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全民健身在新時期出現新變化,健身方式增多,健身人群增加,健身意識增強。體育行業的管理者和從業者要抓住新趨勢,通過精準施策、精細運營,創造更加給力的環境、更有活力的市場,推動體育更深融入更多人的健康生活。
海風輕拂,天朗氣清。日前,山東日照一條全長28公裡的陽光海岸綠道正式啟用,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打卡」,人們相約在此健步、騎行,陽光海岸,又有了健康地標。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人們強身健體的意識不斷增強,新跑友、新騎友、新球友……健身人群增量顯著。為了讓全民健身的增量不會成為「曇花一現」的熱鬧,各地管理者、從業者各顯神通,精準施策、精細運營,創造更加給力的環境、更有活力的市場,推動體育更深融入更多人的健康生活。
激活體育消費
「復工第二個月,我們的客流量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山東日照翊凡體育健身俱樂部負責人孫琳長舒一口氣,「公司能否回到正軌,大家一開始心裡都沒底。」
孫琳經營的健身俱樂部位於日照市中心,已經有些年頭。今年4月,她積極響應日照市體育局發起的「2020日照體育健康消費季」惠民行動,開始發放健身消費券。截至目前,使用消費券的健身者有80%為新客戶。「健身券吸引大家走入健身房。對健身體驗認可後,不少客戶就留了下來。」孫琳表示。
近來,日照市體育局聯合全市47個體育場館和社會體育俱樂部,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市民發放體育惠民消費券。日照市體育局還與商業平臺合作,發放全省體育惠民消費電子券,全市有28家企業的32家門店參與本次消費券發放活動。
「通過『政府補貼一點,企業讓利一點,平臺支持一點』的運作模式,體育消費券拉動消費作用明顯,激發了體育市場活力。未來,發放體育消費券將會『常態化』。」日照市體育局體育經濟科科長雋桂勳介紹。
越來越多的地區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激發居民健身熱情,提升群眾體育消費意識。雋桂勳認為,體育消費券在降低居民健身成本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健身人群。但針對不同人群和企業,還需精準施策。
培養運動習慣
41歲的武漢市民陳戰林近期開始恢復跑步,每天跑上幾公裡,感覺精神頭兒更好了。「健康生活,肯定要從運動這個方向著手。」陳戰林說。
近日,陳戰林參加了騰訊體育發起的「全民夜跑、點亮江城」活動,該活動旨在呼籲武漢市民以夜跑的方式助力武漢經濟發展。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媒體市場部總經理洪成表示:「體育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與城市發展很多領域深度融合,創造多元價值。」
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認為,未來,居民參與體育的行為將發生長期持續性改變,尤其是全民健身市場會快速壯大。
一季度,國內一家生產智能手錶的科技企業營收同比增速超過30%,因為該公司生產的智能手錶具備運動監測功能,受到用戶青睞。相關研究機構發現,近段時間,一些智能手錶廠商在產品設計和營銷中突出了與健康相關的功能,同時引導消費者養成健身習慣,頗受歡迎。
王裕雄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體育產業發展遇到一些挑戰,但更要看到機遇。「比如,一些門檻較低的賽事和活動將受到『入門級』健身人群的歡迎,這些賽事和活動的開展又將對增加群眾健身黏性起到推動作用。」
推動全民健身
近日,福建廈門一場名為「動起來!體育局長帶你去打卡」的直播活動受到關注。市民跟隨廈門市體育局局長阮敦梁和3位副局長的腳步,「雲打卡」廈門當地4處健身勝地。本次直播線上平臺累計觀看人次達到71.63萬。
「我們希望發出一種倡議,號召市民科學運動,提升免疫力。同時,通過介紹廈門有代表性的體育場所,鼓勵市民走出家門,投身運動。」廈門市體育局副局長杜新飛說,目前,全市大大小小的運動場地有1.2萬個,並且開放了50個校園體育場地供市民運動健身。
今年2月,廈門市體育局在全市推廣「居家健身18招」,2月底又召開了「居家健身運動會」,參與人次達到1.2萬左右,「市民身體和心理都得到很好的鍛鍊」。進入4月,廈門市體育局逐漸放開賽事,規模由小到大。到了5月,大部分本地賽事基本有序放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賽事規模有所降低,「有的打算辦1000人的賽事,就化整為零,分散到不同的社區健身場地上進行。」杜新飛說,「我們即將舉行全民健身運動會,會一直持續到11月。」
為群眾提供方便、充足的健身場地,是推動全民健身「落地生根」的關鍵一環。近日,上海一處「古董泳池」煥發新生,為滿足周邊老年居民的需求,虹口區體育局決定對遊泳池進行改造,將其打造成集運動健身、功能康復、社交娛樂於一體的老年人活動場所。附近許多居民稱讚這座遊泳池「復古又時髦」。
對於今後的全民健身工作,杜新飛認為,「一個關鍵是要『變』,政府的工作思路一定要變,積極應對大環境的變化。另一個關鍵是『不變』,把老百姓的健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能變。」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0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