

4.標準伏地挺身,每組20個,做2組。繃緊身體呈一條直線,並住雙腳,手臂與肩膀並行,逐步俯臥;

這4組伏地挺身為循序漸進過程,當你能順利完成前三組姿勢後,最後的標準伏地挺身你一定也能輕鬆拿下。

06

運動前了解你的身體狀況

不過不論做哪項運動,在運動前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心臟病患者不宜跑步,脊椎病患者不適合遊泳。

因此在運動前我們可以做兩項簡單的體能測試,而這個測試在家也可以做。

/ 起坐運動 /

第一個是起坐運動。看看你需要花多長時間完成10次椅子起坐。

這個測試檢測的是我們身體狀態的一個重要方面:核心力量。通過起坐可以測試我們下肢的大肌肉群,這是我們身體上最大的肌肉群。

通過體能測試你可以了解到,在你的年齡階段中,你的身體狀況如何。

這裡有一項標準:

35歲以下的男性,需要在10秒鐘內完成10次起坐運動,女性則是12秒;

34歲—55歲之間的男性,需要在13秒鐘內完成,女性為15秒;

超過55歲的男性,需要在18秒內完成,女性則在19秒;

/ 踏腳運動 /

此外,你還需要通過一個持續3分鐘的上下臺階有氧適能訓練,檢測你的心臟和肺部能力有多強大。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心率越低,越健康。

35歲以下的男性,心率應該保持在每分鐘105下,女性為110;

4歲—55歲之間的男性,心率應該保持在每分鐘110下,女性為115以內;

超過55歲的男性,心率應該保持在每分鐘115下,女性則為120;

/ 熱身運動 /

最後,在運動前你需要做一些熱身運動。

運動前的熱身可以增加關節的活動度以及提升身體的核心溫度、喚醒肌肉,讓肌肉的收縮與放鬆更為有效率。

此外,熱身也會有效減少運動過程中關節、肌肉扭傷、拉傷的現象。

熱身運動時,我們也要注意循序漸進,最好運動量由小開始,逐漸增加,不要太劇烈,以免還沒開始正式運動,就已經疲勞了。

趕緊運動起來

我們還是這個夏天最靚的仔!

圖文 / 有品生活

原標題:《每天跑步 45 分鐘,不如鍛鍊 2 分鐘?!BBC揭秘運動真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每天跑步45分鐘,還不如每周鍛鍊2分鐘?BBC揭開鍛鍊的真相
    運動是近年來大家越來越關注的一件事情,它可以給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好處,還可以起到瘦身的效果。但是很多人卻無法邁出鍛鍊第一步,覺得是個非常「痛苦」的事情,特別是對於一些長期缺乏鍛鍊的人群而言。不過,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或許能讓這些不愛運動的人重燃希望。
  • 每天跑步45分鐘,還不如每周鍛鍊2分鐘?BBC揭開鍛鍊的真相
    運動是近年來大家越來越關注的一件事情,它可以給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好處,還可以起到瘦身的效果。但是很多人卻無法邁出鍛鍊第一步,覺得是個非常「痛苦」的事情,特別是對於一些長期缺乏鍛鍊的人群而言。 不過,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或許能讓這些不愛運動的人重燃希望。
  • 紀錄片《健身的真相》:每天跑步45分鐘,不如鍛鍊2分鐘?
    說實在的,我近些年,每年都會立運動的flag,但是沒有一年是達成的,有的時候健身卡辦了也就辦了,趁著興奮勁會去幾次,以後基本閒置。我不喜歡運動,所以我不去健身房的理由真的不要找太多。更何況,所謂的每天一萬步、每天5公裡、10公裡的運動,真的太難了。再者,跑步什麼的,不是對關節不好嘛,更不能運動了。但是,跑步對關節不好,是真的嗎?
  • BBC紀錄片公布健身真相:每天跑步60分鐘,或不如一周2分鐘鍛鍊?
    然而許多人一沒太多時間,二沒太多金錢可以天天到健身房打卡,於是想出了絕招,那就天天跑步吧。每天跑它一個小時,難道就瘦不下來?可是,BBC紀錄片公布健身真相:每天60分鐘跑步,不如一周2分鐘的鍛鍊?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才能讓身體瘦下來呢?
  • BBC公布運動真相:每天跑步45分鐘,卻趕不上一周4分鐘鍛鍊?
    但是,很多的小夥伴會因為時間的問題,經常會選擇以跑步的方式得到自己滿意的身材。每天都很自律的跑步一小時,但好的想法都會被打破。每天堅持跑步就一定可以減肥成功嗎?BBC紀錄片告訴你:我們每天跑步45分鐘,可能還抵不過人家一周4分鐘的鍛鍊。這樣的對比是很扎心的,不僅從時間上有差距,就連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 BBC紀錄片公布健身真相:每天跑步60分鐘,或不如一周3分鐘鍛鍊?
    因此有很多女孩因為時間過緊,或者因為健身房價格太貴,就選擇了通過天天跑步來進行減肥。每個人都抱著每天跑一小時就會瘦下來的目標,才堅持跑步。但BBC紀錄片公布了健身真相:你可能每天跑60分鐘,可能還不如一周三分鐘的鍛鍊?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呢?
  • BBC紀錄片公布健身真相:每天跑步1小時,或不如一周2分鐘鍛鍊?
    然而許多人由於時間不夠,金錢不夠,不能每天到健身房打卡,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每天去跑步。每天跑它一個小時,難道就瘦不下來?可是,BBC紀錄片揭露健身真相:一周2分鐘鍛鍊,比每天1小時跑步要好,那我們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瘦身呢?
  • 每天60分鐘跑步,比不上一周3分鐘鍛鍊?BBC紀錄片又來顛覆三觀!
    當養生成為人人關注的重點,運動鍛鍊也成了人們口中離不開的話題。夜跑過去一度成為風尚,當然慢慢人們發現晚上跑步問題多多,即便如此依舊難以阻擋人們健身的熱情。不願意跑步的人總能找到千百種理由,用散步代替「鍛鍊」的人確實很多,他們在一天一萬步小目標達成之後也不忘掏出手機,每每這個時候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這跑步傷膝蓋這事是真的假的?
  • 每周只需三分鐘就夠了,BBC揭示鍛鍊的真相
    》,主持人探訪了幾個不同的科學家,通過自己的實際測試來揭示了鍛鍊的真相。我們每天通常飲食攝入不同的熱量,這相當於是餵給身體的養分。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是需要消耗熱量的,然後運動和鍛鍊也會消耗熱量。一旦每天攝入的熱量超過消耗的,它就會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和糖存儲起來,肥胖就產生了。
  • 每天做1個半小時器械鍛鍊,再跑步30分鐘,能有效減脂嗎
    每天做1小時器械鍛鍊,再跑步30分鐘,是否能夠達到減脂的目的,要看具體是鍛鍊過程、身體情況和飲食情況,不能籠統地說一定能或不能減脂。首先來說鍛鍊情況。以減脂為目的的器械鍛鍊,可以用小重量做減脂塑形鍛鍊,一般做3-6個動作,每個動作3-6組,每組25-30次,組間間隔30-90秒,動作間間隔1-3分鐘,鍛鍊時間至少30分鐘,一般45-60分鐘即可。
  • 更年期女性,每天堅持跑步40分鐘,身體4種變化,很誘人
    更年期女性,每天堅持跑步40分鐘,身體4種變化,很誘人一般而言,女性在45歲前後或開始步入更年期。今天我們想要分享給大家的是運動,具體來說就是跑步,作為一項全身性運動鍛鍊項目,運動強度完全可以自行掌控,老少皆宜。
  • BBC:鍛鍊的真相
    BBC的紀錄片拍得確實很牛掰,而其中的一部紀錄片在推出之後就在健身圈引起不小轟動——《鍛鍊的真相》。短時間高強度鍛鍊,效果堪比長時間的溫和鍛鍊。,就是進行90分鐘的「散步」。然而不是每個人每天都能進行90分鐘的散步,那麼有沒有什麼方式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這種效果呢
  • 1分鐘看完BBC紀錄片:科學解釋健身的真相
    確實挺聰明每天一萬步只是日本某品牌的一個行銷說辭,並沒有做科學研究BBC找了6名志願者做測試:1.三人一組,每天1萬步任務2.三人一組,每天三次10分鐘快步走3.持續1星期如果你還覺得連一天走30分鐘都嫌麻煩,別灰心,還有更短的訓練方式,高強度間歇性運動一星期運動2分鐘究竟能帶來多大效益呢?
  • 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如何在短時間取得更好的鍛鍊效果?
    這次實驗尋找了工廠裡6位志願者,3名工人每天行走一萬步,其他3位每天3次10分鐘的步行(約3000步),每個人都佩戴了具有監測功能的手錶追蹤器。 實驗結果表明,健步10分鐘更有效,因為它屬於中度到劇烈的體力活動,心臟跳動更快,而一萬步心率基本保持穩定。
  • BBC調查:鍛鍊的真相,徹底顛覆了我們的運動常識
    BBC製作的《鍛鍊的真相》紀錄片一經推出就在健身圈引起不小轟動。03短時間高強度鍛鍊,效果堪比長時間的溫和鍛鍊。下面我們就來圖解這部揭示真相的紀錄片,看看你到底鍛鍊對了沒!為了探究低強度運動與血液中脂肪的關係,Mike又做了另外一個嘗試,就是進行90分鐘的「散步」。
  • 跑步30、45和60分鐘,哪個更有利於減肥,哪個更有利於健康
    不管以什麼目的跑步,最好同時滿足時間和強度兩個要求,如果存在矛盾,比如肌肉力量和耐力比較差,在跑步時可以降低強度,儘量先滿足時間要求,再逐步提高跑步強度,滿足強度方面的要求。二、減脂時的跑步時間和強度。從減脂角度來說,用減脂心率持續跑步至少30分鐘,一般45-60分鐘,減脂效果最有效。
  • 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如何在更短時間取得更好的鍛鍊效果?
    最佳建議是每周進行150分鐘的這種鍛鍊,對身體健康會更好。這項實驗顛覆了我們日常的認知。我們總認為鍛鍊時間越久越好,但時間的拉長意味著你運動強度的降低,反而失去最初運動健身的目的。這就像熬一鍋湯,只有先用沸水煮開,才能繼續溫火慢燉。
  • 每天慢跑45分鐘和每天健身1小時 兩者身體素質有何區別?
    為了改善身體素質,有的人選擇每天跑步45分鐘,有的人選擇每天健身1小時,不同的選擇帶來效果也不一樣。跑步屬於有氧運動,沒有毅力的人很難堅持下來。而健身屬於力量訓練,堅持1小時相對容易。那麼,選擇這兩種運動方式的人在身體素質方面有何差別?
  • BBC《健身的真相》每天一萬步是騙局,跑步不傷膝蓋,暴走更傷
    其實,我們都知道平時要多多運動、規律生活,但是也確實缺少運動的時間,所以怎麼才能用最少的時間來達到最大的健身效果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今天小編就將敘述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以五個試驗來解開這個謎題了解自己的體能
  • 每天跑步20分鐘能瘦嗎 跑步減肥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核心提示:運動減肥的確是非常科學且健康的一種方法,為此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選擇運動減肥這樣的方式來減肥瘦身。而在眾多的減肥運動當中,跑步也是非常燃脂的一種有氧運動鍛鍊,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能夠收穫不錯的效果。 運動減肥的確是非常科學且健康的一種方法,為此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選擇運動減肥這樣的方式來減肥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