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史國棟,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學位。現任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脊柱外科分管行政及醫療副主任。長期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工作,尤其在頸腰椎手術的微創治療領域有很深的造詣。在脊柱微創手術方面,師從於美國Phoenix,AZ Anthony Yeung教授,在椎間孔鏡等脊柱微創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擅長:
脊椎退變、創傷、畸形及脊椎微創,尤其擅長脊柱疾病的微創治療。在多節段頸椎病、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腰椎骨折、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症、腰椎管狹窄症及脊柱結核、齒狀突骨折伴寰樞脫位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尤其在頸腰椎手術的微創治療領域有很深的造詣。在腰椎手術方面提出了根據神經根張力判斷減壓是否徹底理論,使腰椎手術的療效實現了跨越式提升的同時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微創化,術後早期下床活動,減少了臥床時間從而縮短了住院日;在頸椎手術方面提出了頸椎原位減壓技術,顛覆了傳統的脊髓飄移理論,大大減少了術後併發症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社會兼職:
擔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脊柱分會第一屆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脊柱微創學組及頸椎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第一屆脊柱傷病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第二屆青年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與關節及風溼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骨科學會骨科協會脊柱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擔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任《脊柱外科》和《中華臨床醫師雜誌》編委,參加研究生、本科生、留學生、進修生等課程的教學工作,迄今已經培養研究生30餘名。
學術科研:
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堅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園,在臨床中尋找科研方向,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著50餘篇;以通訊或第一作者發表論著21篇, SCI論文13篇,總影響因子39分,單篇最高影響因子5.186分;主編、副主編專著4部,參編專著9部。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一項上海市衛計委自然基金面上項目一項,參與省部級課題(包括軍內)2項,校級課題1項;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上海長徵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史國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無數患者重新挺直了脊梁,恢復了生活的自信與美麗!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在腰椎手術方面提出了根據神經根張力判斷減壓是否徹底理論,使腰椎手術的療效實現了跨越式提升的同時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微創化。在頸椎手術方面提出了頸椎原位減壓技術,顛覆了傳統的脊髓飄移理論,大大減少了術後併發症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每一次手術都精益求精,毫釐之間彰顯大愛真情。本期名醫訪談,我們有幸邀請史主任一起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的有關問題。
1、什麼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隨著健康中國理念的不斷推進,腰椎間盤突出已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了,同樣也是危害中老年人甚至是年輕人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想要充分了解腰椎間盤突出症,就首先得知曉腰椎間盤的結構。
腰椎的中間是空心的,稱為椎管,椎管內有脊髓和神經通過;兩節椎體之間的部分叫椎間盤,它由軟骨終板、纖維環和髓核三部分組成。髓核位於椎間盤的中央,它是一種富含水分、呈膠凍狀的彈性蛋白,起到緩衝的作用,防止兩塊骨頭直接撞擊。在髓核的周圍是纖維環,一層層的纖維環把兩節椎體連接在一起,並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軟骨終板位於椎體和椎間盤的交界處。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最常見原因,以20-60歲為多發年齡,男性多於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原因是因腰椎間盤的退變,同時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失去固定後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引起的一種症候群,也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脊柱退行性疾病。
2、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表現出的症狀多為髓核壓迫神經導致的神經壓迫症,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
(1)腰痛:腰椎間盤突出症所引發的腰痛是由於突出的椎間盤頂壓纖維環外層、韌帶,刺激椎管內的神經所致,常常為首發症狀,多數患者先有反覆的腰痛,此後出現腿痛。
(2)下肢放射痛: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椎間盤突出發生在腰4-腰5及腰5-骶1間隙,導致坐骨神經被壓迫,產生坐骨神經痛,疼痛多為逐漸發生,具有放射性,疼痛由臀部沿大腿後方向小腿及足背部放射。
(3)腰部活動受限和腰椎畸形: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動受限,最明顯是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期,一般以前屈受限為主。為了緩解疼痛,有些患者腰椎突出代償畸形,常表現為行走時向前傾斜,臥床時取彎腰側臥屈髖屈膝位。
(4)馬尾症候群:對於腰椎間盤突出嚴重的患者,可能產生馬尾神經的壓迫,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鞍區感覺異常。
3、為什麼會得腰椎間盤突出症?
如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產生的原因是由於纖維環的退變、破裂,任何可能導致髓核從纖維環中突出的原因都可能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
(1)椎間盤退變: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逐漸發生退變,纖維環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漸下降,髓核失去彈性,纖維環逐漸出現裂隙。在退變的基礎上,勞損積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間盤發生破裂,髓核纖維環甚至終板向後突出,這也是中老年人發病的主要原因。
(2)損傷:許多年輕人長期久坐、不注意坐姿,如彎腰駝背、趴著寫字等,都會增加腰椎的負擔,導致椎間盤負擔過重,產生退化而最終發病,因而椎間盤突出症在年輕人中發病率逐漸增加。除此之外,遭遇車禍、腰部創傷等也會影響纖維環的完整性,引起椎間盤突出發生。
(3)妊娠:妊娠期間整個韌帶處於鬆弛狀態,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時更大的應力,增加了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4)其他:其他一些如遺傳,先天發育異常等因素也會使得這部分人的發病風險顯著高於其他人。
4、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腰突?
在年輕人中,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逐年增高,主要還是由現在年輕人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由於學業原因,當代年輕人大多會長期久坐,在正常休息時間也不例外,他們會選擇在坐電腦前上網、看劇、打遊戲等,這些長期的靜坐工作學習以及打遊戲時間會大大增加椎間盤的負荷,另一方面男生強度過大的體育運動以及不當的鍛鍊方式也會加重椎間盤的負擔,從而增加其患病的機率,這也導致了年輕男性發病高於年輕女性。此外,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普遍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只會發生於老年人,因此對腰椎的保護意識淡薄,經常做拿高處物品、搬東西、單手拎重物等動作,加大腰椎間盤的損害。長此以往,腰椎周圍肌肉等保護結構弱化,腰椎退化,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5、突出後的腰椎間盤還會復位嗎?
腰椎間盤突出是由於周圍保護固定髓核的結構(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失去固定後突出而形成的。研究結果表明纖維環本身纖維結構走形交錯複雜,同時纖維環本身沒有血運,自身癒合能力差,一旦纖維環撕裂,就基本無法修復。從這點看,腰椎間盤突出重新回去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事實上,腰椎間盤一旦突出了一般就不能再回原位了。腰椎間盤作為承重裝置,時刻處於高負荷狀態也是導致突出難以回納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平臥休息時,由於肌肉及纖維壞的張力,腰椎間盤內仍保持一定的壓力。即使將腰椎間盤內壓降為負壓,突出的髓核也可能由於纖維環的嵌頓而難以完全回納。假設能完全回納了,也由於破裂的纖維環所形成的通道持續存在而造成椎間盤的再次突出。
許多患者在接受按摩和牽引等治療後症狀緩解,認為是腰椎間盤已經復位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按摩牽引這種治療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這些方法可使腰椎得到充分的休息,減少運動的刺激,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吸收、消退,還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壓力,從而減輕症狀,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屬於對症治療的範疇,是無法讓突出的腰椎間盤復位的。
6、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尤其對於症狀較輕,病程較短的患者首選非手術治療。對於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根據病情考慮進行脊柱微創技術治療。而對於部分病情嚴重,非微創手術治療適應症的患者,可以考慮開放手術治療。
初次發作或症狀較輕、病程較短的患者,休息後症狀可以自行緩解的患者,由於身體其他疾病不能實行手術者,或不同意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以採用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同時儘量控制疾病的進展,主要方法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例如,臥床休息,一般嚴格臥床3~4周,腰圍保護、適當下地活動;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物治療;靜脈輸入甘露醇減輕神經根水腫治療;牽引治療,其中,骨盆牽引最常用;理療、針灸、按摩(專業醫生指導下)、運動治療、醫療體操等。但注意一定要去正規專業的地方進行按摩、針灸,否則有加重疾病的可能性。
7、腰椎間盤是不是一定要手術?開刀還是微創?
毫無疑問,並不是所有的腰椎間盤患者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畢竟是有創的治療方式,或多或少會對機體造成損傷,影響正常生理功能。一般而言,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上進行手術的適應症主要包括:(1)診斷明確,經長期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2)病情進展,神經壓迫症狀嚴重的患者(如出現肢體麻木甚至下垂);(3)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併其他腰椎骨性病變;(4)症狀反覆發作者;(5)急性發作,具有明顯馬尾神經症狀者;
腰椎間盤的手術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外科手術的方法摘除突出的髓核,緩解神經的壓迫,同時儘量保證腰椎的穩定性。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是兩種,第一是傳統的後路腰椎管減壓、腰椎間盤切除,或者腰椎融合術。第二是微創脊柱椎間孔鏡手術。
微創手術是在皮膚上做一個小切口,伸入椎間孔鏡等器械,讓其通過脊椎自然間隙進入椎管,在椎間孔鏡下通過手術摘除突出椎間盤組織時對椎管影響很小,不破壞脊椎正常結構,不需廣泛肌肉剝離,無腰背肌損傷,不破壞脊柱的穩定性,保留了大部分間盤組織和功能,鏡下視野寬泛清晰,使手術更加安全,並且可以達到開放手術的效果和要求,甚至更佳。
開放手術則是需要將腰椎打開,在肉眼直視下摘除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再對周圍的神經進行減壓,由於開放手術需要打開正常的腰椎結構,會對腰椎的穩定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開放手術經常還需要進行腰椎的融合固定,從而穩定腰椎。
腰椎間盤突出首選對人體創傷較小的微創手術,對於病情單一的腰椎間盤突出,且突出在神經管的位置,同時突出物不是非常巨大,而且病人的椎間盤退變不太嚴重,病人年齡比較輕,建議進行微創手術。
對於年齡比較大,腰椎間盤突出合併有脊柱不穩定,腰椎小關節退變嚴重造成神經根出現骨性狹窄,或椎間盤退變嚴重,以至於沒有殘存多少正常有用的椎間盤,甚至出現了椎間隙塌陷等病理改變,而且腰椎管明顯狹窄的患者,以及微創手術後復發的患者,此時微創手術難度大,手術效果難以保證,甚至可能導致復發,因此建議做傳統開刀手術。而對於不能耐受開放手術的老年患者,則考慮微創手術是否能進行。
在手術的選擇上,很多病人也想當然以為微創手術適合所有的患者,創傷小效果就一定好。其實不然,傳統方法和微創手術各有優缺點,適合不同的病人。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手術治療必須經過脊柱外科專業醫生評估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
8、腰椎手術後的效果怎麼樣?會不會復發?
一般而言,在進行了椎間盤突出的手術之後,大部分患者的症狀能夠得到改善,手術後的臨床症狀大概有70%-80%可以改善,許多患者在術後疼痛能夠立馬緩解,因此總體上來說手術效果還是有保證的。
但手術只是把突出的椎間盤去除,90%~95%的正常椎間盤還是在原來的位置,也就還會有復發的風險。目前主流的觀點是:術後6個月以上後出現了手術部位同側或者對側的椎間盤突出並產生神經根性症狀被稱為腰椎間盤突出術後復發。據不完全統計:復發機率3%-15%不等。同時,術後的復發也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1)患者自身因素:年齡>50歲、體重指數(BMI)>25的患者,腰椎的壓力大,退化多,術後復發風險也因此增高。
(2)病情嚴重程度:椎間盤突出的嚴重程度復發的重要因素,同時如果患者會合併有糖尿病,也會影響手術的效果,增加手術的復發率。
(3)術後因素:術後從事重體力和高強度工作,是術後復發的高危因素。相反,如果術後儘量避免做彎腰搬重物的動作,避免久坐、穿高跟鞋和做劇烈運動,能夠最大程度上降低復發的風險。
9、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預防
腰椎間盤突出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治療其實也是緩解症狀的一種,而不能達到老百姓們理解的「治癒」,術後還是有再發的風險,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關鍵還是在於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退行性變基礎上積累傷所致,積累傷又會加重椎間盤的退變,因此預防的重點在於減少積累傷。同時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1)避免長期不間斷的腰椎間應力活動,如長時間打麻將,上網,看電視,久坐,勞動,玩手機等。
(2)注意勞逸結合,每工作久坐1小時就儘量起身走動、活動一下,放鬆腰部,減輕腰椎間盤負擔。
(3)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確合適的坐姿、睡姿,拒絕葛優躺,一旦出現坐姿不良情況,或者經常彎腰駝背,容易造成腰間盤突出,甚至是誘發腰椎盤疾病。
(4)平時生活應該加強腰背肌肉訓練,增強脊椎的穩定性。通過正確的身體運動可以增強體質,防止肌肉萎縮。可以在俯臥在床上做"燕子飛"(角弓反張)動作,或挺腹動作。
(5)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護腰椎,儘量避免單手提重物,彎腰搬重物等危險動作。提重物時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儘量做到不彎腰。最後還要控制體重,減輕腰椎負擔的同時,還能預防許多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