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最好耍的地方,航把懶當全打包給你!小長假俺們一起h翻天!
湘山寺——位於廣西桂林市全州縣城內西隅湘山之麓,素湘山寺湘山寺(2張) 有「興唐顯宋」之美譽,「楚南第一名剎」之雅稱,系公元756年唐代高僧無量壽佛創建。宋朝4位皇帝先後5次加封,宋徽宗親臨膜拜;清初著名畫家石濤曾住寺為僧21年,留有石刻花圖;清朝康熙皇帝御筆親題崖刻「壽世慈蔭」。寺中還有飛來石,洗缽泉 、妙明塔、壽佛殿、圓通寶殿、放生池動物石雕群等景觀。鼎盛時期寺內建築面積達18000平方米。湘山寺作為廣西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前來膜拜、遊覽,特別是三大佛教節日、更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
三江口
三江口——位於全州縣城中心,距桂林市120千米,距桂黃公路2千米、全沙公路200米。因發源于越城嶺的萬鄉河、海洋山的廣西河、都龐嶺的灌江在此匯聚而得名。三江口水面最寬處300米,最窄處40米,水最深處6米,平均水深4米,整個水域面積達43.6萬平方米。三江匯合處有一個面積為4.36萬平方米的鯨魚洲。
三江口水域寬廣,水流平緩,是人們划船、遊泳、垂釣的好地方。是河流型自然風景旅遊區。三江相匯而一洲獨居,環境幽雅嫻靜,別具特色,一日之內早中晚各不相同:晨,薄霧籠罩;午,江水湛藍;夜,輕風拂江。江霧、煙雨、驕陽、清風、明月,將三江口點綴得如畫如詩。圍繞著美麗的三江口,還有雷公塔、鎮湘塔、東門大橋、水晶崗電站、蓑衣渡古戰場等景點。
天湖——距桂林市138公裡,距全州縣城49公裡,位於華南第二高峰真寶鼎東側,海拔1600多米,由高山草地、原始森林和13個水庫組成的湖泊群,方圓達3平方公裡。高山出平湖,一座座水庫猶如一面面透亮的明鏡,點綴在崇山峻岭間,相互貫通,互成補充。天湖柔美秀麗,既有杭州西湖「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湖光山色,也有洞庭湖「茫茫五百裡,不辨雲與水」的詩情畫意。
天湖「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遇晴日,遙空如洗,波光粼粼,煙霞浩淼,雲水相吻,遊人如置蓬萊仙境,是狩獵、避暑、觀日、賞花的理想勝地。天湖水電站,水頭落差高達1074米,號稱亞洲第一高水頭電站,裝機容量6萬千瓦,年發電量1.78億千瓦時,天湖水電站集科研技術和自然景觀為一體,引世人矚目。
天湖水電站的水壓究竟有多大,傳說一滴水可以洞穿人的身體。
寶鼎嶺地處全州縣與資源縣的交界處,海拔近2000米,是越城嶺山脈有名的山峰之一,號稱廣西第三高峰。
寶鼎嶺主峰上遍布灌木叢,這便是高山紅杜鵑與白杜鵑(亦稱小杜鵑和大杜鵑)。每年進入5月中旬,這些紅、白杜鵑就趕潮似的競相開放,花期長達數月,吸引遠近遊客登頂欣賞。
寶鼎嶺的杜鵑與別處的不同,特殊的地勢使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嶺東的杜鵑林長得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嶺北的紅、白杜鵑相間生長,樹與樹之間雖然長得稀疏,但也相依相偎,紅、白花朵相互映襯。而南邊的山坡生長的儘是紅杜鵑,儘管長得有些參差不齊,但棵棵姿態各異。
寶鼎嶺東側的關聖殿是唐朝著名和尚全真大師開山修建的。關聖殿壘石為牆,豎柱為屋。石牆高達丈許,雖經數百年風雨滄桑,至今仍非常厚實和堅固。石殿坐落於花叢中,陣陣花香不時襲進殿內。年年歲歲,花謝了又開,不絕不息。你看那石牆上不知什麼時候吹進幾粒杜鵑花籽,頑強地生根長枝,現已結苞開花,觀之意韻無窮。
遠眺石腳盆古村
地下暗河
紅葉似火
崖壁
石腳盆村位於全州縣石塘鎮南部,東與兩河鄉交界,南與灌陽縣毗鄰,距全州縣城37公裡。
石腳盆村境內的天坑共有9個,有5個分別叫巴掌巖、連魚巖、安塘、滴滴巖、白石巖,另4個地名不詳,從石腳盆村由北向南呈S形分布。9個天坑大小、形態各異,有長條形的、圓形的、不規則形的。天坑間隔距離為400米左右,深度在90到200米之間。天坑的周邊坡度不等,有的地方呈斜坡狀,有的地方呈90度角垂直,有的地方甚至呈凹進的屋簷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關於這天坑群和奇石的由來,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位仙人趕著一群羊路過此地,天快黑了,為了趕路,那位仙人用手中的羊鞭奮力抽打羊群,有的羊被打散了,就永遠地留在了這裡,後來就變成了石頭。那9個天坑便是那位仙人留下的9個腳印。其實天坑上億年前為地下暗河,由於地殼運動,暗河斷裂下沉而形成。天坑群周圍林區面積8平方公裡,林木茂盛,花木爭豔,鳥唱蟬鳴。
2014年9月,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的記者邀請相關專家,在當地消防官兵和村民的引導下,對天坑群進行了一次深度探秘,製作了一部30分鐘的專題片,在央視播放。
全州縣梘塘鄉珠塘村有一個小石山,人稱「語錄山」,山上刻有毛主席語錄和名人浮雕。作者是一個農民叫蔣濟渭。二十幾年來他一人獨居,不與人語,每日在小石山上鑿刻不已。近些年常有遠近聞訊者紛至全州珠塘,欲變虛聞為實見,一睹那座「語錄山」和那位鑿石山上的老人。
蔣濟渭,他用了30多年時間在自家屋前的石山上默默雕刻名人的語錄和英雄的浮雕。積年累月,漸成規模。這座山也被當地人稱為「語錄山」。據當地縣誌介紹,從1973年開始,蔣濟渭開始在自己的小屋後面雕刻。蔣濟渭斷斷續續地說,最早雕刻的是毛主席頭像和語錄,由於沒有學過雕刻技術,所有的工序都靠自己琢磨。由於家徒四壁,在雕刻語錄時只得用黃泥或焦炭來臨摹。從拿起鑿刀那天起,天剛蒙蒙亮,蔣濟渭就起床,一直忙到天黑。一天只吃一頓午飯,風雨無阻。
40多年過去了,如今,「語錄山」上已刻有名人浮雕70多座、語錄1100多條。字體有楷書、行書、草書、篆書等。
虹飲橋位於龍水鎮龍水村西,始建於清乾隆年間,長70米,寬4.2米,高7米,亭蓋長廊,曲欄回合,中部飛閣重簷,雕刻精美。每逢秋季,江水碧澄,橋邊疏柳與遠山紅葉相映成趣。"虹橋秋柳"為龍水"八景"之一。
昔有榜額題:"虹飲仙液",故名虹飲橋。1998年重修。增其舊制,鑲楹聯曰:一江清水潤澤萬鄉百姓;萬丈長虹化作一座金橋。揚傳統美德修古橋勝跡千秋不朽;繪地方宏圖作山水文章百業俱興。
全州龍巖洞位于越城嶺支脈的東瓜源,距全州縣城5公裡,古為邑中八景之一。龍巖洞洞內有一圓形巨石,砥於中流,為泉水所衝,發出巨響,巖壁迴蕩,似龍磨之聲,故名龍巖。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將巖洞擴寬填平,建造了兵工廠。
196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在此籌建醫院,再削整巖洞擴建成全國最大的地下醫院,也是全軍唯一的山洞醫院。洞內建有五層高樓(局部六層)、禮堂、餐廳、廣場及發電站等,總建築面積達13000平方米,採用全空調裝置。中央軍委首長許世友、伍修權、洪學智、遲浩田先後蒞臨巖洞視察。
後洞形似喇叭口,有如巨龍張嘴大吼。洞口斜向天空,高約40米,寬30米,崖壁上綴滿石乳、石幔、瀑布飛簾。洞後古木參天,原始森林鬱鬱蔥蔥,峽谷長約1000米,泉水汩汩,幽雅清新,仿若世外桃源。
全州縣思源民俗博物館位於桂林市全州縣梘塘鎮白地頭村,該館佔地面積60畝,規劃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古民居、文物陳列館、古街、牌坊、古作坊等五大部分。由70多歲的全州人唐以金先生傾其畢生積蓄,歷經6年多時間建設。
博物館正中間是一座復建的大宅子,三座正房子四個天井院子,兩側還有廂房,為清代建築的典型代表。屋內的隔扇門、穿插枋及石門檻、柱礎等精雕細琢的構件,採用高浮雕、淺浮雕、透雕、陽刻等雕刻手法,雕刻出形態生動的花卉鳥獸、人物等圖案和紋飾,非常精美。除建築外,老先生還收集了大量的物件,種類非常豐富,有木雕、石雕、家具、佛像、瓷器等,有的歷史非常悠久,有的雕刻非常精緻,有的價值連城。
清清溪流也醉人
石頭似一幅畫
波光與煙霧
青藤纏樹
煙雨大仙
飛流直下
大仙有大美,藏在深山人未知。大仙的煙雨,濃濃淡淡,深深淺淺,伸手就沾在你袖上,清香溼潤,柔暖潔淨。
大仙水庫海拔1000米左右,距全州縣龍水鎮政府所在地13公裡,總庫容14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9.63平方公裡,採用雙曲拱壩,壩高40.9米。
蜿蜒的山路像一條飄帶,纏繞在青山綠水之間,山路的兩邊,不時有飛瀑流下,遠遠就能聽到譁譁聲。瀑布在朦朦朧朧的山間,片刻不停地彈唱著,像少女含羞帶澀,又如俊男激情澎湃。
煙雲起於蒼峰之間,落於湖面之上,薄霧如浣紗女手中飄蕩的一卷輕紗,在揮舞,在流動,在起舞……而淅淅瀝瀝的小雨,滴落在湖面,泛起無數個甜美的酒窩。煙與雨,把大仙水庫描繪成一幅絕美的水墨畫。
大仙村500來戶人家,建庫前大都住在水庫區域內,這裡四面環山,一條溪流蜿蜒而過,層層梯田環繞村莊。而大仙水庫的建立,淹沒了美麗的村莊。為了下遊千畝良田的灌溉,大仙的村民喲,不得不告別袓祖輩輩居住的地方,移往他處。煙雨大仙,已經是一種靈性,一種性情,一種樸實無華而格外美麗的舍小家顧大家亙古精神的象徵。
龍水菊花基地
全州州、龍勝兩縣建立了六個菊花基地,其中殿子嶺村的600畝龍菊在微寒的11月競相綻放,金燦燦的龍菊、高山與水庫交相輝映,美景天成,壯觀得令人嘆為觀止,成為全州秋冬季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燕窩樓,距全州縣城以北約16公裡遠的永歲鄉石頭崗村(該村過去的讀書人多,曾有「才子之鄉」的稱謂)。燕窩樓是廣西區內發現最早的帶有如意鬥拱的木質牌樓,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1993年燕窩樓被列為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窩樓,又稱燕子門樓,系蔣氏祠堂之門樓,原是永歲鄉石崗村的蔣氏宗祠。始建於明代弘治乙卯年(公元1496年),蔣建德始籌建逝卒未成。總建築面積446平方米,主建築有:牌樓、門樓、祠堂(分上、下殿),於嘉靖七年建成,全是木質結構。樓高12米,寬8米,上4層,下3層。
整座牌樓不用一根釘,由324根榫木卯裝而成。因牌樓上的如意鬥拱形似「燕窩」而得名。該門樓的兩邊有這樣一幅由明東閣大學士葉向高書寫的檻聯:「累朝榮蔭家聲遠;歷代科名世澤長。」燕窩樓歷經滄桑風雨,現已有幾百餘年歷史。祠內留有明、清、民國時代水上極景三江口位於全州縣城東南端的完山前,由發源於海洋山的湘江、都龐嶺的灌江、越城嶺的萬鄉河匯聚而得名。
燕窩樓下遊水晶崗電站,為三江口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優勢發揮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水域寬廣,水流平緩,是人們划船、遊泳、垂釣的好地方。奇特的是,這門樓上,還常有燕子來這裡安家,在這裡飛進飛出,讓這「燕子門樓」更加名符其實。
炎井溫泉旅遊風景區座落全州縣大西江鎮境內,距縣城55公裡,離桂林市150公裡。北端與湖南新寧縣舜皇山風景區遙相呼應,且將有四級公路相連,交通便利。日流量558噸,恆溫42℃,含有鋰、鍶、鋅、鍺、銅、氡等多種對人體有保健、醫療作用的元素,屬低納、低礦化度,含氟氫矽酸礦泉水。以炎井溫泉為中心,方園數十裡內山峰林立,原始森林蒼翠蔥蘢,蔚為壯觀。
景區範圍劃定為15000餘畝,海拔高度700—1000米,其中4500畝已經為控制建設區。風景區內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高山幽谷,環境優雅,宛若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在這裡,炎井溫泉的浴療功能和原始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猶為難得。
1992 年,國家有關部門對水質進行了鑑定,確定炎井溫泉為優質天然礦泉水,自然湧出量為每晝夜558噸,恆定溫度42℃,礦泉水中所含偏矽酸為31.2- 32.88毫克/升,含氟(F-)1.46毫克/升,氡(Rn)56.5-60.86貝可/升。均符合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屬含氟氡偏矽酸礦泉水。同時,其水溫和放射性氡含量達到了中國醫療礦泉水標準(草案),屬於高溫氡醫療礦泉,對治療皮膚病、風溼病療效獨特。炎井溫泉現已完成大眾池、更衣室、售票房、景區公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形成初步接待能力。日均接待能力達到200人次。炎井溫泉沿途還有虹飲橋、千年古樟、精忠祠、童母巖等眾多景點。
玫瑰巖,又名童母巖,位於桂林全州大西江鎮五星村委的龜山腰部。
中國第一個以愛情為主題的旅遊巖洞,巖洞有三樓十八廳,洞內奇峰怪石,宛若仙境。洞外山腰上有70餘米高的觀光電梯,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洞下有水巖,可水陸兩路觀光。山腳度假村集住宿、風味餐飲、垂釣、休閒等於一體,緊換全州至湖南新寧縣的跨省公路旁,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冠蓋下椱3.2畝。旁邊有兩棵年輕些的樟樹,根莖相連並行生長,人稱「夫妻樹」。
一株槐樹與古樟根莖相交、枝葉相擁,人稱「老太婆跳舞樹」。
古樟,位於全州縣大西江鎮錦塘村委王家村,是世界樟木中年齡最長的(達千年以上)古樟樹,其樹徑最大 處需13人環抱,樹高34米,胸圍徑10。 76米,樹蔭覆蓋面積達2134平方米,下部有53根大小不一的樹根露在地表,總長達241米。
古樟曾被美國之音《中國新聞》、《民族畫板》、《廣西日報》等刊物先後以圖片、文字形式報導。附近還有兩株古樟「夫妻樹」和一株古樟與古槐相交相擁的「老太婆跑舞樹」。千年古樟距全新公路約1公裡,與四級公路相通。該古樟歷史悠久,可觀賞性強,是全州炎井溫泉旅遊線上的一顆明珠。
全州呱喇婆
這裡有一群關心社會、
熱愛生活、敢於逗比的
全州好青年
全州人關注:全州呱喇婆
微信號:kualapo
戳這裡進入全州最火爆的微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