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巫文化與北方的薩滿教

2020-12-15 訫立史

關於商族的起源,一直是歷史學界熱衷於討論的話題,在此不一一細說各派的理論,基本四面八方都被論述過了。

商的始祖契被封於商丘的說法就不可信,三皇五帝的傳說裡摻雜了太多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背景,尤其是儒家,他們不理解上古時期的社會環境,卻喜歡以他們崇拜的西周的模式來編織故事,所以在儒家的典籍裡出現了上古時期的分封、繼承、賜姓之類的行為,這些都是荒誕不實的,卻被當作史料記載下來。

商族的史料原本就單薄,並且單薄的史料還是不可靠的,依此來探究問題,必然不會有一個準確的結果。我們在此只選取被篡改的可能性最小的《詩經》、《楚辭》和《山海經》來簡單分析一下。

商的始祖叫契,《史記·殷本紀》說他是簡狄吞玄鳥卵而生。

《楚辭·天問》有:「簡狄在臺,嚳何宜?玄鳥致詒,如何喜?」

《詩經·商頌·長發》又有:「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詩經·商頌·玄鳥》又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楚辭·天問》中的「嚳」即是帝嚳,是商人祭祀的天帝,玄鳥通常被認為是燕子,通過以上的記載,我們大致可以捋清故事的脈絡,就是玄鳥奉天帝之命,降卵於有娀氏的女子簡狄,而簡狄食用該卵之後有孕,生了商族的始祖契。

用神話來解釋就是,契是天帝之子,是遵照天帝的旨意而降生於世;用社會學來解釋就是契是有娀氏的男子,生於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晚期,而契的出現實現了該部族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轉變。

現在的問題是,有娀氏來自哪裡?「戎」字從甲戈,表意是擅長戰鬥,「娀」和「戎」通,所以「有娀」有時候也被寫為「有戎」,那麼「娀」就可以理解為一個以女子為主的擅長戰鬥的部族,娀到戎,可以理解為該部族過渡到以男子為主後,部族名字中的「女」字也就不重要了。

有戎與西戎並無關係,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這類說法是春秋戰國時期才出現的,這是華夏中心論的副產物,更像是一種理論模型,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反倒容易混淆不同部族的起源和發展,例如西戎的範圍就很寬,有周以來,西北地區更疊過幾十個部族和政權,史籍上有記載的帶戎的部族就有好幾個,如犬戎、狄戎、豲(huan)戎等,而且其部族來源非常複雜,血統不一。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中原部族通常不會用夷、蠻、戎、狄這類字來命名自己以及自己的祖先。

關於有娀氏的傳說,歷史上始終是一個空白,無論是甲骨文還是金文都沒有關於她的記載,更像是一個突然出現的部族,但從其部族始祖簡狄的名字大致可推測,該部族可能活躍於北方的叢林地帶,因為在上古時期,攜帶獵犬狩獵的人才會被稱之為狄。

商族有自己獨有的譜系,祖先可以追溯到契,神是嚳,所以有「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契、冥和湯是一個脈絡下來的,都是這個部族歷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契已經說過了,是有娀氏的簡狄吞玄鳥卵而生,湯就是伐夏桀的那個商湯,商王朝的建立者,那麼冥又是誰呢?

先秦文獻裡對冥的記載很少,只是說他是一個治水而死的部族首領,「冥」字的本意是一個人在陰暗的地方得不到日月的照射,我們無從得知冥這個人遭遇了什麼,但他對商族很重要,所以在商族的祭祀活動中,他處於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相對來說,關於他的兒子的記載要豐富一些,也許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這個人叫王亥。

王是祭祀的時候追加的,而他的名字應該叫亥,能被追認為王而祭祀,也說明他很重要,《山海經》裡有一段關於他的記載。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託於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殺王亥,取僕牛。河念有易,有易潛出,為國於獸,方食之,名曰搖民。」

其實山海經記載的是半個故事,有開頭有結尾,卻沒有中間詳情,這也是《山海經》的一貫作風,所以《山海經》中的很多記載在沒有其它史料相對照的情況下很難讀懂。前面的一句應該是對畫面的解讀,因為《山海經》是按《山海圖》而作,是以圖示意,「兩手操鳥,方食其頭」就是畫面內容,從後文的故事可推斷,圖中之人未必是王亥,寓意被食頭的應該是王亥而不是鳥。兩手操鳥是說明王亥的身份,其所在部族應該是以鳥為圖騰的,並以其圖騰來寓意其人。

大致意思是王亥與有易氏、河伯有交情,彼此貿易,後來因為一些事情,有易氏殺死了王亥,並扣留了王亥的牛,後來王亥的兒子上甲微攻滅了有易氏,有易氏的一部分人在河伯的幫助下逃了出來,在另外一個地方建國,被稱之為「搖民」。

從《大荒東經》到鳥圖騰,以及部族的起源傳說,基本可以推斷出商的始祖出自東夷部族,但就像我們之前說的,東夷所涵蓋的範圍太大了,南至長江下遊,北至遼東,皆被稱之為東夷,甚至其文明源起都是不同的,而以鳥為圖騰的部族主要集中在山東地區至遼東地區。

而黃河下遊地區的東夷源於少皞氏,己姓,是以鳳鳥為圖騰,而商族是子姓,以玄鳥為圖騰,兩者雖然有相似處,卻也有明顯的區別,而玄鳥的傳說普遍出現在遼東地區。

東夷的後裔國,如萊國、郯國等並無商族的巫文化,事實上,商族的巫文化是不同於巴蜀的巫文化的另一種文化存在,甲骨卜辭記錄了商族儀式、詩、樂、舞四位一體的藝術存在,相信萬物有靈,所以商族的祭祀寬泛,不只是神和祖先,風雨雷電,江河湖海,奇珍異獸,可謂包羅萬象,並且重犧牲,而且以人祭為主,其恐怖程度可謂是中國歷史之最,其實這可以看作是遠古的巫覡宗教。這種巫覡宗教更趨近於北方的薩滿教,而薩滿教源於原始的漁獵時代,流行於漁獵民族,而東北地區就是薩滿教文化的源頭之一。

商朝滅亡之後,商遺民箕子帶領其部分族人北遷,這與後世入主中原的東北政權極其相似,此類政權通常會把東北作為他們的退路而保留,如建立燕國的鮮卑慕容氏,會保留龍城(今遼寧朝陽),金國會保留上京會寧府(黑龍江阿城),遼國的五京有三個在東北區域,滿清始終保留盛京瀋陽,清亡後定都長春建立偽滿洲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我們不排除商族也有這個情況。商人如果在東北地區沒有很強的根基,箕子也不會帶領族人北遷,更不可能在強敵環伺的地方立足。

事實上,箕子部族北遷之後,先是在今天的遼寧東南部建國的,挨著他們的親族孤竹國,並且持續了幾百年,直到戰國後期,燕國向北擴張,箕子部族才被迫進入今天的朝鮮半島。

所以單從信仰方面來看,商族不同於中原地區的任何部族,而與東北區域的遠古民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無法據此就認定商族一定源於東北地區,但其文化上受其區域影響的是很大的,甚至有一些紅山文化的影子,但紅山文化的重心在遼西至蒙古一帶,而商族更可能是環渤海的遼東一帶,所以說,如果非得把商族歸為東夷,那麼商族源自東北夷的可能性要遠大於東夷。這也符合中原地區遭外族入侵的規律,一條線路是西北,如周,秦,匈奴,突厥;另一條線路就是東北,如鮮卑,契丹,金,滿清。

相關焦點

  • 古代北方的薩滿文化,色彩面具與服飾的藝術價值
    薩滿文化的歷史起源遠古時代的人們把各種自然物和變化莫測的自然現象,與人類生活本身聯繫起來,賦予它們以主觀的意識,從而對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觀念。薩滿教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種原始宗教,產生於原始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
  • 薩滿教與達斡爾傳統文化
    薩滿教以其巫師「薩滿」而得名,是以萬物有靈的信仰為基礎,以供祭多種神靈為其內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動為其表現形式,以集中表現我國北方民族的漁獵文化和遊牧文化為其特徵的
  • 常彥波仙堂源自薩滿教
    常彥波仙堂源自薩滿教東北仙堂唐王封,實為胡黃立大功。仙堂源自薩滿教,九尾神狐古有蹤。巫術更是仙堂事,巫鹹神醫五帝封。
  • 薩滿文化與滿族之間有何關係?
    滿族祖先信仰薩滿教。薩滿教是中國北方阿爾泰語系各民族信仰的一種比較原始的宗教。這種宗教沒有廟宇和神祠、沒有專職的教徒,信仰薩滿教的各民族間所崇拜的神靈也不盡相同。薩滿教在這裡的農村還有較完好保存。薩滿文化是以薩滿信仰的宗教儀式為核心的文化,是北極圈遠古文明的核心,是歷史上起源最早、延續最久的原生態文化。薩滿信仰是以萬物有靈的信仰為基礎,以共祭多種神靈為其內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動為其表現形式的一種原始多神教。
  • 薩滿教就是原始苯教
    薩滿教和原始苯教不是兩回事,而是同一個宗教的不同稱謂。要說有區別,只是薩滿教沒有祖師,沒有傳世經典,依靠口口相傳延續著。
  • 薩滿教史話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文/鄧海春薩滿是薩滿教的神職人員
  • 中華龍與薩滿教
    中華龍與薩滿教圖騰豬靈崇拜 北方薩滿教民族的佩飾中,普遍盛行以野豬牙為飾。
  • 薩滿
    順便說說薩滿這回事。很多時候我們會讀到「薩滿教」這個詞。
  • 薩滿教——人和神之間的使者
    在大興安嶺生活的蒙族、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等民族歷史上都曾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信仰薩滿教,而這個宗教不少特點與這些民族在大興安嶺生活情況有關。薩滿的傳說、薩滿歌詞、薩滿舞蹈、薩滿服飾、神鼓、法具等,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僅在本民族世代相傳,被視為珍寶,而且是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門課題,有的國家還出過研究專著。
  • 蒙古族人最高神明長生天和薩滿教!
    薩滿教主要流行於蒙古語族的蒙古族、達斡爾族,通古斯語族的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錫伯族等。隨著原始社會的瓦解與階級分化、社會發展,上述語族中的許多民族不再信仰薩滿教,或改信其他宗教。但是,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和赫哲等民族中,仍有一部分人信仰薩滿教。薩滿教的白薩滿教派蒙古族薩滿教派別之一,產生於明末清初。
  • [富育光]《尼山薩滿》與北方民族
    「窩車庫烏勒本」源出于氏族成員對原始宗教薩滿文化的世代虔誠信仰與崇拜,以及謳歌和讚美薩滿們拯救黎庶之神奇功績。滿族諸姓世代流傳下來這一類說部故事,絢麗多彩,名目甚繁,可惜因歲月的變遷,不少故事久已佚散。諸如,《漠北精英傳》《薩大人傳》《飛嘯三巧傳奇》《雪妃娘娘和包魯嘎罕》《順康秘錄》《天宮大戰》《恩切布庫》《西林瑪發》《奧都媽媽》《音姜薩滿》(即《尼山薩滿》)等名傳遐邇的滿族說部。
  • 薩滿護持咒語
    薩滿護持咒語:大威天龍,世尊地藏,金剛護法。
  • 新書:《當代巫文化的多元面貌》
    》為2016年11月2日至4日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的「當代巫文化的多元面貌」學術研討會的會議論文集。該書為華語世界巫文化研究的田野與理論對話交流,將比較視野從臺灣擴展到鄰近區域的中國南北方及東南亞。十五篇文章的作者各自在不同的田野地點從事長期與深入的調查,提出1990年迄今新的現況調查資料,顯現巫文化當代的多元面貌。本書著重國家與地方社會互動下 特有的時空脈絡,強調不同地區巫信仰文化的獨特性,並使用當地的專有詞彙及語言來理解分析。
  • 蒙古人的原始宗教—薩滿教
    祭火: 祭火也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典之一。在新疆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至今還保留著一些遺蹟。在節日喜慶、婚喪大事上祭天、祭地之一就要祭火。點燈節(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就是祭火的一種表現,是典型的黃教活動中滲合著薩滿教遺蹟的表現。
  • 大師的修煉與起源-東北薩滿文化
    薩滿教不是創生的,而是自發產生的。廣義上的薩滿教是世界性的。薩滿文化是個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其流行區域集中在亞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歐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這是廣義的薩滿教。但是,直到各種外來宗教先後傳入之前,薩滿教幾乎獨佔了我國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壇。它在我國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間的影響根深蒂固。直到後來,甚至在佛教或伊斯蘭教成為主流信仰的我國北方一些民族當中,仍可明顯見到薩滿教的遺留。滿、錫伯、赫哲、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塔爾、朝鮮、以及大和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薩滿教信仰活動。
  • 薩滿教的精靈世界
    所以北方狩獵民族並不缺少關於動物種類、動物習性、行獵工具、狩獵方法等方面的經驗知識,相反他們創造了具有理性和經驗色彩的狩獵民族文化。當然他們也不會缺少生活勇氣,消極地守株待兔,等待哪位神靈恩賜足以飽腹的食物。北方民族崇尚兇猛,推崇力量。他們不怕流血犧牲,敢於冒險,無所畏懼。這是殘酷的原始森林環境和狩獵生活方式列印在人們身上的特殊性格。
  • 薩滿文化
    薩滿該詞源自北美印第安語,原詞含有:智者、曉徹、探究、等意,後逐漸演變為薩滿教巫師即跳神之人的專稱,也被理解為這些氏族中薩滿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 一 薩滿簡介 薩滿即薩瑪。詳"薩瑪"﹑"薩滿教"。薩滿教不是創生的,而是在人類原始社會階段自發產生的。這也是一系列類似的原始宗教的統稱,並沒有統一的教義與模式。廣義上的薩滿教是世界的。薩滿文化是個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其流行區域集中在亞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歐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這是廣義的薩滿教。
  • 通古斯人薩滿教的幾個特徵
    通古斯人和滿族人會說:他(她)只是一個「小薩滿」,而不是一位「真正的薩滿」。當放棄薩滿活動後,由於缺少新的神靈,這個人就不再是一位薩滿了。薩滿需要掌控的神靈數目首先取決於其所屬人群的當下觀念,例如,滿族人中的神靈數目是非常龐大的,但是在北方通古斯人中神靈數目則小得多;其次,薩滿所掌控的神靈數目還取決於薩滿本人從事薩滿時間的長短,一般認為,隨著時間的增加,薩滿所領神靈的數目也應該增加。
  • 面具、神帽、神衣——薩滿裝束的文化象徵
    早在19世紀,宗教學家、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就對薩滿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薩滿教被作為一種研究對象,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研究階段進行了多維度的文化研究和解讀,目前在學術界,關於薩滿教的研究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
  • 神秘職業之薩滿
    薩滿類似於小說中的「巫」,薩滿教源自於原始信仰基礎,起源於原始漁獵時代,根基是萬物有靈理論。薩滿常被認為有控制天氣、預言、佔星、穿梭於天堂地獄等能力。在功能上基本包括了出馬、走陰等的能力。「薩滿」一詞源自於西伯利亞滿洲-通古斯族語的SAMAN,譯為「知者」。薩滿教不關乎信仰,薩滿是教徒對於有才能的人,有智慧的人的稱呼。薩滿教的推廣範圍包括了西亞,中亞等地,對現世宗教有很深遠的影響。薩滿教崇拜火、山林,樹木、日月星河、雷電、雲霧、冰雪、風雨、彩虹、某些動物,並賦予了其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