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孩子不願意自己睡的現象呢?是不是大家都認為到了年紀,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自己睡覺了呢?其實不是的,讓孩子獨立睡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及時分床睡,長大後往往難以適應獨自睡覺。所以,家長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時機,引導孩子自主睡覺。
案例:
林林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去到幼兒園就要自己獨立午休了。但是林林還沒有和父母分床睡過,擔心孩子不適應。於是,林林媽媽開始鍛鍊林林獨立睡覺的能力。林林媽媽給林林買了獎勵的東西,只要他做到獨立睡覺,就獎勵他。但是林林得到了獎勵後就反悔了,非要林林媽媽陪著。
就這樣林林也沒有能學會獨立睡覺,一直到去了幼兒園。幼兒園老師反映林林在幼兒園都不午休。林林媽媽只能回家後繼續和林林溝通。晚上給林林講了故事,哄睡著了就回到自己的房間睡覺。雖然一開始的事實,林林半夜醒來會哭,林林媽媽哄好了就回去了。堅持了幾天,孩子就沒有那麼牴觸自己睡覺了。
上面林媽媽的做法是不錯的,孩子去了幼兒園就要自己睡午覺了。鍛鍊好孩子獨立睡覺,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好,也不會影響到別的小孩休息。那麼什麼年紀孩子應該獨立睡覺了呢?著名兒科專家崔玉濤表示,4—5歲是孩子獨立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為了培養好孩子的獨立意識,這個年紀就建議讓孩子開始習慣自主睡覺了。
那麼家長要怎麼培養孩子自主睡覺呢?首先家長要和孩子溝通好,隨後可以先和孩子分床睡,再到和孩子分床睡。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從此以後就要自己一個人睡覺,要講究一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及時調整策略。
孩子獨自入睡的好處
1.有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孩子和家長一起睡,一般都是為了安全和方便照顧。很多孩子都是睡在兩個大人的中間,雖然這樣方便照顧孩子,但是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
因為大人在入睡時呼出的二氧化碳,會影響到孩子呼吸新鮮的空氣。這就影響到孩子的失眠質量,會讓孩子感到睡不踏實。所以,讓孩子獨自入睡時有益於孩子的身體健康的。
2.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是否有獨立性的,是孩子能否正確認識自我的一個重要指標。
孩子沒有家長陪伴下,也是可以獨立完成很多事情的。比如自己玩耍、自己吃小零食等。所以,讓孩子獨立睡覺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一個好方法。
3.避免孩子產生戀母情結
孩子能把性別分清的年紀,一般都是3歲左右。在這個年紀,他們已經有了性別意識,身心都處於重要的發育環節。
如果長久地讓孩子和家長同睡,有可能會導致孩子性別認識障礙,甚至還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
四個環節引導孩子自主入睡
1.和孩子溝通為何要獨立睡覺
和孩子分開睡之前,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告訴孩子獨立睡覺的原因,讓孩子知道獨自睡覺的意義。
你可以這麼告訴孩子:「你是不是已經長大了呀,長大了的孩子都是會自己睡覺的哦。讓你自己睡覺,不是爸爸媽媽不愛你。爸爸媽媽看到你勇敢一個人睡覺,會為你驕傲哦。」要和孩子好好溝通,不要讓孩子以為是爸爸媽媽不要他了。
2.提供一個讓孩子獨立睡覺的環境
家長要給孩子提供一個休息的環境,最好是他的獨立房間。當孩子要睡覺的時候,讓孩子自己脫鞋擺放整齊。自己上床,蓋好被子。可以給孩子講個睡前故事,讓孩子安穩入睡。還可以讓孩子裝飾自己的房間。比如自己想要什麼顏色的牆紙,什麼樣床單顏色等。
3.給孩子講睡前故事
孩子睡覺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讓孩子依偎著你。讓他感受到安全感和愛護,讓孩子平靜下來。用輕柔的語氣,講一些適合入睡的小故事。
4.幫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
剛剛分床的時候,孩子都是會感到害怕的。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及時的安撫孩子。讓孩子保持平靜的心態去睡覺。可以告訴孩子:「媽媽小時候開始自己睡覺的時候也會害怕,但是後來就不怕了。
因為我知道我已經長大了,而且爸爸媽媽會一直陪伴著我。」用這樣類似的話安撫孩子。也可以在周末的時候,把孩子送去爺爺奶奶家。讓孩子習慣和父母的分離,減輕孩子的依賴感。
結語:孩子都是會慢慢獨立,在孩子獨立的這個過程,就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和引導。也不需要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能感受到支持的力量就可以了。及時的放手,讓孩子走上獨立的道路。不要讓孩子過分依賴父母,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對未來的成長和發展都是有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