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永遠無法彌合

2020-12-23 高爸行教育

—聽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教育學院院長周峰教授《從「有效教學」到「高效教學」》有感

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第9周星期二下午,我有幸全程聆聽了周峰教授的報告,感觸頗多。最能引發我思考的一個命題就是: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永遠無法彌合。

記得小時候,我經常聽到大人們講的一句話就是:理論與實踐是有差距的。因此,每當自己所講的道理無法付諸實踐時,我都會頑皮地用這句話作擋箭牌。因此,打我記事起,我就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不能光聽一個人說什麼,關鍵要看他做什麼。

天下人都知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我從初中語文老師那裡又學到了另外一句更為經典的說教:不要做語言的偉人,行動的矮子!打那以後,我就更加注重一個人的行為了,因為這個社會充滿了浮燥,埋頭做實事的人少了,喜歡唱歌的人多了。

單從理論上講,跟周教授還確實學到了一些東西。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那次別有意味的教學實驗。他說自己曾經利用一次被別人請去做講座的機會,分別把聽講座的老師分為A、B、C三個班。其中,他採用了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給A班「學生」上課,上完課之後隨即測試表明,該班學員的平均成績不及格。他採用了有目的滿堂灌的方式給B班「學生」上課,上完課之後,當即測試的成績表明,該班學員的平均成績為70多。他又採用了有目的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對C班「學生」授課,而隨後的測試成績表明,該班學員的測試成績最好,平均分達到了80分。

通過周教授的親自實驗,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傳達了一種重要的教學理論:即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儘量讓學生採取有目的自主學習的方式,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有可能從「有效教學」提高到「高效教學」。說實話,這種理論我以前也不是沒有聽說過,只是這麼近距離地觀察並且聆聽一位曾經親自做過這方面的教學實驗的教育專家給我們現身說法,對我來說,還是新媳婦上轎—頭一遭!

當時,我還確實被這種先進的教學理論感動了一陣子,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向周教授學習這種教學方式,讓自己的教學也變得高效起來。

隨著周教授的講座漸入佳境,我卻開始疑竇叢生。周教授不是親自做過實驗,證明了採用「讓學生有目的的自主學習」比採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要更有效率嗎?那麼他為什麼不採用自己親自用實踐證明了的更為有效的方式來給我們授課呢?難道說「聽講座」不是一種學習而是別的娛樂或者消遣?難道說我們老師的自學能力比不上學生的自學能力?或者說周教授的講課內容有些晦澀難懂的地方,需要他親自點撥一番?

將近三個小時的講座聽下來,我還真的沒有感覺到這一點,我只是覺得,如果周教授採用了他自己曾經給C班上課的方式來給我們做講座,那麼我們收穫到的一定會更多,對於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當然,我這麼說,絕沒有對周教授的半點不敬之意,我只是想證明自己文章的標題。至於一個人的理論與實踐的差距,這是普遍存在的。無論是宣傳中的領袖還是我自己身邊的凡人,要從他們身上找出一些理論與實踐有差距的例子,我閉著眼睛都可以信手拈來。

我只想再重複一遍,說得漂亮不算什麼,能堅持做得到,那才是真漢子!

我還想將上述現象再引申一下,以小人之心度之,周教授之所以最終還是採用了他親自用實踐證明了的效率最為低下的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給我們授課,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都有表現欲。

讓一個滿腹才華、口才好、表現欲強的人靜下心來觀察學員們學習,是一件不太可能實現的事情。通過聽講座,我不僅學到了一些教育教理論,還欣賞到了周教授的口才和肢體語言,那才是全方位的立體式的學習呀。所以,我個人對周教授的表現是相當滿意的,人嘛,誰還沒有表現欲呢?話又說回來,在一線教師中間,應該也有不少滿腹經綸、口若懸河之輩呀。

要知道,三尺講臺就是我們一線教師的全部舞臺,三尺講臺濃縮了我們人生的全部精華呀,讓我們在講臺上閉住嘴巴,就為了學生的考試成績?那麼學生們的口才如何培養?

難道學生們就只是一部部考試機器,他們沒有聆聽的欲望?他們就沒有看表演的欲望?

現在的教育偏離育人的正常軌道已經越來越遠了,當代中國教育的功利性及工具化特徵太過明顯了。我還清楚記得並且非常認同我們初中語文老師對優秀教師的看法,他曾說,一個優秀的老師要具備「演說家的演說才能、藝術家的表演才能及政治家的組織才能」。

如何組織課堂,如何有效實施課堂教學行為,那不僅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還需要一線教師慢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和感悟才行,別人再精闢的教育教學理論都無法直接內化成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在周峰教授的啟發下,我倒是產生了一種新的觀點。其實,無論是有效教學還是高效教學都是教師實施的一種教學行為,我們沒必要迴避這一行為的主體—教師,應該提倡讓教師成長為「積極型教師」。

每位在一線教學的教師,無論他或她的教學效率處於百分比的哪一個階段,我們都有提高的餘地,畢竟,敢說自己的教學效率有100%的人估計還沒有出生呢。那麼,我們應該立足自己的教學現狀,努力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成為一名具備陽光心態的積極型教師,這才是切實可行的管理之道。

教師與教師之間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用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來管理教師們的教學行為,恐怕很難取得立竿見影的理想效果的。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不想過多涉獵教育管理的問題,我還是來談談如何提高有效教學的問題。前段時間我也在猶豫,究竟要不要給學生布置課件作業。課後作業對於學生掌握知識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大家都知道「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的道理。

無奈,學生的課餘時間和精力非常有限,我們作為老師,確實應該在提前自己的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方面下一番功夫。聽完周教授對一所教改名校的教改經驗分析之後,我下定了決心,從今往後不再給學生布置課後的書面作業了,轉而引導他們做好課前預習。

以前,我之所以沒有重視課前預習這一教學環節,是因為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讓學生提前預習新課的內容,往往會變成一句空話。現在條件不同了,學生們都有人手一冊的《新課程學習輔導》,這本複習資料裡面每一節課的第一個內容就是《知識導航》。它主要是把每節課的一些重要知識點,轉化成填空題的形式給學生羅列了出來,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我一直都知道這一項內容設計得不錯,但是在課堂上實在擠不出時間來處理。

現在好了,我今後就會布置學生提前預習新課,之後再完成《知識導航》中的內容,在課前要求科代表巡視一圈,幫我檢查一下。這樣,這一環節就不會落空了,既提高了新課的教學效率,又減輕了學生課後做作業的負擔。

最後,我還想說的一點是,通過學習,我還從周教授那裡學習到了心態的重要性,知道了心態不僅影響人的行為能力,還會影響人的生理反應。我以前當然也知道心態的重要性,但是從周教授的講座中我聽到了一個比較生動的例子,今後教育學生的時候可以拿來講一講啊。

此外,我個人覺得,一個人的心態主要是由他對這個世界以及對自己的認知所決定的。在我看來,陽光的心態應該具備「自信而不張揚,好學而不迷信,尊重但不盲從,求真但不鑽牛角尖」等特點。

雖然這些都是我自己對於良好心態的理論,但是我個人目前的實踐絕對做不到這些,因為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永遠無法彌合。

相關焦點

  • 布迪厄實踐社會學理論的思想來源
    布迪厄實踐社會學理論的思想來源 2017年09月04日 09: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洪嬌 字號 內容摘要:布迪厄實踐社會學理論的思想來源?
  • 教育的理論實踐與實踐理論辯證關係探析
    教育活動中的這兩個主體分別從事著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 儘管有些研究也提出了理論研究者要關注實踐、實踐工作者也生成理論的觀點,但由於沒有很好地揭示教育「言說者」的實踐品性和教育「行動者」的理論特徵,結果是不但沒有讓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之關係更為親近和密切,反而讓兩者越走越疏遠。
  • 運動訓練分期理論研究與實踐
    基於此,以期釐清訓練分期理論的來龍去脈和實踐應用要旨,為分期理論的中國傳播、創新發展稍作鋪墊。科學探求真理的過程中,雖然永遠無法告訴我們什麼一定就是對的,但至少能確定哪些是錯的。尊重更大運動訓練基數中的失敗者,汲取失敗者的慘痛教訓比僅僅關注成功者的幸運經驗或更有價值。此外,經典分期理論的擁護者普拉託諾夫在其2013年出版的《運動訓練分期:一般理論及其實踐應用》著作中指出,西方學者「忽視了過去25年的長期科學調查內容和實踐成果」,缺乏足夠的實踐檢驗,主要基於純理論性的邏輯推導而不足為信。
  • 杜克大學法學院教授:必須要有方法來彌合現金和數位化之間的差距
    她說道:「貨幣支付成本必須很低,而且必須要有一種方法來彌合現金和數位化之間的差距。」 Nakita Cuttino還聲稱必須繞過銀行的高成本,並且需要儘快完成這件事,尤其是現在。開放金融訪問和實時支付將有助於重新分配美國的財富。
  • 彌合數字鴻溝 共享發展紅利
    國際電信聯盟敦促各國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地區和國家間數字合作,努力彌合數字鴻溝,確保可持續的全民互聯互通。國際電信聯盟近日發布的《衡量數位化發展:2020年事實與數字》報告顯示,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在使用網際網路。從2015年到2020年,4G網絡覆蓋範圍在全球範圍內擴大了一倍,到2020年底將覆蓋全球近85%的人口。報告顯示,疫情防控期間,數字鴻溝問題進一步凸顯。
  • 金融理論與實踐
    保險素養與商業養老保險決策 孟德鋒;李丹;劉志友;95-103國際金融 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改革研究——基於金融周期視角 楊祖豔;靳睿;彭麗麗;104-110農金融村 甘肅省涉農貸款配置效率差異化探析——基於普惠金融視角 高國運;魏莉紅;雷小寧;陶蕾;111-115 《金融理論與實踐
  • 歐洲一體化:回顧理論流變過程 探析理論實踐關係
    歐洲一體化理論流變的啟示習近平主席要求全黨始終「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對歐洲一體化理論流變的分析表明,任何理論與實踐都是同步發展、不斷互動的。從理論與實踐關係看,歐洲一體化理論流變對我們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應有啟發。
  • 一個沙袋就能看清武術理論和實戰的差距
    那理解這些出拳要領理論,也是最近無意中嘗試拳擊練習中發現的。這還多虧了我這幾年健身養成的一個習慣,總結為「一時一事」:那就是練習一項動作,要用心堅持一段時間才能有所收穫,才能有效提高成績。那在練習拳擊時,也是遵循了這一原則。那也算偶然間體會到了前面所說的發力原理,就是要儘量用全身力量把拳「送」出去,而不是僅僅用胳膊去打拳!
  • 「英漢互譯理論與實踐論壇「舉行
    12月6日,由我校外國語學院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復旦大學外文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翻譯研究中心協辦的「英漢互譯理論與實踐論壇」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來自美國明德大學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英國斯特靈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的20位專家學者分享了英漢互譯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學術成果。論壇由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研究所所長王建國教授主持。
  • 從理論到實踐,奈奎斯特採樣定理,我終於鬧明白了!
    用理論指導實踐,但並沒有具體的說明。換句話說,香農定理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設計一個採樣系統;相反,它只幫助我們去理解採樣系統,並提供了一個指導和支持工程師工作的框架。因此,了解理論和實踐的差異是很重要的,在採樣理論中,也許最重要的差異就是所需的採樣率。
  • 經世言:美國社會分裂鴻溝難以彌合
    種種亂象的根本原因不在美國大選本身,而在於美國社會出現嚴重分裂對立,鴻溝難以彌合。先看貧富差距。美國在西方國家中貧富分化最為嚴重。最富有的10%家庭佔有美國全部家庭淨資產的近75%。1989年至2018年,最底層50%的家庭財富淨增長基本為零。美國是目前唯一有數百萬人處於飢餓狀態的發達國家。
  • 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論和實踐新內涵
    這些新論述、新主張,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論和實踐內涵,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時代價值。  捍衛多邊主義 中國不缺席  75年前聯合國誕生,其初衷就是「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
  • 《「兩山」理論吉安實踐與探索》出版
    ​  (記者範小勇、實習生陳佳宜)7月1日,由市發改委、市生態文明辦編著的《「兩山」理論吉安實踐與探索》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書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線,分為生態基礎篇、制度創新篇、環境保護篇、綜合治理篇、綠色發展篇、生態文化篇及發展謀劃篇7個篇章。
  • 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
    ①這不僅對新時代我們黨加快推進「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提供了科學方法論,也為廣大學者圍繞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深入研究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提供了學術素材。要判斷主觀同客觀的符合程度,離開人的社會實踐這個「紐帶」,只在主觀或者客觀範圍內都是無法解決的。人們只有通過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實踐才能檢驗理論的現實性,才能去判定理論與客觀現實的符合程度。其三,理論指導實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決定認識,而認識也能對實踐產生反作用。
  • 以實踐難題為導向 發揮理論研究智庫作用
    作者:關仕新  □找準當下檢察工作面臨的實際難題,做實調研,搭好理論框架,充分論證,為實踐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對策。  「找準當下檢察工作面臨的實際難題,做實調研,搭好理論框架,充分論證,為實踐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對策。」在11月13日北京召開的「2020年最高檢檢察理論研究重點課題中期推進會」上,最高檢檢察理論研究所所長謝鵬程如是說。本次會議由最高檢檢察理論研究所主辦。
  • 讀北外德語翻譯理論與實踐是什麼體驗?
    今天給各位同學介紹一下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學院德語語言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專業)。顧名思義,該專業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其中翻譯實踐課多於翻譯理論課。一、師資北外德語學院的師資無需多說,是該領域的頂尖。
  • 以多元智能理論指導初中綜合實踐課程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各方面智能飛速發展階段,在綜合實踐與創新活動課程中,合理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對於促進學生各方面智能的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具備開放的教育心態,尊重不同個體的差異,傾聽不同建議與觀點,更加客觀地看待教學目標,在包容學生多樣性的基礎上明確教學目標,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 立言首都金融論壇:《開放金融:理論、實踐與監管》新書發布
    《開放金融:理論、實踐與監管》是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和金融科技50人論壇協同研究並組織編寫的。新書旨在系統分析國內外開放金融的發展狀況,充分把握國內外開放金融領域的演進路徑、創新實踐和監管態度,深入探討開放金融對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帶來的變化和意義,動態跟蹤國內外開放金融領域的理論前沿。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適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回顧和總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Day2:攝影+寫作,理論到實踐
    宣傳培訓班開課啦今天的課程一定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不僅有理論基礎還有實踐課程拍攝理論和實操課程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老師劉夢通結合示例給大家講解了日常攝影的技巧,分別從相機參數、拍攝角度、取景構圖以及相機使用方法等著重進行了教學。課後,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攝影的任務,大家都積極參與到拍攝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