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烏魯木齊10月1日電(記者 張曼)和田古稱于闐,為漢書記載的西域城郭之一,是古絲綢之路南道重鎮,現和田地區覆蓋皮山、于闐、扜彌、渠勒、精絕等諸城郭,文化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鬱。
「採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元代維吾爾族詩人馬祖常的詩句是多數人對和田的印象——玉石之都。記者近期跟隨「新疆是個好地方·達人西遊第九季——品嘗瓜果」網絡主題傳播活動走進和田,看到玉龍喀什河河灘上,不少人仍埋頭苦尋玉石籽料,但和田擁有的絕不僅是玉石,遊人在此還可探秘瑰麗奇景,品鑑特色美食,感受絲路文化。
——賞奇景 從崑崙雪山到大漠胡楊
雪山、沙漠、胡楊、湖泊、溼地……和田北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南抵崑崙山,地理環境獨特,奇景不勝枚舉。
從和田策勒縣板蘭格草場遠望崑崙雪山。張曼攝
若想走近九龍落崑崙的傳說,遊客可行至崑崙天路,感受穿行於高山草原之巔、峽谷起伏之境,若想觀賞雪山,可前往高原草場,站立山頭,俯首看牛羊成群,遠眺望崑崙雪山,景色壯麗,攝人心魄。
通向高原美景的道路曾經漫長艱險,如今和田策勒縣板蘭格草場上木棧道、觀景臺、露營點已鋪就完畢,「十一」期間投入試運營,等待遊客去感受草場和雪山的魅力。
和田大漠湖楊景區風景(無人機拍攝)。馬健攝 新華網發
沙漠和胡楊也是和田盛名在外的風景名片。如果沒有機會深入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沙漠邊緣的和田大漠湖楊景區一樣能滿足遊客的憧憬,那裡沙水相依,分布著片片胡楊林,放眼望去,大漠浩瀚,如詩如畫。
——尋美味 從烤包子到樹上「糖包子」
「什麼亞克西,什麼亞克西呀,和田夜市亞克西呀……」,一曲《和田夜市亞克西》讓人對和田美食充滿期盼。
在新疆和田墨玉縣布拉克夜市上,一名攤販在備制酸奶蜂蜜粽子。張曼攝
和田地區從市至村都設有各類夜市,夜市繁榮靠的是特色美食,上百種特色小吃已讓和田美食變成一張旅遊新名片,享譽疆內外。
每當夜幕降臨,夜市裡的香味逐漸濃鬱起來,烤包子、烤蛋、烤羊肺、紅柳烤肉、羊肚包肉、酸奶蜂蜜粽子……還有時令水果和鮮榨果汁,和田美食種類繁多,風味迥異,香味混雜著燒烤攤上的煙火繚繞,讓五湖四海的食客流連忘返。
如果只能在和田吃一頓飯,當地人定會推薦一家以烤包子為招牌的老店,這裡不僅能吃到正宗的饢坑烤包子,還能觀賞從和面、包餡到饢坑烤制的全過程。金黃鋥亮的烤包子和開放的後廚讓這家店成為和田一景,還讓老闆麥麥提敏·圖爾迪成為了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和田餐桌上水果同樣是重頭戲,尤其是在瓜果飄香的金秋時節,西瓜、哈密瓜、桃、無花果、石榴、葡萄……讓人目不暇接。崑崙雪水的澆灌加上獨特的光熱條件,當地瓜果以味甜著稱,其中無花果更是甜似蜜,被稱為樹上結的「糖包子」。「糖包子」 軟糯甘甜,但因不易運輸而鮮為疆外遊人所知,往往讓外地遊客驚豔不已。
——探非遺 從艾德萊斯綢到桑皮紙
「桑樹連蔭,機杼不絕,盛產絲綢」,這是專家根據對出土文書的釋讀,為世人展現的公元6世紀至9世紀前後于闐古國的盛景。得益於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古文記載的繁榮景象如今依有蹤跡可循。
艾德萊斯綢手工作坊裡,手工藝人紡織綢布。馬健攝 新華網發
和田市吉亞鄉的艾德萊斯綢手工作坊裡,手工藝人們從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用手抽絲起,向遊客展示繅絲、紡線、印染再到紡織的全過程,完整呈現維吾爾族特色織染技藝。手工藝人手腳配合轉動古老的木質織機,一段段精美的綢布變戲法似地出現在眼前,花樣繁複而不失靈動,色彩豔麗而不失典雅,讓人對古絲路的想像又真切了幾分。
和田墨玉縣的一家桑皮紙工坊裡,匠人棰搗桑樹皮。馬健攝 新華網發
三十公裡開外,和田墨玉縣的桑皮紙一條街也讓人心嚮往之,這條兩公裡長的街道聚居有十多家桑皮紙工坊店鋪。桑皮造紙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人類紙業「活化石」,如今依然保留著最古老工藝,純手工製作。夕陽下,看著匠人們依舊棰搗著桑樹皮,遊人隔著千年歲月依舊能感受古老的智慧和昔日文明。
作為古絲路重鎮,和田有眾多古法工藝或特色風格傳承至今,如在和田團城可欣賞到的「阿依旺」特色民居、在地毯生產車間裡可看到工人依舊採用八字扣的傳統和田地毯工藝……其中不少和艾德萊斯綢、桑皮紙一樣,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喚醒絲路記憶的特殊密碼,也打磨成了一張張地區旅遊業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