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巴黎大學是「西歐大學之母」?因為它敢叫板教皇和國王

2021-01-13 騰訊網

網絡流行這樣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實這句話也不無道理,公元前開設的柏拉圖學園就有類似的規定,說「不懂幾何者莫入」。如果不懂幾何,就沒資格進學校。公元前393年,柏拉圖開辦了柏拉圖學園,這是雅典第一個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機構。希臘除了柏拉圖學園,還有伊壁鳩魯花園、斯多葛廊院和呂克昂學園。如果你想到學園學習,還得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這兩個條件:第一,「不懂幾何者莫入」,第二,必須信奉「阿波羅」和「繆斯」。怎麼樣,柏拉圖學園向你招手了嗎?

柏拉圖雕塑

一、大學緣起

近代意義上的大學誕生於西歐黑暗的中世紀,它的模型可以追溯到「學者團體」或是「教師法團」,但這些模型的產生並不是在「黑暗的中世紀」,那麼「大學」的前世到底是怎樣的?

早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就存在兩種教育模式——斯巴達模式和雅典模式。

在斯巴達模式中,教師不是由職業教師擔任,而是由社區範圍內年長的志願者擔任。孩子們接受教育並不是免費的,是要繳費的,所交費用是指夥食費而不是學費。如果斯巴達窮人家的孩子無力繳費,不僅會失去受教育的資格,就連公民的資格也會失去。

斯巴達勇士

在雅典模式下,學校是教師的私人事業,教師自主開辦學校,根據自己的所長設置課程內容,並且決定學費多少,孩子們可以根據學校特色擇校入學。可以說斯巴達模式是種貴族教育模式,而雅典模式是一種民間教育模式。

古希臘羅馬時期的高等教育機構,比如前面說到的柏拉圖學園、伊壁鳩魯花園、斯多葛廊院等等,未能法人化、體制化,所以古希臘羅馬時期的高等教育機構沒能長成參天大樹。

希臘化時期雅典的學校

公元828年,在巴格達,馬蒙發展了他的父親創建的「智慧之家」,這是由翻譯局局、研究院、圖書館等機構組成的一座全國性的綜合性學術機構,也是伊斯蘭黃金時代的學術中心。

巴格達圖書館智慧之家

正由於這場翻譯運動歷時長、影響大、範圍廣,所以古希臘文化遺產才得以保存。這場翻譯運動也造就了諸多天文學家、哲學家和醫學家,但由於伊斯蘭文化與希臘哲學的差異,自然哲學在阿拉伯帝國未能落地生根。

智慧之家的翻譯者

蠻族入侵使得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終結,帝國的衰落讓學校也飽受摧殘,只有折服於教會的學校和教堂才能僥倖生存。從10世紀開始,新興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知識分子隨著城市的興起而增多。學生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紛紛背井離鄉,來到經濟發達的地方,來到師資力量雄厚的城市。而這些身處異鄉的外來學者無法得到應有的權益保障,因此自發組建了「學者行會」。「行會」愈漸發達,這為大學的誕生提供了人才聚集的基礎。除此以外,在大學成長的道路上,文藝復興作同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珍品

二、課程設置

西歐中世紀前期,由於大學與大學之間交流不暢,各自獨立開辦,因此各大學開設的科目、課程的設置、教授的內容等等,存在較大的差異。直到13世紀,教皇頒布敕令,這才使得大學逐漸駛入統一的軌道。

中世紀大學的上課場景

西歐中世紀大學以文(或藝)、法、醫、神四個學院為主,其中文科課程是所有課程的基礎,其他三類學院屬於高級學院。在世俗權力與教皇權力抗衡的時代,君主和教皇都想控制大學,以增強自己的權威。而文學院一般在教皇的控制下,所以文科課程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要想進入高級學院進修,得先通過文學院的學習,才有資格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電影《教皇誕生》中的教皇

現今大學課程設置一般分為專業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這樣的設置其實是受到了西歐中世紀大學的深遠影響。早在西歐中世紀,大學的課程結構就分為主幹課程與輔助課程。主幹課程主要學習文法與邏輯,課程一般安排在上午學習,結課後還會進行審核考試;輔助課程設有形上學、倫理學、數學等等,一般被安排在下午上課,師資力量比必修課弱一些,要求自然低一些。還有一些輔助課程,對學生的要求非常低,學生上課具有隨意性,但師資力量很強大,一般教學生授課的技巧,提高學生的授課能力,雖然不強制上課,但對想提升自己的學生來說,這個資源十分珍貴。

中世紀大學之教學課堂

西歐中世紀大學的法、醫、神三類高級學院的設置,主要是培養專業性從職人員。法學院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律師行業,醫學院畢業的學生從事醫生,畢業於神學院的學生自然主要成為神職人員,這樣的專業分科,主要得益於社會的分工。

神職人員

三、歐洲大學之母

巴黎大學是一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法國國立綜合性大學,因其歷史悠久且影響深遠,被稱為「歐洲大學之母」。

早期巴黎聖母院的主教學校、聖珍妮芙的教堂學校與聖維克特修道院的開辦,使得一批批學者聚集在一起。其中一些優秀教師不滿教會學校的教育模式,因而分別設立了文科、法學、醫學、神學四個行會,後來這四個行會合併,直接醞釀出了一所大學,這就是巴黎大學。

塞納河畔巴黎大學

巴黎大學成立之初設立了藝學院、法學院、醫學院、神學院。其中藝學院是基礎學院,主要教授「七藝」課程,除此以外,藝學院還根據地域劃分為四個民族團。民族團設有首領,負責管理本民族的司法及財政事務,四個首領再推選其中一位擔任校長一職,負責管理所有行政及教務事務。

但是,巴黎大學成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是由巴黎大學全體師生在首領及校長的帶領下,與教皇、君主、市民鬥爭,才換得一片樂土。

政教授權之爭的時代,誰贏得巴黎大學,誰就是王者。1200年,巴黎大學的幾名學生與酒館老闆發生衝突,引起當地民眾的不滿情緒,並殺死了這幾名學生。而巴黎大學的師生聽聞此消息後,向國王提出申訴,原來法王腓力二世曾授予巴黎大學的師生一個特權,就是「人身不受市民傷害」。國王為平息師生情緒,拉攏人才,最終判巴黎市長終身監禁,並且處置了參與鬥毆的市民。

而教皇英諾森三世就聰明多了,直接頒布了旨在保護巴黎大學師生的1208年特權敕令,其中就一個要求:今後每一位巴黎市長在上任前要宣誓執行巴黎大學的特權。可以說,特權敕令的頒布使得巴黎大學獲得了獨立的司法權。這一敕令的頒布,被認為是巴黎大學正式成立的標誌。

皇英諾森三世

1229年,又發生了一場學生與酒館老闆的衝突,這次衝突中國王的母親出面幹預,她不僅沒有保護學生,還命令市長處死參與衝突的學生。這次事件引發了1229—1230 年巴黎大學的「撤離危機」——師生集體罷課,搬離學校。國王和教皇這下傻眼了,為了挽回局面,1231年頒布了《知識之父》……由此巴黎大學所獲特權越來越多,主要涉及司法權、財政權、免稅權和教師許可權等。

步入15世紀,巴黎大學漸漸不再被特殊對待。隨著師生特權被肆意濫用,加之世俗王權居於教權之上,巴黎大學不再僅以基督教和教皇為中心。因而,特權慢慢被國王限制,並最終取消。

1971年巴黎大學分為13所大學,巴黎第一大學是其中之一

文史君說

大學是西歐中世紀的土特產,大學的誕生跟基督教、城市的興起、文藝復興有關,還與社會發展的需求有關。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西歐中世紀並不完全是「黑暗的」。而「歐洲大學之母」——巴黎大學,正是在世俗君權與羅馬教權相抗衡的「二元社會」的夾縫中生存。巴黎大學全體師生與君主、教皇鬥智鬥勇,從13—15世紀,其所獲特權經歷了從產生、發展、限制到取消的過程。

參考文獻

張磊:《歐洲中世紀大學》,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

黃志濤:《外國高等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大學故事:巴黎、牛津、劍橋、哈佛大學的起源與傳承
    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學、歐洲四大文化中心之首,被譽為歐洲「大學之母」,是全世界第一所大學。建立於1088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 教皇為什麼要給他加冕,稱他為皇帝呢
    教皇為什麼要給他加冕,稱他為皇帝呢 公元800年的聖誕節之夜,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燈火輝煌,裝飾一新。在莊嚴的音樂聲中,一位高大魁梧、儀態威嚴的國王開始在聖壇前作祈禱。 突然,站在一旁的教皇把一頂金冠戴在了他頭上,並帶頭高呼:「上帝為查理皇帝加冕,敬祝他萬壽無疆和永遠勝利!」其他教士和人們跟著歡呼起來。
  • 英諾森與英格蘭國王長期的鬥爭,表明教皇的權力,增加教皇的財源
    教士會代表抵達羅馬後,教皇命令他們當場選舉大主教。支持約翰和副院長的勢力平分秋色,於是英諾森提議選舉史蒂芬·蘭頓(Stephen La噸ton) ,他是約克郡( York) 的牧師,著名神學家和樞機主教。教士們接受了這項提議,並一致選舉史蒂芬為大主教。當要求約翰的代表們認可史蒂芬為大主教時,他們聲明他們只有權力認可約翰為大主教。於是教皇寫信給約翰王告知這項選舉,並要他接受史蒂芬為大主教。
  • 2020QS世界大學排名,巴黎第九大學53、慕尼黑工業大學55
    (QS世界:第53名;國家/地區:法國)巴黎第九大學,又稱巴黎多芬納大學,1968年由巴黎大學拆分而建立,2010年併入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巴黎大學的前身是索邦神學院,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學」一名,與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並稱世上最古老的大學,被譽為「歐洲大學之母」。後隨法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巴黎大學由1所劃分為13所,新生的13所大學各自獨立沒有隸屬關係,但共同擁有一個名稱「巴黎大學」。
  • 作為王權附庸的教會,西歐教皇政府如何與世俗權力相抗衡?
    前言在十一世紀時,西歐的教會逐漸擺脫了世俗權力的控制,成立了教皇政府。與世俗政府相比,教皇政府的統治明顯更為完備和高效。因為教皇政府在教皇的帶領下進行了制度的建設,極大地完善了組織的管理性,使教會對地方的管理大大加強,最終使得教皇政府成為了一個強有力的政治中心。
  • 不可一世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為何要與羅馬教皇聯手?
    公元936年,奧託一世和前代國王一樣,在如今德國亞琛的亞琛大教堂裡加冕為王。而為其舉行加冕儀式的,則為當時美因茨大主教。在此後的時日裡,奧託一世通過擴大對外徵服規模的方式奪取了大片土地,從而使王國的疆域得到了擴大。縱觀當時整個西歐世界,幾乎沒有任何君主能夠與奧託一世爭雄。也正是因為如此,羅馬教廷敕封奧託一世為羅馬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篇章自此被拉開了序幕。
  • 世界上最古老大學,與大學裡的美麗一角
    你知道它們嗎?1、卡魯因大學卡魯因大學(University of Al-Karaouine)位於摩洛哥非斯城。原為愛資哈爾清真大寺,十世紀時為什葉派教育和學術研究中心;十二世紀末法蒂瑪王朝滅之後,埃及統治者薩拉了中止促葉派學術傳播,確立了遜尼派教義在該寺教育和研究中的統治地位,並在一此著名宗教學者的倡議下,正式改稱愛資哈爾大學。3、博洛尼亞大學
  •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羅馬教皇為什麼要發動十字軍東徵?
    這次戰爭因為是佩戴十字架的基督教徒對伊斯蘭等其他所謂的異教徒發動的戰爭,所以稱之為「十字軍東徵」。 隨著西方基督教徒的增多,教皇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教皇想要繼續擴大自己的權利,但是遭到了一些世俗王權的阻礙。教皇和國王發生激烈的衝突,其中衝突最厲害是教皇格裡高利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亨利四世,最後這次衝突是教權暫時壓倒了王權。
  • 封建制度下的西歐有多強大?從中世紀「十字軍」東徵過程可見端倪
    由此也造就了英國國王在開始之初就已經掌握了非常大的權力,中央集權也在不斷加強,反而到了公元12世紀中後期以後,王權與地方封建主的矛盾愈發嚴重,教會與國王的關係也出現了危機,國王被迫選擇妥協,英王權力得到很大削弱。
  • 歐洲國家的君主為何都是國王,而不是皇帝?這裡面隱藏著大學問
    在英語裡面,國王的單詞是king,皇帝的單詞是emperor,在其它歐洲國家的語言裡面,國王跟皇帝也是不同的單詞,所以首先可以明確,在歐洲歷史,國王跟皇帝也是兩回事。那一個歐洲國家的君主,到底稱國王還是稱皇帝,這裡面就隱藏了一個關於國王和皇帝區別的大學問。
  • 教權VS王權:教皇為什麼逃離羅馬?
    1309年教皇和教廷卻遷往法國的阿維尼翁,這一去就是七十年。教皇為什麼離開羅馬?個中緣由要從切萊斯廷五世與卜尼法斯八世說起。英諾森三世  兩任教皇的恩怨       切萊斯廷五世成為教皇前是著名的隱修者,但他沒受過良好教育,不能閱讀拉丁語,缺乏教會管理經驗,並淪為那不勒斯國王查理二世的傀儡。
  • 史上最囂張的教皇,鼓吹教皇權力至高無上,結果被法國國王殺死
    教皇所以教皇在歐洲歷史的地位和權力是相當可怕的,正是因為歷史上教皇權力過於龐大,有些教皇肆意動用權力,逐漸引起了某些歐洲國家的不滿,其中英國和法國是首先舉起反對教皇的國家。腓力四世是法國卡佩王朝第11位國王,他是一位文治和武功都非常出色的國王,繼承王位時年僅17歲,但已經顯示出不同凡響的才幹,而且他相貌俊美,得到綽號「美男子」。
  • 西歐建築史上一個挺立的高峰:新建築形式「哥特建築」的出現
    引言12至13世紀,西歐建築又挺立起一個新的高峰,在技術上和藝術上都成就偉大而且有非常強烈的獨特性,這就是哥特建築(GothicArchiecture)。但是哥特建築是完全原創性的,嶄新的,它與古羅馬建築之間的差別,遠遠大於古羅馬建築與古希臘的差別。這一方面是因為法國等地在古羅馬時期畢竟是「外省」,甚至是邊遠地區,不在羅馬文化的中心。而在作為羅馬文化中心的義大利,則幾乎沒有過典型意義的哥德式建築。相反,古羅馬建築的遺風在義大利仍然歷歷可見。又一方面,則是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
  • 中世紀西歐社會,查理曼帝國的解體,加洛林王朝衰落後的歷史進程
    最終,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個繼承人凡爾登,籤署了著名的《凡爾登條約》,此後西歐世界一分為三,再無一統之勢。一、帝國的衰落814年查理曼大帝唯一的子嗣路易繼承王位,稱路易一世。他的三個兒子都企圖獨自繼承父親的整個帝國,但此時他們尚忌憚這位國王,不敢明目張胆地爭奪權力。但當路易一世第四個兒子禿頭查理在823年出生,虔誠者路易突然想為自己的小兒子也劃分一塊土地。已經獲得土地的三兄弟哪裡肯答應,於是便開始聯合起來反對他們的父親。路易一世此時已經在無國王權力,同時新教皇格裡高利也站在三兄弟一邊。
  • 早期科學家,大多都是神棍,最早大學原是寺廟
    引言大學,作為一種高等教育制度,在中世紀亞洲大地上形成、發展。中世紀歐洲大學組織原則、教學體系、學業考核、法律地位,成為近現代世界教育的先驅。大學為西歐科學、文學、藝術和生產力方面陶冶了各種人才,使西歐一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深刻影響著政治、制度、思想、發展的演進,成為世界文化史上無愧的巍然豐碑。
  • 麥吉爾大學——加拿大大學之母
    在加拿大,當你提起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當地人民對這所學校的熱愛就如國人看待「清華、北大」一般,這是加拿大學府中頂尖且人嚮往的學校。麥吉爾大學作為加拿大八大院校之首,有「加拿大大學之母」、「北方的哈佛大學」之稱,是一所集綜合實力、學術氛圍、環境優雅於一身的知名院校。
  • 中世紀的歐洲,至高無上的教皇是如何跌落「神壇」的?
    眾所周知,在中世紀的西歐,地位至高無上的不是各國的國王,而是羅馬教皇。通過壟斷教育,控制思想,教皇被視為上帝在人間的最高代表。教會宣稱:教皇的權力好比太陽國王的權利好比月亮,它的光輝是向太陽借來的。因此,教皇有權廢立國王。例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企圖擺脫羅馬教皇的控制,教皇則宣布開除亨利四世教籍將其並廢黜。亨利四世不得已在教皇門前跪了三天三夜,這才得到教皇的原諒。
  • 皇帝為什麼給教皇下跪?
    主教和修道院院長的任命權成了教權和政權衝突的最前線,具體表現為主教和修道院院長究竟是由教皇還是由神聖羅馬皇帝來任命。歷史上把教權和政權之間這場大衝突叫作「敘任權之爭」(敘任權即任命權)。
  • 非洲草原上的大佬,獅子都被它嚇得爬上樹,敢和大象、犀牛叫板
    但要說起百獸之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老虎和獅子。但在非洲草原有這樣一種大佬級別的動物,獅子都被它嚇得爬上樹,它還敢和大象、犀牛叫板。 導語:非洲草原上的大佬,獅子都被它嚇得爬上樹,敢和大象、犀牛叫板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動物種類有很多。據動物學家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
  • 9名騎士起家的聖殿騎士團,為什麼讓耶路撒冷國王大喜過望?
    那麼問題來了,區區9名騎士,至於讓耶路撒冷國王這麼高興嗎? 鮑德溫一世之死 我們不得不說一說當時的情況,鮑德溫二世1118年加冕為耶路撒冷國王時,距離第一批十字軍出發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雖然學者無法確定當時十字軍的具體人數,但是最高估計也只有3萬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