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抱怨婆婆帶孩子太晚睡,我怒懟,並教她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入睡

2020-12-26 妮可媽咪

有個關係還不錯的朋友,她休完產假就上班了,白天上班比較辛苦,晚上她就把孩子扔給婆婆,讓婆婆哄孩子睡覺,自己偷得一點空閒,刷刷手機、購購物,看個電影。

但是她又比較注重孩子的睡眠,看著婆婆每次帶孩子都是凌晨十二點左右才睡,她心裡非常不舒服。但是她婆婆的作息本來就是這樣,晚上十二點睡覺,白天十點左右才起來。為此,她經常向我抱怨,說這個老太婆怎麼就不能帶著孩子早點睡呢?

從一開始我就勸她和孩子睡,因為我自己就一直堅持和兒子睡,想給兒子一個好的睡眠習慣,還可以建立良好的母子關係。但是她因為不想太累,就一直沒和孩子一起睡。

這次我看她說得過分了,我就直接懟了回去,「你想孩子有個好的睡眠習慣,你自己為什麼就不能犧牲下,晚上九點就給孩子洗澡、講故事、哄睡?孩子究竟是你的,還是你婆婆的呢?你才是孩子的媽!」

她一聽我的話直接傻眼了,但是也無法反駁我的話。因為她不想陪孩子睡,和她婆婆一樣,不想犧牲自己那段可以追電視、追電影、刷手機、玩微信的時光。所以她一直想的是讓婆婆改變,而不是自己改變。

有句名言,在這個世界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既然改變別人那麼難,那你就只能嘗試改變你自己了。

一、記我那段哄娃睡覺的時光,曾犯過的兩大錯誤

剛做媽媽的時候,我當時手忙腳亂的,坐月子的時候指望著月嫂,出了月子指望我婆婆。但是,在月子裡看到月嫂很多不專業的行為,像她在我兒子出生後第七天就給90毫升奶粉,給我兒子洗澡導致肚臍流血,還有我得了乳腺炎等,我當時就就已經主動去學習育兒知識了。

孩子出生第一年,最重要的兩個大事就是餵養,還有睡覺。餵養方面,很早我就決定母乳了,所以最讓我頭疼的是睡覺。

在我兒子睡覺這個事情上,我曾犯了兩大錯誤,給大家做個提醒。

1、孩子睡得少,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學習

月嫂在的時候,我兒子睡得挺多的。其實,那會,月嫂幫我擋了不少事情,每當爺爺奶奶要和孩子玩,月嫂就說孩子要多睡覺,這樣才更養腦子。

月嫂走後,我兒子睡得很少。有一個星期,我把兒子的睡眠時間進行了統計,發現一天下來,他才睡十二個小時左右,那時候我就開始焦慮了。

有一次,我老公的表姐來看我兒子,我記得那會我兒子都犯困了,但是他表姐一直逗著玩,我婆婆也是。我當時就說,我兒子睡覺睡得太少了。他表姐來了句,有的孩子就是天生睡得少的。我婆婆也跟著贊同,說是有孩子天生這樣的,讓我不用擔心。

後來,我查詢了育兒書籍,還有一些育兒大號的文章,才發現自己犯了這個大錯誤。其實不是孩子天生睡得少,而是孩子的睡覺能力是需要學習的,他並不是天生就會自主睡覺的。如果在睡覺這個事情上,大人不去給孩子做協助,孩子就不會自主睡覺,所以孩子睡得少,問題是在於照看孩子的人身上。

知道了問題的根源,下面,我們先來看看,0-1歲的孩子,睡眠時長是多少才是合理的。在《韋氏嬰幼兒睡眠聖經》中,對於寶寶的睡眠,給出了更具體的睡眠時長建議。

所以作為新手爸媽的,千萬別相信孩子天生睡得少這樣的論調。

如果孩子睡得少,又出現身高、體重不達標,那麼一定要把孩子的睡眠重視起來。

2、孩子除了奶睡、抱睡外,還有一種方式叫自主入睡

一開始,我和我婆婆根本不懂得什麼叫自主入睡,我婆婆習慣用她的方式,抱著孩子哄睡,我習慣用更簡單、原始的方式,那就是奶睡。那時候,我和我婆婆都沒有意識到對方的錯誤,我們錯誤地共存著,白天的時候,不是婆婆抱著哄睡,就是我奶睡,晚上則是我一直奶睡。

後來,我才發現我和我婆婆犯了大錯,導致孩子差不多一歲半左右,還得抱著哄睡,孩子才能睡著。

估計很多媽媽都有和我們一樣的問題,從一開始,就給孩子用錯了哄睡方式。

(1)經常抱睡的三大不利影響

一是不利於寶寶的脊椎成型。有醫生指出,部分成年人的脊柱側彎和脊柱發育不良是與幼時過多被抱睡有關。

二是抱睡的孩子休息不好。抱著寶寶睡覺,因為家長懷裡沒有很大的空間,寶寶的身體及四肢的活動舒展不開,全身肌肉得不到休息,導致入睡不深。

三是不利於寶寶的新陳代謝。因為抱著寶寶睡覺,寶寶離我們的距離一定是比較近的,所以,不利於新鮮空氣的轉換。

(2) 奶睡帶來的兩大問題

奶睡是睡眠裡最高級的武器,但是奶睡會導致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奶著奶著就睡著了,很有可能導致孩子吃不飽也睡不好。而且如果孩子沒有吃飽就睡了,睡覺也不會踏實,沒有一會就會醒過來再喝奶,喝完又睡,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此外,會把孩子喝奶和睡覺搞混。我當時真的是強迫性給我兒子奶睡,為了讓他能在晚上九點前睡覺,基本上我得奶半個小時以上他才會睡覺。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是有多愚蠢呢。

第二個問題是這個哄睡方式根本沒有人可以替代。我上班後,記得有一個晚上因為開會,晚上十一點才到家,回到家發現兒子在哭,一看到我就馬上撲到我身上,我餵了幾口奶馬上乖乖睡覺了。婆婆說,沒有看到我回來,兒子都困了,卻怎樣都不肯睡,一直在哭鬧。

最後,我們要思考一個事情,其實不是孩子要奶睡、抱睡,是照顧孩子的我們導致的,我們在協助孩子入睡的時候,輸入了錯誤的幫助方式。

二、什麼是自主入睡?如何讓孩子進入自主入睡?

每個孩子,都是可以自主入睡的。但是關於孩子自主入睡,大家的認識是不同的。

有的父母認為完成睡前儀式後,大人離開房間寶寶能自己睡是自主入睡;有的父母認為完成把寶寶放床上,大人只需陪著或是哼哼拍拍,寶寶能自己睡就是自主入睡;還有的父母認為即使需要抱哄餵奶,只要能夠迷糊放床上,寶寶能自己睡著也算自主入睡……

那麼,什麼是自主入睡?

對一歲以內的寶寶來說,自主入睡指的就是在完成入睡準備後,嬰兒不再需要大人提供持續的幫助,能夠自主完成從大人放到床上到睡著的過程,進入睡眠。

為了幫助寶寶順利入睡,我們需要給寶寶完成兩大準備活動,協助寶寶入睡。

1、生理上的準備活動

在寶寶睡覺之前,寶寶有一系列的生理活動,是需要父母協助才能完成。包括喝奶、洗澡、換紙尿褲、換睡衣、關燈,以及躺到床上。

這些準備活動,我們可以給孩子形成一個固定的睡眠儀式。等我們堅持一段時間,重複在孩子腦海裡建立了這樣一套動作後,孩子的腦裡裡就會形成一個條件反射。等我們再做這樣的動作時,孩子腦海裡就會自動跳出「要睡覺」這樣的意識。

睡眠儀式可以是洗澡、穿衣服,喝奶,關燈,再加上柔和的音樂,或者給孩子講一個故事,或者放一個寶寶喜歡的毛公子等。這個大家可以隨自己的喜好。

此外,我們還要注意給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譬如不要開著燈、聲音不要太嘈雜等,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協助孩子入睡。

2、心理上的準備活動

1歲以內的小寶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調節情緒的能力是有限的。在睡覺前,他們需要父母或者照顧者,幫助他們平復情緒,才可以漸漸入睡。

對於不怎麼哭鬧的寶寶,我們可以這樣安撫他的情緒。可以用輕柔的聲音和寶寶說話,或者唱搖籃曲,比如發出有節奏的「噓噓、西西、絲絲、嗯嗯、哦哦」的聲音,一邊唱一邊有節奏輕拍寶寶的小胳膊。等寶寶6個月大後,就不用拍了,只需要把手輕放在寶寶身上,告訴他你在旁邊,讓他有安全感就可以。

二是如果寶寶情緒很難平復,可以用「抱起放下法」。在寶寶哭鬧的時候,抱起來安撫,等他情緒平穩了再放下。持續幾次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你做什麼了。等他確認你放下他不會離開,一直在他身邊,他有了安全感後,他就會接受你的放下。慢慢地寶寶就會發困,眼神就會迷糊。有的寶寶中途還會睜開眼睛看看你在不在,像我兒子就這樣,等他確認你還在,就會乖乖地入睡了。

三、關於寶寶自主入睡的四大注意事項

1、小月齡的寶寶,不要強求自主入睡。

對於0~3個月的小嬰兒來說,其活動能力、情緒調節能力都非常有限,往往需要父母給予很多幫助,而且剛從媽媽的子宮出來,他們非常缺乏安全感,是很依賴大人的安撫的。時期,抱睡、奶睡其實都是很自然的入睡方式,寶媽們不要強求寶寶一定要自主入睡。

2、寶寶的夜醒是正常的生理需求。

對於1歲內的寶寶,特別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在夜裡其實還是會醒一兩次的。寶媽不要誤會寶寶的夜醒,這是正常的因為飢餓等生理需求而醒來。寶寶夜醒後,餵完奶,是可以再次自主入睡的。

3、在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時候,千萬不要使用哭聲免疫法。

提出「哭聲免疫法」的是美國的約翰·華生,這個倡導「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睡眠訓練,讓美國很多孩子痛苦萬分,讓他一度成為美國最討厭的人之一。這個方法也受到了主張親密育兒法的西爾斯的堅決反對,明星寶媽馬伊琍也曾發聲非常後悔用這個方法訓練女兒睡覺。

4、不要讓孩子過度疲勞。

很多父母會犯一個錯誤,就是認為孩子越累越困,會睡得越快。其實,孩子過度疲勞的時候,情緒會非常大,更難睡著。我兒子四個多月的時候,有一次我們沒有意識到他困了,還給他洗澡,結果洗澡的時候他不停地哭,還不肯下水。抱上來後,一直往我懷裡鑽,然後我們還堅持給他擦油、穿衣服,他就一路哭鬧著,最後我給他餵了兩口奶,他竟然睡著了。

《嬰幼兒睡眠聖經》有提到,嬰兒一旦太困,過度疲勞就很難睡著,他們很想睡又睡不著,就會煩躁鬧覺了,哄睡就會難上加難。

四、為什麼陪睡的人,不是奶奶,而是媽媽更合適?

很多育兒書籍都提到過,在孩子三歲內不推薦讓老人帶孩子睡覺,特別是在兩歲之前。

1、影響母子依戀關係的建立,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說,安全感對孩子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其影響長達一生。

心理學專家蘿拉·伯克所著的《畢生發展心理學》中提到過,在人生的第一個階段中,也就是幼兒時期,面臨著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衝突"——基本信任衝突。

這個信任,90%來自於對媽媽的信任。在這個時期,如果媽媽可以成為照顧寶寶的主要角色,滿足孩子的要求,多陪伴寶寶,特別是晚上陪睡,這會讓孩子的安全感非常充足,寶寶就會平穩度過基本信任衝突。

如果過早將孩子從媽媽身邊抱走,就會在幼兒時期,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包括長大後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很難建立親密關係等。

19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曾經拍攝過一個黑白的簡短的影片。

片中的主角是一群嬰兒,媽媽照顧了寶寶三個月後就離開了,把寶寶交給了育嬰園的護士。最初幾天,大多數孩子還能愉快地咯咯笑或微笑,但在媽媽離開一周後,他們普遍發生了變化:反應遲鈍、面無表情,或者臉上寫滿恐懼。

2、影響老人休息,導致老人身體不好

老人比較溺愛孩子,擔心的事情多。睡覺的時候,孩子有點什麼動靜,老人就就會趕緊查看,比如給孩子蓋被子、摸摸手腳、抱起來走走哄睡等。老人這麼做,不僅幹擾了孩子的深度睡眠,造成孩子睡眠質量差,睡不好;也影響了老人自身的睡眠。老人一旦睡眠不好,原本免疫力低下的他們,就很容易被病毒入侵,從而生病。

我一個朋友的婆婆,帶孩子睡覺,自己連續多天沒睡好,結果在醫院躺了半個多月,而且孩子也還被感染了。

3、對孩子的健康有影響

像剛剛提到的我朋友的小孩一樣,小孩和老人的免疫力一樣低下,很多老人生病了,就會傳染給小孩。

此外,大家都知道一個事實,老年人的身體處於衰退期,因為自身肺部組織彈性比較小,呼吸就變得很沉重,呼出的氣體非常渾濁。孩子和老人同睡,如果房間空氣流通不好的話,孩子的呼吸就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此外,民間有個說法,就是老人味。這個國外有過相關研究,發現這是一種叫做「雙乙醯」的物質,來源是蟎蟲和細菌的快速繁殖。

老年人皮膚比較乾燥,又有很多褶皺,再加上皮膚上容易脫落皮屑,就給蟎蟲、細菌提供了繁殖的溫床,這對孩子的健康是有很大壞處的。

所以,為了孩子好,為了老人好,媽媽們就要辛苦一點,在孩子3歲內,自己帶著孩子睡。如果確實很累,也可以讓爸爸幫忙分擔下。

孩子跟著爸爸媽媽睡,長大後,孩子不僅安全感會很足,據說幸福度也會非常高。

你們說,我懟那個朋友,說得對不對?你們呢?是自己陪孩子睡嗎?

我是妮可媽咪,有一個2歲的兒子,多平臺原創作者。成為媽媽後,堅持學習育兒知識,堅持分享0-3歲寶寶的護理技巧及教育知識,與您共同成長,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相關焦點

  • 寶寶無法自主入睡,和夜晚恐懼感有關,媽媽們別錯怪孩子了
    我的一位閨蜜聽說後感覺不可思議,她家女兒每天晚上睡覺,都非常困難,抱著、搖著,怎麼都不行。閨蜜說女兒3歲半了,在幼兒園也是要老師哄很久才睡著,她每次去接孩子,老師都會說要儘早培養孩子自主入睡了。三歲的孩子還入睡困難,兩歲多的咋入睡這麼快?孩子晚上入睡困難為哪般?
  • 「我婆婆有5套房,帶不帶孩子已經不重要了」
    我折中了下,要了九千九百九,對老公說,寓意是我們一家人的緣分長長久久。結婚後,我看出公公婆婆喜歡玩,不是喜歡帶孩子的類型,從懷孕起,我就沒指望婆婆帶孩子,隨便他們到處旅遊。無論誰帶,孩子都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寶貝,孩子健康最重要。
  • 「不幫你帶孩子,我也不用你養老」婆婆想要自由,最後卻失了幸福
    有些女人很聰明,結了婚之後就和丈夫搬出去住,不與婆婆同住在一起。這樣一來,婆媳關係自然就融洽許多。可再如何小心翼翼,有些麻煩和問題依舊難以避免。比如說,女人生了孩子之後誰來帶?按照我們國家最傳統的思想來看,婆婆幫著兒媳照看孫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養老找我嫂子,別來煩我」被小姑子怒懟後,婆婆主動跟我和好了
    小雅和婆婆之間就曾經鬧出過這種問題,有恃無恐的人不是小雅,而是她的婆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是因為:在小雅跟阿雷結婚以後,婆婆認為阿雷變心了,不再聽她的話了,認為兒子變成「妻管嚴」了,從而認定兒子指望不上了,所以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兒身上。
  • 培養寶寶自主入睡,四項準備少不了,新手寶媽學會後「合不攏嘴」
    但生完孩子才知道,艱難的日子才剛剛開始,生孩子之前沒有人告訴她這件事兒!很多新手媽媽也有著跟她一樣的苦惱,都以為生完孩子之後,自己就能「解放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睡渣」寶寶總是哭,寶媽覺得自己帶娃「老了十歲」小婷是一位愛美女性,結婚之後她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上。備孕兩年,終於成功生下一個女兒,晉升為一位新手媽媽。帶娃的事她向來親力親為,每天都圍著女兒轉。
  • 獨家|婆婆騙我把孩子生下來後,我五年沒有去她家
    並且我年紀小,再等幾年也不是高齡產婦,各方面都沒問題。婆婆聽完我的話還是堅定地讓我把孩子生下來,她說生下來她來帶,絕不耽誤我上班攢錢,這個家依然可以運轉。我認為她沒有想清楚,又很細緻地給她科普了一下這中間的困難。
  • 「我不需要婆婆帶孩子,也不讓她來我家」,女人說這話要考慮後果
    劉雅的母親曾勸她說:「我們都離你這麼遠,而且還有你弟弟需要幫扶,肯定是顧不上你的,讓你婆婆在身邊,將來你生孩子坐月子都有人照顧,她也能幫你帶孩子,多好。」可是劉雅卻說:「我不需要婆婆幫我帶孩子,我也不想讓她來我家,我就是不喜歡看見她。我只想清清靜靜地過日子,想怎樣就怎樣,她在這裡我很不自在。」
  • 我與我的婆婆之間的婆媳大戰:當婆婆要跳舞,要你自己帶孩子
    拿我自己來說,沒結婚前對於這個話題不是很敏感,姐姐聊她與婆婆之間的摩擦,我的意見讓她不止一次懟我:「等你結婚後就知道了」!現在總算有所體會了,婆媳大戰,頭大!!!我現在已經有了小孩,日子瑣碎且心累。從剛結婚時的和平相處到現在的摩擦重重,我不止一次思考我該怎麼做?因為要改變婆婆很難,想要家庭和睦,得耍點心機,讓「敵人」投到你的陣營。
  • 「孩子都上學了,你為什麼不上班?」兒媳一句話回懟,婆婆無語了
    文|啞鈴媽媽看了一個貼子:「孩子都上學了,你為什麼不上班?」「當寶媽辛苦嗎?別裝了!哪個女人不忙著做飯哄孩子,這些都是份內之事,能比我兒子上班工作累嗎?」說這話的人,正是小孫的婆婆。婆婆認為,兒媳婦一天在家帶娃,一分錢的收入都沒有,還要跟她兒子伸手要錢,這樣真的不公平!按道理說,婆婆心疼兒子,這種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婆婆心疼兒子,就要指責兒媳婦,相信多數寶媽都無法接受。但老一輩的婆婆,總是愛拿過來人的身份在說事。
  • 66歲婆婆「給你帶孩子是情分,不帶是本分」,媳婦:不帶就給錢
    66歲的張姨有一兒一女,今天已經五歲了,但是她從來都沒有幫過忙,孩子都是有女兒的婆婆來幫忙帶,她從來都沒有操過心。仔細想想,張阿姨不帶孩子也很正常,自己受了半輩子的苦,才把孩子拉扯大,到了晚年也想好好休息休息,張阿姨的兒媳婦生孩子難產死裡逃生才撿回了一條命,她把兒媳的月子伺候完以後,就沒有再管過任何的事情了。
  • 婆婆,這個孩子也不是沒媽,她媽為了結婚不要她,我幹嘛要養她
    作者:左耳↗↗↗↗曰:願你我瀟灑坦蕩,感情純良都說當婆婆的,如果沒有女兒,就肯定不會疼兒媳婦,因為她都不知道怎麼疼愛女兒,自然就不會疼愛兒媳婦了。原來她跟老公離婚了,在那邊又沒有什麼親戚朋友,就只能回來投靠娘家。小姑子把女兒交給婆婆就不管了,自己在外邊風流快活,沒過多久就又找了男人,想要跟這個男人結婚。不過男人說了,娶她可以,但是帶孩子不行。為了能早點跟男人結婚,小姑子就直接把孩子扔給孫文的婆婆,管都不管了。
  • 情商低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如何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文|高寶寶上篇文章我寫的關於情商的話題,很多小夥伴看了之後給我留言,讓我講講怎樣培養孩子的情商。今天我就來說說。低情商的孩子有哪些表現?1. 性格頑固有些孩子非常固執和自我,不願意聽從別人的建議。往往又會在做錯了事之後,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不願意承認,而是強詞奪理,一定要爭個你輸我贏。2.
  • 「您回家,我明天請保姆帶孩子」兒媳做8人餐被吐槽,一句狠話回懟
    鄰居小張是一位90後寶媽,她和自己的丈夫結婚以後就和公公婆婆住在了一起。一開始小張還覺得這樣老人能夠幫自己照顧孩子,而且全家人也能其樂融融幸福下去,可是時間久了以後,小張卻發現婆婆總是挑自己的刺。而且小張還有一個大姑姐,每次她都會帶著自己兩個孩子來婆婆家蹭飯,但基本上婆婆不會親手下廚,而是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小張來做。
  • 婆婆幫小姑帶二胎,兒媳生二胎她分身乏術,女兒說番話婆婆扔下外孫...
    但不管如何做,這都是一件費力不討好,一不小心就會得罪全婆家人的事情。因為在小姑子的眼裡,我請的是我媽媽帶孩子,與你嫂子無關。而在兒媳的眼裡,我請的是婆婆帶孩子,這是她親孫子,她帶孫子義無反顧,外孫也比不上。
  • 「你退休了沒事做,理應幫我帶孩子」新型啃老,婆婆的回應很霸氣
    在教育孩子方面,郭大姐雖然只有一個兒子,但是她是一名老師,她從來不會過度溺愛兒子,而是儘可能地培養他的獨立性。 但是家裡其他人卻很溺愛,郭大姐的力量相對還是淡薄的。不過,她從來沒有放棄,兒子會在爺爺奶奶面前耍賴,或者在他父親面前偷懶,但是只要郭大姐在,他都會表現得很尊重,是他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兒子也不會逃避。
  • 離婚後婆婆執意陪我照顧孩子,我感激不盡,沒想到她竟然用心叵測
    在工廠附近我還有一套房子,我媽媽身體不好不能幫我照顧孩子,爸爸還有他的事情忙,請保姆又不放心,我選擇暫時居家辦公,需要去工廠的時候就帶孩子一起去,這樣確實感到吃不消。可是沒過幾天,前婆婆突然給我打電話,哭著說要過來看孩子,我告訴她地址並把她接上樓。
  • 孩子不願意單獨睡覺?家長學會這4招,引導孩子自主入睡
    堅持了幾天,孩子就沒有那麼牴觸自己睡覺了。上面林媽媽的做法是不錯的,孩子去了幼兒園就要自己睡午覺了。鍛鍊好孩子獨立睡覺,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好,也不會影響到別的小孩休息。那麼什麼年紀孩子應該獨立睡覺了呢?著名兒科專家崔玉濤表示,4—5歲是孩子獨立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為了培養好孩子的獨立意識,這個年紀就建議讓孩子開始習慣自主睡覺了。
  • 婆婆帶孩子人前噓寒問暖,背後不管不顧,女人用計送走她保住婚姻
    第一天老公在家休息陪婆婆,婆婆又是做飯又是帶孩子,葉梅難得休息也很開心,覺得自己和婆婆應該能相處好。老公見她們兩挺和諧就去上班了,第二天她到了中午也沒吃上飯,便問婆婆,哪知婆婆冷冷地說,鍋裡有饅頭你自己去吃,等她去看才發現是早上剩下的冷饅頭,她想著婆婆可能是累了,也沒有計較,自己熱了。
  • 小姑子離婚扔下孩子,婆婆要求兒媳幫養孩子:她的兒子理應你養
    婆婆聽到這個消息後,憤怒不已,要求小姑子將孩子打掉,然而小姑子態度強硬,甚至用斷絕母女關係來威脅小夢的婆婆,無奈之下,婆婆只能夠答應了小姑子的婚事。 婚後小姑子才發現她的丈夫就是一個沒有上進心,而且還好賭的人,整天早出晚歸,即便小姑子懷孕,她的丈夫也不聞不問。
  • 婆婆薅住了我的頭髮,我狠狠地咬了她一口
    我曾經跟婆婆打過架,具體原因現在已經說不清楚了,只記得當時她薅住我的頭髮狠狠拽,我抓住她的手狠狠咬了一口,見血掉肉的那種。當時那個恨,那個怒,真的是毀天滅地恨不得活剮了她。按大多數的人的看法來說,發生那樣的事情,大概這輩子都會老死不相往來,但我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