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軍:中美「較勁」兩敗俱傷,勿過度強調「國產替代」

2020-12-16 國際電子商情

Ykoesmc

  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魏少軍先生Ykoesmc

  新冠疫情的影響

  2019年中美貿易戰給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的危機尚未解除,2020年新冠疫情接踵而至,讓增速本已放緩的半導體產業愈發雪上加霜。Ykoesmc

  6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新冠疫情對2020年上半年經濟活動的負面影響超過預期,復甦將比此前預測的更為緩慢。Ykoesmc

Ykoesmc

圖片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信公眾號Ykoesmc

  魏少軍坦言,5月份MIF預測全球經濟將衰退3.5%,6月這一數字變成4.9%,接下來是否會進一步加大衰退力度仍很難預判。Ykoesmc

  截至目前,美國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250萬,死亡人數超過12.5萬,50多個州中約有30多個州每天仍在增加確診病例。中國的確診病例也出現了小範圍的反彈,北京的確診病例每天仍在變化。Ykoesmc

  新冠疫情最為直接的影響是終端消費需求的減少,以美國為例,疫情導致失業率迅速飆升,進而導致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購買力下降,逐級向上重創半導體IC設計的出貨量。魏少軍認為美國和中國疫情的延續,對國內半導體產生的「作用」會很快到來。Ykoesmc

  技術脫鉤和企業回歸?

  新冠疫情的爆發,除了讓全球半導體產業陷入癱瘓,更讓歐美日韓等國家看到了中國製造業的強大,這也刺激了以美日為首的國家試圖將製造業從中國撤回到本土,以緩解製造業過於依賴中國的危機。Ykoesmc

  魏少軍認為目前的形勢並非完全向好,此間還疊加了政治因素,美國人已經提出了「技術脫鉤」的問題,要求美國將製造業回遷本土,日本也顯露出跟隨美國撤回製造業的跡象。Ykoesmc

  據彭博社報導,美國為了讓企業從中國回流,不惜做出「100%替企業回流成本買單」的舉動;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總額高達7萬億元人民幣的「抗疫經濟救助計劃」,其中143億元人民幣用以資助日本企業從中國搬回本土,15億元人民幣將資助日本公司從中國轉移到其它國家,以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Ykoesmc

  對於美日試圖將製造業遷回到本土,魏少軍認為其能否真正實現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他認為,即便美國政府有此意願,美國企業也未必就願意做,即便美國企業願意做,企業能否回去仍是一個問題,因為即便回去了也要考慮生存和發展的問題。Ykoesmc

  在魏少軍看來,全球化的過程不是政治意願,而是經濟意願,該問題還需回到經濟基本屬性上去看。他強調說,中美雙方的「較勁」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都會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Ykoesmc

  隨著中美貿易衝突的升級,「國產替代」成為當前熱門詞,少數企業甚至提出「全面替代」之類的觀點,魏少軍認為這種「喊口號」式的言論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會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他呼籲業界不要過度強調「國產替代」,這同樣會給政府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力。Ykoesmc

  在他看來,不管是美國提出要將製造業回遷,還是中國過於強調「國產替代」,都是「知彼而不知己」的行為,都將給自身帶來危害。Ykoesmc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驅動力」不變

  「一直以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驅動力並沒有變化,全球半導體產業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也沒有改變,這從GDP的發展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並行軌跡中可見一斑。」魏少軍說。Ykoesmc

  我們看到,GDP的概念從1970年出現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增速並不快,每年的GDP大約1萬億元,但自2002年之後GDP雖然增速一般但價值增速卻非常迅猛。數據顯示,前30年GDP價值平均每年增加1萬億美元(全球),但後20年每年增加3萬億美元。魏少軍強調說,半導體產業的增長動力,跟GDP的正向增長密切相關。只要GDP在增長,半導體就可以繼續成長,哪怕是100年!嚴格來說,代表著半導體發展核心的信息基礎產業,是推動GDP快速增長的引擎!Ykoesmc

Ykoesmc

  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使得人類財富在過去20年中不斷積累。「在工業社會時,我們閉關鎖國喪失了發展機遇。如果我們認清現在是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那麼信息革命就會帶來全新的機遇,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這個時機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想這正是習主席考慮整個社會劃分的重要論述。」魏少軍說。Ykoesmc

  一直以來,業界就流傳著「摩爾定律」失效的言論,胡正明先生2015年就曾談道:「很多人認為摩爾定律已經停滯,這都是對半導體產業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理解不夠深,也是對半導體發展的基礎性規律認識不夠深。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受到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帶動,所以它的動力不會變。」Ykoesmc

  魏少軍指出,中國在信息技術、信息產業的發展,是過去2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中國生產了全球絕大部分的電子信息產品,如平板、手機等,這是中國應用大量集成電路的根本原因。Ykoesmc

  從中國相關科技企業在國內外的市場份額可見,中國相當大一部分產業市場仍在中國,這使得中國一級供應商提供的器件大比例也在國內。Ykoesmc

      「中國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市場是因為早已融入了全球,全球化趨勢沒有變,晶片在美國設計、臺灣加工、馬拉西亞封裝,最後送到中國生產分發全球,這種大趨勢也沒有變。在這些沒有變的大趨勢下,別的東西想變也很難。」魏少軍強調說。Ykoesmc

  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國家發改委在4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而「新基建」項目中絕大多數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支撐著其他行業如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及城鎮化,集成電路是整個國民經濟的根本支撐。Ykoesmc

  5G的發展將徹底改變整個工業的結構。未來5-10年中國工業結構的調整、轉型升級都要靠5G,美國制裁華為,就是因為它看到了5G的關鍵核心作用,甚至可以說5G是一個劃時代、具有分水嶺作用的技術。Ykoesmc

Ykoesmc

  汽車電子目前雖建樹不多,但中國大陸至少與三家國際大企業——通用、大眾、本田達成了合作,其中有30%的汽車在中國大陸生產。汽車電子的「本地化」是必然趨勢。Ykoesmc

  談及對未來產業發展的看法,魏少軍表示凡事要做好準備——預則立不預則廢,現在悲觀預測是全面脫鉤,法國前總理去年在中歐商學院做的一個講演當中非常明確說到「脫鉤了」。未來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個世界兩個體系,中美各自發展自己的科技體系和技術體系。Ykoesmc

  他最後強調,在當前的狀況下中國仍然要維持清醒的頭腦,切勿過度強調「國產替代」,這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會有太多實際的幫助。Ykoesmc

相關焦點

  • 『全球CEO峰會』重磅演講者:魏少軍談大變局下的半導體產業戰略定力
    「全面國產替代」的想法有待商榷,應理性應對變局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在今年6月28日,由ASPENCORE舉辦的2020中國IC領袖峰會上表示,中美科技冷戰升級和全球疫情蔓延的雙重影響,中國業界「全面國產替代」的想法是值得商榷的,應該理性應對變局。
  • 中美貿易戰中,我們能看到哪些國產品牌替代美國品牌
    隨著貿易戰的持續進行,中美貿易戰的結果必定會兩敗俱傷,但我們不怕、也不會畏縮,這需要國家、民族上下團結一直抗擊美國單邊貿易對中國的不公平、不透明的對待,這篇文章也是應上一篇《中美貿易戰可能影響到美在華的品牌有哪些,盤點美在華企業和商品》文章評論的網友提請,列舉了一個大家能耳熟能詳的國產本土品牌匯總,如果不詳細,請大家在評論下方補充討論,讓更多的人了解國產品牌的科普知識;
  •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晶片技術尚不可替代 摩爾定律...
    4月1日晚間,清華大學微納電子學系主任、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聯合每經智享會推出的「五道口在線學習計劃」上表示。他指出晶片是技術創新的高地,雖然晶片產業現有技術路徑面臨著物理、功耗等極限問題,但摩爾定律將長期有效,在可預見的未來,尚沒有能夠替代集成電路技術的其他技術出現。
  • 純國產芯不存在:不應該出現國產替代潮
    【12月11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就在中興、華為事件發生後,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科技公司、國人開始關注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發展,雖然臺積電依舊還是全球第一的晶片代工廠,而荷蘭ASML也是全球唯一可以生產高端EUV光刻機的企業,而國內實力最強的晶片代工巨頭則是中芯國際,最強的光刻機巨頭是上海微電子,但他們依舊還無法實現替代國外技術
  • ...協會副理事長:須理性看待晶片國產化替代,產業鏈不能什麼都自己做
    ,更不能老想著在光刻機、EDA上推進國產替代。關於國產化替代,魏少軍表示,在全球化產業鏈中不要嘗試什麼都自己做,「首先,如果你嘗試什麼都自己做,你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閉起來,從而變得落後。其次,有些技術你也不可能自己做,一個國家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 從財報看模擬IC廠商的國產替代進程
    儘管國產替代的號角早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吹響,但各個領域進度不一,其中國產模擬IC進展迅速。2019年,在中美貿易摩擦、全球半導體景氣度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下,模擬IC巨頭德州儀器和亞德諾營收淨利均出現下滑,而在國產替代的加持下,國內模擬IC廠商卻迎來了業績的高速發展期。
  • 國產替代加速!一文速覽TOP20信創產業概念股!
    發展信創產業不僅能解決本質安全的問題,還能建立起可掌控、可研究、可發展、可生產的國產軟體體系,構建起區域級產業聚集集群。  為此,各有關行業、領域正在不斷加大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支持力度,推動供需對接匯聚產業資源,促進信創產品和解決方案在更多領域的應用落地,大力發展信創產業。力爭掌握在IT底層標準、架構、產品方面的話語權,形成自有可控的開放生態。
  • 魏少軍:集成電路產業要克服急功近利式冒進發展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劉育英)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15日在北京表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要尊重產業發展規律,克服急功近利式的冒進發展。  目前,中國各地投資建廠熱情高漲,但一批項目面臨爛尾停工,引發市場關注。
  • 華為晶片斷供,工業軟體浩辰CAD助力實現國產化替代
    華為晶片斷供,工業軟體浩辰CAD助力實現國產化替代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全面「斷供」開始,臺積電、中芯國際、高通、聯發科、三星、SK海力士等企業集體停止向華為供貨。為了再次避免事件再次上演,中國亟需尋找更多工業軟體國產替代方案,浩辰軟體作為近三十年老牌國產CAD廠商,一直致力於打造更好的國產替代CAD軟體,打破工業軟體受制於人的困局。
  •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涉及50多種醫療器械,國家8000億助力國產醫療...
    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對華貿易備忘錄,正式打響中美貿易戰第一槍,劍指《中國製造2025》十大高科技產業。 4月16日,中美貿易大戰再升級, 美國商務部宣布,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禁令為期長達7年。中興站在了中美貿易摩擦的風口浪尖,成為美國打擊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活靶子」。
  • 中信證券點評Mate 40系列發布會:建議關注晶片國產替代廠商
    原標題:中信證券點評Mate40系列發布會:建議關注晶片國產替代廠商文丨徐濤胡葉倩雯苗豐梁楠北京時間2020年10月22日20點,華為舉行2020年度全球新品發布會,發布全新旗艦華為Mate40▍投資聚焦:短期尋找高確定性機會,長期持續重視國產替代。發布會中,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華為正在經歷美國政府的第三輪禁令,但不論處境多麼艱難,華為將承諾展開技術創新,將最佳的技術和創新帶給消費者,提升人們的生活,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
  • 加大科研投入 東旭集團國產替代再下一城
    作為液晶玻璃基板國產化先驅者,東旭集團國產替代再下一城。自主研發保衛國家顯示產業安全資料顯示,LTPS技術是新一代薄膜電晶體顯示技術,與傳統非晶矽顯示技術相比擁有諸多優勢。比如LTPS擁有更高的電子遷移率,使用該技術生產出顯示器解析度更高、反應速度更快、亮度更高,同時功耗更低。
  • 國產化替代潮,來了嗎?
    不過,國產品牌當前面對的最終難題不是單純地替代、適配,而是在可用、好用的基礎上,如何做到面向更廣泛人群的商業化服務。渾水摸魚者甚眾,真槍實幹與嚴格標準至關重要。【圖源:華西證券研究所】信創背後,實際影響的仍是國產品牌的替代機會:從基礎硬體(晶片、伺服器、存儲)到基礎軟體(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再到應用軟體(辦公軟體、OA、ERP)、信息安全產品等全產業鏈。種種跡象表明,國產替代潮似乎已經開始了。
  • 勢在必行,浩辰軟體加速工業軟體國產化替代步伐
    為此,浩辰CAD在已經具有自主可控技術的基礎上仍在不斷強化國產替代方案,助推我國工業軟體國產化不斷深入。勢在必行的國產化替代從我國工業軟體的發展現狀不難發現,作為工業的核心命脈,工業軟體的自主權必須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儘快擺脫對國外軟體的依賴需要國產軟體不斷加速國產化進程,將國產血液注入到工業領域的方方面面。通過對歷史因素和市場反應的分析,國內工業軟體落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只列舉部分主要原因):1、資金和技術短缺。
  • 一篇文章看懂國產化替代
    二、晶片替代近年來,處理器、交換晶片、顯示晶片等國產晶片產品已接近國外主流產品水平。中國CPU產品技術研發已進入多技術路線同步推進的高速發展階段。國產處理器形成了以X86、MIPS、SPARC、ARM、ALPHA等架構為代表的系列化處理器產品,產品主頻普遍為1.0GHz-1.5GHz。
  • 滕建群:楊潔篪文章強調中美關係重要性
    滕建群:楊潔篪文章強調中美關係重要性 2020-08-12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教授獲IEEE產業先驅獎
    近日,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電路與系統學會(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Society)在其網站上宣布:清華大學魏少軍教授被選為2020年度
  • 疫情也有「利好面」,看好國產替代對抗缺貨危機
    5qUesmc三是推薦客戶做產品替換,有些原廠產能的確很有問題,甚至個別型號在未來都不會成為主力,如此只能向客戶推薦其它廠商做產品替代。這個過程很複雜、很痛苦,因為真正完成替換之前,客戶要重做產品認證,這個周期很長且需要高成本投入,但這也是對客戶最直接的幫助,可從根源上將問題解決掉。5qUesmc
  • 中美關係:中美經濟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
    「美中經濟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高端訪談·中美關係)   ——訪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   中美關係是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作是雙方的唯一選擇。美國人如何「打量」中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