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更夫起色心,女子不從被害,清官巧施一計還了書生清白

2020-12-15 詩文書畫匯

民間故事:更夫起色心,女子不從被害,清官巧施一計還了書生清白。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156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

今兒個給大家講一篇民間故事,故事題材來源於《包公審案》,原文為半文言文,筆者稍加改編,陋文一篇,您權當圖個樂吧!

故事的大體意思是講:女子與書生私定終生,書生每晚都會偷偷爬上女子閨房與其約會。但一晚卻被一僧人趁虛而入。僧人見了美貌女子遂起了色心,欲圖謀不軌,女子不從,僧人便將其殺害。糊塗縣令卻判了書生死罪,後來幸遇清官用計破了此案,還了書生清白。

諸位看官這就跟隨小田的筆墨,來看看這篇民間故事的具體情節吧!

話說在過去的宋朝,某鎮子上有一個張員外,其有一女,名叫翠蘭。這翠蘭擁有一副好皮囊,不說傾國傾城,起碼也有沉魚落雁之美貌。

圖片僅供參考

按理說,這樣的美女早就嫁給富貴人家做太太了。但這個翠蘭擇偶標準卻非常挑剔,她不喜富貴,不看緣分,而且她重要的擇偶一點就是要找個有文化的小青年,過去來說就是書生或者秀才。因為這翠蘭打小就好詩文,她想找個志同道合、有共同語言的男子為夫。

但他爹認識的多是富家、官家子弟,她爹可沒少給她說媒,但全都讓翠蘭給拒絕啦!所以,這翠蘭一直單著。

鎮子東頭,有個張姓書生。為人忠厚、老實,而且打小他也愛好古書、詩文,滿腹經綸的張書生,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考取功名,光祖耀宗。但他卻屢試不中,這讓書生很是鬱悶啊!

一日,這書生便到街上閒逛散心,走著走著,突然從天而降一個小木棍兒,正好打在書生的頭上。書生抬頭一看,只見一美貌女子,正驚慌失措地看著自己。書生將木棍撿起,伸出手欲要扔給她,那女子這才晃過神來,忙下樓來拿小木棍。

翠蘭一看這張書生一幅文質彬彬的樣子,而且談吐之間顯露著才氣,翠蘭對他是一見鍾情。而張書生呢,素來聽聞張員外家的翠蘭美若天仙,今日一見也是大為震驚!心中暗暗思忖「這女子哪是人間該有的?分明是天上的仙女才對啊!」遂對翠蘭心生愛慕之情。

翠蘭接過小木棍,害羞著跑走了。

要說這小木棍真的很神奇,古今故事中這小木棍可沒少給男女牽線,咱先不說這張書生和翠蘭,那西門大官人和潘金蓮不也是因為小木棍牽到一起的嘛!

圖片僅供參考

所以啊筆者閒聊兩句,單身男女家裡還是備根小木棍吧,說不定哪天就砸到意中人了呢!

閒話不多聊,咱繼續講:

打這之後,這二人對彼此是魂牽夢繞啊!終於這張書生鼓起了勇氣,一個夜晚,就站在翠蘭窗下,輕聲喚她。翠蘭打開窗戶一看,原來是自己的意中人,遂扔下一條長長的白綾。書生抓住那白綾,便爬了上去。

這二人是乾柴遇到烈火,將心中的無限思念盡數釋放了出來……(自行腦補,此處省略一萬個字)

打這之後,每到三更夜,翠蘭總會扔下白綾,書生爬上去,二人在閨房中約會。生米已然煮成熟飯,即便那張員外不同意此門婚事,這會兒應該也只得認了吧。

不久後,翠蘭與張書生談戀愛的事就被張員外和附近的鄰居知道了。

張員外是極力阻撓此事,因為他嫌棄張書生窮,沒出息,便棒打鴛鴦欲要拆散二人。可翠蘭以死相逼,張員外只得將此事擱置。

不久後,張書生臨時出門辦事,沒有告知翠蘭。這傻傻的翠蘭還是一到三更便放下白綾。話說這夜,一個僧人敲著更鼓,朝著翠蘭家門口行了過來。三更鼓剛剛敲過,僧人就見一條白綾順著窗戶扔了下來。

僧人不解,遂要看個究竟,於是抓著白綾爬了上去。

僧人在窗戶口探了個頭,只見一妙齡美貌女子,此時正穿一襲薄裘衣坐在繡床前。僧人仔細端詳那女子,只見那女子紅唇皓齒、眉清目秀,窈窕的身材惹得他心中是奇癢無比啊!僧人頓起色心,朝著翠蘭撲了過去。

圖片僅供參考

翠蘭見來人是陌生人,欲要大喊,卻被那僧人捂住口鼻,欲要掙扎時,只覺無法呼吸,在生命最後一刻,翠蘭死死抓下了僧人脖子上的佛珠鏈,那佛珠散落一地!

僧人一探翠蘭已無呼吸,心中大駭,來不及整理衣物,趕忙逃了出去。

翌日,翠蘭的屍體被丫環發現。張員外隨即報了官,非說是張書生因為婚事不成預謀害死了自己的閨女,恰巧書生外出不在家,給他扣上了畏罪潛逃的罪名。

這縣令本就是個糊塗官,平時和張員外關係又好,再一打聽,這鄰居們皆說張書生和翠蘭經常夜裡約會。縣令不假思索,便給張書生定了罪,遂命人將張書生逮捕,打入了死牢。

張書生冤,欲要申辯,縣令卻不給他機會。

沒過幾天,鎮子上來了一位高官,糊塗縣令親自接待。高官在整理案宗的時候,覺得翠蘭案有蹊蹺,便問起了緣由。可那縣令卻慌了神,搭不上話。高官一看這八成是個冤案了。

於是欲要親自審理此案。高官在勘察現場時,發現了一串佛珠,散落得到處皆是。高官便問張員外,愛女可有收集佛物的愛好,張員外搖頭否認。

於是這串佛珠便成了疑點。

高官認為:這作案之人八成是佛家弟子,再一了解,附近蘭若寺的一僧人經常在本鎮打更,案子又發生在深夜,這高官則判定:那蘭若寺的打更僧人便是兇手!

於是心起一計,派一女子打扮成翠蘭模樣的「女鬼」,在蘭若寺和本鎮的必經之路處嚇嚇這僧人。

一夜,那「女鬼」埋伏在一橋邊,等了好一會兒,只見從前方走過來一僧人,拿著更鼓,大搖大擺了走著。「女鬼」見他走近,一下跳了出來,口中說道:「你那晚為何要殺我!還我命來!」這一頓連騙帶嚇唬,那僧人褲中一熱,嚇得跟丟了魂一樣,遂將那晚殺害翠蘭的前因後果盡數說了出來。

圖片僅供參考

眾人這才從旁邊走了出來,高官一聲令下,將這僧人緝拿歸案。僧人無奈,只得認罪伏法!高官遂將張書生放出,判張員外誣告他人,賠白銀20兩;糊塗縣令草菅人命,上報朝廷等候發落;僧人不守戒律,起色心害人,判處死刑。

書生聽後,對那公堂之上的高官是長跪地不起!

故事到這就完事了,文中故事較之原著有很大的改編,不足之處還望諸位看官諒解。最後,筆者還得囉嗦兩句:美色確實撩人,但這東西不是自己的就別強求了。為了一時的爽快而闖下悔恨終生的禍端,這又何必呢?

您說,這真值得嗎?

—END—

好了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文/小田

文中故事來源於《包公審案》,如果您也有素材可以私信給我,我說,您聽,感謝大家的支持!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新編民間故事每日陸續更新、上線,如果喜歡我的文章,煩請動動您的小手幫忙點個讚,您要能給個評論那就更好啦!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女子回家,被貪財圖色歹人所害,漁夫相助此案水落石出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05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故事。故事傳播行善積德的正能量。希望諸位看官讀過這則故事後,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閒言少敘,民間故事這就開講了:金陵城外的王三和劉二,皆是漁夫。他們常常背著漁網一起去村外的大河中捕魚。一晚,王三帶著燒酒,背著漁網找到劉二,相約去村外的河中捕魚。臨行前,妻子再三囑咐:「天黑流急,注意安全,早些回家來!」
  • 民間故事:兒子不贍養老人,黃皮子施巧計,老人終安享晚年
    今天要和諸位分享的,是我#聽長輩講的#關與孝道故事。本文是《民間故事》第33期,若您也喜歡民間故事,不防點個讚留個關注,方便日後交流!據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南窪村有一位劉老漢,他心地善良,與人為善。只是命中富薄,受累的命,老伴早早就去世了,留下劉雙和劉全,一對雙生子。
  • 一男子遇精神失常女子,起了色心將其帶去酒店
    據某媒體報導,雲南當地的警方破獲了一起極其惡劣的案件,有一名男子偶遇到了一位精神失常的女子,並起了色心,於是將其帶去酒店,為了滿足自己心中的欲望,而傷害了這名女子。最後在當地警方的極力抓捕下,嫌疑人已經落網。針對此事件的發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也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 民間故事:鬼新娘復仇
    歡迎您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286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又到了給大夥講民間小故事的時候了,您能來,實屬小田的榮幸!今天咱講一篇關於「鬼新娘復仇」的民間小故事,寫得不好的地方,您多擔待。
  • 民間故事:一場奇夢,卻牽出了一樁謎案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93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下邳人徐某,乃是一個窮書生。他家境貧窮,心中只有一個理想,刻苦讀書,有朝一日能通過科考步入仕途,以此翻身。不過,理想很飽滿,現實總是那麼骨感。徐某科考多次,均榜上無名。這一次,又是一季科考日。趕赴京城的徐某,隨後再次落榜。
  • 南寧一女子在民歌湖附近差點被拖走!嫌疑男子酒後起色心被刑拘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南寧小姐姐遭歹徒襲擊奮力掙脫逃命>最近,一名南寧女子凌某在朋友圈自述:2020年4月18日凌晨,自己獨自步行從會展方圓薈往民歌湖方向走,在下人行天橋時,被一男子從身後用手夾住脖子。
  • 廣東一男子見女子進樹林方便,起色心欲對其侵犯,反被女子制服
    所以大家出門在外還是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在我們的印象中,女性一直以來是處於一個弱勢的群體,在受到侵犯的時候也是沒有還手之力,但是在廣東一名女性就重重的挫敗了一男子的囂張氣焰。2020年的1月6日,中國檢察網公示了一份關於廣東茂名發生的一起強姦案的細節。
  • 民間故事:董惠娘
    民間故事:董惠娘 第37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那年,書生進京趕考,背負著年邁雙親沉甸甸的希望,一路風食水宿,夜住曉行。但是到達文州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把書生擊倒了。一連數日,行針服藥,病情非但未有好轉,居然連手握書本的氣力亦全無。這分明是上天的安排,安排如此一場惡意的捉弄。
  • 民間故事:書生趕考遭不測,木匠信守諾言數百裡去送信,書生得以魂歸...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9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老話說得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意思是:正人君子所說的話貴如千金,只要許下的承諾必然會去實現,這足以看出君子所言的貴重程度。 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這道理有關。
  • 《施公案》的創新:緩解矛盾的道場,江湖人入世精神的啟迪
    《施公案》又名《百斷奇觀》,是以康熙年間清官施仕綸為中心,從他作揚州府江都縣令寫起,到升任通州倉上總督為止,期間「審案、剿寇」的故事,是一部在民間流傳很廣的俠義公案小說。《施公案》取材於現實,人物塑造保留了原型人物的特點,再加上說書藝人們按自己需求對清官、俠客的形象進行了加工和改造,這就使得書中的清官與俠客都具有了濃鬱的世俗色彩——施公形體殘缺這一特點被無限誇大,似乎是一種與底層拉近距離的特殊方式。
  • 民間故事:書生趕考被強盜俘虜,不但沒死,強盜還送他一個美女
    明朝崇禎年間,灤州有一個書生名叫汪邁陶,為人正直,品學兼優。這一年,他去參加歲試,被一幫佔山為王的的強盜們給抓了起來。強盜們得知汪邁陶是一個秀才之後,讓他做了山上的帳房先生,掌管往來的文書案牘,以及各種帳簿,汪邁陶為了活命,只好暫且答應了下來。
  • 貪圖友妻美貌來調戲,美婦一死他背鍋,清代:「色心害人」雜談
    再說他家隔壁有個老陝,是專門放錢的,為人十分狡詐,且這人討厭蜘蛛,見了蜘蛛就要除掉,他因何氏美貌,常去陳大忠的餅攤吃餅,何氏是個熱心腸,見了老陝常來,也愛說說笑笑,老陝會錯意,還以為這女子對他有意,當下便起了歡好的心思。
  • 皇太極無計可施,孝莊巧施美人計拿下洪承疇,難道真是以色誘降?
    第一件大約是參考了遼國蕭太后和韓德讓的愛情故事,故事邏輯相對嚴密,似乎有據可查。而第二件緋聞最早見於《清史通俗演義》記載。那到底孝莊有沒有使用美人計與洪承疇發生關係從而降服他呢?讓我們一起來抽絲剝繭莊妃美人計降服洪承疇書中記載,在清朝入關之前,莊妃最具傳奇的傳說,就是她勸降了曾誓死不降的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孝莊利用美人計不僅與他春宵一度,而且還委以重任。洪承疇就更加不會有自殺求死的念頭,而是老老實實投靠了清朝,後來成為了清軍入關的急先鋒。
  • 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下)
    民間四大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臺,美麗聰穎,自由隨兄習詩文,有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遠赴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因為梁山伯長兩歲,故二人以「梁兄」「賢弟」相稱,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不一日,二人到達杭州城萬松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
  • 民間故事:馬三
    某日,去劉員外家裡幫忙殺豬,主家給他贈了六斤上好的後腿肉,還請他吃酒做客。回來時已經天黑了,一路哼著小曲扛著肉,好不愜意。經過一間破廟時,馬三刀隱隱聽見廟裡傳來陣陣打鬥聲音,進門一看吃了一驚。一個道士模樣的老人正壓在一個妙齡女子身上,似是打鬥,似是用強。那女人淚眼婆娑的求救「壯士,救救我。」「好你個老道士,一把年紀還做這等醜事!」
  • 民間故事:二人被害,女屍變成僧人,查驗女子貞潔,竟然還有大事
    於是,就趁人還都沒有起床,就在外面挖了個坑埋了。第二天,佃戶看著兩頭騾子還值點錢,就牽著兩頭騾子在集上賣了,得了十兩銀子,心裡美滋滋地回來了。陳元在衙門有事,一直忙碌到第二天,才下班回家。他路過集市,忽然看見了周騰的騾子。
  • 民間故事:驅趕烏鴉,他引禍上身;不畏強權,終還自己清白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的這個來自於民間故事,故事說的是有個農民去地裡收稻穀的時候,發現一所烏鴉在吃自己的莊稼,於是就驅趕它們,用石頭打傷一隻烏鴉後,不久自己竟然得了一場怪病,他上書城隍神討公道,最終還自己清白的事情。討公道的路程異常艱難,這中間發生了哪些事情呢?請聽在下細細說來。
  • 民間故事:他去山洞救女子,卻被同伴拋棄;撿到寶葫蘆,還他清白
    婉兒姑娘年方二八,天生麗質,模樣俊俏,知書達理,還心靈手巧,尤其喜愛刺繡。張員外夫妻將其視若掌上明珠,百般疼愛。那時的大家閨秀一般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婉兒姑娘也不例外,整天獨居閨房,甚是寂寞。這天,門口來了一位與婉兒年齡相仿的漂亮女子,要找她討教刺繡技術。
  • 更夫怎麼掌握時間的?
    其實在古代,打更是一個很普遍的工作,當時沒有手錶,無法掌握準確的時間,白天還可以通過日冕去分辨時辰,但到了夜間時可就難分辨了。有錢人家可能會用上沙漏計算時辰,普通百姓卻沒有財力去購買這些東西 ,他們日常的生活勞作和時間密切相關,這才有了打更行業。
  • 民間故事:書生荒野夜宿農家秉燭夜讀,心存善念誦讀不止荒墳逃生
    【鄭重聲明:純原創故事,抄襲必究,盜圖必究,侵權必究】本想著天黑之前能趕到朝歌縣,怎知山路這麼難走,蔡臣和王喜主僕二人愣是走了一天還沒有翻過眼前這座名叫九達嶺的山。蔡臣是從江南來進京趕考的,王喜是他帶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