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了川端康成的34個名句,一起走進這顆秋葉般靜美的心靈

2021-01-19 文眼看世界

1899年夏,川端康成在日本的大阪出生,不到三歲,父母就相繼病逝,15歲之前又見證了姐姐和祖父的死,川端康成徹底成了一名孤兒,他雖幼年不幸而且身體孱弱,但憑藉其文學才華和對事物的敏感認知,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他憂傷孤獨的底蘊,浸透在每一部作品裡,無論是《雪國》《古都》《千隻鶴》(憑這三部作品,川端獲得了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還是《伊豆的舞女》(川端的成名作),都帶有著一種悽絕和孤美,而且都流露出一種虛無和空靈的思想。這種瀰漫於作品中的情緒往往能快速感染讀者,令我們怦然心動的同時,又惆悵暗傷不已。

年輕時的川端和女友

1972年,在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剖腹自殺一年多後,川端康成選擇了含煤氣管自殺,死時沒有留下隻言片語或任何遺書,仿佛一片秋葉,靜靜的飄逝、離去,而這也正印證了他死前曾經說過的: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這就是川端康成,一個從小就歷經死亡考驗的個體存在,一位擅長描寫悽美、孤獨、幽玄的文學大師。為了更好地走進這位作家,哲學詩畫為大家精選了他的34個名句,一起來感悟,體驗!

1,美在於發現,在於邂逅,是機緣。

2,即使和幽靈同處地獄也能心安理得;隨便什麼時候都能拔腿而去。這就是我,一個天涯孤客心底所擁有的自由。

3,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4,當我擁有你,無論是在百貨公司買領帶,還是在廚房收拾一尾魚,我都覺得幸福。愛像一股暖流滋潤著我。當我失去你,即便面對鳥語花香我也興味索然。一切顯得落寞,虛空。善於感知的心變得遲鈍,甚至無法捕捉自己的靈魂。失去了戀人是悲傷的,更讓人難過的是迷失了一顆心。

5,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

6,死亡是拒絕一切理解的。生並非死的對立面,死潛伏於生之中。

7,即使靠一枝筆淪落於赤貧之中,我微弱而敏感的心靈也已無法和文學分開。

8,風雅,就是發現存在的美,感覺已經發現的美。

9,我們都是上帝之子,每一個降生就像是被上帝拋下... 因為我們是上帝之子,所以拋棄在前,拯救在後。

10,自殺並不可怕,比自殺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厭世。

11,山間的路氤氳著霧氣,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溼,胸前和雙腳本該覺得冷,背後卻因為疾步而行被汗溼,更因為難耐的情緒而焦躁。初識愛情在這樣年輕的年紀,在這樣如夢似幻的山裡,就註定這是一場足以銘記但是卻不可能結果的感情。

12,感情這種東西,已經不可依賴,如今世道變成這個樣子。越是有才能的人,感情就越脆弱。

13,什麼時候,你能與一個老人待一個下午,饒有興趣地聽完他精彩或不精彩的人生故事,那說明你已經成熟。

14,人是不斷消失在過去的日子裡的。

15,貧寒之中自有一種強勁的生命力。

16,一切藝術都無非是人們走向成熟的道路。

17,也許越親近、越深愛的人,就越難描繪出來。而越醜惡的東西,就越容易明確地留在記憶裡。

18,時間以同樣的方式流經每個人,而每個人卻以不同的方式度過時間。

19,我處在一種美好的空虛心境裡,不管人家怎樣親切對待我,都非常自然地承受著。我感到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 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以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感覺甜蜜的愉快。

20,任何一種花,每每由於賞花的時間和地點各異,而使人的感觸也各有不同。

21,也許人世間的習慣與秩序,使我們的罪惡意識都麻木了。

22,披上一層薄雪的杉林,分外鮮明地一株株聳立在雪地上,凌厲地伸向蒼穹。

23,我完全明白了。你最好還是不要進到我的世界來。我和你來自不同的世界,我將終生嚮往你,回憶你,感謝你。

24,這個世界太擁擠了。沒有比夜更深的傷,沒有比夢更短的遺忘,最好的故事在黎明前死去,最愛的人給我的總是惆悵。

25,有朝一日,對生命也心不在焉了。

26,腳步聲之所以紊亂,我並不認為是人腳的關係。悉心細聽,是一種運載靈魂的病痛的聲音,是肉體在向大地悲傷地約定魂葬的日子的聲音。

27,山總是美的,自然總是美的。不過,有時候,這種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罷了。

28,我這個二十歲的人,一再嚴肅地反省到自己由於孤兒根性養成的怪脾氣,我正因為受不了那種令人窒息的憂鬱感,這才走上未知的旅程。

29,一個人如果死得快樂,如果認為死是一種恆久的解脫。世人就不應為他嘆息,因為快樂的死亡總好比靈魂裡面最深層次的疼痛。

30,昔日虛空把人吞沒,作為其報應,人又把虛空吞沒,也是這個道理。人把這種虛空吞沒,又把虛空呼出,這被呼出來的虛空,又把人呼了出來,同樣的事,將反覆循環,再次出現。

31,她,就是那舞女。潔白的裸體,修長的雙腿,站在那裡宛如一株小梧桐。我看到這幅景象仿佛有一股清泉蕩漾著我的心。

32,黑夜給我準備的,是蟾蜍、黑犬和溺死者。

33,葉子的聲音美得不勝悲涼,美到消散了溫度。純粹的聲音從紛擾瑣碎的時光中穿越而來,從生到死,從昂然走向衰亡,鏡中的影像, 結霜的車窗。

34,對城市美好事物的憧憬,隱藏於淳樸的絕望之中,變成一種天真的夢想。

相關焦點

  • 川端康成:關於美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著名小說家。
  • 諾獎得主川端康成的佛系抗爭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就悄然離去。他曾說過「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生」。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都可以透過生死,來找到生死背後的永恆,川端康成以他的生命,見證了他的美學。一、特殊時代與家庭環境,塑造了川端康成「虛無」的人生觀。
  • 川端康成的愛情觀:男人無性的時候才具有美,一是孩童,二是老人
    川端康成的一生中創作了無數佳作,在日本文化界掀起了波濤駭浪,作為日本文學巨匠,川端康成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逐漸走上了人生巔峰,可這名文學頂峰的大師,卻在某一日借同家人散步為由,支開自己的助理,以吞煤氣的方式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
  • 豆瓣8.2《千隻鶴》|好色、物哀、幽玄,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
    川端康成的文向來寫的極美,這一點在我早些年拜讀《雪國》時就已有所體會。昨日略有閒暇,又讀了《千隻鶴》,這部作品的名氣遠沒有《雪國》那般大,但同樣是川端康成一生的代表作品之一。1968年,此部作品與《雪國》、《古都》一同幫助川端康成斬獲了諾貝爾文學獎。
  • 吳清源:憶川端康成先生|川端夫婦|川端|安田|吳清源|川端康成
    按: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了人世,未留下隻字遺書。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愛好圍棋,生前與素有「棋聖」之稱的圍棋大師吳清源是好友,經常作為重要圍棋賽事的記者觀賽,並發表不少觀賽記錄。今天選取一篇吳清源回憶川端康成的文章,與大家分享。憶川端康成先生文 / 吳清源出院後,從翌年的二月到三月之間,我與木谷實進行了三番棋的對局。這次對局是東京日日新聞的計劃之一,觀戰記者仍然是川端康成。
  • 從沈從文與川端康成的命運看:《邊城》與《雪國》的死亡意識區別
    《雪國》則也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心生嚮往,又有強烈的惆悵感。故事中,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島村是一個有著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
  • 川端康成:3部作品獲諾貝爾獎,卻口吞煤氣管自殺,未留隻字遺書
    川端康成的作品,思想格調確實消極,確實不能給你什麼「積極進取的價值追求」,這一點是肯定的。不但不積極,甚至還有諸如亂倫之類背德的情節如《千隻鶴》但正如前面所說,文學作品本來就沒有為道德、為所謂積極的人生觀代言的義務。因此你讀川端的小說時著眼點根本就不應該落在他的消極人生觀上。
  • 日本文學巨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這十句語錄充滿情感
    說起來日本作家,肯定要提到的一個人是川端康成。我大學時很喜歡川端康成,讀過他的很多書,比如《雪國》、《伊豆得舞女》、《古都》。過了那多愁善感的年紀,再也沒拿起川端康成,一直想著,有時間再找出他的書,重溫一遍,試圖產生一些新的閱讀體驗和火花,我還蠻期待的。因為隨著年齡的不同階段和閱歷的增長變化,同一本書,肯定是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的,我期待在重讀川端康成時,在時空中與他再次邂逅,感受那些人物和故事,他們就好像是我久違的朋友,又好像剛剛結交的新友。
  • 由川端康成《花未眠》看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自殺身亡。川端康成 生活照01 川端康成作品的物哀之感凌晨四點凝視海棠花,更覺得它美極了。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 川端康成的死前一幕:口含煤氣管,臉頰通紅,自殺還是有意為之?
    川端康成考進東京大學文學部,最終進入文學系。此後他沉迷於文學,文學帶給他另一種溫暖。川端康成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讀書,寫作,旅遊。這是他當時最真實的生活寫照。有人曾勸他不要讓他寫了說是給三歲小孩看的。他笑而不語。1988年川端康成,成為繼戈爾泰第二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文學作家。當世人認為他正是厚積薄發,一舉成名時。
  • 川端康成:吞煤氣自殺的諾貝爾獎作家,童年就被稱為「天煞孤星」
    川端康成:吞煤氣而亡的諾貝爾獎作家,童年就被稱為「天煞孤星」「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這句話是出自以為諾貝爾獲獎得主,川端康成。在這段時間裡,川端康成用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寫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古都》、《花未眠》、《雪國》等等。不幸中的萬幸,196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在1969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他不幸的生活裡露出的第一縷光明。他也是亞洲的第四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第一位還是伊泰戈爾。
  • 川端康成の作品から見た女性美
    川端康成が一生をかけて「美しさを発見し、美しさに出會い、美しさとの縁」を追求し続ける。
  •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柔情蜜意消解在伊豆的旅程中
    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中很出眾的代表人物,於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傳統文化基礎上吸收借鑑了西方現代文學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形成了對日本國民文化性的獨特表現形式,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會流露出一種獨特的物哀、幽玄美學,《伊豆的舞女》就是他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 川端康成:人是不斷消失在過去的日子裡的
    1899年6月11日出生大阪北區此花町的川端康成,幼時孱弱多病,家人呵護備至,少跟外界接觸,導致生活封閉、性情孤僻。三歲前,雙親感染肺結核,先後辭世,由祖父母收養,寄居大阪三島郡豊川村舅父的黑田家。七歲時,祖母棄世;十歲時,唯一的姊姊芳子罹患熱病,並發心臟麻痺夭折,親人接踵過世,他的精神受盡折磨,難忍熬煎,僅能藉助閱讀加重生命能量。
  • 簡奧斯汀:生無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即單身男人有了錢,最急於做的事兒,莫過於找個女人。」兩個世紀後,小說《傲慢與偏見》的開場白,還那麼鮮活、貼切、精準,甚至與時俱進,拿掉「單身」兩字,事實照樣成立。有意無意間,女性心靈花園的那些秘密,在與男性世界的奇妙互動間,被一 一放飛。奧斯汀的小說人物,成為深度理解男女關係不可或缺的文學渠道,尤其之於年輕女子。奧斯汀的不朽,是以永恆的主題,細緻的觀察,詼諧的語句和駕輕就熟的構思,描繪出19 世紀初攝政時期的英國鄉村社會圖景。而奧斯汀視角的敏銳,仿佛一種與生俱來的功夫,令人驚嘆。
  • 川端康成婚約因何撕毀?93年後11封信透露原因:未婚妻被養父汙辱
    原來就在剛才,人們獲悉,川端康成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以「敏銳的感受,高超的敘事技巧,表現日本人的精神實質。」成為了日本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而略知川端康成的人們都知道,在他創作生涯中,除了他那充滿悲涼和絕望的童年,對他影響最大的,便是他初次婚姻中遇到的「非常」事件了。
  • 川端康成《睡美人》生命兩極的矛盾與碰撞
    可憐的老人們未竟的夢中的憧憬、對無法挽回的流逝歲月的追悔,難道不都包含在這秘密之家的罪惡中嗎?《睡美人》(1961)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晚期作品,這部小說主要敘述了一位年近七旬的江口老人先後五次到一家秘密妓院過夜的經歷與感受。
  • 關於馬爾克斯《苦妓回憶錄》和川端康成的《睡美人》|庫切
    (但是)我並沒有發明創造我的女士……」∞《回憶我那些憂傷的妓女》與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聯繫也是明顯的。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寫了一個叫做《睡美人與飛機》的故事,其中就有川端康成的影子。故事的敘述者坐在飛機的頭等艙裡,飛過大西洋,他身旁坐著一位特別美麗的年輕女子,這女子在飛行中一直在睡覺。
  • 川端康成《雪國》為何如此令人著迷?你需要了解日本美學中的物哀
    雪在日本文化中,視作純潔唯美,而這亦是川端康成的書寫主題。他在《雪國》一書中描寫不同人物的生死哀樂,當中與雪的關聯無處不在。另外,女性也是他的書中主要描寫對象,這源於他自己所言的孤兒根性──帶有感傷、孤獨的書寫底色。川端康成筆下的女性儘是社會中痛苦掙扎的底層人物,像《雪國》中的藝妓、《睡美人》中的妓女,與《伊豆的舞娘》中流浪的藝人。 關於雪的篇幅,在《雪國》一書中俯拾皆是;在書中不同時空,雪都呈現出不同意蘊。書中的主角島村,是一位研究西方芭蕾舞的男子,家境優渥。
  • 諾獎得主川端康成死前慘狀:口含煤氣管躺在棉被上,臉頰憋得通紅
    沒想到輪到川端康成躺在病床上,這個日本著名的文學巨匠,在他去世前的幾個小時,口裡含著煤氣管,因為憋不上氣,臉部漲得通紅,可見川端康成在去世前受到過多麼痛苦的經歷。其實早在1962年,川端康成就曾對自己的死作出了預言:「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