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亨利·馬蒂斯(HenriMatisse)與畢卡索一起被尊為20世紀西方最重要的兩位畫家。如同畢卡索那樣,他的藝術創作也深受非洲藝術的影響。
馬蒂斯對非洲藝術的興趣始於他在造訪朋友的途中,於一家古玩店的櫥窗裡發現的一尊非洲黑木小雕像。那是剛果雕塑家維利的一件雕塑作品:一個坐著的人,高昂著頭,但沒有眼珠。那個雕像的樣子與各部分的比例,完全是出於想像。與西方傳統的雕塑相反,這個雕像並不太重視肌肉組織的刻畫,這兩點十分奇特、新穎,於是馬蒂斯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深感興趣。
這件小型木雕成為他的第一件非洲藝術藏品,也是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從此,馬蒂斯對非洲藝術的喜愛一發不可收拾。此後馬蒂斯多次去羅浮宮參觀,專門研究這種非洲藝術。他的作品中開始出現對非洲雕像和面具的模仿或直接地臨摹。
對非洲藝術的吸收和借鑑使馬斯蒂開啟了他的野獸派新風。其典型代表是創作於1905年的《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人物面部色彩濃烈,正中央以綠色線條突出鼻梁,粗獷的輪廓線、對稱的比例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非洲面具。
通過觀察和研究非洲木雕形體結構,馬蒂斯還創作了具有非洲藝術特徵的雕塑作品,飽含熱情、充滿力量。他認為,非洲藝術能更好地表現人體。
非洲木雕藝術打開了馬蒂斯的眼界,並衝擊著他的藝術靈感。這種人類的原始本性,超脫塵世的任性慾念,正是西方現代藝術所追求的,這也正是馬蒂斯從非洲藝術中感悟到的。他不僅以簡單、明快的繪畫風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更以其開創的野獸派對現代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