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適道商業(ID:survivalbiz)#蛋殼公寓#
2018年8月,時任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說,自如、蛋殼等長租公寓運營商推漲房租,「資本大幅進入長租公寓」是主因之一。他還放出危言,「長租公寓爆倉的危害性不亞於P2P,2018年是長租公寓的死亡之年。」
房租全線上漲背後,長租公寓面臨的資金壓力與日俱增。胡景暉還表示,「若長租公寓資金鍊斷裂,收不到房租的業主將會驅趕承租人,成百上千萬租客終將露宿街頭。」
如今回過頭看,一語成讖。不知道被離職的胡景暉心裡會怎麼想?
高進低租,長收短付,靠資金鍊續命
「長租公寓」最早的商業模式是公司將業主的房屋租賃過來,在裝修改造、配齊家私家電之後,再以單間的形式出租給房客。
在2015年時最早出現,2016年開始在國內迅速流行,在2016到2018年間,比較知名的「長租公寓」增加了超過300家。
和美國不同。美國的長租公寓發展時間長,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和運營體系。
舉個例子,單色公寓運營而言,比較典型的是EQR(美國公寓運營商),其主要有四大板塊,第一是居住服務體系板塊;第二是居住便利化板塊;第三是社區建設;第四是適應性服務。
而居住服務一定是重中之重,便利化主要是指搬家服務,美國70%的出租房是沒有家具的。
此外,在資金端這方面,美國的REITs非常成熟。REITs是房地產證券化的重要手段,它明確界定為專門持有房地產、抵押貸款相關的資產或同時持有兩種資產的封閉型投資基金。意在使中小投資者能以較低門檻參與不動產市場,獲得不動產市場交易、租金與增值所帶來的收益。
從美國近15年的公寓REITS發展來看,其有效租金基本保持了每年3%的上升趨勢,空置率基本維持在5%左右,只有金融危機時期(2008~2010)出現了空置率高和有效租金下降的情況。
但是在國內,蛋殼等長租公寓們在本質上是結合了房地產與金融的模式在營運,實則是中介公司,就是二房東。
而且,在資金營運方面採取的是「高進低租,長收短付」。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用高於市場價拿房,給房東的付款方式是一個月租金或一季度租金,再以低租金出房。
這看起來虧錢了對不對?但從租客手中收取的是半年,甚至一年的租金。那租客沒那麼多錢怎麼辦?於是把金融機構也拉到這場遊戲中,租客通過與蛋殼的合作金融機構(比如微眾銀行)辦理貸款,就可以一次性預付一年房租及押金。
說白了,這個鏈條是:蛋殼們高價從房東手裡拿房源,月付給房東;再低價租給房客,但是房客一次性付全年的款(從銀行貸款);所以蛋殼從金融機構(也就是房客)手裡拿到這筆錢後,可以利用這筆資金擴大規模或進行再投資。
是不是龐氏騙局,要看資本入不入局
聽起來這個鏈條是不是很熟悉?
說實話,如果這個過程中沒有投資機構參與的話,可能還就真的是龐氏騙局了。因為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模式,總有一天會讓騙局泡沫破裂,讓大量投資者和租客蒙受損失。
但是蛋殼們又撬動了「第四方」,也就是投資機構:投資機構燒錢玩補貼的方式也不是第一天了,前有O2O,後有社區團購,這一套「以資金換市場」的玩法已經很熟練了。
但是投資機構也不是傻子啊,他們補貼給房客是圖個啥呢,難道真的是做慈善嗎?當然不是,他們寄希望於蛋殼在IPO之後可以從二級市場上融資,
目前來看這個邏輯是成立的,你看,這一邊是房客在微博上搖旗吶喊,一邊是蛋殼的股價大漲9%。
本來如果在二級市場上融(割)到錢(韭)(菜)了,是可以慢慢把租金提高到市場水平,樂觀的想,一旦實現了壟斷,就可以在市場上有議價權,把房租提高,實現「低進高租」。
目前來看,滴滴就是這麼玩的。先通過補貼的方式搶人頭,跑馬圈地,然後一方面券越來越少,打車越來越貴;一方面找司機抽傭,不僅是網約車司機,計程車司機現在都要收服務費了。
這就是為什麼長租公寓長期虧錢,但是,一點都不慌。
從目前唯二兩家在美國上市的青客公寓(NASDAQ:QK)和蛋殼公寓(NYSE:DNK)所發布的財報來看,規模都是越做越大,虧損越來越多。
比如在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中,蛋殼公寓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57億、26.75億和71.29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分別為-2.72億、-13.7億和-34.37億元人民幣。
青客公寓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23億、8.89億和12.34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則分別為-2.45億,-4.99億和-4.98億元人民幣。
可是貝殼們的算盤打錯了,因為今年遇到了疫情。
疫情導致市場規模沒有按照計劃來進行,說白了,就是帳算不過來了,隨著資金的差額逐漸擴大,如今資金鍊斷裂,各地陸續破產倒閉。
據說,還有人趁機來了波騷操作,薅了把資本的羊毛:
有對小情侶去年剛買了房,但是毛坯房,因為買房的原因積蓄基本上都掏空了,還貸壓力又大又沒錢裝修。就在兩人愁眉不展之時,正好趕上蛋殼高價收房低價出租,兩人就想到了個空手套白狼的騷操作,把自己的房子租給蛋殼,然後跟女朋友兩個人再租回來住。想著既不用自己花錢裝修還能住自家的房子。住了差不多剛好一年,蛋殼倒閉了,結果白嫖了個裝修,還賺了個差價,為了薅資本主義羊毛。有時候精打細算沒什麼不好,說不定因禍得福。
最後,適道想說,只有當資本化率高於融資成本時,以公司化運營的長租公寓模式才能夠真正成立。
一家公司賺不到錢,可能是公司自己的問題。所有的公司都賺不到錢,這個行業可能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問題。進一步來看,如果一個行業從誕生開始,所有的企業都在虧損,這個行業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呢?
你對長租公寓的未來怎麼看?歡迎留下你的評論,和我一起探索商業帝國適者生存之道!