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演員夏天為什麼不敢穿涼鞋?舞蹈家辛麗麗解密芭蕾之辛

2020-12-09 澎湃新聞

芭蕾演員夏天為什麼不敢穿涼鞋,為了保持身材可以吃飯嗎?中國芭蕾怎麼才能有中國味道,怎麼才能走向世界?

6月20日,《梧桐·名家匯》在衡復藝術中心啟動。作為首期主講嘉賓,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攜得意弟子吳虎生、戚冰雪到場,連講帶演,解密了中國芭蕾幕後的故事、幕後的艱辛。

辛麗麗、吳虎生、戚冰雪

未來,俞麗拿、黃英、湯良興、朱潔靜、馬曉暉等上海文藝界領軍人物,都將在《梧桐·名家匯》登臺。這個系列雅集將落戶「66梧桐院·鄰裡匯」,該建築主樓修建於1932年,由匈牙利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徐匯區的文物保護建築。

一定要用國際語言講中國故事

要說上海芭蕾,上海舞蹈學校繞不過去。上海舞蹈學校建於1960年代。辛麗麗是學校第三屆學生,1973年入校,1979年畢業,同年,上海芭蕾舞團建立,其前身正是從無到有的民族芭蕾舞劇《白毛女》劇組。

辛麗麗是《白毛女》第二代演員,她至今還記得,1970年代劇組去法國、加拿大演出,很多國外演員都不會跳這部中國舞劇,但都覺得很好看。

1989年,《白毛女》恢復演出,又去了加拿大、澳大利亞,「一個中國姑娘,上半場頭髮是黑的,到了下半場變白了,外國人都很感慨。年紀不大,頭髮白了,其實是中國人的一種頑強鬥志吧。」

芭蕾完全是西方的語彙,怎麼用它講中國故事?

辛麗麗說,胡蓉蓉等老一輩舞蹈人在原創《白毛女》時,借鑑了不少中國戲曲、中國舞蹈的表現手法,用了很多中國道具,比如窗花、紅棗、籃子、米袋、荷包,地域性的符號很明顯。一個小姑娘編著長辮子、穿著紅衣服出場,造型立起來了,人物也出來了,觀眾一看便知道,這是16歲的喜兒。

現場,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吳虎生牽手主要演員戚冰雪,表演了一段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這是劇中最經典的一個段落,大春在大年三十給喜兒送麵粉,在那個年代一袋麵粉是非常珍貴的,表示了大春和喜兒之間純潔的感情。

辛麗麗說,要演好喜兒,第一腳步要快要輕,因為16歲的孩子很年輕,老了就腳步很重;第二她的眼睛裡要有光,有水靈靈的感覺,因為她很純真。

和西方芭蕾不同,在舞姿上,喜兒和大春的重心都要往前,而不是往後,「編這些動作時,胡老師可能受了話劇的影響,她說,跟觀眾交流對話,你的上身得往前傾一點。」

這些小小的細節裡都有中國的味道。而說到中國芭蕾的地域性,辛麗麗想起了另一部作品《花樣年華》,這部海派芭蕾裡有石庫門,有旗袍,一開幕就在下雨。

創排時,編導問辛麗麗有什麼要求,她說開了幕,臺上就是上海灘,不是巴黎,「巴黎和上海灘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我想了想,上海老下雨。我小時候一下雨就出去,穿了個套鞋,撐了個傘,走在馬路上很高興。這就是上海灘。」

排練時,王先生穿著西裝,王太太穿著旗袍,「所有的語彙都是從人物出發的。這是我們自己創新的一種語彙,表達的是中國人的喜怒哀樂。」

上海芭蕾舞團成團41年,創排了170部作品,各種形式、各種題材都有,有的改編自世界名著,也有的改編自中國經典。通過41年的奮鬥,辛麗麗認為,上海芭蕾舞團打開了一條用國際語言講中國故事的路,並且得到了北美和歐洲觀眾的到認可。

2016年8月,上海芭蕾舞團帶著《長恨歌》在倫敦連演了5場,用芭蕾講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水墨布景、華燈彩服,現代芭蕾的舞步給倫敦帶去了唐詩的風韻。

「芭蕾本身就是國際化的語言,不屬於哪一個國家,大家都在努力奮鬥,為這個世界寶庫添彩。」辛麗麗說,「我們一定要用國際語言講中國故事,帶著這些作品在世界舞臺上傳播,讓世界觀眾知道,我們有《長恨歌》,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還有《花樣年華》。」

芭蕾演員永遠和疼痛傷病相伴

一個芭蕾舞者,往往有著運動健將的體魄,有著藝術家的靈魂,吳虎生是怎麼做到的?

吳虎生說,要讓技術和靈魂完美地合二為一,需要每天大量地付出,「我們從早到晚都要進行芭蕾的基礎訓練,包括無數次對於劇目的排練。同時,我們的靈魂也要共同成長,我們要多看書、多看其他演出,很艱辛,但也非常享受。」

芭蕾演員最難的地方在哪?吳虎生認為,最難之處在于堅守,保持平靜的內心狀態。

「如果沒有平靜的內心狀態,不能享受當下的工作,你會很浮躁、很痛苦。我一直在追求這種狀態,有時候也會有些焦慮、有些恍惚,但當我走進教室、當鋼琴聲響起、當我跳起芭蕾,我會非常投入。」他說。

關於芭蕾演員有多難,女舞者似乎更有發言權。在網上,你常常能看到這樣一張照片,一隻脫掉舞鞋的腳傷痕累累,另一隻美麗異常,舞者背後付出的艱辛,常人難以想像。

「穿上腳尖鞋,我們的腳真的像那張照片一樣,是很不堪的,所以女孩子夏天都不太敢穿涼鞋。選了這一行,我們就要能吃苦,要能忍受腳上的疼痛。」戚冰雪說。

苦歸苦,戚冰雪纖瘦姣好的身材還是讓很多人豔羨,要保持這樣的身材可以吃飯嗎?她笑說,「可以吃,但是要有節制地吃,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心裡要有數。」

「芭蕾演員還是挺純真的,倒不是年齡多小,而是疼好像應該的。不疼,你的腳尖立不起來,只要一天兩天不練,你再去練八個小時,第二天肯定起不來,又疼又酸。你全部跳對了,老師還一頓罵,橫不對,豎不對。」辛麗麗說,芭蕾演員是永遠和疼痛傷病相伴的。

疫情期間,絕大多數舞團都停工了,上海芭蕾舞團戴著口罩跳芭蕾,傳遍了世界。

辛麗麗記得,2月1日在紐約演完《天鵝湖》回國時,中國的疫情正兇猛,舞團裡外地的孩子很多,作為一團之長,她命令他們不許離開,就在舞團呆著。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很大,我們有五六個大排練廳,每個廳可以讓五六個人練功。演員們自我隔離了兩個星期,早上和晚上飯送進去,嚴格消毒……有點像當時的《白毛女》劇組,我們練功、排練、創作,心反而靜下來了。」在很多舞團還沒法練功時,上海芭蕾舞團排出了現代芭蕾專場《時間對岸》。

前兩天,上海芭蕾舞團又在上海大劇院演了兩場《天鵝湖》,「全劇很難演的,你不練,這個腳上不去,你上去了,第二天跟腱疼得要死,但不練就斷了,因為它是有柔性的。冥冥之中不捨得停,你不能偷懶,因為一滑就到底。」

現場,有觀眾問,如今一個明星唱個歌幾十萬,演個戲幾千萬,芭蕾演員這麼辛苦,值嗎?

辛麗麗笑說,有人在上海芭蕾舞團呆了半年以後調侃,你們好像性價比不高,「他很純樸地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芭蕾演員要問一個晚上多少錢,不要演了,沒有鬥志了已經。這門藝術是無價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想醉在迷人的芭蕾氣質裡,輕盈起舞
    在《黑天鵝》裡,娜塔莉·波特曼燃燒生命般起舞,帶著不瘋魔不成活的忘我,驚豔十足。到了巖井俊二的電影《花與愛麗絲》中芭蕾舞又如此唯美與清新,挾裹著少女的心思與情事。而在攝影師鏡頭裡的芭蕾舞者,有一種超然的詩性美,但是這種美,卻能夠與人的心靈建立起直截了當地深層交流。
  • 如何欣賞芭蕾的藝術之美?
    既有芭蕾練習指導,也有經典舞蹈欣賞;既有漫談交響音樂會,也有樂器知識普及;當然也會有戲劇講解,甚至江蘇地方戲經典回顧。 第二期今天上線,「如何欣賞芭蕾的藝術之美?」
  • 「中國芭蕾王子」楊新華將舉辦個人舞蹈晚會
    中新網上海2月13日消息:在藝術舞臺奮鬥了近三十個春秋、享有「中國芭蕾王子」美譽的芭蕾明星楊新華,將於2月24日在上海大劇院舉辦「舞語者」個人舞蹈精品晚會,這將是對其藝術歷程的一次藝術總結。  從民族芭蕾《雷雨》起步,楊新華塑造了一系列性格不同、風格各異的芭蕾藝術形象。
  • 芭蕾風韻演變史
    芭蕾」最早起源於義大利,是從15世紀的貴族宮廷演出演變而來的。那時的題材以古代傳說為主,兼有舞蹈、啞劇、歌曲和朗誦表演,並有豪華的服飾布景和音樂伴奏。在法國路易十四時期,芭蕾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立了第一所皇家舞蹈學院。對芭蕾訓練進行了規範化的研究整理,確定了一套沿用至今的芭蕾動作體系。
  • 動律芭蕾舞服:芭蕾藝術發展的各個時期也是世界服飾創意,設計,水平...
    也許很多人都會選擇足球,因為它帶給人們的狂熱已經難以用言語表達,看看每屆世界盃球迷們徹夜不眠的架勢便已明了。不過,足球未必是最佳答案,因為動律認為人類進入21世紀後,芭蕾將取代足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激動人心的文化活動。
  • 新藝人芭蕾原創節目《芭蕾娃娃》榮登襄陽市「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舞臺!
    本次匯演演出全長90分鐘,共13個節目,來自全市各中小學的近300名學生演員參演。節目涵蓋歌曲、戲曲、舞蹈、器樂演奏、經典誦讀等內容,反映了我市少年兒童在學習與生活中的精神風貌。新藝人芭蕾舞方向有6名專業教師,所有教師都持有中國舞蹈家協會或北京舞蹈學院認證的考級教師資格證,並擁有豐富的芭蕾舞教學經驗。南昌大學及美國內華達州州立大學舞蹈學雙學位,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職業從業證書;中國舞蹈家協會金牌教師;進修於北京舞蹈學院,獲北京舞蹈學院教師資格證書;擔任smsk國際芭蕾藝術委員會中國理事顧問、俄羅斯瓦崗諾娃芭蕾舞學院首批中國推廣大使。
  • 一段讓任正非感動的視頻|上海芭蕾舞團之美,將傳遞到170多個國家
    視頻裡,戴著口罩的芭蕾演員跳著《天鵝湖》「四小天鵝」片段,現場沒有一位觀眾,但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這是2月29日以來,上海芭蕾舞團三場網絡直播的視頻和照片合輯,記錄了這群芭蕾舞演員「停工不停功」的身影。推薦這段視頻的是華為公司CEO任正非。他說:「從這群芭蕾舞演員身上可以看到這種內生力量。
  • 不穿足尖鞋,用肢體演繹現代芭蕾之美
    在《春之祭》中,泰特利融入了他個人的舞蹈語言,這種語言結合了芭蕾和現代舞的技巧,詮釋了全新的動作語彙和概念,也使得該作品成為最具技巧難度的芭蕾作品之一。 此次《春之祭》在蘇州上演,是格倫·泰特利的作品首度亮相中國。
  • 他因為跳芭蕾被霸凌自殺,男生跳芭蕾有什麼錯?
    但實際上,在芭蕾舞劇團中,男性演員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沒有他們,那麼很多優雅的芭蕾舞演出都無法進行。託舉,旋轉,和女伴雙雙舞蹈,都少不了男演員。但是在成為舞臺上閃閃發光的「角兒」之前,很多熱愛芭蕾舞的男孩子卻遭要經受各種白眼和嘲諷。
  • 芭蕾冷知識丨第一部「立起」足尖的芭蕾是?
    眾所周知,「芭蕾」這個詞音譯於法語「ballet」,詞源是古拉丁語ballo,原意是「跳」或「跳舞」的意思。芭蕾的起源是義大利,為什麼又用一個法語的名字呢?
  • 不可不知的9個芭蕾小知識
    儘管時常遭到保守派統治者的阻撓,歐洲其他宮廷仍紛紛效仿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僱傭法國訓練的舞蹈家和編舞者,創立他們自己的芭蕾舞團。很多偉大的芭蕾舞劇,芭蕾大師和舞者都和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存有淵源。舞團出產的作品《仙女》(1832年)和《吉賽爾》(1841年)開創了浪漫芭蕾的先河。
  • 辛麗麗:Royal Dutch與芭蕾舞的結合,追求藝術的極致
    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女士、上海芭蕾舞團首席男演員吳虎生先生受Royal Dutch皇家荷蘭的邀請,出席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 大劇院芭蕾gala演員介紹
    2000年,他獲得了舞蹈界的「奧斯卡」——蒙特卡洛「千禧年」世界最佳古典芭蕾獨舞男演員的提名。2005年,他入選《舞蹈雜誌》「年度男舞者」。不久前,他剛剛離開美國芭蕾舞劇院,現在作為客席演員在世界各地演出,擔綱領銜。
  • 「天津芭蕾六十年」系列紀念活動將於本月舉行
    今年是新中國第一部中國人編導排演的芭蕾舞劇《西班牙女兒》上演六十周年,恰逢天津設衛築城616周年,「天津芭蕾六十年」系列紀念活動將於本月21日在天津拉開帷幕。與此同時,天津歌舞劇院芭蕾舞團、市舞蹈家協會將與六所小學攜手創建首批「芭蕾美育傳習室」,讓芭蕾舞團深入校園,用高雅藝術引領孩子們提升審美素養。
  • 辛麗麗:書是最好的傳家寶,只有讀懂人,才能跳好舞
    「跳舞的人若不讀書,那永遠成不了藝術家。」於辛麗麗而言,書如同是舞團的財富和家底:「普通人家有錢了攢一套紅木家具傳家,我們舞團就攢書,讓一代代的舞者都擁有更加豐富的精神世界。」圖說:辛麗麗 資料圖書是最好慰藉跳芭蕾的人,誰不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用腳尖舞出生命的華章,美麗優雅的芭蕾舞鞋裡藏著的是血水和淚水。精疲力竭、煩惱焦躁的時候,書都是辛麗麗最好的慰藉。「讀書能使人靜心。」
  • 舞蹈藝術中心線上課堂|輕盈優美,婀娜多姿,走進芭蕾的世界(五)
    這部作品繼承了古典與浪漫時期芭蕾的傳統但又有所創新,營造出如詩如畫的意境,後輩舞蹈家都把《仙女們》的誕生看作為芭蕾藝術由傳統轉向現代的標誌。視頻地址:http://www.iqiyi.com/w_19rr1z65v9.html舞蹈家介紹米哈伊爾·福金米哈伊爾·福金,俄羅斯著名芭蕾編導,演員,芭蕾革新家。 熱心於俄國古典芭蕾舞劇的改革。曾排演過《天方夜潭》、《火鳥》、《天鵝之死》等60餘部芭蕾舞作品。
  • 欣賞芭蕾先了解這幾大學派
    從40年代起,外國舞蹈家們頻繁訪俄,並逐漸形成了俄羅斯學派。俄羅斯學派又分為基洛夫學派和莫大學派。風格特點:基洛夫學派強調線條比例和上肢的延展性,基本功紮實,對線條比例的要求苛刻。莫大學派注重速度爆發力,情感表達熱情奔放。
  • 上海芭蕾舞團考核演員:督促業務精進、促進團隊活力
    3月28日,上海芭蕾舞團一年一度的演員業務考核如期啟動。「停演不停練,業務不放鬆」,疫情期間的考核標準與往年並無不同,演員們需要接受考官的專業檢驗,督促自己精進業務、不斷進步。排練圖。上海芭蕾舞團 供圖本次業務考核分為「芭蕾基訓課」「劇目展示」兩部分,包括團長辛麗麗在內的考官們將為演員的專業能力打分,並結合其平時的出勤、排練表現,給出最後的考核結果。為了鼓勵原創,由演員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將獲得額外加分。
  • 夏天轉眼將至,超級想念舞蹈教室~|慢慢的芭蕾宅家練習記
    ​芭蕾小白可太難了!hi,大家好,今天要聊我最近特別煩惱的事兒——夏天眼瞅著就到了,春節攢下的肉肉,可啥時候能減下去啊!宅在家期間,我除了去小區門口取快遞幾乎不出門,今天中午下樓突然發現好熱了!為了穿漂亮小裙子,減肥迫在眉睫!
  • 8歲至63歲,這支零基礎芭蕾女團,在上海大劇院「乘風破浪」
    一段芭蕾搖擺舞步「巴郎塞」,練了幾節課還是不整齊。演出前3天最後一節課,席小貝果斷換成了一個行禮的動作。那是舞段的尾聲,每兩排演員相向而立,向隊友行舞者之禮,再轉身,向另一排隊友行禮。「抬頭,對視,微笑,深深行禮,感謝兩個月來大家對彼此的幫助。好!」「一定要明白,這裡不是芭蕾速成班。芭蕾靠的是天賦和汗水,沒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