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鼎嶺位於全州縣才灣鎮與資源縣交界處,其高達2044.13米,乃華南第三高峰。寶鼎嶺集高大、雄奇、險峻於一身,自古以來就是桂北旅遊名山(唐朝湘山寺壽佛全真和尚在寶鼎嶺潛心修練達十年之久,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寶鼎嶺遊覽六日)。全山遊程長達30公裡,沿山腳可蕩舟遊湖,可依蔭垂釣,可臨深澗觀瀑;至山腰可進古庵燒香,可賞石叢雲海;登極頂可放眼眺遠,可觀日月同天、可飲滴水聖泉,也可入草海橫槍狩獵,隱莽林休閒避暑。真是一裡有三景,十裡不同天。寶鼎嶺有八大景觀最為引人入勝。
寶鼎嶺八大奇觀為:
1、五福湖
2、梯級瀑布
3、苦練庵:
4、陰船石
5、白雲洞天
6、關聖殿
7、聖水洞
8、極頂眺望 。
這一次對寶鼎嶺朝聖般的徒步拜訪,過程是艱苦險要的,幾乎經歷了當年徐霞客遇到的艱辛險要,歸途(選擇另一條下到溪邊不是來時的原始森林路)路遇暴雨全身溼透、缺糧、迷路、大蛇、而暴雨形成強大溪流幾乎無法通過,由於無法找到其它的路,只要冒險踏急流而過,最終還是走錯了路,從早上11點,一直走到下午5點才走到新村。只是很遺憾,粟仙在途中就受傷,在上到 苦練庵時止血不到,先前返回。
過山川大街後,監時休息。
朝氣蓬勃的山川晨景。
約八點,到達寶鼎嶺八大奇觀為之一、五福湖。
朝晨中的五福湖。
房頂拍的五福湖姿色。
卡片機下的五福湖。
變幻莫測的五福湖。
五福梯田。
過五福湖經過一座橋再穿過新村,這是新村梯田。
新村的田野上都有大顆大顆的石頭。
這一段沿馬路而上。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全州盤,帥氣吧!
旁邊就是二渡江的秀麗身影。
遠方白雲深處的頂部就是我們今天要朝聖的目的地寶鼎嶺 。
來源於寶鼎嶺溪水,無論多大的雨,水的顏色都是藍色的。
上大菜之前,總要點小菜。
上來就是寶鼎嶺八大奇觀之一 2、梯級瀑布。
本吊拍的,無法展示其壯觀之美。
梯級瀑布 位於寶鼎嶺山間。由下往上分為玉簾瀑、九天瀑、龍鬚瀑三級。
玉簾瀑其水流幅寬達30米,流水依平整的峭壁巖石順瀉而下,遠觀宛如掛在山澗的白玉簾;九天瀑崖高近100米,江水依崖飛流直下,水擊崖底,聲若雷鳴,響徹數裡。逢春夏雨季,飛瀑落崖紫煙生騰,水霧飛過嶺頭,即使遠離瀑布半裡,亦水霧沾衣;
龍鬚瀑因崖呈鋸口,流水從鋸口分流線狀射落,狀若神龍舞須,飄逸閃亮,神韻無窮。
專注
它的下方,奇石險灘。
回到岸上。
二渡江,回來的時候下暴雨比現在水大多了,由於找不到出路,我們就冒險把這條江穿過來,穿過克。
再向前會有一個小電站。
小堰壩,這條江是五福湖的最大支流。
電站
從這裡開始,全是陡路,原先的路不是這邊,這條是修電站的時候才修的路,但現在,幾乎都走這條路了。
一路爬啊爬啊,就會看到這個瀑布。
對面遠處就是新村與五福湖。
餘下的艱辛路程,我們將去探索,上到渠道的時候,幾乎人人都把水喝完了,下到此處補充水份,並裝一瓶水備用。
走過來遠遠的就可以看見苦練庵 ,寶鼎嶺八大奇觀之三、苦練庵。
苦練庵位於梯級瀑布上方山間凹地,系寶鼎嶺腳古庵,始建於唐朝,為無量壽佛全真和尚冬日練功之地。
庵堂佔地500多平方米,歷經滄桑數百年,幾經廢棄,現新建有磚瓦結構的香客住房3間,尼僧3人,佛堂1座,佛堂內塑觀音、大佛像數尊,香火旺盛。庵背倚一脈綿長的青山,左右兩條清溪繞庵前相匯,左右兩邊青山綠臂環抱,冬暖夏涼,四時觀瞻宜人,夏日避暑尤佳。
這些描述是前幾年的景觀,如今這些景觀已乎不存在了。
如今的庵堂已不存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這座庵經歷了太多的是非。
由於一些原因,我們就沒有下去了,磚房的前面就是當年的庵堂,兩三年前,老鄧與伍校來的時候還在,當年他們攀完這座嶺後,在返回時就在後面的磚房裡過夜的。
據說是一位來自才灣田心的愛誇大話的和尚在燒錢紙時火過大,引發火災,把庵堂毀了。而這位和尚在湖南誇大話又被 GUA 掉了。
再後來,又發生命案,箇中原因,我就不說了,至此,這座庵變得荒蕪,不再是八大景觀描寫的那樣了,世道變了,沒有什麼不可以改變的。
這條才是真正的西延全石古道,不是我們剛剛走的那段,當年這條道是從下方上到苦練庵 ,再從苦練庵上到這裡的,不是我們剛剛走的那條。
一條正在修建的路幾乎繞它大半圈而過---,,---!!!
沿這條古道就可以下到苦練庵。
下到苦練庵要經過這條柴扉。
穿過柴門。
就是這邊古時通資源的全石古道!
苦練庵周圍是有田與地的,當年是一個非常悠靜的避暑勝地,只是如今改變太多。
當年下達苦練庵 的全石古橋。
它的周圍雜草眾生。
它與苦練庵 一樣變得落寞,而又有誰知道它承受多少腳步,承受了多少歷史?
它能承受 所有的腳步之重,然而它又不能承受 寂寞,不能承受 時代的變遷。
一回望那處於山間的苦練庵 ,一種莫名的傷感湧上心頭,人生的起起伏伏,何嘗不是苦練庵一樣呢?
再次踏上古橋回走,告別了。
仿似穿過時光之門。
拉近距離,遠方中間的圓形的山,就是最高峰寶鼎嶺。
寶鼎嶺,原名覆釜山,因人們站在山腳下仰望山頂,就像一口碩大無比的倒扣的鍋。故名 寶鼎嶺 。
西延是廣西資源縣設立前的舊稱,宋初始稱西延,屬全州轄地。西延古道則是舊時全州通往資源的官道。
山脈由一些山峰連在一起。
山茶花
就是這個陰船石。
船石長17米、寬2.5米、厚3.2米,因船肚朝天,故稱陰船石 。
船頭
船尾)其石船頭、尾、身與渡口大小木船無異。
一攬眾山小。
船石其中一頭向上仰起,船頭下可容10來人避雨和遮陽。
下有供臺。
路旁邊的這個味道還是蠻好的。
一路上來就到了一個遺址。
他們說這是顯龍庵遺址。
當年老徐同志在此大寫特寫一番,非常罕見的寫的不是山水山巖洞遊記,而是黃鼠、柿狐、竹豚 (這個應該就是竹根老鼠 )。
如今此遺址只留些許青石靜躺此處。
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中的這個引路牌。
到處都是這種蒼天大樹。
某人在此打個蓬子,應該生活過一些時間。
竹海中還有好多的竹筍,非常的大根,飛飛他們扯了些帶到寶鼎寺夜晚吃。徐霞客遊記中這樣記載這些竹筍的:「且地有觀音美筍,其味未必他處所能及。」
一路向上,霧越來越大。
返回的時候就是走這條路,迷路了。
上到前方又是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的景觀。
來到一個又是什麼遺址呢?
一天門雄姿。
一天門就壯觀出現在眼前。
一面的絕壁刻有「一天門」三大字。
旁有仙樹守護。
白雲洞天:寶鼎嶺一天門的絕壁下,有一丈許直立巨石,光潔如砥,石上豎行陰刻白雲洞天(為清時全州知縣顧 手跡)。
門外有聳石立路右,名金剛石,上大書「白雲洞天」 ——三百多年前的徐霞客是這樣描述這個景點的。
白雲洞天 :緣自此處秋夏之交,常現茫茫雲海,籠群峰,阻日光,填萬壑。雲霧之下,山川處處細雨霏霏;雲海之上,則是豔陽普照的幻景,有如海市蜃樓。遊客至此如入煙靄雲霞的神仙之境,令人遐思萬種。
每刻都變幻無窮。
站在這金則石頂上風非常的大,好幾次幾乎把人吹下去,據在此看牛的老人說,好些年前,就有一個男孩子從圖片上的這個山吹了下去,----就此失去生命!
人間此季芳菲盡,此處杜鵑始盛開。
新寶鼎
一裡餘,則路旁峭石分列,置懸級出其間,是為天門之二天門。
赫然刻著 二天門。
二天門,天然閘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一路都是絕壁上開鑿的石梯。
真是難於想像,當年開鑿 此路之艱辛,更加難於想像的是,當年這條還是全州與資源的官道,古人來往全州資源是何其艱苦。
據看牛的老人說,他的牛最怕跑到這邊來,上面點的地方有條道,他們曾經還用樹木修了條門,防止牛過這邊。
掉下去的牛,人們要想獲得它同樣非常不容易,往往冒著極大的危險帶把刀下去,然後用一根非常長的繩子,把割好牛肉吊上來,也就幾十斤牛肉這樣。
先人的痕跡,但不知開鑿這些洞起什麼作用的?
過來又一絕壁。
三天門,三重門,三重天,從人間到天堂,從此步入天堂。
三天門雄姿。
最美的風景往往經過長途跋涉,最壯觀的風景只有少數人能領略。
從此步入天堂。
從此步放仙境。
漢堡包也是如此之大,如此之美。
此景自有天上有,人間那有幾回聞。
一路仙遊就會來到通往宮殿之門。
與眾不同的殿門欄。
土地公公廟。
仙境中的大殿。
自然而清新。
階級而上就會到達寶鼎嶺八大奇觀之六:關聖殿 。
看牛的老人也上到這裡。
關聖殿:為紀念關羽所建,位於新寶頂白雲庵,背抵石峰,面向東方,處全州和資源要徑相匯處
關聖殿 處於新寶鼎上。
殿前綿延山嶺宛若遊龍 。
關聖殿原壘土石為牆,雕古木為佛、神,供善男信女供奉。
在歷經多次重修後,如今的關聖殿 外壁由竹木組成。
殿下方全由石板鋪設而成。
進入殿內,印入眼瞼的就是殿上方的「寶鼎寺」三大字,為全州縣公布文物,0022 古建築 寶鼎寺遺址 唐代 五福村委寶鼎嶺。
三大字的下方,就是這個關聖殿 ,為紀念關羽所建 ,沒有敢拍,所以只有借圖。
源於唐代,歷經一千多年歷史。
它的後面還供奉二郎神,顯聖二郎真君。
全州湘山寺高僧壽佛爺曾在唐代至德年間長期隱居於覆釜山,修神煉珠,後覆釜山改名為寶鼎嶺。清乾隆年間,人們為紀念壽佛爺,在寶鼎嶺修建了白雲庵, 白雲庵後部就是壽佛殿,就是紀念全真和尚壽佛爺的。
重修後的壽佛 殿,還是非常顯靈的,第二天早在與伍校、老鄧求佛後,在許願天晴時,果然天晴了,陽光射了進來,誰知我說怎麼這麼靈啊,過了沒多久,陽光又不見了。
當年,白雲庵疊石為牆,鐵瓦為蓋,石柱承梁,其間供奉壽佛塑像。
千多年光陰過去,每逢年中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這三個日子,方圓百裡的善男信女都不忘登山敬香跪拜「壽佛」。
清嘉慶年間,得全資兩縣部分山民捐資糧興建,打鑿花崗巖條石數百塊,疊築圍牆,開石殿門,設石佛臺,豎合抱石柱蓋鐵瓦。
文革」期間殿被破壞,今已修葺全新,香客甚眾。
乃上定心石,過聖水涯,再由捨身崖登飛錫絕頂,返白雲庵。〕宿白雲庵,晤相宗師。 當年徐霞客來宿於此處時,有一個叫相宗的主恃。還有一些和尚,如今,僅有的一個和尚也出去雲遊去了,也許這裡太寂寞,周末或許還有人來,其他大多數的日子裡,將是一個人面對這一切。
穿越歷史之門。
穿過石門,便是當年香客的宿身之地。
如今經過多次重修的宿舍,為更多的遊客提供非常大的方便。
宿舍仿似一個花園一般。
多麼厚重的歷史。
平時這裡非常的安靜,但在這個周末裡,來了我們這些人,但這些人都是為了趕季節,拍高山桂杜鵑的,連續的下雨,還是過了點季節。
這一切都讓人記得曾經這裡的繁榮,當年全州通達資源的寺院外加重要驛站。
風非常大,房頂上壓著很多的樹木。
當年的大殿全是鐵瓦,如今,鐵瓦已不見,大煉鋼鐵時,把這些鐵瓦拿去煉鐵了。
如今的鐵瓦。
時光荏苒,風雲變幻,看似那麼近,卻又那麼遠!
無數的先人騷客在此留下足跡,然而時間又把這些足跡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面前,這一切是那麼微不足道啊。
三個人的晚餐全在於此,排骨麵條。
第二天早,亮點在那?
這上面水氣非常的大,不關上門,一下就把這裡的東西霧溼了。
煮了清水面吃,放牛的煮了鹽糖面吃,除了鹽什麼也沒有,我呢只吃了兩塊餅乾,這就註定這一天,從早上到下午6點都是非常艱苦的歷程。
到資源的古道。
由於非常的潮溼而冷,所以只好在火爐邊燒火,即使在這火爐邊,凳子還是有些溼,這裡放板凳的方法是,把兩把板凳面疊在一起,以免霧溼,非常榮幸在此看到鐵瓦左上邊的就是當年的鐵瓦,是鐵的。
等著太陽還是不出來,我們還是到老寶鼎去看看。
由於霧大,拍不出效果,只好借圖。上面的箭頭左上、右上、頂上都有著名景點,下次再說。「從定心橋下過脊處,覓蓮瓣隙痕,削崖密附,旁無餘徑。乃從脊東隔峽望之,痕雖岈然,然上垂下削,非託廬架道處也 」。
上去點就是當年壽佛爺練功的地方。
著名景點。
乃上定心石,過聖水涯,再由捨身崖登飛錫絕頂 ,當年徐霞客用了捨身,說明不要命的登上這個絕頂 ,足於說明此極頂之險。
宿舍旁邊的美景。
兩年前的苦練庵,當時庵堂還在。
回程歷經重重苦難,此圖可以看出寶鼎嶺更高些。
此行結束!
▍圖文編輯:全州通(轉載授權請聯繫微信:bzi3686)
▍法律顧問:賓靈律師 | 1378843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