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愛國愛港,艱苦創業,慈善濟世,令人敬佩。邵逸夫曾擔任港事顧問,為香港順利回歸和繁榮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作為一位卓越的實業家,他在創造商業奇蹟的同時,為香港乃至中國影視事業的繁榮、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作為一位著名的慈善家,邵逸夫多年來致力於支持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為促進祖國內地的教育和科學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對於邵逸夫,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他是一個橫跨兩個世紀的百歲老人,對於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電影事業有過突出貢獻。他一生致力於電影事業的發展,幾乎影響著世界電影事業的發展。
有人說,邵逸夫是商業奇才,他在各種身份的轉變上遊刃有餘,他的思維、策略、膽識在當時的電影市場沒人比得上。並且,邵逸夫以實際行動來要求自己成為精通電影的專家,他每天都會看電影,並且分析電影之中的各種情節故事,從中得到自己的感悟。
縱觀邵逸夫的一生,完全可以用成功來形容,他不僅取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功,更是無愧於自己和國家。邵逸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像世人詮釋出什麼才是真正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一、「萬裡長城永不倒」
邵逸夫於1907年的上海出生,他的一生不僅經歷過近代中國的戰爭,更親眼目睹中國的成長,與此同時,他也創造了無數的輝煌,在創辦邵氏電影公司的同時,也將香港的電影產業推向高潮。
在我們的記憶中,香港一些老藝術家,如同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等人都出自邵逸夫旗下。在他們為世人呈現優秀影視作品的同時,實在不該忽略在他們背後的「電影人」邵逸夫。
眾所周知,邵逸夫家境顯赫,兄弟眾多,稱得上當時的大家族,但是邵逸夫卻始終保持一個創業者的赤子之心,他從沒有因為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的想法。從投身電影的那一刻開始,邵逸夫便決定致力一生發展。
在邵逸夫的努力下,他的電影事業達到高潮,他也成為香港乃至世界電影事業的領軍人物。通過電影事業的大力發展,邵逸夫也成為一個優秀的電影人,成功者。
就在邵逸夫通過電影事業賺到不菲財富以後,邵逸夫並沒有將這些財富佔為己有,而是儘可能的將這些錢財回饋給國家和社會。在祖國近幾十年來的一些自然災難中,邵逸夫每次都會捐款數千萬,如此大手筆,當真應驗了「達則兼濟天下」。
可以說,不管是做事業,還是做人,邵逸夫都是非常成功的。值得肯定的是,他是一個有著愛國之心的企業家。但是,正是這樣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的家庭生活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美好。
2014年,邵逸夫在香港與世長辭,留下兩百億的資產成為世人關注的話題。一時間,邵逸夫四個子女誰來繼承這巨額財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邵逸夫的四個子女並無一人前來爭搶遺產,而邵逸夫的巨額遺產仍然被當做信託基金存放著。在這之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按理說,子承父業本是理所應當,但為何邵逸夫的資產子女卻無人問津的呢?其實,這一切還要從邵逸夫的家庭生活說起。
二、兒女無人問津資產的理由
(1)邵逸夫的感情生活,讓兒女寒心
在自身事業和對祖國所做貢獻上而言,邵逸夫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從邵逸夫的感情生活來說,他則算不上成功。尤其是邵逸夫的感情問題,一直為世人所詬病。
一直以來,邵逸夫的身邊往往都是美女如雲,對此,邵逸夫也曾做過解釋,他常說自己愛和女明星出街跳舞、吃飯、聊天,毫不掩飾愛美女的想法,並且自我評價「風流但不下流」。
據悉,邵逸夫的一生共有兩段婚姻,而第二段婚姻的出現,也是邵逸夫同子女關係破裂的主要原因。
1937年,邵逸夫突破層層阻礙與黃美珍結為夫妻,黃美珍為邵逸夫生下兩子兩女,長子邵維銘、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雲及幼子邵維鍾。這段婚姻維持了50年,但因另一個女人方逸華的出現,讓他們之間的關係徹底決裂。
在邵逸夫子女的認知裡,是方逸華的出現,讓他們父母關係破裂,導致他們家庭破碎,所以他們憎恨自己的父親和方逸華。所以在母親黃美珍於1987年去世以後,他們便退出邵氏公司,與父親決裂。從那以後,四個子女同邵逸夫一度呈現出老死不相往來的態度。
(2)邵逸夫同子女關係緊張
一直以來,外界一直流傳著邵逸夫同子女之間的「恩怨」,其主要原因是邵逸夫和子女之間感情不深,由於邵逸夫早年工作的緣故,子女主要由他的兄長等人和妻子黃美珍撫養。真正意義上而言,邵逸夫同子女的感情並不深厚,僅有學不可避免的血緣關係。
在他們父子之間原本都不牢靠的親情上,再次出現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方逸華的出現,直接讓邵逸夫父子關係墜落谷底。
1952年,邵逸夫和方逸華在邵氏戲院樓上的夜總會邂逅,此後四十多年裡,方逸華一直在邵逸夫身邊幫他打理邵氏和無線的日常業務。其實,邵逸夫和方逸華身上,同樣有著少帥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影子。
就在邵逸夫的子女紛紛離開他時,方逸華卻始終執行邵逸夫的指令,成為其最為信賴的伴侶。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邵逸夫同方逸華感情深厚,但是他們卻是在邵逸夫髮妻辭世多年後才結的婚,當時邵逸夫已經90歲,方逸華66歲。
總的來說,因為邵逸夫子女同父親之間的感情問題,導致他們無心爭奪財產。與此同時,也徹底避免了「兄弟姐妹相爭」的局面出現。其實換一種角度來看,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三、濃濃的父愛,卻有幾分悽涼
或許早年時期的邵逸夫因為事業和感情的緣故,有些愧對自己的兒女,但是邵逸夫晚年時期,對於子女的愛,完全展示出一個慈父的形象。他不斷向子女提供援助,但是子女始終沒有回應。就連他去世以後,子女並沒有太過悲痛,只是簡單的參加葬禮,便匆匆離開。
然而,最讓邵逸夫失望的事情,應該就是子女不曾想過繼承他留下來的二百億遺產。對於任何人而言,二百億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對於邵逸夫的子女而言,他們完全不放在眼裡,並未有過任何繼承的想法。
對於邵逸夫而言,他為子女留下的巨大遺產,卻不被子女接受,這應該算得上邵逸夫一生之中最為遺憾的事情。
結語:
客觀的說,從為人處事上來說,邵逸夫是非常成功的,但從家庭生活而言,邵逸夫是失敗的。對於一個父親而言,與子女達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足以見證他們之間的裂痕有多大。
或許,在邵逸夫子女的心中早已對這個父親失望透頂,如果不是這個原因,又有誰會願意放棄輕鬆到手的百億遺產?所以說,早年之間邵逸夫深深的傷害了子女,方才導致無人繼承遺產情況的出現。
參考資料:《邵逸夫生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