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昌輝殺掉楊秀清後,為何還要大開殺戒?

2021-02-23 談論歷史知識

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1856年9月3日,北王韋昌輝奉天王洪秀全的密詔,率部回京誅殺東王楊秀清,由此揭開了太平天國歷史上最為血腥和暴力的天京變亂。楊秀清是太平天國最具才幹的人才之一,太平軍在廣西永安時就已經總攬軍政要務,定都天京之後更是大權獨攬,黨羽遍布太平天國內外,如不趕淨殺絕的話,萬一遭到反撲則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東王府上下數千口人統統殺害,楊秀清本人也在亂陣中被殺,首級被掛在天王府門前的旗杆上示眾。這還不算完,為了填補楊秀清死後留下的權力空白,韋昌輝以靖難第一功臣自居,在天京城內實施恐怖統治,大肆屠殺東黨殘部,一時間,天京城內人人自危,唯恐被認定是「東黨餘孽」而慘遭殺戮。韋昌輝藉機排除異己,眾多東王部屬在棄械後被殺,平民也不能倖免,隨後血洗南京城,約2萬餘人被屠殺,天京城頓時變成一座人間煉獄,血流成河,屍如山積。實事求是來說,這場屠殺的始作俑者其實正是深居宮中,不問政務的天王洪秀全,韋昌輝只不過是洪秀全借刀殺人的一枚棋子。正是因為洪秀全對楊秀清委以重任,總理軍政要務,又默認其擁有「代天父傳言」的特權,以致於最後釀成苦果,連自己也要被楊秀清羞辱責問,不得已之下只能選擇痛下殺手,借韋昌輝之手除掉楊秀清及其同黨。韋昌輝對楊秀清更是深惡痛絕,其父韋源玠有一次在路上偶然間遇上東王出巡儀仗,因躲避不及,楊秀清派人把韋源玠抓住治罪,韋昌輝趕緊前往東王府替父求情,結果楊秀清「以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為由,判處杖責50軍棍的處罰,由孝子韋昌輝代父受刑。韋昌輝自此與楊秀清結怨,但因東王大權獨攬,只能隱忍不發。這次洪秀全召其回京誅楊正中下懷,率領三千精銳連夜從江西前線趕回天京,與在天京城外等候的燕王秦日綱會合,手持天王令牌趁著夜色入城,直奔東王府而去。向來自負的楊秀清在沒有絲毫戒備之下被當場斬殺,至死都沒有搞明白自己因何獲罪被殺。洪秀全親眼看見了韋昌輝送來的楊秀清首級後,仍不放心,與北王合演雙簧,稱韋昌輝擅殺東王有罪,下詔說要當眾鞭打北王四百,誘使東王屬下數千人觀刑。聽說有天王詔旨,東王手下的人皆放鬆警惕,這些人大多是從廣西殺出來的太平軍老兄弟,是東王屬下的中下級軍官,人數約五六千人左右。哀痛之餘,響應號召前往天王府觀看殺掉老領導的韋昌輝受刑。在進入天王府之前,照例要解下兵器。這些人被乖乖的繳了械,進去後皆被趕入幾間大庫房內,大門緊關。大夥正納悶時,窗戶忽然被打開,炸藥包一個又一個扔進來,轟隆巨響之下,東王屬下血肉狼藉,當場就被炸死不少。大門隨後打開,趁硝煙未盡,北王韋昌輝手下持刀而入,對這些手無寸鐵的老兄弟們加以集體屠殺。這段情節是兩名在南京生活數月的歐州人所親眼目睹並根據其口述整理,可信度非常高。由此可以判定,韋昌輝大開殺戒是經過洪秀全同意並親自參與的,只不過後來石達開返回天京,看到天王、北王濫殺這麼多人,又有自己的屬下亂中被殺,石達開很生氣,責斥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於是又對石達開動了殺機,派兵連夜包圍翼王府,將石達開的家眷、護衛盡數殺害。石達開非常機警,又有耳目提前告知內情,縋城而出,倖免於難,但家眷及護衛卻慘遭殺害,悲痛之餘,石達開在大本營安慶起兵討伐,太平軍各地將領紛紛聲援,請天王殺北王以平民憤。洪秀全見眾怒難犯,這才將誅殺楊秀清的所有過失安在韋昌輝的頭上,並將他處以五馬分屍之刑。隨後又為楊秀清平反昭雪,並將東王被殺祭日(七月廿七)定為東王升天節,成為太平天國的六大節日之一。

文/歷史茶坊 點擊關注,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原創首發!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讚,歡迎轉發和留言!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1856年9月3日,北王韋昌輝奉天王洪秀全的密詔,率部回京誅殺東王楊秀清,由此揭開了太平天國歷史上最為血腥和暴力的天京變亂。楊秀清是太平天國最具才幹的人才之一,太平軍在廣西永安時就已經總攬軍政要務,定都天京之後更是大權獨攬,黨羽遍布太平天國內外,如不趕淨殺絕的話,萬一遭到反撲則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東王府上下數千口人統統殺害,楊秀清本人也在亂陣中被殺,首級被掛在天王府門前的旗杆上示眾。這還不算完,為了填補楊秀清死後留下的權力空白,韋昌輝以靖難第一功臣自居,在天京城內實施恐怖統治,大肆屠殺東黨殘部,一時間,天京城內人人自危,唯恐被認定是「東黨餘孽」而慘遭殺戮。韋昌輝藉機排除異己,眾多東王部屬在棄械後被殺,平民也不能倖免,隨後血洗南京城,約2萬餘人被屠殺,天京城頓時變成一座人間煉獄,血流成河,屍如山積。實事求是來說,這場屠殺的始作俑者其實正是深居宮中,不問政務的天王洪秀全,韋昌輝只不過是洪秀全借刀殺人的一枚棋子。正是因為洪秀全對楊秀清委以重任,總理軍政要務,又默認其擁有「代天父傳言」的特權,以致於最後釀成苦果,連自己也要被楊秀清羞辱責問,不得已之下只能選擇痛下殺手,借韋昌輝之手除掉楊秀清及其同黨。韋昌輝對楊秀清更是深惡痛絕,其父韋源玠有一次在路上偶然間遇上東王出巡儀仗,因躲避不及,楊秀清派人把韋源玠抓住治罪,韋昌輝趕緊前往東王府替父求情,結果楊秀清「以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為由,判處杖責50軍棍的處罰,由孝子韋昌輝代父受刑。韋昌輝自此與楊秀清結怨,但因東王大權獨攬,只能隱忍不發。這次洪秀全召其回京誅楊正中下懷,率領三千精銳連夜從江西前線趕回天京,與在天京城外等候的燕王秦日綱會合,手持天王令牌趁著夜色入城,直奔東王府而去。向來自負的楊秀清在沒有絲毫戒備之下被當場斬殺,至死都沒有搞明白自己因何獲罪被殺。洪秀全親眼看見了韋昌輝送來的楊秀清首級後,仍不放心,與北王合演雙簧,稱韋昌輝擅殺東王有罪,下詔說要當眾鞭打北王四百,誘使東王屬下數千人觀刑。聽說有天王詔旨,東王手下的人皆放鬆警惕,這些人大多是從廣西殺出來的太平軍老兄弟,是東王屬下的中下級軍官,人數約五六千人左右。哀痛之餘,響應號召前往天王府觀看殺掉老領導的韋昌輝受刑。在進入天王府之前,照例要解下兵器。這些人被乖乖的繳了械,進去後皆被趕入幾間大庫房內,大門緊關。大夥正納悶時,窗戶忽然被打開,炸藥包一個又一個扔進來,轟隆巨響之下,東王屬下血肉狼藉,當場就被炸死不少。大門隨後打開,趁硝煙未盡,北王韋昌輝手下持刀而入,對這些手無寸鐵的老兄弟們加以集體屠殺。這段情節是兩名在南京生活數月的歐州人所親眼目睹並根據其口述整理,可信度非常高。由此可以判定,韋昌輝大開殺戒是經過洪秀全同意並親自參與的,只不過後來石達開返回天京,看到天王、北王濫殺這麼多人,又有自己的屬下亂中被殺,石達開很生氣,責斥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於是又對石達開動了殺機,派兵連夜包圍翼王府,將石達開的家眷、護衛盡數殺害。石達開非常機警,又有耳目提前告知內情,縋城而出,倖免於難,但家眷及護衛卻慘遭殺害,悲痛之餘,石達開在大本營安慶起兵討伐,太平軍各地將領紛紛聲援,請天王殺北王以平民憤。洪秀全見眾怒難犯,這才將誅殺楊秀清的所有過失安在韋昌輝的頭上,並將他處以五馬分屍之刑。隨後又為楊秀清平反昭雪,並將東王被殺祭日(七月廿七)定為東王升天節,成為太平天國的六大節日之一。

文/歷史茶坊 點擊關注,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原創首發!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讚,歡迎轉發和留言!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韋昌輝血洗東王府,殺了2萬多人,為何他如此痛恨楊秀清?
    由於存在這些私人恩怨,韋昌輝自然痛恨楊秀清,在楊秀清「逼封萬歲」一事發生後,曾慫恿洪秀全除掉楊秀清,但洪秀全沒有答應。但這些恩怨不足以使韋昌輝變成殺人惡魔,最多把楊秀清本人殺掉便足以洩憤。楊秀清部屬五千餘人不知是計,遵詔趕赴天王府觀刑。天王府戒備森嚴,任何人都不能帶兵刃入內,於是五千餘人被卸下武裝,進入天王府的兩座大庫房內。人員到齊後,韋昌輝下令用火藥和全副武裝的士兵將這批人全部殺害。
  • 被架空的洪秀全,為何能滅掉實力派的楊秀清、韋昌輝?
    在江西前線,東王楊秀清指揮太平軍勢如破竹,一路凱歌猛進,先後奪取了江西全省二十五個州府。逼的湘軍首領曾國藩只能躲在南昌城裡。與此同時,在天京外圍戰場,陳玉成、李秀成、秦日綱等將領的部隊不僅打敗圍城之敵,還趁勢打垮了江北大營,隨後又與石達開的部隊合兵一處,直接摧毀了江南大營,把江南大營統帥向榮活活氣死。
  • 被架空的他,為何還能接連除掉楊秀清和韋昌輝
    太平天國早期以洪秀全為名義首領,實際的掌舵者則是楊秀清由於太平天國的特殊政權架構,東王楊秀清的實際權力,其實不亞於天王洪秀全,甚至還要在其之上。從某種意義上講,楊秀清之於洪秀全,就仿佛太上皇之於兒皇帝。如果是像劉太公或者李淵那樣的太上皇,當然是沒什麼影響的,可楊秀清不一樣,他的身份,更類似於實權太上皇,可與退位後的乾隆相比。
  • 「北王」韋昌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為何能兩個月殺楊秀清2萬人?
    這個起義裡面有個領導人叫做韋昌輝,後人對他的評價都很不好,認為他是導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韋昌輝的家境比較富裕,出生在一個地主家,韋昌輝的父親雖然比較摳門,但是很願意給韋昌輝良好的教育,所以韋昌輝從小讀了很多書,曾經還想考取功名,但是因為才疏學淺,一直考不進也就放棄了這條路。
  • 太平天國:韋昌輝稱「六千歲」,楊秀清稱「九千歲」,其他人呢?
    天王一聽就知道最大,不用說,這是洪秀全給自己封的,其他五個王分別是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這樣問題就來了,除了天王洪秀全,其他幾個王是地位平等的,還是說也有高低之分?有的話,誰大誰小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東王,楊秀清,九千歲楊秀清生於廣西桂平紫荊山區,家境貧苦,父母早逝,由其伯父撫養長大。
  • 神權軍權政權都沒有,為何洪秀全還能扳倒楊秀清,原因很簡單
    ,建立規章制度開始,他手中的權力就越來越少了,在定都天京後,洪秀全的權力則更進一步地失去了,那麼為什麼這樣說呢?洪秀全又是如何扳倒楊秀清的呢?洪秀全既然當初能領導太平天國運動而不是楊秀清領導,就說明,在某些方面洪秀全是有能力的,就像在洪秀全制定規章的時候就留了後手,即使所有的權力都到了楊秀清手中,洪秀全依舊穩定高位。這個後手就是洪秀全雖然將軍政大權都交由了楊秀清,但是不論朝廷還是軍隊的事務都要先向韋昌輝匯報,然後由韋昌輝向楊秀清匯報。再由楊秀清之口轉向洪秀全。
  • 楊秀清為何還要封「萬歲」
    如此,韋昌輝、石達開不服,「密議誅殺東王,及其兄弟仨,其餘不得多殺。」東王九千歲,權勢非常大,楊秀清為何就不滿足,還要冊封萬歲呢?一起來看看。九千歲,畢竟不是萬歲,少了「一千歲」,楊秀清就還是臣子,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熟悉太平天國史的朋友都知道,楊秀清是「半路出家」,憑藉自己的能力取得軍政大權,成為超越洪秀全、馮雲山兩位拜上帝教創始人之存在。
  • 韋昌輝加入太平軍後權勢日重,楊秀清欲對其打擊竟被其所害
    韋昌輝 在金田起義後一年,韋昌輝被任命為副軍師,領右軍主將,官封北王,稱六千歲,地位次於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對此,韋昌輝也夠狠,他為了不讓楊秀清找到打擊自己的藉口,直接將自己這位給五馬分屍。後來,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斥責韋昌輝因為「迎接下凡不鳴鑼」為由,打了韋昌輝四十大板。
  • 楊秀清被殺之謎被解開,學者:真相藏得太深,難怪史書沒能記載
    從1853年定都南京後,洪秀全就深居不出,軍政大權都交給了楊秀清,此後洪秀全只顧享樂,而東王則越來越專擅,野心也越來越大。在此之前,楊秀清前面有蕭朝貴和馮雲山,但此後兩人都死了,於是楊秀清地位越發凸顯出來,在一次科舉時,還出題「四海之內有東王」 可見,楊秀清確實不甘心在天王之下。
  • 楊秀清手握重兵,為何卻鬥不過無權的洪秀全?原因就兩字
    隨後,韋昌輝乘機誅殺東殿人馬,近兩萬人在此次事變中死於非命。為了找替罪羊,洪秀全下令全體將士攻打韋昌輝,將其捉拿歸案,然後大卸八塊,並將其人頭送交石達開。就從權力鬥爭的角度而言,洪秀全是真正的贏家,不但政敵消除,而且大權在握;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陳承瑢等實力派人物卻是輸家,輸得一無所有。
  • 太平天國的北王:結局最慘的「富二代」韋昌輝
    韋昌輝(1823-1856)又名韋正,客家人,祖籍廣東南海縣,後遷到廣西桂平金田村。有意思的他算得上太平天國的唯一一個從其發祥地金田村走出來的核心領導人。韋昌輝出身地主之家,是起義軍中家境最好的。其父韋元玠有田產二百六十畝,橫跨鄰縣,但是一個很吝嗇的土財主,鄉裡修建祖廟,捐錢最少的是三錢,而他捐四錢(0.4兩)。
  • 太平天國北王:結局最慘的「富二代」韋昌輝
    韋昌輝(1823-1856)又名韋正,客家人,祖籍廣東南海縣,後遷到廣西桂平金田村。有意思的他算得上太平天國的唯一一個從其發祥地金田村走出來的核心領導人。
  • 為何洪秀全沒有軍政大權,卻能成功除掉楊秀清?原來他早有準備
    一八五一年,洪秀全在「永安建立者」中,又將四王歸東王楊秀清命名為節制。與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沙場,楊秀清在太平天國掌握了軍政大權和神權。儘管天王的地位高於諸王,但在制度上,他是一位虛君。再加上楊秀清多次以自己是「下好父親」的名義,讓「兒子」洪秀全等人也要服從自己的命令。現在楊秀清既然掌握了大權,為什麼還要在「天京事變」中被洪秀全扳倒?
  • 蕭朝貴不中途陣亡,與楊秀清抗衡,能否阻止天京事變爆發?
    在陳承瑢配合下,韋昌輝順利進入天京,然後突襲東王府,東王九千歲楊秀清大夢未醒,被韋昌輝一刀結束了性命。隨後,韋昌輝大開殺戒,屠殺東王府上下五千餘人,天京城內血流成河。不 久,秦日綱、石達開等相繼捲入內鬥,天京事變嚴重擴大化,2萬餘精銳死於內鬥,太平天國元氣大傷。
  • 天京事變中,「北王」韋昌輝為何會被殺?
    因此,楊秀清也就放鬆了對洪秀全的警惕。但是,洪秀全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權力的爭奪,他有眼線安插在楊秀清身邊,對於楊秀清的事情,洪秀全是很清楚的。就好比洪秀全得知韋昌輝和楊秀清有矛盾,他覺得這個是一個機會。
  • 洪秀全無權,為何還能扳倒楊秀清,原來是他留了這手
    洪秀全作為太平軍起義的領導人物,為何會有無權的說法?而同夥楊秀清又是怎麼把控住實權的?為何洪秀全無權無勢,最後卻還能扳倒對方? 這事要從領軍起義那會兒說起。 在這裡我不得不先感嘆一下,果然是領導人物,至少在操縱平衡之術上還是很厲害的,早在洪秀全封王的時候,他就為自己今後頹靡的生活設好了安全保障,洪秀全在將大權交給楊秀清負責的同時,要求了楊秀清將軍政事務也向韋昌輝匯報,這相當於在楊秀清身邊放一顆制約他的棋子。
  • 楊秀清手握實權,卻為什麼鬥不過無實權的洪秀全?原因令人咋舌
    而楊秀清死後,北王韋昌輝主持太平天國的大局,哪知道這個北王比楊秀清更加的囂張跋扈,在天京城大開殺戒,直接導致石達開和北王韋昌輝決裂,石達開負氣出走,而洪秀全則趁此機會誅殺了韋昌輝和秦日綱,從此太平天國的大權真正握在洪秀全手裡了。
  • 太平天國覆滅後,96歲天國元老,死前說出2大秘密
    不過太平天國覆滅後,一位96歲的天國元老在死前說出了2個秘密。1850年末,由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等人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發動反清朝的武裝起義,並建立「太平天國」。1853年將江寧(南京)攻下,並改稱天京。太平天國前期,所有的軍政大事由楊秀清全權處理,洪秀全退居幕後從此很少管理朝政。
  • 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
    那麼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呢?由於太平天國後期封了太多的王,我們就重點說說最初封的五王,以此做個比較,這樣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也能知曉了。東王楊秀清。而在太平軍攻打南京時,楊秀清也是首功,攻破南京之後,洪秀全等人才入駐南京,正式建都,之後楊秀清以南京為據點,開啟了北伐和西徵,決定掃除威脅天京的江南、江北兩大營,而最終楊秀清成功地拔掉了這兩個大營,穩定了天平軍在天京的政權。西王蕭朝貴。
  • 飛揚跋扈的楊秀清為何百般折辱群臣卻對石達開禮遇有加?
    楊秀清責難韋昌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和秦日綱私交甚好,引起楊秀清的猜疑;制服韋昌輝後,楊秀清的矛頭便直指第五號人物秦日綱及第六號人物陳。陳承瑢領佐天侯之爵,為朝官之首,負責傳宣上達,實際是東殿侯爺,楊秀清視之為心腹。「牧馬人事件」中黃玉昆和秦日綱無辜遭受牽連,本與陳承瑢並無直接關係,北王和翼王亦不敢出面勸阻,陳承瑢卻勸諫楊秀清切莫為一己之私而開罪天國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