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1856年9月3日,北王韋昌輝奉天王洪秀全的密詔,率部回京誅殺東王楊秀清,由此揭開了太平天國歷史上最為血腥和暴力的天京變亂。楊秀清是太平天國最具才幹的人才之一,太平軍在廣西永安時就已經總攬軍政要務,定都天京之後更是大權獨攬,黨羽遍布太平天國內外,如不趕淨殺絕的話,萬一遭到反撲則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東王府上下數千口人統統殺害,楊秀清本人也在亂陣中被殺,首級被掛在天王府門前的旗杆上示眾。這還不算完,為了填補楊秀清死後留下的權力空白,韋昌輝以靖難第一功臣自居,在天京城內實施恐怖統治,大肆屠殺東黨殘部,一時間,天京城內人人自危,唯恐被認定是「東黨餘孽」而慘遭殺戮。韋昌輝藉機排除異己,眾多東王部屬在棄械後被殺,平民也不能倖免,隨後血洗南京城,約2萬餘人被屠殺,天京城頓時變成一座人間煉獄,血流成河,屍如山積。實事求是來說,這場屠殺的始作俑者其實正是深居宮中,不問政務的天王洪秀全,韋昌輝只不過是洪秀全借刀殺人的一枚棋子。正是因為洪秀全對楊秀清委以重任,總理軍政要務,又默認其擁有「代天父傳言」的特權,以致於最後釀成苦果,連自己也要被楊秀清羞辱責問,不得已之下只能選擇痛下殺手,借韋昌輝之手除掉楊秀清及其同黨。韋昌輝對楊秀清更是深惡痛絕,其父韋源玠有一次在路上偶然間遇上東王出巡儀仗,因躲避不及,楊秀清派人把韋源玠抓住治罪,韋昌輝趕緊前往東王府替父求情,結果楊秀清「以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為由,判處杖責50軍棍的處罰,由孝子韋昌輝代父受刑。韋昌輝自此與楊秀清結怨,但因東王大權獨攬,只能隱忍不發。這次洪秀全召其回京誅楊正中下懷,率領三千精銳連夜從江西前線趕回天京,與在天京城外等候的燕王秦日綱會合,手持天王令牌趁著夜色入城,直奔東王府而去。向來自負的楊秀清在沒有絲毫戒備之下被當場斬殺,至死都沒有搞明白自己因何獲罪被殺。洪秀全親眼看見了韋昌輝送來的楊秀清首級後,仍不放心,與北王合演雙簧,稱韋昌輝擅殺東王有罪,下詔說要當眾鞭打北王四百,誘使東王屬下數千人觀刑。聽說有天王詔旨,東王手下的人皆放鬆警惕,這些人大多是從廣西殺出來的太平軍老兄弟,是東王屬下的中下級軍官,人數約五六千人左右。哀痛之餘,響應號召前往天王府觀看殺掉老領導的韋昌輝受刑。在進入天王府之前,照例要解下兵器。這些人被乖乖的繳了械,進去後皆被趕入幾間大庫房內,大門緊關。大夥正納悶時,窗戶忽然被打開,炸藥包一個又一個扔進來,轟隆巨響之下,東王屬下血肉狼藉,當場就被炸死不少。大門隨後打開,趁硝煙未盡,北王韋昌輝手下持刀而入,對這些手無寸鐵的老兄弟們加以集體屠殺。這段情節是兩名在南京生活數月的歐州人所親眼目睹並根據其口述整理,可信度非常高。由此可以判定,韋昌輝大開殺戒是經過洪秀全同意並親自參與的,只不過後來石達開返回天京,看到天王、北王濫殺這麼多人,又有自己的屬下亂中被殺,石達開很生氣,責斥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於是又對石達開動了殺機,派兵連夜包圍翼王府,將石達開的家眷、護衛盡數殺害。石達開非常機警,又有耳目提前告知內情,縋城而出,倖免於難,但家眷及護衛卻慘遭殺害,悲痛之餘,石達開在大本營安慶起兵討伐,太平軍各地將領紛紛聲援,請天王殺北王以平民憤。洪秀全見眾怒難犯,這才將誅殺楊秀清的所有過失安在韋昌輝的頭上,並將他處以五馬分屍之刑。隨後又為楊秀清平反昭雪,並將東王被殺祭日(七月廿七)定為東王升天節,成為太平天國的六大節日之一。
文/歷史茶坊 點擊關注,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原創首發!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讚,歡迎轉發和留言!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1856年9月3日,北王韋昌輝奉天王洪秀全的密詔,率部回京誅殺東王楊秀清,由此揭開了太平天國歷史上最為血腥和暴力的天京變亂。楊秀清是太平天國最具才幹的人才之一,太平軍在廣西永安時就已經總攬軍政要務,定都天京之後更是大權獨攬,黨羽遍布太平天國內外,如不趕淨殺絕的話,萬一遭到反撲則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東王府上下數千口人統統殺害,楊秀清本人也在亂陣中被殺,首級被掛在天王府門前的旗杆上示眾。這還不算完,為了填補楊秀清死後留下的權力空白,韋昌輝以靖難第一功臣自居,在天京城內實施恐怖統治,大肆屠殺東黨殘部,一時間,天京城內人人自危,唯恐被認定是「東黨餘孽」而慘遭殺戮。韋昌輝藉機排除異己,眾多東王部屬在棄械後被殺,平民也不能倖免,隨後血洗南京城,約2萬餘人被屠殺,天京城頓時變成一座人間煉獄,血流成河,屍如山積。實事求是來說,這場屠殺的始作俑者其實正是深居宮中,不問政務的天王洪秀全,韋昌輝只不過是洪秀全借刀殺人的一枚棋子。正是因為洪秀全對楊秀清委以重任,總理軍政要務,又默認其擁有「代天父傳言」的特權,以致於最後釀成苦果,連自己也要被楊秀清羞辱責問,不得已之下只能選擇痛下殺手,借韋昌輝之手除掉楊秀清及其同黨。韋昌輝對楊秀清更是深惡痛絕,其父韋源玠有一次在路上偶然間遇上東王出巡儀仗,因躲避不及,楊秀清派人把韋源玠抓住治罪,韋昌輝趕緊前往東王府替父求情,結果楊秀清「以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為由,判處杖責50軍棍的處罰,由孝子韋昌輝代父受刑。韋昌輝自此與楊秀清結怨,但因東王大權獨攬,只能隱忍不發。這次洪秀全召其回京誅楊正中下懷,率領三千精銳連夜從江西前線趕回天京,與在天京城外等候的燕王秦日綱會合,手持天王令牌趁著夜色入城,直奔東王府而去。向來自負的楊秀清在沒有絲毫戒備之下被當場斬殺,至死都沒有搞明白自己因何獲罪被殺。洪秀全親眼看見了韋昌輝送來的楊秀清首級後,仍不放心,與北王合演雙簧,稱韋昌輝擅殺東王有罪,下詔說要當眾鞭打北王四百,誘使東王屬下數千人觀刑。聽說有天王詔旨,東王手下的人皆放鬆警惕,這些人大多是從廣西殺出來的太平軍老兄弟,是東王屬下的中下級軍官,人數約五六千人左右。哀痛之餘,響應號召前往天王府觀看殺掉老領導的韋昌輝受刑。在進入天王府之前,照例要解下兵器。這些人被乖乖的繳了械,進去後皆被趕入幾間大庫房內,大門緊關。大夥正納悶時,窗戶忽然被打開,炸藥包一個又一個扔進來,轟隆巨響之下,東王屬下血肉狼藉,當場就被炸死不少。大門隨後打開,趁硝煙未盡,北王韋昌輝手下持刀而入,對這些手無寸鐵的老兄弟們加以集體屠殺。這段情節是兩名在南京生活數月的歐州人所親眼目睹並根據其口述整理,可信度非常高。由此可以判定,韋昌輝大開殺戒是經過洪秀全同意並親自參與的,只不過後來石達開返回天京,看到天王、北王濫殺這麼多人,又有自己的屬下亂中被殺,石達開很生氣,責斥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於是又對石達開動了殺機,派兵連夜包圍翼王府,將石達開的家眷、護衛盡數殺害。石達開非常機警,又有耳目提前告知內情,縋城而出,倖免於難,但家眷及護衛卻慘遭殺害,悲痛之餘,石達開在大本營安慶起兵討伐,太平軍各地將領紛紛聲援,請天王殺北王以平民憤。洪秀全見眾怒難犯,這才將誅殺楊秀清的所有過失安在韋昌輝的頭上,並將他處以五馬分屍之刑。隨後又為楊秀清平反昭雪,並將東王被殺祭日(七月廿七)定為東王升天節,成為太平天國的六大節日之一。
文/歷史茶坊 點擊關注,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原創首發!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讚,歡迎轉發和留言!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