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藝術的天真質樸,解放了馬蒂斯的畫筆

2020-12-16 大信博物館群

法國的亨利·馬蒂斯(HenriMatisse)與畢卡索一起被尊為20世紀西方最重要的兩位畫家。如同畢卡索那樣,他的藝術創作也深受非洲藝術的影響。

馬蒂斯對非洲藝術的興趣始於他在造訪朋友的途中,於一家古玩店的櫥窗裡發現的一尊非洲黑木小雕像。那是剛果雕塑家維利的一件雕塑作品:一個坐著的人,高昂著頭,但沒有眼珠。那個雕像的樣子與各部分的比例,完全是出於想像。與西方傳統的雕塑相反,這個雕像並不太重視肌肉組織的刻畫,這兩點十分奇特、新穎,於是馬蒂斯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深感興趣。

這件小型木雕成為他的第一件非洲藝術藏品,也是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從此,馬蒂斯對非洲藝術的喜愛一發不可收拾。此後馬蒂斯多次去羅浮宮參觀,專門研究這種非洲藝術。他的作品中開始出現對非洲雕像和面具的模仿或直接地臨摹。

對非洲藝術的吸收和借鑑使馬斯蒂開啟了他的野獸派新風。其典型代表是創作於1905年的《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人物面部色彩濃烈,正中央以綠色線條突出鼻梁,粗獷的輪廓線、對稱的比例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非洲面具。

通過觀察和研究非洲木雕形體結構,馬蒂斯還創作了具有非洲藝術特徵的雕塑作品,飽含熱情、充滿力量。他認為,非洲藝術能更好地表現人體。

非洲木雕藝術打開了馬蒂斯的眼界,並衝擊著他的藝術靈感。這種人類的原始本性,超脫塵世的任性慾念,正是西方現代藝術所追求的,這也正是馬蒂斯從非洲藝術中感悟到的。他不僅以簡單、明快的繪畫風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更以其開創的野獸派對現代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現當代藝術欣賞(馬蒂斯與野獸派)
    現當代藝術欣賞(馬蒂斯與野獸派)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今天,我們講講繪畫領域的野獸派。野獸派這個名稱和印象派一樣,也有個故事。野獸派最負盛名的是馬蒂斯,馬蒂斯與我們上一期說到的畢卡索,一起被視為20世紀法國畫壇上的兩位最重要的藝術家。馬蒂斯和畢卡索是一生的好友和競爭對手,各自發展了表現主義和立體主義。馬蒂斯的古典繪畫基礎紮實,後來明顯受到梵谷色彩表達和西涅克點彩繪畫的影響。馬蒂斯的作品1905年開始定型,其作品很少能夠見到明顯的線條,線條主要以色彩的交界呈現出來。
  • 我們現代人類的符號化與馬蒂斯繪畫的裝飾性
    馬蒂斯《Sun's Ray》1917年也許,馬蒂斯是無意間闖入了裝飾性的世界的。在其晚年不能再手握畫筆之後,馬蒂斯把他的藝術情思轉向了剪紙。這位倔強的藝術家,對於藝術質量的要求之高,乃至於所有剪紙的紙張染色都是自行來進行的,不愧為野獸派的領導者,馬蒂斯對於色彩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很早很早的時候,大約在二十世紀的前二十年,馬蒂斯的畫作就已開始呈現了後來的裝飾性,只是那時還不是特別明顯,但他有那麼一幅畫我一眼看去就覺著了濃濃的裝飾性,那就是 1922 年的《摩爾人的屏風》。
  • 畫得「狂野」的馬蒂斯,內心有一片寧靜花園
    21歲的馬蒂斯因一次闌尾炎住院誤打誤撞與繪畫結緣,這得多虧了馬蒂斯母親的「神助攻」。馬蒂斯母親怕孩子在醫院太無聊,於是給他帶去了紙和畫筆消磨時間,馬蒂斯由此一畫不可收拾,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如同在天堂裡」。兩年後,23歲的馬蒂斯果斷放棄了法律事務工作,進入朱利安美術學院預科班跟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學習繪畫,之後正式考入該學院,師從象徵主義代表畫家莫羅,開始步入職業藝術生涯。
  • 馬蒂斯因「夠野」出圈,卻活出最樸實的人生
    乖巧的馬蒂斯順了父親的意願去學習法律,之後回到家鄉從事法律事務工作。然鵝,人生世事難料,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21歲的馬蒂斯因一次闌尾炎住院誤打誤撞與繪畫結緣,這得多虧了馬蒂斯母親的「神助攻」。馬蒂斯母親怕孩子在醫院太無聊,於是給他帶去了紙和畫筆消磨時間,馬蒂斯由此一畫不可收拾,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如同在天堂裡」。
  • 馬蒂斯:割個闌尾炎弄出了個野獸派
    而馬蒂斯就是這個盛極一時的現代藝術潮流的,創始人和代表畫家。馬蒂斯師承印象主義畫家古斯塔夫·莫羅,他對繪畫色彩的主觀性論述,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馬蒂斯。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繪畫中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
  • 馬蒂斯曾孫女講述家庭生活對馬蒂斯藝術的影響
    他回到巴黎,這次是為了學習藝術,這與他父親的期望大相逕庭。在這部紀錄片中,索菲在巴黎美術學院(ColedesBeaux-Arts)觀看馬蒂斯為入學考試提交的畫作。她說,「我記得我看到這些畫作,我就在想,『天哪,如果我這輩子能畫出這樣的畫,我會覺得自己非常成功。'"
  • 現代主義——馬蒂斯(由光國繪畫課堂整理)
    1908年馬蒂斯公開表明了自己的藝術觀念,他說:奴隸式的再現自然……色彩的選擇不是基於科學,我沒有先入之見的運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湧來。他還說過: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著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是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於他們意味著從日常辛勞和工作裡獲得寧靜。他稱這種藝術為安樂椅式的藝術。
  • 請用藝術的眼光看待不穿衣服的女人!他畫筆下的女人,奔放而坦蕩
    野獸派主張印象主義的理論,並促成了二十世紀第一次的藝術運動。大膽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線條是馬蒂斯的獨特風格,風趣的結構、鮮明的色彩及輕鬆的主題令他的作品享譽世界,與畢卡索並稱為20世紀世界美術的兩座高峰。
  • 在藝術圈,誰能啟發馬蒂斯和畢卡索?
    ·德朗(André Derain)既是馬蒂斯的最佳盟友,又是立體主義的「點金石」,更是敢於挑戰規則的冒險家。可誰知反叛的靈魂早已在他內心躁動不安——從象徵主義(Symbolism)到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見證了現代主義(Modernism)誕生的德朗,毅然決定拿起畫筆將藝術作為終生追求。
  • 野獸派時期後的馬蒂斯
    那年是1908年,是野獸派剛誕生的時代;那年,馬蒂斯是一個三十九歲,繪畫技巧和藝術思想漸見成熟的畫家。這似乎是馬蒂斯本人說過的,一句很能代表野獸派的說話了。可是,要說到馬蒂斯的藝術,卻又很難只停留於野獸派。畢竟,野獸派只是一場持續了十多年、極為短暫的藝術運動。因此,與其要說馬蒂斯的繪畫算是野獸派,倒不如說,馬蒂斯有一段時期被評論家,一開始是帶有惡意的歸類為野獸派而已。
  • 野獸大師馬蒂斯 喜歡的姑娘都像自己母親
    馬蒂斯在剪紙。他的畫作色彩似「野獸」奔湧而出馬蒂斯21歲時,因盲腸炎住院,不得不躺在床上,每天無聊得很。善解人意的母親就給他找樂子,送給他一盒顏料、一套畫筆和一本繪畫自學手冊作為禮物。馬蒂斯就開始拿著畫筆不停地畫畫,生平第一次感覺到「自由、安寧和閒靜」。病痊癒後,他就不想幹原來規矩、乏味的律師工作了,開始改行學習繪畫,並且一生投入。
  • 法國畫家馬蒂斯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馬蒂斯對雕塑藝術所貫注的極大熱情,如同他在繪畫中使用著飽滿、單純的色彩一樣,他希圖做到體量和形態「本能地向我湧來」。1907年所作的《斜倚著的裸體I》,是將他同時所作的油畫《藍色的人體》「翻譯」為雕塑。
  • 畫家的札記 馬蒂斯論藝術
    馬蒂斯被人們尊稱為20世紀最「傑出的色彩大師」。其原因是「人們完全被這位理性的人所吸引是由於他那具有說服力的用色,這種色彩比畫家們迄今所能做到的任何東西都更強烈,更富有獨創性,更不依賴日常經驗。」除了作品,他的文字亦值得後人熟讀。畫家的札記,最初發表於1908年12月25日巴黎《La Grande Revue》上。
  • 馬蒂斯,與畢卡索平分秋色|《你好,藝術!》看正版名畫
    《開著的窗戶》在我看來,馬蒂斯的可貴之處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3-1:對色彩的敏感身為藝術家,理應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見解。馬蒂斯也不例外。他半路出家,師從莫羅,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3-2:馬蒂斯與飯店馬蒂斯家境優渥,在他成名之後,他更是享受自己的生活。他在繪畫上,追求色彩和光線的極致。他喜歡住在飯店裡,《你好,藝術!》中,結城昌子所選的馬蒂斯的畫作,都是集中在房間這個主題上。作者的眼光不錯,馬蒂斯的房間系列畫作確實很有特色。
  • 質樸的天真,幻想的叢林 亨利·盧梭
    人們描述盧梭的性格時幾乎總要提到他的『質樸』與『天真』但是,一個如此偉大、質樸的人一顆如此純潔的心靈卻常在另一些人心中激起一種要傷害他的欲望」除了貧窮以外天真坦誠以及天真坦誠包裹著的自信是那顆自由心靈的屏護生活中一切磨難所造成的痛苦都無法進入這一方聖地
  • 畢卡索:拒絕參加馬蒂斯葬禮,但致敬偉大對手
    馬蒂斯卻氣派十足。」我們可以想見,馬蒂斯給人留下了沉穩、內斂、思路清晰的良好印象。這讓好勝的畢卡索一直耿耿於懷。兩人長達一生的「相愛相殺」就此開始,都把對方視為最大的批評者與崇拜者,正是在這種激烈的競爭關係和唯恐被超越產生的危機感中,他們的藝術獲得了長久的生命力。
  • 畢卡索vs馬蒂斯:我們不被了解,我們被承認
    巴爾|立體主義與抽象藝術,19361936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主持舉辦的「立體主義與抽象藝術「展覽,勾勒了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脈絡,並預言藝術終將走向幾何抽象和非幾何抽象兩種藝術形式之中在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承上啟下的兩個重要的節點:FAUVISM(野獸派)和CUBISM(立體主義),他們上承後印象派塞尚、梵谷、高更,也受到了包括新印象派、日本藝術等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從而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兩條脈絡 表現主義 和 形式主義,引導者藝術從 具象 走向 抽象
  • 馬蒂斯:用一生愛色彩,追求單純原始的稚氣
    馬蒂斯青年時代曾在巴黎裝飾美術學校學習,1895年進巴黎美術學院,從象徵派畫家莫羅學習,後受後期印象派的影響,並吸取東方藝術及非洲藝術的表現方法, 形式「綜合的單純化」畫風,
  • 「媽寶」馬蒂斯?他畫的每個女人都像媽!
    初戀女友卡羅琳·傑勞德是他最早的女友,他們在一起的最初4年期間正是確立定他的藝術方向和職業生涯的時期,她曾在1894年為馬蒂斯誕下了一名女兒,並起名為瑪格麗特。但後來,馬蒂斯熱情接受了與艾美利亞的婚姻,卡羅琳.傑勞德最終與他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